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29864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含答案教学质量期末检测高二历史试题1、冯天瑜的中华文化史认为,“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与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相符合的是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家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家思想趋向活跃 2 、钱穆先生说:“在庄周思想中,政治事业遂若成为多余之一事。”这主要是因为庄周 A.主张重归“小国寡民”社会 B.宣扬“天人合一”自然观C.追求超越功利的精神自由 D.追求超越阶级的兼爱思想3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材料 A.强调儒生和游侠是治国依靠的力量 B.指出法律繁多是社会紊乱的根源C.论述了镇压人民反抗的合理性 D.论证了建设法制国家的必要性4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提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基于此,该思想家提出的解决措施是 A.以德治民 B.无为而治 C.严刑苛法 D.节俭尚贤5 、董仲舒说:“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下面对董仲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伦理应该高于天理 B.揭示了世界万物的本原C.是以人为中心的无神论 D.人类之特性乃天意所授6 、顾炎武在日记录序中写道:“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这表明他的治学风格是 A.经世致用 B.旁征博引 C.开拓创新 D.批判继承7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劝学中批评后世儒者,将儒学学说裂为文学、事功、道学殊途,丧失了儒学及其为学的根本。他尖锐地指出,“国家五十年来,为政者无一人以富民为事,上言者无一人以富民为言”,以致“四海之内,日益贫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在此,唐甄主张 A.学以致用 B.学优则仕 C.有教无类 D.批判现实8 、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西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 A.西汉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作用 B.武帝确定“五经”前儒学杂乱C.西汉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D.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9 、史书所记节烈妇女,唐朝只有51人,宋代有267人,明代达到36000人。由此可以判断 A.史书作者从唐开始把妇女纳入研究视野B.明朝时期理学深刻影响民众观念C.古代史学家秉承社会史观撰写史书D.明朝时期君主专制远甚于唐宋10 、唐高宗时期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占三分之一,武则天时期占二分之一,唐玄宗时期占三分之二。两宋共有宰相134位,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这反映出 A.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B.唐朝政局比宋朝稳定C.重文轻武的风气逐步形成 D.选官用人越来越开放11、陈乐民在启蒙札记中曾经说道:“五四”是启蒙的曙光,在固结不解的土地里播种下期待它总有一天将发芽生长的种子。这里的“种子”指的是 A.民族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爱国主义 D.民主与科学12 、孙中山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据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民族主义仍属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范畴B.正确分析了中国近代民族革命的基本任务C.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D.将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反侵略指导思想13 、据统计,1902年中国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学生则从1006743人增至2933387人。以上现象说明 A.近代知识分子群体逐渐形成与发展 B.近代学堂已经取代旧式学堂 C.中国近代学生人数已超过传统学生 D.当时已经实现了教育近代化 14 、作家协会召开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研讨会,认定俞平伯对红楼梦的研究是“胡适实用主义主观唯心论的继承”,其目的是“割弃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用主观主义把读者引向不可知论的泥潭”。对这一现象理解有误的是 A.用政治批判代替学术讨论 B.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C.不利于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 D.不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15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1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让人们对宗教的执着追求依旧不减,但是,人们对世俗社会更加关注,更加好奇。如伽利略(15641642)一生虽然经历了多次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但是他更喜欢献身于物理学和天文学研究。这说明 A.人文主义的发展使科学家放弃了宗教信仰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使人们面向现实C.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和科学的斗争十分激烈D.面向现实的精神引发了近代科学的产生17 、著名学术大师贝尔德托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中说:“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一切历史都成了现代史。”下列历史事件对应关系能说明这句话的是 A.古希腊文化与文艺复兴 B.百家争鸣与新文化运动 C.智者学派与浪漫主义文学 D.理性主义的发展与经典力学 18 、有历史学家认为:“路德开始是一个改革家,但最终却成为一个革命家。”路德最终成为“革命家”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改良教会 B.路德挑战教皇,建立新教 C.路德主张教会积极干预世俗事务 D.路德改革促使民族国家出现 19 、下面是一本书的目录摘编。据此判断该书的作者是 第三章 人生来就有对神的认识第六章 任何要到神造物者面前的人都必须由经由圣经的引领和教导第七章 圣经必须受圣灵的印证,如此,圣经的权威才能得以确定,若说圣经的可靠性依赖教会的判断,这是邪恶的谎言第八章 就人的理性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圣经的可靠性A.但丁 B.伏尔泰 C.莎士比亚 D.加尔文 20、“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哲学通信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纯粹理性批判 21 、“不管他的思想是否被正确理解,整个启蒙运动的纲领是自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并且从他的辉煌成就派生出启蒙运动的信心及其广泛的影响。这在后来转变为西方现代文化。”这里评论的是 A.伽利略物理学定律B.伏尔泰启蒙思想 C.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相对论 22 、“在1905年之前,物理学家相信空间是一个宽广的舞台,在这个展现着宇宙戏剧的舞台上,时间对于所有的演员而言都在以同样的速度滴答滴答地流逝着。而1905年后否定了所有的这一切。”导致这一“否定”的主要原因是 A.普朗克创立了量子理论 B.伽利略创立了实验科学 C.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D.达尔文发现了人类起源 23 、发明简史一书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发明共归类为十四章,其中四章的标题分别为“科学理论反哺科技发明”、“先造仪器,再谈科技”、“科技发明是把双刃剑”、“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下列选项中,属于题干中所述“先造仪器,再谈科技”一章的发明的是 A.蒸汽机 B.无线电 C.原子弹 D.移动电话24 、艺术家不再为社会代言,不再为公共的用途或享乐而创作,他们追求着自己所关切的东西。这说明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 A.现实主义色彩 B.古典主义风格 C.现代主义倾向 D.自然主义风格 25、某作品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最后作者用一个毁灭性的结尾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庭,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此作者是 A.马克吐温 B.海明威 C.杰克伦敦 D.马尔克斯 26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爆发后,教育界内部也围绕着如何制定新的“战时教育方针”而展开了论战。主流的意见是学科要调整,以军事课为主;教育对象也要调整,须“以民众为对象”,“高中以上学校与战事无关者,应予以改组或即停办”。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俊升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只可因战争做若干临时调整,而不能全盘改弦更张。胡适向蒋介石进言:“国防教育不是非常时期的教育,是常态教育。”陈诚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其高度赞成学校内迁,将学生誉为国宝,鼓励他们于国家危难之际努力完成学业,因为十年之后,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1939年3月,蒋氏在重庆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说道:“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该看到战后。”据抗战时期的中国教育奇迹整理材料二 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同志亲自召集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征求大家对当务之急的意见,即“科学研究怎样才能搞得更快更好些,教育怎样才能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适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邓小平把招生与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得更为透彻。他说:“在人才问题上,要特点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人才。”他进而说:“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邓小平同志身体力行,关心招生,并将其作为大事来抓;同时把招生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放到同等地位来看待,足以见其对国家民族复兴的深谋远虑,百年树人的远见卓识。摘编自全面领会理论,科学对待考试(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抗战爆发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8分)(2)概括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一中教育方针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4分)【答案】(1)教育方针:教育应该服务于抗战的军事需要;教育应该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4分)评价:第一种观点着眼于抗战时期的军事需要,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点,具有强大的民意基础,但是没有考虑国家的长远发展。(2分)第二种观点更为理性,以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为教育发展的目标,这一观点后来为国民政府所采纳,推动了抗战时期教育的发展。(2分)(2)相同点:教育为现代化(近代化)服务。(2分)原因:现代化的时代潮流;决策者开阔的教育视野和长远的教育眼光;民族复兴的需要。(任意两点得4分)(3)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所以如何更好地发展教育成为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教育要能够促进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我国教育方针的制定要符合我国实际,与时俱进。【优秀卷】 【解析】知识点: 近现代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战 近现代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复兴 (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概括分析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主流的意见是学科要调整,以军事课为主;教育对象也要调整,须以民众为对象”可得出:教育应该服务于抗战的军事需要的教育方针;依据“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俊升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只可因战争做若干临时调整,而不能全盘改弦更张”可得出:教育应该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的教育方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第一种观点,着眼于抗战时期的军事需要,但没有考虑国家的长远发展;第二种观点以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为教育发展的目标,更为理性。 (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一“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俊升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材料二“教育怎样才能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适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足以见其对国家民族复兴的深谋远虑,百年树人的远见卓识”可得出共同点为:教育为现代化(近代化)服务。“原因”可从现代化的时代潮流、民族复兴的需要、决策者的教育眼光等角度分析作答。 (3)本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教育是百年大计”、“对国家民族复兴的深谋远虑,百年树人的远见卓识”并结合所学从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教育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作用、与时俱进等角度分析作答。 27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文学继承了宋代俗文化的特点,戏曲小说的繁荣就是例证。明代涌现出许多以唱南曲为主的传奇作品,如宝剑记、浣纱记等,充斥着愤世、怨世情绪。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剧家,他的金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四部作品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是追求美满爱情、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小说艺术作品数量多,流传广,成就大。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是讽刺巨著;红楼梦是古代小说的最高峰。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既是思想大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顾炎武的日记录、亭林文集,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王夫之的船山遗书等均是对中国文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 五四新文学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兴起和发展的新型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在形成过程中构建的第一座丰碑。它出现在中国社会转型的20世纪之初,与这一时期出现的新文化一同诞生,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直接体现五四时代精神,反映五四时代的重大社会现实,呼喊出人的解放、个性解放的时代心声。反映当时中国城市青年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成为这一时期多数作品竞相表达的主题,一群女作家以前所未有的性别意识和创作姿态树立起了女性独立解放的鲜明旗帜,女性文学开始崛起。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遗产是最丰富的,可是“五四”以后的新诗,主要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几乎割断了传统形式,未能在广大读者心中扎根,这是最让人失望的一个领域。摘编自黄健文化转型时期的历史先锋论“五四”文学新潮的先锋性(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明清之际文学作品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7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学兴起和发展的社会原因,指出五四新文学的局限性及其产生的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对社会发展所承担的使命是什么?(3分)【答案】(1)特征:反对封建传统,提倡个性解放;讽刺社会现实;批判封建专制。(3分)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壮大;封建专制制度的日趋腐朽;民族矛盾的尖锐。(4分)(2)原因:以工业文明、科学教育平民化、近代生活方式为内容的新文明引入;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政治变革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意识渐入人心;文学革命的推动。(4分)局限性:割断传统。(2分)原因:对西方文化的过度推崇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片面批判。(2分)(3)使命:反思社会现实,陶冶民众精神,促进思想启蒙,呼吁民族救亡,推动社会变革。(3分)【优秀卷】 【解析】知识点: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近现代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1)本问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文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是追求美满爱情、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是讽刺巨著;红楼梦是古代小说的最高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文学作品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有反对封建传统,提倡个性解放;讽刺社会现实;批判封建专制等。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壮大;封建专制制度的日趋腐朽;民族矛盾的尖锐等。 (2)本问主要考查五四新文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呼喊出人的解放、个性解放的时代心声。反映当时中国城市青年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成为这一时期多数作品竞相表达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新文学兴起和发展的社会原因主要有以工业文明、科学教育平民化、近代生活方式为内容的新文明引入;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政治变革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意识渐入人心;文学革命的推动等。根据材料“主要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几乎割断了传统形式,未能在广大读者心中扎根,这是最让人失望的一个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新文学的局限性主要是割断了传统形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对西方文化的过度推崇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片面批判。 (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学对社会发展所承担的使命主要有反思社会现实,陶冶民众精神,促进思想启蒙,呼吁民族救亡,推动社会变革等。 28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对孟子传统的继承,黄宗羲发展了人民是政治权威终极来源这一命题。用他的话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换言之,君主只是人民选择用来处理公共世界各种事物的仆人。然而,由于天下大事千头万绪,“君”凭一己之力不能统治好,因此必须由后来称之为“臣”的同事分担。需要明确的是,臣也是向人民而非向君主负责的。但是,令黄宗羲沉痛的是,所有这些政治原则在秦统一中国后被颠倒了过来。从公元前221年起,历代皇帝占据了“君”的地位后就把整个国家当作自己的私产。黄宗羲写明夷待访录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纠正这一错误的秩序。摘编自余英时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材料二 鸦片战争令朝野人士大都认识到西方军队在好些方面远胜于清军,几乎没有什么人不承认西方的“船坚炮利”,对中国军事弱点的认识更成了“师夷长技”的直接通道。但从了解夷情来看,中国一直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研究外国基本上是自发的、零星的,没有一个政治部门考虑过要系统地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如果再深入一层去考察,我们就会发现,最大的障碍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落后因素。中国古代文化中过时的东西成为阻碍前进的重负。这种文化的落后因素集中表现为愚昧的天朝心理。这成了当时与西方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直接障碍。经世致用思潮曾经成为“师夷长技”的中介,但“向例”或传统观念又反过来成了它的障碍。这一互相矛盾的画面就是19世纪中国的现实图景,历史进程的延误自然难以避免。摘编自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材料三 中国人讲人权,由义务与责任开始。西方的人权来自上帝,因为生命从上帝而来,上帝就赋予生命不能被剥夺的人权。中国的说法则是“天地之性人为贵”,人命关天,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生命为第一权利,吃得饱穿得暖为第二权利。中国人的仁政讲的是政府最起码应做到的事。灾荒时期的人民必须赈济,政府有这个责任,倒过来讲,就是人民的权利。所以中国人是讲义务和责任,义务的对象就是具有权利的人。西方人讲自然的权利,中国人讲的是“天理”。中国人的天理,便是中国式人权观念的表现。政府的责任便是人民的权利。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继承与发展了孟子的什么思想?“纠正这一错误”中的“错误”指的是什么?(4分)(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分析19世纪中国历史进程延误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人权观与西方人权观存在差别的认识。(4分)xx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CCBDCAABDDA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CBABDCCCACD26题参考答案(18分)(1)教育方针:教育应该服务于抗战的军事需要;教育应该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4分)评价:第一种观点着眼于抗战时期的军事需要,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点,具有强大的民意基础,但是没有考虑国家的长远发展。(2分)第二种观点更为理性,以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为教育发展的目标,这一观点后来为国民政府所采纳,推动了抗战时期教育的发展。(2分)(2)相同点:教育为现代化(近代化)服务。(2分)原因:现代化的时代潮流;决策者开阔的教育视野和长远的教育眼光;民族复兴的需要。(任意两点得4分)(3)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所以如何更好地发展教育成为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教育要能够促进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我国教育方针的制定要符合我国实际,与时俱进。27题参考答案(18分)(1)特征:反对封建传统,提倡个性解放;讽刺社会现实;批判封建专制。(3分)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壮大;封建专制制度的日趋腐朽;民族矛盾的尖锐。(4分)(2)原因:以工业文明、科学教育平民化、近代生活方式为内容的新文明引入;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政治变革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意识渐入人心;文学革命的推动。(4分)局限性:割断传统。(2分)原因:对西方文化的过度推崇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片面批判。(2分)(3)使命:反思社会现实,陶冶民众精神,促进思想启蒙,呼吁民族救亡,推动社会变革。(3分)28题参考答案(14分)(1)继承: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2分)错误:历代皇帝成为君主之后,便将整个国家当作自己的私产,人民反而成为奴仆。(2分)(2)观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上学习西方的道路,但由于众多因素的阻挠,近代中国无法避免民族的沉沦。(2分)原因:列强侵华不断深入,中国日益陷入半殖民地深渊;近代多数国人对西方的了解肤浅,对东西方差距缺乏深入认识;缺乏良好的政策转化机制;传统文化中的落后因素及天朝上国心理阻碍与西方建立正常关系;封建顽固与保守势力强大,拒绝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力量薄弱。(任意四点得4分)(3)两种人权观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础,所以,两种人权观之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双方就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求同存异,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两种人权观的分歧,实质上反映了东方和西方两种文明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