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31655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新人教版频考一遗传的细胞基础(1)减数分裂的过程(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3)细胞分裂图像识别与判断考题尝试1(xx天津卷,4)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B由“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缍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及减数分裂知识可知:低温诱导后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不变,只是变成4条染色体互为同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有4条染色体且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染色体加倍后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情况同加倍前的卵原细胞,即卵细胞中存在2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C错误。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卵细胞与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6条染色体,且3条互为同源染色体,受精卵发育成胚胎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和分化,分化不会改变遗传物质,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体细胞一样,而图示胚胎细胞虽说含6条染色体,但是2条互为同源;D错误。2(xx天津卷,1) 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C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前者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项错误。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B项错误。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DNA中一定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C项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增加,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也暂时加倍,但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D项错误。考点串烧1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2据染色体行为判定减数分裂(1)不同分裂时期的判定:间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前期染色体散乱或联会,中期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分离。(2)不同分裂阶段的判定: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最终结果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各个时期均有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如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等;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最终结果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所以染色体行为与有丝分裂类似。频考二遗传的分子基础命题角度(1)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及其拓展(2)DNA分子的结构与DNA复制的特点及其规律(3)基因转录、翻译的比较(4)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考题尝试1(xx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2(xx海南卷)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C抑制该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CRNA病毒的遗传物质需要经逆转录形式成DNA,然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Y物质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应抑制该病毒的逆转录过程。3(xx江苏卷)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ACA,由此发生的变化有(多选)()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B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C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降低D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BCD改变后的密码子仍然对应精氨酸,氨基酸的种类和序列没有改变,A错误;由于密码子改变,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改变后C(G)比例下降,DNA热热稳定性降低,C正确;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为UCU,D正确。4(xx全国卷卷)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C据题可知,朊粒是一种蛋白质,其侵入机体后不可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A项错误。朊粒的增殖是蛋白质(PrPc)结构的改变,而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其过程不仅有DNA分子的复制,还有蛋白质的合成,二者并不相同,B项错误。由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因此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C项正确。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而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是核糖体上合成肽链的过程,D项错误。5(xx江苏卷)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 RNA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a的位置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A图示为翻译过程,图中结构含有mRNA、tRNA、rRNA,A正确;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位于第一位,故甲硫氨酸不在图中a位置,B错误;密码子位于mRNA上,是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C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上碱基改变不一定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D错误。考点串烧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基因的表达频考三遗传的基本规律命题角度(1)根据亲代的基因型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2)遗传学的相关实验设计(3)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断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计算相关概率(4)遗传学中的某些配子致死、基因互作、多因一效等特殊遗传现象分析考题尝试1(xx海南卷)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D若双亲均为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D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亲代,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若双亲均为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1。2(xx海南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a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按照孟德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381(种);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即与aabbcc个体杂交),测交子代基因有2228种。3(xx北京高考)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实验1:P:果蝇S野生型个体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_)(_)F1: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实验2:后代:1/4腹部有短刚毛3/4腹部有长刚毛(其中1/3胸部无刚毛)(_)(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性状,其中长刚毛是_性性状。图中、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_。(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种。基因型为_,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3)根据果蝇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_。(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_。(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_,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解析(1)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果蝇短刚毛与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实验2得到的后代性状分离比3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图中、基因型依次为Aa、aa。(2)野生型果蝇的表现型是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实验2后代中出现的腹部有长刚毛和胸部无刚毛的性状都是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基因型为AA,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1/4。(3)由上述分析知,基因型为AA,表现为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果蝇S基因型为Aa,表现为腹部有长刚毛,则腹部有长刚毛与基因A有关,但当两个A基因同时存在时,又会导致胸部无刚毛。(4)因为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改变是DNA片段碱基对缺失,也就是核苷酸数量减少。(5)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25%的该基因纯合子。实验2子代中胸部无刚毛的果蝇占1/4,明显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比例,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显性纯合子。答案:(1)相对显Aa、aa(2)2AA1/4(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4)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5)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25%的该基因纯合子4(xx福建高考)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则该推测成立。(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由于三倍体鳟鱼_,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解析(1)杂交实验的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判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1自交的子代F2中出现性状分离,则眼球颜色性状中黑色是显性性状,红色是隐性性状,体表颜色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由F2中的性状分离比为934和题干信息“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推知,每对相对性状在F2中的性状分离比都是31,故F1为黑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为AaBb;鳟鱼亲本杂交,F1不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说明亲本都是纯合子,亲本中的红眼黄体的基因型是aaBB,黑眼黑体的基因型是AAbb。(2)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性状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占F2的1/16,但实际并未出现。理论上F2中黑眼黑体占3份,实际占了4份,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红眼黑体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假若(2)中的推测成立,F2中黑眼黑体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三种。若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基因型是aaBB)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那么,当F2中黑眼黑体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时,杂交后代的性状全为黑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当F2中黑眼黑体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黑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11;当F2中黑眼黑体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时,杂交后代的性状全部为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4)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基因型是AAbb),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基因型是aaBB),人工授精后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aaBBb,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由于三倍体鳟鱼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答案(1)黄体(或黄色)aaBB(2)红眼黑体aabb(3)全部为红眼黄体(4)AaaBBb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考点串烧频考四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命题角度(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规律和特点(2)性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特殊遗传方式(3)根据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4)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的判断考题尝试1(xx新课标卷)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果蝇基因型都为Gg和gg,则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不可能为21;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GXg和XgY,后代基因型为XGXg、XgXg、XGY、XgY,只有G基因纯合时个体死亡才会出现题干叙述的情况。2(xx全国卷卷)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B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等。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发病率。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3(xx新课标卷)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_。(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_解析(1)同学甲利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雌性中灰体黄体11,雄性中灰体黄体11,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符合上述比例;若基因为X染色体上,也可能符合上述比例,如XAXaXaYXAXa、XaXa、XAY、XaY。(2)乙同学用一次杂交试验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用F1黄体雌性个体与F1灰体雄性杂交。后代雄性为黄体,雌性为灰体;用F1灰体果蝇杂交。后代雌性个体全为灰体,雄性个体灰体黄体11。答案(1)不能。(2)实验1:杂交组合:F1黄体F1 灰体,预期结果:子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实验2:杂交组合:F1灰体F1 灰体(2分),预期结果:子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灰体黄体11。考点串烧1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2基因在染色体上频考五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命题角度(1)可遗传变异的类型(2)变异类型的判断与探究(3)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与选择(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考题尝试1(xx海南卷)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种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这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能够传递下去。(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取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者和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解析(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答案(1)杂交基因(2)竞争捕食标志重捕法(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xx江苏卷)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X 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A白花的出现是X射线诱发的基因突变而非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故A项错误。3(xx海南卷)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C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可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错误。4(xx上海卷)如图显示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及其智障儿子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不考虑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任何情况下造成)儿子异常的根本原因是()A父亲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B母亲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C母亲染色体发生缺失D母亲染色体发生易位D由图示可看出:父亲的染色体正常(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一致),母亲的染色体异常。若把图示亲本细胞中的染色体按从左到右编号为1、2、3、4,其中1与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与4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与父亲正常的染色体比较,可看出母亲细胞中的2号染色体的一段移接到了3号染色体上,这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由此可推断造成儿子异常的根本原因是母亲染色体发生易位;答案选D。5(xx山东)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0p 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p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D种群足够大,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无突变、无自然选择、无迁入和迁出),每个群体内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种群的亲子代之间基因的传递遵循遗传平衡定律。A项,子代H基因频率为p(0p1)时,由于亲子代之间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则亲代H基因频率也为p;当亲代种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p,hh基因型频率为(1p)时,则亲代H基因频率为p,此时,亲代都为纯合体。B项,pb时,Hh基因型频率为1/2,hh和HH基因型频率相等,均为1/4,计算出p0.5,则亲代H基因频率也为0.5,在这种情况下,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项,pa时,Hh基因型频率hh基因型频率,可推知2p(1p)(1p)2,即p1/3,进而推知HH基因型频率为1/9。D项,pc时,Hh基因型频率HH基因型频率,可推知2p(1p)p2,即p2/3,进而推知HH基因型频率为4/9,Hh基因型频率为4/9,hh基因型频率为1/9。自交一代后纯合体比例1杂合体比例1(4/91/2)7/9。考点串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