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21411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注意:1. 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2. 检测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30题每小题2分,第31-3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一种政治制度。它初创时的功能主要是区分A征服者与被征服者B平民与贵族C本邦人与外邦人D农民与农奴 2在希腊城邦的全盛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下列事件或成果,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荷马史诗 B柏拉图的理想国C梭伦改革 D克利斯提尼改革3下列政权中,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是A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雅典城邦 D奥斯曼帝国4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复兴过程中,最初的建城者是:手工业者 封建领主 商人 农奴A B C D5“山西襄汾县的陶寺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墓随葬品有100200件不等;中墓随葬品有几件至几十件不等;小墓大都没有木棺,也没有随葬品。” 据此可知,当时的社会状况是 A平均分配共同耕作 B社会分化十分明显 C等级森严王位世袭 D采集渔猎茹毛饮血6“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语)下列搭配与该说法吻合的是 A青铜器皿封神演义 B甲骨卜辞史记殷本纪C甲骨卜辞青铜器皿 D史记殷本纪封神演义7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实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目的,西周统治者将同姓诸侯A分插到各地方国之间 B布置在边疆要塞之地C集中于王都之地附近 D安置在殷商遗民周围8春秋战国时期,面临着激烈变革、实力竞争的局面,“士”阶层中的有识之士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治国救世的主张。下列主张与时代潮流相左的是A“重法爱民而霸”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C“克己复礼为仁”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9“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判定这句话是评价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10魏晋以来,门阀集团急剧膨胀,在地方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割据势力。下列制度或政策中,能够有效抑制门阀集团的是A科举制度的创设 B三省六部制完善C文官体制的建设 D刺史制度的实施11两宋时期统治集团的官员主要来自A世家大族 B军功勋臣 C布衣平民 D科举士人12仔细观察右侧地图,图中“?”对应的政权是A北宋 B金 C辽 D元13“重农抑商”一直以来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统治者所奉行的政策,但是有一个王朝相对例外,它就是A汉朝 B唐朝 C南宋 D清朝1415世纪,西欧揭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开辟新航路的第一批探险者是新兴资产阶级 封建贵族 骑士 自耕农A B C D 15在儒学演变的历程中,复兴孔孟道统的呼声开始于A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明朝16在欧洲大陆,最先开始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17“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功臣勋将181914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新老列强之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率先发动方是A德国英国 B奥匈塞尔维亚C德国法国 D奥匈俄国19“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谭嗣同仁学)材料中所述的制度在中国最早实践的运动是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20“通经致用、考试为官”成为文人学士的普遍追求最早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21“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能够体现列强上述侵略意图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2鸦片战争后的十余年间,中国社会思想的主潮流是A儒家三纲五常观念 B接收西方宗教观念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介绍西方政治体制23“工业革命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史无前例地提高了生产率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孟加拉的黄麻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蒸蒸日上的工厂”。这段论述恰当体现了A文明史观 B现代化史观C社会史观 D全球化史观 24促使光绪皇帝痛下决心颁诏变法的最直接动因是A甲午战争失败 B瓜分之祸日蹙C进化论的输入 D公车上书激励25史学家高第这样概括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目的:“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由此可知这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战争26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材料中“在此以后”的“此”应是A南京条约领事裁判特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口岸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人民反帝27 右图钱币纪念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五四运动28一位历史学家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共和制 B君主制和议会制C. 议会制和共和制 D共和制和议会制29“历史总足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据所学知识推测材料所言的“俄国式名词”应是A布尔什维克 B公社 C社会主义 D苏维埃 30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从这则材料看来,卡斯特罗无意论证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以下每小题3分31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B“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32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说:“那个帝国(清朝)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这说明英国政府A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而挑起侵华战争B准备通过合法手段来维护合法商业利益C为发动侵略战争不惜颠倒黑白混淆是非D.视罪恶的非法贸易为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331919年的瑞士漫画和平会议(At the Peace Conference)旨是讽刺巴黎和会是A 实质虚伪的和平会议B 埋下战争火种的会议C 宰割战败国家的会议D 战胜国家的分赃会议34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在外交上完全凌驾于中国之上B使得中国获得了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C客观上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对中国传统的对外观念造成了严重冲击35“五四”时期蔡元培在北大的教育改革一文中说:“蔡元培本着人才主义的原则,不论是新派人物倡有过激之论者,复古者,或其他人,不问其年龄、政党、资格,甚至国籍,只要学有专长,于学问上有研究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就不求全责备,让他们并存于一校之中,便于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使当时北大包容了几种类型的人物:一是无政府主义者,如吴稚晖、李石曾;二是新派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沈严默等;三是复古守旧派人物,如辜鸿铭、刘师培、黄侃、陈汉章等”。这说明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A奉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路线B难免清末民初“新旧杂陈”的普遍怪现状C校长开明,学生兼容,学校学术氛围浓厚D看似新旧并存,实为新思想传播提供阵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36.始皇问策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关于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进行了一场大辩论,史记秦始皇本纪作了详细记载:博士淳于越:“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问题:(14分)(1) 淳于越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理由又是什么?(6分)(2)假设你参与当时的论辩,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8分)37君主的权力马基亚弗里(一译为马基雅维利)是16世纪意大利的一位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资产阶级代表。他遥想意大利的光荣,目睹西欧社会的演变和意大利的衰落,他在君主论中提出:“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 “君主可以和贵族为敌,但不能与人民为敌”。“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只需考虑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有害。” 问题:(12分)(1)材料中所述的马基亚弗里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什么?(2分)(2)分析形成马基亚弗里政治主张的主客观原因。(4分)(3)评价马基亚弗里的政治学说。(6分)38巨变背后当时对清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为满奴。”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要膻气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主为谁接受本文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问题:(12分)(1)概括材料作者对“当时”种种变化的态度。(4分)(2)试分析“当时”社会习俗和人们心态巨变的历史原因(8分)39理想变现实西方政治制度史有以下一段评价美国宪法的话:“美国宪法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对理性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问题:(10分)(1)请谈谈你对美国宪法“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对理性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这句话的理解?(6分)(2)这些“现实的政治原则”在中国是否得以“发扬光大”?请简要说明。(4分)40进化五十年1923年,经历沧桑的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写下了如下一段文字:“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那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如何?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这五十年的俄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苦乐不等,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问题:(27分)(1) 梁启超所言的“这五十年”间,日、德、俄政治上“成败不同,苦乐不等”表现何在?(6分)(2) 梁启超所言的“这五十年”间,英、法两“老国”“往前飞跑”过程中又呈现出怎样的差异?(6分)(3) 你怎么看梁启超先生的“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这一观点。(15分)静安高三历史参考答案xx.1201-10:ABDDB BACBA11-20:DBCBC CDBDB21-30:DADBB CCBDD31-35B (D) C(B) B(D) C(A) D(B)(说明:括号前选项3分,括号内选项0分,其它两个选项1分)361(1)实行分封制有利于统治的稳固。理由:商周时期都因分封而统治长久;(2)分封的诸侯王可以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6-2能够从以下视角思考:结合春秋战国变革的现实;探讨两种制度的优劣;一定要两种制度都要评论到,并做出取舍;371核心:绝对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君主应当维护人民的利益,反对旧贵族。372原因: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产生,要求反对封建贵族的束缚和教会权威的束缚,打破割据局面;人文思想的崛起等。(也可以结合教材中君主专制背景来回答。)373 反映了15、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演变的现实;君主专制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绝对的君主权威,缺乏制约机制,17世纪后,会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381基本肯定当时的变化,但也认为“变化”有走向另一极端(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的倾向。382政治: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经济:自然经济解体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文化:西学东渐,西方自由平等学说的传播。科学的兴起与传播外交:闭关锁国到被迫融入世界。391 需要点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对理性的思考”结果如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社会契约反映出来,同时要将美国宪法与上述思想结晶建立联系。392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基本上就以上述政治原则为目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基本体现了上述政治原则。401德国以王朝战争形式实现国家统一,中央权力强化,普鲁士国王变成了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日本通过倒幕运动将天皇失去的权威夺了回来,君主的权力也进一步加强;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而迈出近代化的关键一步,但沙皇的权力有着一定程度的削弱。到十月革命,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402同为向前飞跑,但美国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英国,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而英国却由“世界工厂”退为世界第三,还被德国超越。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也逐渐赶超英国,在巴黎和会上已经开始向英国发起挑战,通过华盛顿会议,基本取得与英国相等的政治军事影响力。403:答题思路:本题中梁先生的观点实质上由两个分观点构成,其一是“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即纵向说,到1923年止中国历史的五十年相对于以往而言,有着具大的进步;其二是“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即横向比,相对于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中国则是进步缓慢。两个观点既需要分别评论,又需要结合在一起,即梁先生重点是要说明虽有进步,但进步过于缓慢。五十年进化:政治: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向民主共和方向迈进(包含维新运动、清末新政中的立宪活动;经济: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开放的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近代工业经济迈进(包含“师夷长技”、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清末新政及民国初年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由经学向科学迈进,“西学东渐”加速。进步缓慢:从中外两方面对比论述,由于第一问已经说过中国的进步,因此,第二问重点说外国的大进步,题中的英法美日就是思维的方向相对于西方发达的民主政治,中国的民主化只处于起步阶段,君主立宪失败,民主革命的成果遭军阀及复辟势力的侵蚀,民主共和名实不副;相对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迈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依然在列强的压制下举步维艰;相对于西方的又一次科技革命,中国近代科技尚处襁褓之中。相对西方的国家独立主权完整,中国仍处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