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20429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形成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据此完成12题。图CA211.西北内陆地区的地形特点是()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B东部是高原,西部是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呈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地区东西 2下列关于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图CA22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34题。图CA223图中反映出()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4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耕地C设置沙障固沙 D恢复天然植被河西走廊属于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不合理,防护林网建设滞后。民勤县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沙枣林至今已有近一半消失,风沙肆虐,土地荒漠化严重。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根据材料,回答56题。5沙枣林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是()A土地盐渍化严重B沙枣树不适合在当地栽种C乱砍滥伐,过度樵采D林带过大、过密,林水矛盾突出6“再造河西”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是()A大量开荒 B生活用能问题C发展交通 D完善生态体系读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图CA23),回答78题。图CA237图示地区长期以来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主要的原因是()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土壤贫瘠,农业发展条件较差C资源短缺D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8亚马孙横贯公路建成后,将会对雨林产生的影响是()A运输条件改善,雨林破坏加速B利于雨林的保护C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更加贫瘠,不适合雨林的生长D人类活动更加频繁,降水减少,雨林退化2013年4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巴西大片热带雨林被牛“吃掉”。图CA24示意巴西帕拉州非法砍伐雨林后开发的牧场。据此回答910题。图CA249下列关于巴西大片热带雨林被牛“吃掉”的说法,正确的是()A巴西养牛业迅猛发展,间接推动了对雨林的非法砍伐B热带雨林的森林是牛的食物来源C热带雨林生态稳固,破坏后容易恢复D大力发展养牛业,增加收入,有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10沿海海拔低的国家十分关心热带雨林地区的木材采伐量,原因是()A森林减少会使温室气体迅速增加,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B这些国家是木材的主要消费国,森林减少会使木材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C这些国家航运发达,木材砍伐多就能增加航运收入D森林减少会造成二氧化碳增加,使这些国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我国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读图CA25,回答1112题。图CA2511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盆地地形,气流闭塞B乱砍滥伐,植被稀少C高山环绕,水汽难以深入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12以下可以体现“库布齐模式”特点的是()A科技引领,为技术导向型产业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C产业链长,附加值低,但生态效益好D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8分)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及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图CA26),回答下列问题。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CA26(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地区自东向西降水_,干旱程度_。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6分)(2)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_的退化。(2分)(3)简述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5分)(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分)14(22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一图CA27为xx年世界原木消耗量最多的五个国家原木消费量、自给率及中国原木进口主要来源图。图CA27材料二下表示意五个国家的人口、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木材蓄积量(xx年)。国家美国加拿大中国芬兰瑞典人口(104人)30 4063331133 474531922国土面积(104 km2)963.20998.47959.8133.8145.0森林覆盖率(%)33.134.120.471.054.0木材蓄积量(108m3)243.0172.3137.220.224.0(1)原木自给率最高的国家是_,中国原木进口最大来源国的森林类型主要是_。(4分)(2)森林的过度砍伐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_和_。(4分)(3)芬兰、瑞典两国森林覆盖率高,人均木材蓄积量很大,但两国仍需大量进口木材,试简述其原因。(6分)(4)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8分)单元测评(二)B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60分,第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连年超载放牧,浑善达克沙地严重退化,流动沙丘已经达到70%。xx年中国科学院在浑善达克沙地开展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实验研究,采用自然恢复模式,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此完成12题。1正蓝旗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酸雨污染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2加剧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发展旅游 B气候干旱C过度放牧 D乱砍滥伐图CB21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回答 34题。图CB213人为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4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气候干旱黑土广布植被稀疏水源充足A B C D读图CB22,回答57题。图CB225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是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丝绸之路上,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C灌溉用水增多,沙漠扩大 D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6由古到今,该地区绿洲的空间演变趋势是()A向河流的下游集中 B由山区向平原集中C范围不断扩大 D日益向沙漠边缘退缩7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林读图CB23,回答89题。图CB238图中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A流水作用强的地区 B流水作用弱的地区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 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9图中环境问题多发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A耕地面积广大 B地广人稀C热量充足、光照强 D光照强、温差大图CB24为我国黔西南某地区景观图,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据图回答1011题。图CB2410形成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有()A地势平坦,土壤酸化 B雨水丰沛而集中C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D岩石坚硬,不易破碎11为治理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大面积建设薪炭林,增加农村生活能源来源B以盐碱地治理为核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C实行综合治理,预防中度和重度石漠化的继续恶化D实行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读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CB25),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地球上的某种资源的分布。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1214题。图CB2512该资源在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的、保存比较完整的地区是()A东南亚地区 B印度半岛C非洲刚果河流域 D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13若人类不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将可能出现()A能源供应紧张 B酸雨现象更加严重C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上升 D臭氧层空洞14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对于该资源应()A保护 B开发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 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xx年山东省森林与湿地资源价值核算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经核算山东省当时省森林与湿地产品与服务总价值为4 673.03亿元。其中,生态服务价值为3 182.08亿元,占总价值的68%。据此回答1516题。15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灾难有()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臭氧层破坏加重自然灾害频发地震、火山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A BC D16湿地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A湿地面积扩大,土地荒漠化加剧B气候湿润,盐渍化土地面积缩小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人类开发是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读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被砍伐关系图(图CB26),回答1718题。 图CB2617人口增长与雨林被砍伐的关系是()A基本呈正相关 B基本呈负相关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8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后果是()A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 B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C碳氧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森林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15.46%,且成熟和过熟林比例高,具有较高的资源开发潜力。俄罗斯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其亚洲部分,这里也是我国森林资源国际合作开发的重点区域。读图CB27,回答1920题。图CB2719俄罗斯天然林的主要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0以下关于中俄森林资源合作重点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继续大力发展原木采伐,满足我国市场对木材日益增长的需求积极开展劳务合作,与俄罗斯方面形成资源互补合作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旅游切实推进林业科技合作,丰富我国东北地区的树种资源,提高森林质量ABCD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分)目前我国北方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较20世纪末有所减少,荒漠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抑制。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图CB28为陕西省榆林地区区位示意图。图CB28材料二图CB29为1990xx年榆林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示意图。图CB29(1)榆林地区地处我国_高原和_高原的交界处,处于_气候向_气候的过渡地带。(4分)(2)榆林地区北部主要受_(外力)作用的影响,而南部主要受_的侵蚀作用。(4分)(3)试分析xx年以前榆林地区的人地关系矛盾及其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6分)(4)xx年以来,榆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综合整治,试指出其治理的措施。(6分)22(20分)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我国某区域水系分布图中的M地附近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读图回答问题。材料一图CB210为我国某区域水系分布图及M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CB210材料二图CB211示意该区域治理前后植被覆盖情况。图CB211材料三图CB212为该区域林区内气温与林区外气温的差值图。图CB212(1)描述M地的地形、地势特征。(4分)(2)该区域属于我国的_林区,主要以_、_为主。(3分)(3)图CB211反映了该区域植被覆盖情况怎样的变化?(2分)(4)结合图CB212谈谈植被覆盖率上升后对地区小气候的影响,分析其反映了森林的什么作用。(3分)(5)请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M地森林资源的保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8分)参考答案单元测评(二)A1B2.C解析 第1题,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第2题,本题考查西北内陆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即地面有深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干旱少雨加速了荒漠化进程。3A4.D解析 第3题,图中反映出输沙率和风速呈正相关,而和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第4题,图中反映出影响输沙率的两个主要因素,即风速和植被覆盖率,因此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恢复天然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5C6.B解析 第5题,该地区生活能源短缺,故过度樵采、乱砍滥伐导致沙枣林的面积越来越小。第6题,该地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是生活用能短缺,因此生活用能问题是该地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7D8.A解析 第7题,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亚马孙平原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长期以来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第8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若公路建成,亚马孙平原地区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改善,可能会有更多的雨林被砍伐,雨林破坏加速。9A解析 养牛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更大的牧场,故推动了对雨林的砍伐破坏。从间接上,可以认为是牛“吃掉”了这些雨林。故A项正确。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在热带雨林区发展养牛业,虽然能增加经济收入,但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10A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设问中的“沿海海拔低的国家”。这些国家最担心海平面上升,导致国土被淹没。11D解析 根据图示经纬度等信息,可以判定库布齐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是其主要成因。从河流的流向可以排除A项(盆地中河流由四周向中心汇流)。选项B,乱砍滥伐是人为原因。选项C,库布齐沙漠周围无高山环绕。12B解析 从“库布齐模式”图可见,技术只是模式中的一个环节。市场的开发、植物的种植也是关键要素,故A项错误。“库布齐模式”的立足点是治理沙漠的生态环境,同时产生经济效益,故B项正确。选项C,“产业链长”正确,从附加值看,生物制油、生物制药等属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较高,故C项错误。从模式图可见,该模式以第一产业的植物种植,第二产业的制油、制药等为主体,故D项错误。13(1)干旱递减增强(2)土地生产力土地(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4)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解析 第(1)题,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距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故降水少、气候干旱是本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由于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故本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干旱程度不断加深。第(2)题,根据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来看,荒漠化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而实质是土地的退化。第(3)题,本地区荒漠化扩展的主要人为原因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和过度用水等方面分析。第(4)题,治理措施要针对原因入手,从恢复植被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分析。14(1)美国亚寒带针叶林(或针叶林)(2)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或温室效应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或大量物种灭绝)(3)木材加工业发达(或木材消费量大),保护本国森林资源,本国木材品种较单一(或本国森林生长较慢)。(4)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木材利用效率,开发木材替代品,从国外进口木材。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第(2)题,森林的砍伐导致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也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第(3)题,两国进口木材以减少对本国森林的破坏,且市场的需求量比较大。第(4)题,可以从“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考虑。单元测评(二)B1B2.C解析 第1题,读材料可知,正蓝旗沙地严重退化,流动沙丘增多,故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2题,由题目材料可知,正蓝旗土地沙化的原因为连年超载放牧。3A4.C解析 第3题,读取图中各点的数据后可知,五个影响因素中过度樵采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30%。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荒漠广布。5C6.D7.B解析 第5题,楼兰古城由于灌溉用水增加,水源短缺,沙漠扩大,古城被淹没。第6题,由古到今,绿洲由河流下游向河流上游、由平原向山区迁移,日益向沙漠边缘退缩,范围不断缩小。第7题,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可以有效防止荒漠化土地的扩大。8C9.D解析 第8题,草原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地区,距海洋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少,流水作用不明显;该地区距冬季风的源地较近,风力较大,风力作用较强。第9题,由上题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距海较远,降水量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农产品品质高。10B11.D解析 第10题,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形区,该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第11题,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防治。12D13.C14.A解析 第12题,根据图示确定该种资源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且南美洲地区最典型,则这种资源是热带雨林资源。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第13题,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必然会导致全球温室气体增多,全球变暖,从而使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上升。第14题,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热带雨林的保护是首要任务。15A解析 森林减少必然会造成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危害。16D解析 湿地破坏后,会造成湿地面积减小、气候变干、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后果。17A18.C解析 第17题,从图中可知雨林被砍伐与人口增长基本呈正相关。第18题,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可直接导致碳氧平衡破坏,CO2含量增加。 19C20.D解析 本题组以中俄森林资源合作重点区域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学生的读图能力。第19题,俄罗斯纬度较高,气候寒冷,降水量不多,但蒸发弱,仍相当湿润,能生长耐寒的针叶树(如云杉、冷杉、落叶松、柏树等)。俄罗斯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项错误;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温太低,不适合温带落叶阔叶林生长;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广泛。第20题,错在“大力发展原木采伐”,应该严格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保护性采伐。俄罗斯地广人稀,我国人口众多,可以开展劳务合作。两国均有大面积森林,但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可以合作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资源。树种越多,物种之间相互制约性越强,森林灾害越少,所以两国切实推进林业科技合作,可丰富我国东北地区的树种资源,提高森林质量,故D项正确。21(1)内蒙古黄土温带大陆性温带季风(2)风力流水(3)人地矛盾:总人口和非农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粮食生产等压力不断增大,迫使人们毁林开荒、开垦草原、过度放牧,造成人地关系紧张,人口、粮食、环境呈现恶性循环。问题:北部荒漠化和南部严重的水土流失。(4)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植树造林、种草,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结构,建设“三北”防护林和南部水土保持林,开展北部治沙、南部打坝淤地等水土保持工程。解析 第(1)题,根据陕西省榆林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处于我国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界地带、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域。第(2)题,榆林地区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受来自内陆的西北风的风力侵蚀作用较为明显,风沙地貌分布广。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受流水侵蚀作用,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第(3)题,通过分析材料二可知,xx年以前榆林地区总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年末羊只存栏量持续增加,使得该地区人地矛盾紧张,粮食生产压力增大,导致毁林开荒、草地开垦和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加剧,致使北部土地沙化、南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呈现恶性循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第(4)题,通过分析材料二可知,xx年以来榆林地区虽然人口不断增加,但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与该地有效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加强植树种草,治理风沙,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结构,建设“三北”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工程,开展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有关。22(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崎岖。地势特征:东、南、西三面较高,北面较低。(2)东南人工林次生林(3)从1978年到xx年,植被从以草地、灌木丛为主转变为以常绿植被为主。(4)影响:常绿植被覆盖率高可使当地冬季林内气温比林外气温高,夏季林内气温比林外气温低。作用:调节气候。(5)采育结合,积极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利用本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保护性开发,如生态旅游;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等。解析 第(1)题,根据M地等高线分布,判断M地的地形、地势特征。第(2)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从M地地处东南丘陵区,属于东南林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第(3)题,据图可知,从1978年到xx年该区域植被覆盖情况从草地、灌木丛覆盖多转变为常绿植被覆盖多。第(4)题,林内外气温差的变化规律,反映了森林调节气候的功能。第(5)题,借鉴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