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61718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有关的总主干考点: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传承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弘扬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和大众文化,规范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提高文化生活水平。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考点1、文化的内涵?(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考点2、文化的社会作用?(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深刻影响社会发展。(2)文化深刻影响个人的成长,也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历史。(3)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考点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常用于单选,要能分清要点)(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2)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和影响不同。(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参考xx年福建省高考题:有人认为,“民本思想”“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8分)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觉“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考点4、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作用和启示?(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1)地位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启示或对策: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考点5、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特点?(常用于单选,要能分清要点)(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1)潜移默化。(2)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考点6、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常用于单选,要能分清要点)(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启示: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参考:文化的影响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1)文化与社会: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经济建设中科技、教育、人才越发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越来越重要。文化与政治相交融,民主法制建设、公民的政治参与需要文化素养;西方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推行霸权主义,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文化对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点7、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常用于单选,要能分清要点判断对错)(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2)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世界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考点8、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常用于大题,注意全面性)世界文化多样性主要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表现出来。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是: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文化多样性还表现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的多样性。(参考xx福建高考第25题: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D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考点9、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和原则?多元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原因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考点10、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常用于单选,要能分清要点)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考点11、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和特点。 考点12、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常用于单选,要能分清要点)(常用于大题,注意全面性)(1)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有利于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实现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3)既要热情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二)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考点13、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常用于单选,要能分清要点和判断对错)表现是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标志)、传统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思想。特点是相对的稳定性(即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如贵和、民本思想等)、鲜明的民族性(即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如果是优秀的部分,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是糟粕的部分,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考点14、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常用于辨析等大题,要注意全面性)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创新;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外来文化正确的态度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极端民族主义”和“全盘西化论”。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参考xx年福建省高考题: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10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考点15、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常用于单选,要能分清要点)(1)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4)教育。考点16、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两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创造者。(三)文化创新 考点17、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途径和方向? 怎样、如何?(常用于大题,注意全面性)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与人们群众实践相结合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特色。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古今中外文化之间关系进行文化创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参考xx福建高考第26题: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C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参考xx年福建省高考题32: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答案】B 【解析】杜甫是“大地诗人”就在于他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所以,今天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获得了永恒。B符合题意。A说法绝对,CD与题意无关。)考点18、文化创新的意义? 为什么、依据、作用?(常用于大题,注意全面性)(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参考xx年福建省高考题33、下列选项能体现图10漫画寓意的有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A、 B、C、 D、【答案】D 【解析】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本身说法不准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不选。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文化创新,正确。)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中华文化考点19、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常用于单选,要能分清要点)(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特征是源远流长(历史纵向上)和博大精深(内涵横向上)。一个重要原因是包容性。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和史学典籍。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博大精深的体现是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独特性突出表现在文学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上;区域性表现在一方水土就有一方文化;民族性表现在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 考点20、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增长?(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 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和睦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参考xx福建高考第39题(1): 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根据材料之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年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考点21、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各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海峡两岸文化的认同?(常用于大题,要注意全面性)(1)共同创造。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发展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如我国雕刻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之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2)共同拥有。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3)共同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各族人民克服困难、创造幸福、共创美好未来的共同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我们的民族精神 考点2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载人航天精神?(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参考xx福建高考第27题:“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人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考点2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考点24、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 (1)民族精神是长期历史的积淀,也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革命精神成为民族精神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如长征精神。(3)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如载人航天精神等 考点2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为什么?原因?(常用于大题,要注意全面性)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之魂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4)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也是民族生存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考点2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措施?怎样?(常用于大题,要注意全面性)(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用。立足实践,在全体民众中传播弘扬民族精神。(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图谋。(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丰富发展。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走进文化生活 考点27、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反三俗?反网瘾和网络色情暴力?(用于大题,注意全面)(1)喜的有: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2)忧的有:有些企业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级趣味;有些媒体热衷于捕风捉影的炒作绯闻轶事,有低俗庸俗媚俗的倾向。(3)启示:文化市场越繁荣多样,越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行业自律,奏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反三俗运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公民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三观,自觉抵制三俗不良影响。考点28、发展大众文化?(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1)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2)原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和多方面的特点。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大众服务。(3)要求:要发展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不同的文化形式,反映不同层次社会群体的生活。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参考xx年福建省高考题31、表3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情况群体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喜爱的文化活动听戏曲、打太极拳看电视、阅读书报上网、听音乐某班同学分配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 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 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答案】C 【解析】从图表中可知,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对文化活动的选择不同,体现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就必须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考点29、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怎样加强文化建设?怎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怎样发展文化?怎样建设先进文化?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文化生活的万金油)(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1)关键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旗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四有公民,发展先进文化、大众文化、和谐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树立共同理想和荣辱观。(3)立足实践、着眼前沿,发扬传播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借鉴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增强精神力量。(4)这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考点30、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1)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考点31、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常用于大题,注意全面性)内容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思想道德建设。目标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补)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还能促进经济建设、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能选择、传递、创造和发展文化,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考点32、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常用于举例类考题和措施类考题的一个要点)(1)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2)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3)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三)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考点33、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原因?(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常用于大题)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补充)作用意义:中华传统美德做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修养。考点3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怎样?措施?青年学生如何提高道德情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考点3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原因?(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充分反映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二十字要求。内容是八荣八耻。考点36、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思想道德修养是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理想的过程,科学文化修养是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二者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是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并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参考xx年福建省高考题39(4)、根据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10分)(要求: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解析】本题中,考生可能把它看作是语文科中倡议书的写作要求。其实题目要求写内容提纲,重点在于如何“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如果懂得转换题型,这道题目应该不会太难。“弘扬雷锋精神”,涉及到弘扬民族精神的知识点,“促进社会文明”,涉及到文化生活中第四单元“发展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文明创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知识。【答案】(4)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补)考点37、建设和谐文化?(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求: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当代青年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实践,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传播先进文化。(补)考点38、建设先进文化?(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含义:发展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生活知识简表单元题目课名考题考点考题(括号内为要点数)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社会作用(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和启示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2);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3)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2)、态度和原则;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3);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3)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4)、特点(2)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3);文化创新的途径(2)和方向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3)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4)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3);发展大众文化(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3)、原因和要求;怎样建设(先进)文化(4)(文化生活的万金油);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4);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3)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思想道德建设内容(5);荣辱观的原因(3)和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