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94751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知识梳理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特性: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2)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界面,一个在地下33千米处,叫莫霍界面,在这里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另一个在地下2 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界面叫古登堡界面。 (3)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2.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随着高度的增加,密度迅速降低。 (2)水圈: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地表水与人类社会最密切。 (3)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顶部,是生态系统的主体。疑难突破1.地球内部圈层 剖析:(1)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可以通过表1-10对比分析。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不连续界面(圈层界线)深度(千米)地震波的速度变化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172 900纵波和横波速度加快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消失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地幔上地幔下地幔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大,有软流层地核外核外核可能为液态,内核可能是固态 (2)地壳和岩石圈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其大陆部分较厚,约33千米,海洋部分较薄,只有几千米,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岩石圈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因此,岩石圈的范围大于地壳。2.地球外部圈层 剖析:地球外部圈层包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1)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大气运动和水和相变产生的风、霜、雨、雪等天气现象,不断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 (2)水圈是由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陆地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海洋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探究 问题 从地震波所具有的特点方面考虑,如果发生地震,当地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 探究:要知道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到的地面震动方向,首先要明确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地震发生时爆发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并向周围传播。地震波的种类及其传播速度影响我们的感觉。地震波有两种: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的速度较快,最先到达地面,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的速度较慢,随纵波之后到达地面,引起地面左右晃动。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然后左右晃动。 而要知道小船中的人在地震发生后的感觉,就要知道横波和纵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状况不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则在固体和液体中都能传播。所以,地震发生时小船中的人只感到上下跳动,不会感到左右晃动。典题精讲例1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B.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的、有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思路解析:本道考查地球上水圈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要真正懂得何为“水圈”。地球上的水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散布于大气、海洋和陆地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并且共同组成了一大圈层,即水圈。因此水圈是不规则的。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将各个水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运动的圈层。答案:B例2读图1-13,完成下列问题。图1-13 地球内部的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A和B+C是_,D是_,C+D+E是_的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_。(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析图的能力。从图上看:A、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壳的厚度不均,A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方,有60多千米;B处是海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答案:(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上地幔(2)莫霍界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知识导学 纵波与横波的传播特征可以从速度和传播介质两个角度理解。速度的大小可以联系拉紧的弹簧(纵波)弹动的速度远大于抖动的绳子(横波)来记忆,而且绳子不能在固体中抖动。 地球外部圈层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当联系其他学科和生活常识理解各系统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疑难导析 从研究地球圈层结构的角度来说,上天容易入地难。目前我们发射的各种航天器可以遨游太空,甚至到达别的星球,但是对我们居住的地球内部的结构只能通过地震波间接地研究,无法直接观测。之所以能够通过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是因为地震波有许多特性,如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等。 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作用的界面。它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系统外的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第二,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第三,它在不断地变化着。问题导思 只要清楚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差别、介质传播特点,就可以判断出人的感觉。横波和纵波的有关知识详情可以参阅高中物理有关波与震动的知识。 地震的发生对于我们来说一般都没有亲身体验,要想探究本题的思路和切入点只有从理论上去进行推理与分析。典题导考黑色陷阱:对地球上水圈的特点没有理解,或者对“不连续、有规则、连续的、不规则”等话语所包含的地理意义模糊不清的同学容易误选A。典题变式:地球上水圈的主体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江河水 D.地下水答案:B绿色通道: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这类题,可以从莫霍界面的深度、地壳厚度不均的特点,软流层的位置,岩石圈的范围等知识点来分析。读图时要注意图上深度数值的变化。典题变式: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是_界面,B是_界面,B界面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是_。(2)D层物质状态呈_态,判断理由是_。图1-14 地球内部圈层图答案:(1)莫霍 古登堡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2)液 横波不能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