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缺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03612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缺答案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刀把子(b) 女红(gng) 大快朵颐 惩前毙后B芝麻糊(h) 一服药(f) 蜂拥而至 食不果腹 C哈巴狗(h) 靓妆(jng ) 箭步如飞 不近人情D一撮毛(cu) 骈文(pin) 棉里藏针 貌合神离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去年中药材价格飞速上涨,今年除名贵中药材价格保持坚挺之外,一般中药材的价格出现普降态势,价格变化日益平稳。B依靠自身技术优势长期在汽车制造业中执牛耳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八十年代末开始走下坡路,风光不再。C茶山竹海旅游景区内翠竹森森,遮天蔽日,浩如烟海,四季皆可观:春看竹雾,夏赏竹绿,秋览竹浪,冬观竹翠。D我们都知道,雾霾天与工业污染、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休戚相关,但现实中,淘汰落后产能、改变能源结构、绿色出行等措施的落实步履维艰。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审美注意就是审美态度碰到具体对象时,把注意力集中和停留在对象上面。 。 , 。 , 。 。因之,其特点就是各种心理因素倾注在、集中在对象形式本身,从而充分感受形式。 科学家对对象也十分注意,植物学家看显微镜要注意细胞的组织情况、形状、结构等 这种注意力与一般的注意力不完全一样但这也不是审美注意,他们由对形式的注意马上联系到诸如根据足迹,判断罪犯有多高等逻辑思考上来审美注意与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并不直接联接也不很快过渡到概念意义、逻辑思考,而是更为长久地停留在对象形式结构本身破案的公安人员注意罪犯留下的手印、足迹的形状、结构等但这不是审美注意,因为这注意是与特定的诸如组织、形状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并过渡到科学的逻辑思考A BC D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 诗人叶赛宁曾说过:“找到家园。就是胜利。”这无疑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真理。尽管寻找家园是一条遥遥无期的苦路,然而却是人命中注定将始终面对的精神指盼。“家园”一词在汉语中原本是对出生和栖息地的经验性表达,它寄寓着熟识、亲近、眷恋、舒适等情感性因素,诱发着人的乡情、亲情和思乡感、归乡感。海德格尔诗学传入中国,“家园”又被赋予了诸多形而上的意味,如“接近极乐的那一点”“接近源泉之地”,且与“存在的敞开”“诗意地栖居”等相联系。在他的语境里,“诗意地栖居”,既指的是一种“物质”上的诗意人生、诗化人生,也是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指的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他借诗的多维语言去诠释隐藏在万物深处的神性,去揭开这一“存在之真”的神秘面纱,以达到他自己所信仰着的“此在”的彼岸。在海氏的论著中,他反复强调的是“筑居”与“栖居”的不同。“筑居”只不过是人为了生存于世而碌碌奔忙操劳,“栖居”是以神性的尺度规范自身,以神性的光芒映射精神的永恒。 一部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历史,就是人在大地上流浪的历史。人意识到自身的罪恶并向上帝皈依,便是人获得了家园的居住。一切的宗教都为人的灵魂设计了这样的归宿,基督教有天堂,佛教有西方极乐世界,伊斯兰教有天国,这类归宿都可以说是专为灵魂而设的家园。回溯历史,无论是在柏拉图还是卢梭时代,无论是在但丁还是荷尔德林那里。所谓家园,乃是人类内在精神的投射,是“彼岸”之物,是不可从理性和逻辑加以言说之物。这种古典哲学的认识一直到了18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那里才有所改观。诺瓦利斯曾对哲学下过这样的定义:哲学原本是怀着一种乡愁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德国哲学家谢林也曾给自己的精神哲学命名为精神漂泊记。就连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中也曾说道“我们试图创造出合理的世界图像。在那里就像在家里一样,并且获得日常生活中不能获得的安定”。20世纪人类对“香格里拉”的命名就体现了对于“寻找家园、追求安定”的这种人类本能性的精神需求。香格里拉的概念由30年代的英国作家谢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最早提出,他向世人描述了一个东方人的世外桃源西方人的伊甸园。此后在无论是在电影的勾勒,还是在音乐呈现中,人们都试图寻找心中香格里拉,即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如果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诠释所谓家园感,那么也可以说人们在寻找归宿。而家园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则可以看成是归宿感。亚瑟王及其圆桌武士寻找圣杯的传说就是寻找人类的精神归宿的过程。传说中被寻找的圣杯盛过耶稣基督的血,谁能找到圣杯就能给世界带来和平。这种文化影响和文化惯性一直影响着人类的文艺创作。例如20世纪初英国伟大诗人艾略特的荒原即取材于圣杯传说。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彻底颠倒了天界(神界)和地界(人界)的位置,达尔文用进化论彻底否定了“神创论”,人类开始真正领悟了失去家园感的意味。对于哥白尼革命和达尔文革命,弗洛伊德对此做了恰当的总结,他认为“人类的天真的自爱和自尊都曾先后从科学手中受了两次重大的打击”,人类从理论上和精神上都失去了家园。4下列对于文中“家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家园”一词,能让中国人感到熟识、亲近、眷恋、舒适,能引发我们的思乡怀人之情。 B汉语中的“家园”一词,被海德格尔赋予了诸多形而上的意味,被解释为“诗意的栖居”等概念。 C为灵魂而设的家园,指的就是基督教的天堂、佛教的极乐世界、伊斯兰教的天国。 D在以柏拉图、卢梭为代表的古典哲学家那里,“家园”是不可以被言说的“彼岸”之物。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寻找家园是一条遥遥无期的苦路,但是人们却始终对它充满了期待。 B海德格尔认为,“筑居”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忙碌操劳,强调了生活的物质性,没有指向人类的精神家园。 C诺瓦利斯、谢林、爱因斯坦三人认为人们都有“寻找家园、追求安定”的精神需求。 D在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之前,人类还不曾体会到失去家园所带来的痛苦。6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人类从理论上和精神上都失去了家园”,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找回精神家园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9题。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本文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注】渐:渐进发展 经事:常规之事。 论次:论述编次。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A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指: “旨”,要旨B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被:遭受C君不君则犯 犯:犯罪D不得通其道也 道:主张,学说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B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C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D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来看,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是他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不愿弃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而不予载述,从而违背先父的临终遗言。B因为上没有圣明君主,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孔子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C春秋之中记载了三十六次弑君事件,五十二次亡国事件和诸侯不计其数的不能保其国家的事件。所以春秋是一部讥刺历史的著作。D司马迁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3分)译文: 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3分)译文: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4分)译文: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4分) 12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中的诗句。(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洞箫声凄恻动人的两句是 , 。(2)班固在苏武传中孙武被囚禁,为了活着吃雪吞羊毛的句子是 , 。 (3)杜甫在登高中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王晓莉出单位门时,恰好园林工在修剪道两旁的树木。经过几个季节的生长,这些以樟树为主的树木都已长得有声有色。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街道为此稠密了不少。一年两季的被修剪,成了这些树木的必修课。电剪刀哧哧作响,那些长在树顶端或者树身周边的细嫩枝叶,随之纷纷落马。而即使更粗壮些的枝条,也不消五秒钟,就在强大的马力之下一折两断。很快地,这树便被修剪成了一把标准的伞,整整齐齐,笔直向上。不消一个上午,这条街就将撑起一长排绿伞。每棵树都生得一模一样了。地面上,那些枝枝杈杈纠缠不休地堆积着。树木的清香四处飘逸,树叶子与松针层叠一处,色彩斑斓。脚踩在上面,柔韧而温暖。这是在园林工眼里,一棵树中比较旁逸斜出,并不值得继续容留于树的那一部分。不能有损于秩序,破坏秩序等于破坏美,等于多余。这大约是园林工人的美学原则。但我的,恰好与他们相反。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那几棵枝条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长的大部队,而独独朝着左上角努力?一簇叶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开一个研讨会般比别处热闹、喧腾许多?它们没有成为树的主干,没有引领一棵树生长的那股绝对力量。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它们不是“主流”。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棵树完全的秩序,完全的规则,该是多么乏味啊,就像兵营,像一律穿了病号服,像活了一生却毫无故事的人。在我所喜欢的电影里,除了故事主角,导演往往安排些和故事不怎么相干的人。他可能是个独居多年的老邻居,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狂热地宣讲着宗教教义、人生哲理,而他的听众,却是两个踢足球之后累瘫在沙滩上休息的男孩子;也可能是个热爱酒精的工人,在电影的背景深处,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苦闷至极的酒。他们类似于文章中的“闲笔”,对于故事的发展或推动其实完全不起作用。这样旁逸斜出的人,我却总是看得心领神会。很久以后,关于这场电影,我脑子里什么也留不下了,却依然能回忆起他们。就好像在翻阅一堆历史书籍之后,我能记住的,往往是类似于野史、花絮的部分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小人物。他们永不知名,总是存在。他们有着和主流人群不一样的心事、不一样的心路,他们很容易就透露出接近于生命本质的部分,不掩饰、不修剪,因而不做作。门卫、修鞋子的人、路边摆摊卖廉价发饰的母女他们是世界这棵大树上旁逸斜出的部分。如果世界要唾弃谁,他们必是最先被唾弃;如果世界要剪伐谁,他们必最先被剪伐。但是在被唾弃之前不能自弃,在被剪灭之前不能自灭。他们的力量来源于此。关于“旁逸斜出”,种过苹果树的朋友告诉我一个让人很受鼓舞的故事:在苹果树的树根,常常会突然蹿出一种叫“徒长枝”的枝子。它以惊人的速度爆发,长势凶猛。当它的势头盖过主干时,有经验的果农会毫不犹豫地把已遭虫蛀、遭风雨侵蚀、多年不长的老干剪去。事物的新陈代谢并不只有一种方式。的确,过了几天,我再看单位门口的那些树木,还是在被修剪的部位,树身又长出了新芽,它们所朝向的,依然是那个旁逸斜出的方向。那些旁逸斜出的树。那些旁逸斜出的人。且让我们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 (选自散文xx第5期,有删改)13如何理解文中“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这句话的含义。(2分)答: 14为什么作者认为“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 (4分)答: 1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答: 16作者叙写苹果树上“徒长枝”这一故事有何作用。(5分)答: 17. 怎样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分析文章主旨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7分)答: 六、(本大题3小题,共14分)18请找出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句,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句子需保持原意。(4分)首届山城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的时间在2015年3月8日上午,读书月以“渝州新貌,书香满城”为主题。据介绍,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阅读和学习的热情,弘扬山城书香满城的文化传统,打造学习型城市的良好氛围,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首届山城读书月活动,时间是3月8日至4月9日。读书月期间还将举办国学大讲堂、渝州文化讲座、川戏论坛等活动。(1)有语病的句子是 (只填序号)(2分)(2)针对语病的修改 (2分)19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为“元宵节”下定义。(不超过45字)(5分)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的民间习俗。正月十五日是大地回春的时候,人们对此加以庆祝。答: 20阅读下面一则征稿启事的相关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巴蜀风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 大力支持,所以本 刊诚邀同学们踊跃的投稿,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尽力相助。从下学月开 始,本刊将增设下列栏目: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校园律动等,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 ,体裁、题材不限,字数在 800左右;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稿件打印后请投入巴蜀风编辑部邮箱(bsf1234126)或直接送校刊总编李老师处。(1)语段中处,必须删去的一处是 。(1分)(2)语段中处,使用不得体、不合语境的两处是 。(2分)(3)语段中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两处是 。(2分)七、写作(本大题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为什么?水要跟大地妥协。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标题自拟;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