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31485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1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悼词肤浅诂量烦芜丛杂B趋逐菲谤诅咒坚忍不跋C给予嫉恨诬蔑浅尝则止D建树衷心掩盖豁然开郎答案:B解析:A项,诂估,烦繁;B项,趋驱,菲诽,跋拔;C项,则辄;D项,郎朗。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_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这篇讲稿,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师的预言,再_到对宇宙未来的讨论,内容非常丰富。新中国的航天人以_的精神在祖国的大西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A坚韧过渡艰苦 B坚忍过度艰苦C坚忍过渡坚苦 D坚韧过度坚苦答案:C解析:坚韧:坚固有韧性。坚忍:(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过渡: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过度:超过适当的限度。艰苦:艰难困苦。坚苦:坚忍刻苦。3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A虽然但是以至而且B虽然可是甚至并且C即使可是以至并且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答案:D解析:“即使”表示让步,“虽然”表示转折;“但是”“可是”均表示转折,“可是”语义轻;“以至”表示范围的扩大,“甚至”表示程度的加深,这里用“甚至”;“而且”表示递进,“并且”常常表示并列关系,这里是递进关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学只是生活的凝聚,离不开繁芜丛杂的生活。活在尘世,每个人都脱不了尘俗,那些“俗”生活就是文学的原动力。B建筑是城市最好的外衣和标签,四合院代表了北京的磅礴和大气,吊脚楼对于重庆来说更像是一种生态符号,它象征着重庆人坚忍不拔的精神。C本着除恶务尽、零容忍的原则,除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之外,还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工作力度,使腐败分子无地自容。D此间,观察人士认为,“两会”将把遏制铺张浪费引向深入。这里传递出的信号是新一届中央政府誓将反铺张、反浪费、反腐败进行到底,绝不浅尝辄止。E每个从展厅出来的人心情都豁然开朗,参观展览犹如给这些发行员的心灵放了个假,据悉,本次展览将延续到年底,市民在此期间可免费参观。答案:CE解析:C项,“无地自容”指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十分羞惭,句中属于望文生义;E项,“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而为宽敞明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句中用错对象。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活动极其广泛,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把它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B马克思之所以能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首先是因为他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C他曾经密切地注视各种电学方面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D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答案:B解析:A项,“革命实践活动”与“极其广泛”搭配不当,应在“活动”后面加“的范围”;C项,应改为“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D项,成分残缺,在“恩格斯”后面加“在”字。6下列关于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一词用来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B“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该比喻旨在赞颂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D“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把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比喻成“蛛丝”,以此表现敌人的无能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答案:B解析:“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不是比喻而是类比。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买票进入海格特墓园,沿主干道往东走几分钟,马克思墓地就赫然呈现于眼前。_,_,_。_,_。_,分别是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本人、马克思外孙哈里朗吉特、马克思家的佣人海伦德穆特和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马克思。其上镶嵌着白色大理石墓碑白色大理石墓碑镶嵌于基座正面中央位置青铜铸造的马克思头像放置于墓碑之上墓碑中间部分雕刻着合葬于此的五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日这个墓地有着比普通人高一大截的花岗岩基座他们按逝世的先后顺序由上到下排列A BC D答案:C解析:通读语段发现,句与横线后的句子衔接最紧密,排除B、D两项。再观察其他几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中的“其”指的就是基座,承接句而来,可以排除A项,所以选择C。阅读下文,完成811题。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8为什么不能把第2段中的“不可估量”“空白”这两个词语分别改为“巨大”“严重情况”?答:_答案: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更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9第2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这一段概括性地说明了马克思生前的伟大贡献,突出了全文的中心,起到统领下文的作用。10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进行类比?答:_答案:达尔文的发现是生物界的一场革命,这里用达尔文的发现与马克思的发现进行类比,目的是说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意义。11第4段中“这里就豁然开朗了”的“这里”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答:_答案:“这里”指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的探索认识。作用:阐述了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对于认识资产阶级社会运动规律的本质意义。12墓志铭可以是对墓主人一生业绩的概括,也可以表达墓主人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思考。可以用第一人称口吻,也可以是第三人称语气,但都言简意赅,很有特色。如: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音乐家贝多芬墓志铭)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中国作家沈从文墓志铭)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位分别写一则墓志铭。备选人物:苏轼,巴金,马克思,海伦凯勒,马丁路德金。人物:_墓志铭:_人物:_墓志铭:_答案:苏轼在贬谪中顿悟的诗人,在苦难中超越的智者巴金拯救扭曲的人性,记录真实的历史海伦凯勒双目失明的光明使者马丁路德金梦想的实践者,人权的捍卫者解析:所写内容应能体现所选人物的精神、业绩、追求等。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班级_姓名_分数_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一批逼真的文物仿制品出口到海外,被一些中国藏家以天价购买后又回流到中国,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当前,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难度越来越大,仲裁员往往需要不胜其烦地向当事人宣讲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中国封闭式小区的形成原因,从历史文化、审批政策,到市场运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方式,越是封闭的小区越安全。市民惊喜地发现,昔日街角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游园,曾经拥堵不堪的超市门前变得秩序井然,这一切都得益于紧锣密鼓地进行的市容整治行动。政法委领导要求政法干部守住底线,坚定信念,面对党内出现的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与之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由于手机屏幕字体较小,需要使用者目不交睫地盯着看,这会让眼睛睫状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时间长了容易诱发近视、干眼症等眼疾。A BC D答案:C解析: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使用正确;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此处应用“不厌其烦”;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现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使用正确;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的紧张的舆论准备,也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此处使用对象不当;听之任之:听任事情(多指不好的)自然发展变化,不管不问;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A作为牵头单位,北京协和医院派出了首个援藏医疗队,于8月19日从北京飞赴西藏,开展为期三年的医疗援藏工作。B去年的“双十一”,多家快递公司的业务量激增,仓库内快件堆积如山,为了避免去年的情况不再发生,我市多家快递公司提早做好了迎战准备。C有关人士认为,五部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体现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D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和联合国共同发行了以中国残疾人为主题的邮票纪念版张,反映了中国和联合国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意义重大。答案:D解析:A项,偷换主语,可在“于8月19日”前加“该医疗队”,也可把“了”改为“的”;B项,“为了避免去年的情况不再发生”不合逻辑,应改为“为了避免去年的情况再次发生”;C项,“体现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成分残缺,句末应加上“的态势”。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_对图书馆崇敬有加。然而_,“宝库”和“殿堂”_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_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敬而远之。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_“宝库”“殿堂”,_“知识公园”。A似乎/虽甚至不应是而应是B似乎/甚至不应是而应是C/虽/不仅是而且是D似乎/虽/不仅是而且是答案:A解析:根据前后文句意,这里有揣测的意思,用“似乎”较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表转折,前面应该用“虽”搭配。“不应是而应是”表并列关系,“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根据语境,应用“不应是而应是”。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4分)()词语的含义总是不断流变的。例如在过去这些年发展迅猛的城市化过程中,“钉子户”一词似乎逐渐脱离“刁民”的范畴,演变成“顽强抗争者”“私人权利坚定主张者”的象征。“钉子”们越来越理直气壮,而“锤子”们却越来越失去主动。_。A所以钉子户的坚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改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B因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包括钉子户在内的社会成员的深度思考C从这个意义上看,媒体称呼谁是钉子户,那差不多等于表扬他是勇士了D不过,城市化发展是符合多数者的利益,而不能因为钉子户而受到影响答案:C解析:该题选项有三个是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一个是弱转语气的转折关系。根据其前语意内容,应该选C项。A项“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其前文字中找不到依据;B项中的“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概括失当;D项文段是说“词语的含义总是不断流变的”,而此项已超出了这个意思。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9分)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著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_,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非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_,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近些年来,_,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答:_答案:历史之所以能为后世所借鉴反而可能扭曲历史一些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解析:处,由上文的“借鉴意义”和下文的“正在于”,很容易得出答案。处,可根据上文的“非但”和下文的“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可得出“扭曲历史”方面的答案。处,由下文的“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等内容,可知应答“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方面的内容。6下图是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桑蚕立体养殖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8分)答:_答案: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桑蚕立体养殖过程:农民在鱼塘边种桑树,用桑叶养蚕,再把蚕的分泌物蚕沙投入鱼塘喂鱼,最后从鱼塘里挖塘泥为桑树提供肥料,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基塘生态农业循环系统。解析:从整个图形来看,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所以先要确定好起点。由题干对流程图的介绍“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桑蚕立体养殖图”可知,鱼塘应为循环的起点。接着按照箭头的方向,全面概述即可,同时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字数的限制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27分)马克思之墓南帆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阿尔伯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了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每隔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参加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在乎皇室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呢?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梦想,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会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开展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20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成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有删改)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A文章在写英国人对名流的态度时用语饱含讥讽,鲜明地表现出对世俗观念的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B作者写到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和评价时情感复杂,但态度鲜明:能多给这位伟人一些注视的世界才是清醒公平的世界。C本文以“马克思之墓”为题,却用大量篇幅写了社会名流和权贵的塑像和纪念碑,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D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因为作者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答案:B解析:A项,“鲜明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说法错;C项,“欲扬先抑”错;D项,“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错。8第段中作者说“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结合文意,谈谈应怎样理解作者的“感叹”。(6分)答:_答案:马克思终生为平民奋斗,死后却被众多平民冷落,人们的势利之心并没有因为马克思的呐喊而有所改变,这里的感叹中饱含着作者内心的凄凉。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民的沉默”是说马克思毕生为之奋斗的呐喊并没有唤醒那些麻木的平民,这正是作者“感叹”的原因所在。9第段中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后,作者为什么会“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说明。(8分)答:_答案:马克思作为思想家毕生倡导公有制,但他没能改造这个私有制的世界,连他的葬身之地都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这令人无限感慨;在马克思身后,人们的势利之心也无任何改变,马克思被他为之奋斗的平民们冷落,也令人无限感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马克思的理想是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但却没能改变私有制的社会现实,马克思逝世后被世人冷落,这些都令作者“无限感慨”。10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提及马克思后人的情况,简要分析本文中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8分)答:_答案: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意味深长地印证了马克思“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的名言;交代马克思后代的传闻,也表现了马克思身后的寂寞,延伸了上段的“无限感慨”之情。(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这篇文章最后作者写到马克思后代的传闻,表面上看似闲笔,而实际上则另有深意,作答时,要认真体会,然后分条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