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生物 1.2.2《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1 浙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28920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生物 1.2.2《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1 浙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生物 1.2.2《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1 浙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生物 1.2.2《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1 浙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生物 1.2.2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1 浙教版必修1摘要 在浙科版生物 “细胞膜与细胞壁”一节教学中,通过实验引入新课;补充科学史资料,让学生逐步认识质膜的结构;通过参与质膜结构模型的学习过程,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关键词 浙科版生物 细胞膜 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浙科生物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是学习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渗透作用、物质代谢以及免疫等教学内容的重要基础,起到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作用。本节课主要通过科学史素材让学生体会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过程,是进行探究教学的良好素材。本人结合人教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当代课程观、当代知识观、建构主义等教学理念下,对本节内容进行处理。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概述“流动镶嵌模型”主要观点;说出组成细胞膜的分子排布特点;阐明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2.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跟随科学家的脚步探究细胞膜的结构,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质膜结构模型的学习过程,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 教学过程 教师搜集科学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的材料用具。学生在上课前一天预习。3.1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演示“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学生兴致盎然,密切关注玉米着色情况。通过同学预测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体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在同学的合作下,得出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引出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为什么会有选择透性,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从而引出细胞膜的结构。就像剥笋衣一样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探究细胞膜结构的欲望。3.2 重现科学史,体会科学探究之路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后,如果直接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告诉学生,又将走上传统课堂教学“满堂灌”的老路。因此,本人重现科学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并且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1)细胞膜的成分 展示材料一:1895年,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膜,引导学生分析推断出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教师追问“推断出细胞膜的成分后,还有必要对细胞膜成分进行提取、鉴定吗?”让同学们体会推断处于“假说”,假说是否正确还需要实验的检验。这样非常顺利的引出材料二: 20世纪初,科学家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吸水胀破获取细胞膜,对其成分的提取、化学分析和鉴定,发现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与蛋白质,脂质主要是磷脂。 (2)脂双层的排列 教师介绍磷脂的结构,帮助学生搭好脚手架。接着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展示材料三: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该如何解释呢?鼓励同学独立探索,提出疑问,然后分解任务,首先请同学发挥空间想象能力,画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情况。继续创设情景,加大难度,细胞膜内是液体环境,细胞膜外也是液体环境,那么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如何排列成连续的两层?请同学们小组协商、讨论、画出排列情况。 本人在建构主义理论开展了支架式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协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如“同学们表现出的科学家的逻辑思维,让老师非常惊讶”,“同学们做的非常棒!” (3)膜蛋白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内容,问题1. 你认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的统一结构合理吗?问题2、膜蛋白有几种方式存在于脂双层中。通过阅读获取有效信息是高考重视的一项技能,但多数同学存在盲目的无效的阅读,所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带问题的阅读,用笔抓出关键词,以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解决问题1时,同学们不知不觉中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科学知识,符合现代知识观。3.3 设计实验,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在验证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教学中,本人提供人和老鼠融合实验的材料,引导学生用简洁的科学的语言说出实验思路。高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能力非常粗浅,所以在课堂尽量创造机会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最后让学生举例说出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帮助大家真真切切的体会细胞膜的流动性。 3.4归纳总结,图文并重在上述的分析讨论之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再呈现生物膜的结构立体模型,根据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画出细胞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通过绘图,不仅很好的检验了学生对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科学实验为主线贯穿始末,由实验导入科学史教学,环环相扣,让学生也像科学家一样亲身经历细胞膜的模型构建过程,体验了学家探究之路。教学设计在突出学科特点的同时渗透了“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本节课在建构主义理论下进行了教学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所以在导入时本人采取了实验导入,让学生真真切切观察到玉米籽粒的着色情况,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在探究脂双层排列教学中本人采取了支架式的教学方式。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具体教学中,就是通过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帮助学生一步一步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在教学中本人还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绘画、空间想象、提问等技能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