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2 交通运输布局精练精析 鲁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93517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2 交通运输布局精练精析 鲁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2 交通运输布局精练精析 鲁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2 交通运输布局精练精析 鲁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2 交通运输布局精练精析 鲁教版必修2【典例导悟】【典例1】(xx广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京沪高速铁路全长约1 318千米,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沿线以平原为主,局部为低山丘陵区,经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设计最高时速达350千米/小时,预计xx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线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 142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1 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材料二 青藏铁路及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1)修建青藏铁路与京沪高速铁路的主导因素是_。(2)京沪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根据材料二分析其平直的原因。(3)两者都有“以桥代路”的路段,但原因不同,试分析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原因。青藏铁路“以桥代路”的原因: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原因:(4)京沪高速铁路在山东省境内有500余千米,并在山东省设立德州、济南、泰山、曲阜和枣庄五站。简述京沪高速铁路对山东省沿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意义。解答该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交通运输线区位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为社会经济因素。(2)铁路走向要考虑沿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高速铁路弯道要少。(3)以桥代路是跨越河流障碍的选择,同时也可减少对地表的影响。(4)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包括线路工程建设本身和建成运营后的深远影响两大方面。【参考答案】(1)社会经济条件(2)沿线地势平坦;高速铁路要求弯道少。(3)沿线地区冻土多;沿线地区河谷多;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 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避免多占用耕地。(4)大量投资可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大缩短沿线城市间的出行时间;密切山东沿线五城市与京津唐、沪宁杭两大城市群的联系;促进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等。(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典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海港城市要建一港口,有A、B、C、D、E五种港区方案,从港口建设的影响因素考虑:若选择A、E方案,其有利的条件是_,不利因素为_。可否选择B方案?_,理由是_。C、D相比较而言,选择_方案较合理,原因是_。(2)若准备建一飞机场,在与两地中确定了处,原因是(双选)( )A.处离城区较远 B.处降水较多C.处坡度适当 D.处地形不够开阔【思路点拨】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递推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具体分析如下:地形平坦开阔筑港条件港阔水深,不淤不冻,避风航行、停泊条件城市、腹地发展条件【参考答案】(1)可以以大城市为依托,充分发挥其人、财、物的优势 无船舶停靠的港湾不可 海水太浅,不利于航行和抛锚D D处水深,且岸边平坦开阔,具备良好的航行、抛锚和筑港等自然条件;而C海域岸边无开阔的地面,筑港条件较差(2)C、D【典例3】据预测到xx中国每年将需要近1 100万辆新生产的轿车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个人交通能力的需求,这个数字让我们振奋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如此巨大的数字给我们的环境及能源供应带来的巨大压力。据此回答(1)、(2)题。(1)当今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交通环境污染 B.交通方式落后C.交通能耗高 D.交通格局单一(2)下列选项中既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措施,又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的是( )A.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B.扩大路网规模C.应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D.形成多核心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思路点拨】当今城市交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交通拥堵,二是交通环境污染。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人汽车数量,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多核心的形成,减少出行距离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参考答案】(1)A (2)A【学业达标训练】 (xx长春高一检测)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交通运输网中的点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属于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的是( )A.旅客和货物 B.汽车、轮船、飞机、火车C.车站、飞机场、港口等 D.铁路、公路、航道、管道2.在现代铁路建设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地形、气候因素 B.水文、气候因素C.社会、经济因素 D.水文、地质因素【解析】1选D,2选C。第1题,由材料知,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而选项A、B、C、D分别代表如下表所示:第2题,对现代交通运输线的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3.(xx济南高一检测)要在图4-8中甲、乙两县城之间修一条公路,从经济、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解析】选C。不穿越等高线,地形平坦,投资成本较低,而且联系了众多居民点,社会效益也较好。 (xx崇文模拟)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据此完成4、5题。4.影响京津城际铁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经济 D.科技5.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缓解两地间矿产资源运输给铁路带来的压力B.提高京津的城市化水平,减少两地间人口流动C.促进京津两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调整D.改变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面貌【解析】4选C,5选C。第4题,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影响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成为决定性因素。第5题,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可同时带来C、D影响,但主要是C。京津城际铁路为客运铁路运输,其开通可增加两地间的人口流动,但不能缓解矿产资源运输压力。6.(xx连云港高一检测)一般来说,高原和山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原因是( )铁路对坡度的要求比公路对坡度的要求高铁路路线较平直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地区公路选线和建设比较灵活方便铁路的效益远不如公路的效益大A. B. C. D.【解析】选B。公路与铁路相比,建设投资小,选线灵活,对坡度要求较低,但效益不及铁路。7.上海港成为我国第一大港的原因有( )地处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和长江航线的出海口,并通过京沪、沪杭铁路联系全国的路网腹地广阔,腹地内经济发达依托我国最大的城市、商业中心和工业基地有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可满足港口的基本需要A. B. C. D.【解析】选A。评价港口、建设港口的区位条件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含水域、陆域、城市依托、经济腹地等;农副产品的供应对港口的发展影响不大。8.(xx天津文综)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分析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平坡缓 B.岛多浪小C.滩阔岸直 D.河多沙厚【解析】选B。从图及图例中可以看出,香港沿海码头众多。由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可以看出,香港的陆域条件,即筑港条件和腹地条件较好,沿海地势平坦,加上填海造陆,利于筑港,且有众多海湾和岛屿,可以减少风浪的影响;航道较宽阔,利于船舶航行和停泊。因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故选项A 不合题意;从图中可以看出C选项滩阔岸直也与实际不符;香港岛屿较小,河流短小且较少,山地丘陵植被茂盛,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所以D选项也是不正确的。读城市交通两大主要问题图片,回答9、10题。9.解决图a所示主要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在进行城市交通网规划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适应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合理规划主干道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工程量采用环行放射式的城市道路网避开人口密集区,以防止发生交通拥堵A. B. C. D.10.解决图b所示问题的方法主要有( )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新技术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减少机动车辆 A. B. C. D.【解析】9选A,10选B。由图知图a所示为交通拥堵,图b为交通污染。第9题,城市的道路是在一定的自然、历史、社会经济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交通运输要求而建设的,不同城市,其交通网的特点各不相同。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是城市交通网布局时共同遵循的原则,因此不能避开人口密集区。第10题,解决交通环境污染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二是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三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11.(xx海南地理)如图4-11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方案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5亿元;方案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区域,所需建设成本10亿元。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线(高速公路)的区位选择。解答该题要善于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时,要从土地占用(越少越好)、人口搬迁(越少越好)、建设成本(越低越好)、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答案:方案优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少。缺点:建设成本高,干扰半荒漠地区的植被(环境)。方案优点:建设成本低,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发展。缺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多,建设过程中会加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12.读图4-1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解析】充分挖掘图示信息,进而比较b、c两地机场区位条件差异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评价分析时,注意从机场的集散条件、距城远近、占地类型和工业投入等方面来考虑。答案:b地有利: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c地有利:(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不利: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13.(xx胶南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甲岛铁路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B为甲岛重要港口,分析其区位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台湾岛铁路分布及区位因素、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第(1)题,台湾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其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受地形及经济需求影响,其铁路沿海岸呈环状分布。第(2)题,B为高雄港,地处平原,筑港条件好;港阔水深、终年不冻、避风,利于船舶航行、停泊;依托城市高雄为台湾第二大城市,经济腹地较广。答案:(1)沿海岸呈环状分布。沿海地区地势平坦;经济发达,交通需求量大。(2)地势平坦,利于建港;通过铁路、公路与其他城市相连接,经济腹地较广;以高雄市作为依托;终年不冻,港阔水深,风浪较小,航行条件好。【素能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江苏省在xx年开工新建5条铁路的基础上,xx年又有宿淮铁路、连盐淮铁路、郑徐客运专线等6条铁路被纳入了建设计划,6条铁路都位于苏北地区,其中4条设计时速都在200千米/小时以上,建成后,苏北地区铁路交通将跨越式地进入“动车时代”。据此回答1、2题。1.对江苏省铁路规划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区位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社会经济因素C.技术因素 D.自然资源2.关于上述6条铁路建设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改善苏北地区铁路交通落后状况B.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发展C.完善江苏省铁路运输网,提高运输能力D.可以彻底消除苏北与苏南的经济差距【解析】1选B,2选D。第1题,对现代交通线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第2题,铁路建设的意义包括完善运输网,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交通落后状况等,但铁路建设不会彻底消除苏北与苏南的经济差距。3.下图所示为我国沿海某地,为陆地,为河流,A、B处拟建深水码头和滨海浴场,最佳方案是( )A.A处建码头,B处建浴场B.A处建浴场,B处建码头C.两处均可建码头或浴场D.无最佳方案【解析】选B。解答该题时应考虑地转偏向力对河流两岸侵蚀和堆积的影响。我国位于北半球,河流对右岸造成侵蚀,水深适于建码头,左岸淤积,水浅适合建浴场。 (xx临沂模拟)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许多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等新的交通设施。读某城市地质剖面图,回答46题。4.城市高架路上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起了近两米高的“绿色屏障”,其目的主要是( )A.防止汽车尾气的污染扩散B.减轻车辆的噪声污染C.保障车辆行驶安全D.美化城市环境5.图中最适合建设地铁轨道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6.为加强城市交通道路管理,可采用的最佳技术手段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C.数字地球 D.地理信息系统【解析】4选B,5选C,6选D。第4题,注意题目中强调高架路的一些路段,而不是全部,故其作用不是保证安全,也不是美化环境,更不是防止汽车尾气的扩散,是起隔音作用。第5题,向斜处易汇集地下水,断层不稳定,工程建设宜选择背斜构造。第6题,城市智能交通管理采用的技术手段为地理信息系统。二、非选择题(共14分)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中区域的交通运输网中可能由_、_、_等运输方式组成。(3分)(2)该区域铁路线选择是否合理?原因是什么?(4分)(3)出城公路与铁路交会处常出现交通事故,对此现象你有何良策?(3分)(4)该市计划在奶牛场南侧投资建航空港,请对此进行评价。(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以及交通问题的解决措施。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运。第(2)题,图中铁路线经过城市的外缘,并通过公路与城区相连,既方便交通联系,又能减少火车过境时所产生的噪声污染。第(3)题,图中铁路线与公路线交叉,易发生交通事故,可在交叉点上修建立交桥,使火车和汽车各行其道。第(4)题,航空港建于奶牛场南侧,既不占农田,又有公路与城区相联系,交通便捷;但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噪音大,易对奶牛造成惊吓,影响牛奶产量。答案:(1)铁路 公路 水运(2)合理。铁路干线经过城镇的边缘,既便于交通联系,又减少了噪声污染。(3)修建立交桥,使火车、汽车各行其道。(4)优:位于郊区,不占农田;靠近公路干线,便于与城区联系。劣:靠近奶牛场,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探究性学习(共12分)思维拓展如何打通台湾海峡通道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跨越台湾海峡海上交通时间约在4小时以内,空中交通时间在半小时以内,而建成台湾海峡通道后,陆路交通时间可缩短至半小时,这将极大地方便两岸往来,降低物流、人员往来成本,增强海峡两岸的国际竞争力。台湾桥梁专家邱守峦在研讨会上表示,台湾海峡通道一旦建成,将成为连接两岸的“脐带”,极大地促进两岸的经济建设。材料二 在台海隧道具体线路的选择上,两岸专家共提出四种隧道方案,如下图所示:(1)若采用跨海大桥形式打通台海通道,则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有_,这需要_做保证。(2分)(2)若采用海底隧道形式打通台海通道,则工程首先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是(3分)( )A.气象条件 B.洋流条件C.地质条件 D.可能对生态造成的影响(3)若采用海底隧道形式打通台海通道,则材料二中你看好哪条隧道线路,试述理由?(7分)【提示】本题考查台海通道的论证问题,注重思维拓展。第(1)题,跨海大桥的建设要考虑气象因素、水文因素和地质条件,自然障碍的克服离不开科学技术。第(2)题,台湾海峡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质条件复杂。第(3)题,哪一条均可,但理由要合理。答案:(1)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 科学技术(2)C(3)北线,距离最短,地质条件好,投资相对较小;中线一,线路短,投资较少;中线二,线路短,投资较少;南线,虽然工程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大,但先期可用较小投资连接厦门和金门、澎湖和台湾本岛,大大促进金门和澎湖等岛屿的开发,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答任何一条,理由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