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上传人:美景 文档编号:24468 上传时间:2017-01-02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依据与技术路线 一、规划依据 二、基础资料 第二章 规划背景 一、旅游区概况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三、旅游发展优势与制约因 素 第三章 旅游区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概况 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第四章 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1 一、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1 二、客源市场预测 4 第五章 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5 一、规划指导思想 5 二、发展目标 6 三、规划原则与开发模式 6 第六章 旅游区性质与主题形象 8 一、旅游区性质 8 二、主题形象 8 第七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0 一、范围界定与规划期限 0 二、旅游区结构 0 三、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1 四、土地利用规划 2 第八章 近期重点旅游项目策划 3 一、旅游建设项目策划 3 二、旅游活动项目策划 7 三、游览组织规划 8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1 - 第九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 一、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原则 1 二、旅游服务体系 1 三、片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 第十章 基础设施规划 3 一、道路系统规划 3 二、给水工程规划 5 三、排水工程规划 6 四、电力工程规划 7 五、电信工程规划 9 第十一章 专项规划 0 一、景观系统与绿地规划 0 二、社区规划 1 三、建筑风格与形式构思 2 四、防灾和安全系统规划 2 第十二章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3 一、旅游区环境评价与环境质量标准 3 二、旅游容量 4 三、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6 四、旅游区环卫系统规划 8 第十三章 分期建设规划 0 一、近期建设规划 0 二、中远期发展规划 2 三、基础设施投资估算 4 第十四章 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4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4 二、建立健全旅游资金支撑体系 5 三、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6 四、大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7 五、努力提高旅游开发的科技水平 7 附表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主要景点一览表 8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1 - 第一章 规划依据与技术路线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第 167 号, 1994 年 10月 9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 常委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2 号, 1989 年 12 月 26 日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7 号, 2002 年 10 月 28 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2 年 11 月 19日) 5、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知(国家林业局,林护发2000131 号) 6、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8971 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8972 8、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7775 9、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8973 10、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云南省旅游局, 2001 年) 11、云南省旅游业管理条例(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1997 年 5月 28 日) 12、云南省森林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云南省林业厅, 1997 年) 13、云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云南省人民政府, 1987 年 10 月) 14、保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保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2001 年 11 月) 15、保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初稿) (保山市旅游局, 2001 年) 16、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及技术深度要求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2 - 二、基础资料 1、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 1994 年原林业部批准) 2、高黎贡山国际生态旅游区建设方案 3、高黎贡山怒江大峡谷生 态旅游示范区百花岭 云南省保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云南省保山市旅游局、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 2002 年) 4、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傣族乡中心集镇核心区北部基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隆阳区潞江傣族乡人民政府、保山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室, 2002 年) 5、高黎贡山 段)风景区建设项目建议书(保山市隆阳区计委、保山市隆阳区旅游局) 6、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生态旅游总体规划(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 2002 年) 7、 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建议书(保山市旅游局, 2002 年) 8、保山高黎贡山 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昆明大学旅游科研所, 2003 年 5 月) 9、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策划(昆明大学旅游科研所, 2003 年 7月) 第二章 规划背景 一、旅游区概况 (一)自然环境 1、地形与区位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位于保山市西部的怒江流域高黎贡山西坡和怒江热谷内,处于整个怒江大峡谷的中段,北起交界的怒江州泸水县、南至龙陵县、西以高黎贡山分水岭为界与腾冲县接壤,区域东西最大宽度 20 多公里,南北长约 100 公里,总面积约 1000 平方公里,涵盖芒宽、潞江、曲石、界头四乡。东有六东公路(六库至东风桥)和新保腾公路(保山至腾冲)沿怒江而行,西有城大公路(腾冲县城至界头乡大塘)贯通南北,老保腾公路横贯东西。 高黎贡山纵贯本旅游区南北, 其走势为 南北走向,北高南低,主峰海拔 5128米,最低海拔 523 米,相对高差 4605 米 。 其东侧是怒江 大峡 谷,西侧是 伊洛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3 - 瓦底江上游的 龙川江峡谷,呈现 两江夹一山 (高黎贡山 怒江 龙川江)的典型高山峡谷地貌特征。高黎贡山和怒江在该旅游区内并行贯穿约 100 公里,最高景点和 尚岩海拔 3500 米,最低景点芒海渡海拔 640 米,相对高差达 2860米 。 潞江坝 为冲积河谷坝, 是怒江沿岸少有的河谷开阔地带,在这里怒江峡谷豁然开阔,奔腾咆哮的怒江变得文静温顺,丘陵、坡地和冲击小平原 错 落有致 。 2、气候状况 本旅游区气候独特,因受来自西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及地形制约,气温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充足,降雨充沛。由河谷到山顶,经历好几个气候带:即河谷亚热带 山地暖温带 山地温凉带 高山亚寒带。 奇特的地貌形成 山脚春意浓,山顶冰雪寒 的立体气候。 此外,高海拔、低纬度的地势也使其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 同天的气候特点。 沿江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 21左右,无霜期 335天,极端最高温为 。 3、动植物资源 高黎贡山从河谷到山顶依次分布有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暖性针叶林(云南松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寒温性针叶林(冷杉林)、寒温性竹林、寒温性灌丛、草甸等十个植被类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臵和气候特点,使高黎贡山成为南北动植物汇集的天然通道和东西过 渡 的纽带。在第三、第四纪冰川时期,受寒冷气候影响很小,曾经是动植物的避难所。近在咫尺的空间里热、温、寒带的动植物 汇集一山共繁共荣,生物资源异常丰富。 高黎贡山山脉,是地球上现今唯一保存有大片由湿润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地区。由于气候湿润,受冰川影响小,在中低海拔地区保存着许多原始物种,加上这里又是东西南北动植物区系的交汇地,集中汇集了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生物地理成份,十分有利于形成新的物种和防止古老物种的灭绝,也是保护地球上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优先地区。 据初步调查,保护区有高等植物 4303 种, 其中高黎贡山特有植物 434 种,国家级保护植物 34 种,云南省级保护植物 45 种, 有花卉观赏植物 600 多种、药用植物 1200 余种,常见野生 食用植物 140 余种,造就了众多植物奇观; 有动物 2389 种,其中 有印支虎、羚牛、金钱豹、云豹、白眉长臂猿、灰叶猴、白尾梢虹雉、金雕、绿孔雀等 82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鸟类 400 多种,兽类 117 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 绿色宝库、动物乐园 的美称 ,也被称为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4 - (二)人文环境 1、历史文化背景 高黎贡山历史文化 积 淀丰厚,民族文化多种多样。近几年来,在高黎贡山两侧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文化遗迹,考古证明四千年前这里 就 有人烟稠密的原始人群生活 繁衍 ,至今遗迹尤存的古城及保存 完整的南方丝绸 古道 更说明了这里古代文明的辉煌。此外,高黎贡山还是古战场及滇西抗日主战场,区内保存有烽火台、战坑、碉堡等各种古今战争遗迹。今天 在高黎贡山 保护区周边依然生活着汉、傣、傈僳、白、德昂、怒等十多种民族,他们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因此,高黎贡山又被誉为 文化之山 。 近百年来,高黎贡山吸引了许多中外科考人员。有英国的安德森、法国的叔里欧、美国的洛克等。为时最长的要数英国爱丁堡植物园的乔治福瑞斯特。他从 1904 年起的 28 年间,先后 7 次来到高黎贡山采集动植物标本 3 万多种达70 多 万份。此后,前来探秘的中外专家、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高黎贡山脚下的怒江流域,是人类的起源地和上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距今约 800 万年的羊邑古猿到 8000 年前的塘子沟文化,极大地光耀了保山这块西南极边之地历史文化窨。公元前四世纪,我国第一条国际通商大道 南方丝绸古道开通,保山成为西南商贾大都会,永昌郡在汉王朝105 个藩国中位居第二。沿着古道,商人、学人、旅人、军人纷至沓来,马可 波罗、徐霞客等人来过;名满天下的状元郎杨升庵,在保山一带活动近 36 年,由最初的谪贬旅人变成了永远的居民。他 们的智慧和文采极大地丰富了保山的文化内涵。 高黎贡山曾迎来过一次次战争与和平。明正统年间,兵部尚书王骥带领 100万大军三征麓川到过这里;明万历年间,永昌参将邓子龙率南征大军到过这里;南明永历帝南奔时,部将李定国与清兵在此决战,血染山河;半个世纪前,中国远征军第十一、二十集团军为消灭日寇,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松山,一举收复失地,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吕凯、张志淳父子、袁文揆兄弟、王宏祚、马注、杜文秀、李根源、梁金山、艾思奇、朱家璧等,一大串英杰的名字丰富了中华的历史。 2、社会经济水平 本 旅游 区是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汉、傣、彝、 白、 傈僳、德昂 、怒 等 16种民族,其中潞江乡为傣族乡,芒宽乡为彝族傣族乡,总人口约 20 万人。地方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5 - 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怒江热谷以咖啡、芒果、龙眼、甘蔗等 热区 经济作物为主,人均耕地 。芒宽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处于全市较高水平,潞江乡、曲石乡和界头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处于全市中上水平。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目前 在高黎贡山 已开辟了 一些 生态旅游线路,完成了百花岭 阴阳谷 温泉瀑布生态旅游小区的 初步 开发 。 几年来 , 先后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荷兰、泰国、澳大利亚 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批团队到高黎贡山进行观鸟、科考、探险等生态旅游活动 , 国内游客也纷至踏来。特别是节假日,形成高黎贡山的生态旅游热,区 内 生态旅游正逐渐兴起。 百花岭村的村民为成立民族歌舞表演队,建立民间抗日战争小展览馆,组建 了 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 等。在潞江坝对 三叠水景区、独树成林、舞厅树、丙闷、弄莫等景点进行了初步开发,每年的泼水节、火把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 (二)旅游管理现状 在 资源调查 方面, 已完成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南段和保山市怒江热谷地区的旅游资源调查。规划编制 方面, 1994 年 3 月 26 日,原林业部批准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百花岭被确定为旅游 度假 区; 1995 年完成了百花岭森林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20022003 年,先后完成了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保山高黎贡山 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和高黎贡山 段)风景区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 (三)游人规模现状 本 旅游 区 1998 年接待国内游客 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250 万元,接待海外游客 2055 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美元。游人规模持续增长,人均旅游消费逐年增多,到 2002 年,接待国内游客 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00 万元,接待海外游客 2435 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美元。 本旅游区 的 客源市场结构 以 国内游客 为主, 海外市场 以 东南亚地区 居多, 国内市场 以 省内游客 为主。 省内市场 以 昆明市 为主 ,省外市场 以 西南地区 、 东南沿海地区 居多。 (四)旅游服务现状 在高黎贡山百花岭管理站建立了百花岭科考旅游接待中心,成立了高黎贡山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6 - 生态旅游发展中心, 培训了导游人员,成立了高黎贡山森林旅行社 , 开辟了探险、科考、 民族风情等生态旅游线路 。 (五)基础设施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 , 修建了六东公路岗党处至 白花岭 接待中心的旅游公路(弹石路) 12 公里及景区游路 4 公里 。 百花岭村的村民为发展旅游, 还投工投劳,修筑景区道路 ;在潞江坝, 村民修建了部分进入景点的水泥道路 。 (六)面临的主要困难 1、缺乏统一合理的旅游规划 由于缺乏统一合理的旅游规划,白花岭 江坝出现无序开发和低挡次重复开发现象,旅游开发效益不高。 2、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本旅游区 处于高黎贡山与怒江峡谷和龙川江峡谷高山纵谷地带,山高谷深,由干线公路进入景区景点的道路普遍较差,通讯落后,电力不足,难以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 3、 旅游开发的财政投入不足 保山市和 本旅游区 所在的区、县、乡,财政收入水平较低,财政困难,投入旅游开发 的资金严重短缺。 4、 旅游开发的社区投入有限 本旅游区 中的社区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经济以农业为主,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投入旅游开发的资金有限。 5、旅游人才十分缺乏 本旅游区 旅游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缺乏旅游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尤其缺乏 生态旅游 知识;没有专业导游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亦偏低 ,旅游专业人员匮乏。 三、旅游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发展优势 本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1、极其 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 本旅游区东距保山机场 60 公里,南距芒市机场 90 余公里,西至腾冲县城90 余公里,北至怒江州府六库 40 余公里,六东公路纵贯南北,保腾公路横贯东西, 320 国道穿境而过,形成了旅游区的内外部便捷空、陆交通主干网络。腾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7 - 冲支线机场的修建、 320 国道和六东公路的改造, 以及腾泸公路(腾冲至泸水)的修建, 将进一步提高旅游区的通达性和交通舒适性。 该旅游区位于滇西旅游区和滇西北旅游区以及 保山市的腾冲、龙陵和隆阳的结合部,腾冲火山、热海、湿地精品旅游线和怒江大峡谷精品旅游线的交汇处,旅游区位极其优越。这些旅游热区、热点和精品线路,将对本旅游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促进、带动和支撑作用,创造巨大的客源空间。该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又将对 大 区域旅游经济的建设发挥积极的沟通和联系作用。 通过本旅游区的开发,不仅可以促进腾冲县和隆阳区旅游的一体化发展,而且可以将怒江、保山、德宏旅游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成为滇西旅游的重点旅游区。 2、 各级政府重视旅游区的开发 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 十五 重点项目规划中,已把高黎贡山列为省级生态旅游区,正在争取 成为 国家 三区 建设项目和申报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已完成了百花岭 在向国家林业局申报二期建设项目; 保山市政府把该旅游区的开发作为全市旅游开发的两大核心重点之一, 隆阳 区 、腾冲县 政府把该旅游区的发展作为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 , 芒宽乡和潞江乡已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 ,曲石乡和界头乡也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 3、 地区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 滇西地区拥有 6 个国家级和省级开放口岸,其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为发展入境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 作为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两条国际河流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及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国际意义。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发展赶上 了 千载难逢的机遇。 4、建设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具有世界意义 保山高黎贡山的生态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澳大利亚生态旅游专家索菲尔德( 博士 1999 年 10 月到此考察后认为 ,中国真正开展生态旅游的并不多,而高黎贡山百花岭是生态旅游活动的一个样板。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阿德尔曼( 2001年 1 月到百花岭考察后认为:高黎贡山是世界性的财富,人类的自然、文化遗产,一定要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进行规划设计,把高黎贡山建成世界生态旅游的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8 - 典范。有条件把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打造成跻身于世界级精品旅游产品之列的生态旅游产品,成为云南旅游的新亮点。 (二)制约因素 1、自然保护区内开发对保护的影响 目前,由中国和美国多家科研机构对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的一项快速生物与社会资源调查表明:高黎贡山的自然保护工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显示出巨 大的作用,但受到开发利用与经济需求的影响,在保护区边缘地带的生物资源正受到极大的威胁 森林的退化,小溪与河流受现代农业的干扰已影响一些物种的生存,周边社区人群迫于经济的压力对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希望开发旅游业的欲望等等都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形成压力。 2、周边地区旅游业迅速发展的竞争 在保山市旅游业起步的时候,东北部的大理州已是一个旅游亮点,西南部的德宏州和东部的临沧地区也正逐渐崛起,在旅游资源互为补充的同时,客源的竞争也不可避免。 第三章 旅游区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概况 本旅游区由高黎贡山和潞 江坝两个特色不同的区域组成。 高黎贡山 是怒江和伊落瓦底江的分水岭,保护区有 80 多条河流分别流入这两条江,这些河流由于落差大( 通 常超过 2000 米),形成许多美丽的瀑布、叠水。山与水的有机结合,使高黎贡山具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再加上区内星罗棋布的高山温泉,构成 了 高黎贡山奇特的自然景观 。 在高黎贡山百花岭 存有公元前四世纪著名的南方丝绸古道,风光秀丽,古战场遗址、滇西抗日战场遗址、名刹古寺等历史古迹众多,旅游价值极高。 潞江坝美丽富饶 ,它 是 一山 (高黎贡山)、 一江 (怒江)、 一坝 (潞江坝)的珠联璧 合,清澈的江水、清白的沙滩、火红的木棉、奇特的榕树、高黎贡山碧绿的森林和皑皑雪峰构成一幅幅迷人的画卷。潞江坝是块肥沃的土地,种有小粒咖啡、甘蔗、香料烟、胡椒、芒果、龙眼等多种热 区 作物,更加把它装点得琳琅满目。潞江坝又是一个多种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在潞江坝就恍如进入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民族博物馆。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9 - 与周边著名旅游区相比较,本旅游区以名山 ( 高黎贡山 )、 胜水 ( 怒江 ) 、绿宝石 ( 潞江坝 ) 、黄金道 ( 南方丝绸古道 ) 的珠联璧合而凸显极品旅游资源的个性特色,可成为中国生态旅游的样板、世界生态旅游的典范,从而有别于腾冲的火山、 热海和湿地,龙陵的地热温泉,大理的 风、花、雪、月 ,丽江的纳西名城和东巴文化,迪庆的雪域高原,德宏的傣族、景颇族风情和边境旅游,也有别于怒江州的 怒江 高山峡谷。 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一)定性评价 1、 旅游资源丰富 按 照旅游资源 分类、调 查 与评价 国家 标准 ,据初步调查,本旅游区旅游资源在类型结构上包括 8 个主 类 , 13 个亚类, 26 种 基本类型 (具体见表 3,旅游资源 单 体多达 100 余处(个)。 表 3旅游资源类型结构 主 类 ( 8 个) 亚 类 ( 13 个) 基 本 类 型 ( 26 种) A 地文景观 合自然旅游地 丘型旅游地 、 直自然地带 质地貌过程形迹 谷段落 B 水域风光 段 光游憩河段 布 瀑 、 水 泉 、 热与温泉 C 生物景观 木 地 、 树 、 树 生动物栖息地 地动物栖息地 、 类栖息地 D 天象与气候景观 气与气候现象 候景观 E 遗址遗迹 会经济文化活 动遗址遗迹 事遗址与古战场 、 通遗迹 F 建筑与设施 合人文旅游地 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 教与祭祀活 动场所 物与植物展示地 通建筑 G 旅游商品 方旅游商品 草药材及制品 H 人文活动 间习俗 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 间节庆 间演艺 、 教活动 、 色服饰 2、 旅游资源品位高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世界知名: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保山市境内的面积为 83443 公顷。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大观园,是不可多得的世界自然遗产,是当地历史和文明的活化石,因享有 世界动植物南北交汇走廊 、 物种基因库 、 自然博物馆 的美誉而名扬世界,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 为 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确定 为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10 - 3、 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交相辉映 本旅游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丰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相生相伴,尤其是南方丝绸古道象一条金线将它们串在一起。众多的人文景观依附于自然山水而显得有生气,自然山水景观也因有人 文景观的映衬而更有内涵。 高黎贡山被誉为人类的双面书架,它一面是陈列着丰沛动植物资源的自然博物馆,一面是展示中华大家庭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的人文博物馆。 4、 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高黎贡山的旅游资源大量集中在百花岭至江苴一线,怒江热谷的旅游资源分别相对集中于小平田与芒宽街附近,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选择开发,最终形成规模 效益 。 (二)定量评价 1、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8972具体评价项目的赋分标准与资源分级标 准见表 3表 3 表 3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评价项目 评价因子 赋 分 资源要素价值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130 分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125 分 珍稀奇特程度 115 分 规模、丰度与几率 110 分 完整性 15 分 资源影响力 知名度和影响力 110 分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 15 分 附加值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分 表 3旅游资源分级标准 级 别 优良级 普通级 未获等级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评 分 90 7589 6074 4559 3044 30 注:五级旅游资源又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2、区域评价 根据资源特色和组合度,将本旅游区划分为百花岭 江、芒宽三个旅游资源区。 由表 3知, 百花岭 江和芒宽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区 。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11 - 表 3三个旅游资源区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因子 评 分 百花岭 旅游资源 区 潞江旅游 资源区 芒宽旅游 资源区 资源要素价值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29 21 21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25 19 19 珍稀奇特程 度 15 12 12 规模、丰度与几率 10 7 4 完整性 4 3 3 资源影响力 知名度和影响力 10 4 4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 3 4 4 附加值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3 分 93 67 64 3、景点评价 根据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 和 分级标准 ,主要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结果如下: 优良级( 38 处): 双虹桥、岗党傣族村、芒岗傈僳族村、芒岗河瀑布、寸家河三叠水瀑布、王家洼龙 抱树、阴阳谷三级瀑、别有洞天、阴阳泉、麻沟水鹿园、大炉厂野生动物收容中心、羚牛观察哨、金厂河降溪廊、旧街子古驿站、 大峰包、岗房、黄竹河、黄心树、迎客杉、斋公房、和尚岩、峰林、戳通天、 摆乐塘变色温泉、丙闷榕树群、赧浒白龙潭、潞江安抚司憩娱楼、赧亢珍稀植物园 、 芒宽沙滩、独树成林、舞厅树、三叠水瀑布、树珊瑚、 高脚岩、高脚岩瀑布群、人头岩、丹阳寺、龙江十八湾。 普通级( 10 处): 农民保护协会、观音寺、抗日战争民间小博物馆、 省农科院热作所、弄幕大白塔、望江楼咖啡园、 撒马坝、林家铺、江苴古镇、扯雀塘 。 第四章 旅 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一)旅游市场供给现状 表 4旅游区 旅游客源现状表 时 间 海外游客 (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 国内游客 (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 (万元) 1998 年 2055 50 1999 年 2315 50 2000 年 2215 45 2001 年 2400 90 2002 年 2435 00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12 - (二)客源市场结构 1、 地域结构 根据统计分析, 本旅游区旅游客源结构如下: 海内外市场结构:海外游客约占游客总数的 2%,国内游客约占 98%。 国内市场结构:省内游客约占国内游客总数的 73%,省外游客约占 27%。 省内市场结构:昆明市约占省内游客总数的 50%,保山市约占 15%,大理市约占 10%,德宏州约占 10%,怒江州约占 5%,省内其他地区约占 10%。 省外市场结构: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东南沿海地区(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约占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等)约占 国内其他地区约占 海外市场结构:港澳台地区约占海外游客总数的 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约占 西欧地区约占 北美地区约占 大洋 洲 地区约占 海外其他地区约占 客源市场呈现出以省内市场为主,省外市场具有一定规模,海外市场规模较小的市场格局,其旅游客源市场地域分布结构见图 4 36%11%7%7%4%7%26%2%0% 5% 10% 15% 20% 25% 30% 35% 40%昆明市保山市大理州德宏州怒江州省内其他地区国内其他地区海外图 4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客源市场结构图 2、 年龄及职业结构 从年龄层次看,保 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旅游市场中以 25 44 岁年龄段的游客居多,占到游客总量的 其次为 45 64 岁年龄段的游客,占 15 24 岁的游客次之,占 65 岁以上的游客和 14 岁以下年龄段的少年儿童较少。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13 - 从职业结构看,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学生较多,其次为商贸人员、服务推销人员、退休人员、政府工作人员、职员,家庭妇女、军人较少。 表 4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游客年龄及职业构成表 年 龄 主 要 职 业 构 成 比重( %) 14 岁以下 学生 5 学生、职员、服务 /推销员、军人 5 职员、商贸人员、政府工作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5 政府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5 岁以上 家庭妇女、退休人员 3、 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结构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者中,高中、中专文化的占 4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2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37%。 从收入水平看,月收入在 500 1000 元的占 500 月收入在 1000 2000 元的占 2000 元以上的占到 表 4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游客文化程度和收入构成表 文化程度 比重( %) 月收入水平 比重( %) 大专以上 37 500 元以下 中、中专 42 500 中以下 21 1000 000 元以上 三)旅游行为 1、旅游动机 统计表明,在赴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的游客中,旅游目的是观光游览的占 休闲度假占 科考占 商务占 %宗教朝拜占 其他旅游 目的占 由此可见,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考旅游已经成为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最主要的形式。 4 0 . 6 0 %2 7 . 0 0 %1 8 . 7 0 %5 . 3 0 %3 . 6 0 % 4 . 8 0 %0 . 0 0 %1 0 . 0 0 %2 0 . 0 0 %3 0 . 0 0 %4 0 . 0 0 %5 0 . 0 0 %观光游览 休闲度假 科考 商务 宗教朝拜 其他图 4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游客出游动机图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14 - 2、 客源消费结构及停留天数 表 4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旅游客花费结构表 花费结构 交通 游览 住宿 餐饮 娱乐 购物 比重( %) 30 16 16 20 3 15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的游客在交通、餐饮两项上的花费占了总花费的一半,旅游消费结构尚不够合理,游览、购物和娱乐所占比重偏低 。 根据调查统计,来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的游客中以停留一日的居多,占52%。打算停留两天的游客居第二位,占 28%。打算停留三天或四天以上的各占12%和 8%,见图 4 三天12%四天及以上8%两天28%一天52%图 4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游客停留时间 3、 对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旅游的满意程度 表 4游客对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各服务评分表 项 目 住宿 餐饮 交通 娱乐 购物 导游 邮电通讯 得分(满分 5 分) 级 良 良 良 差 差 中 中 由于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服务从总体上还不能令游客满意,必须大力加强其建设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二、客源市场预测 (一) 目标市场定位 根据本旅游区客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其目标市场定位如表 4示。 表 4旅游区目标市场定位表 市场类型 国 内 市 场 海外市场 一级市场 昆明市、保山市和玉溪、曲靖等省内经济发达地区 欧美和港澳台地区 二级市场 省内其他地区、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 机会市场 国内其 他地区 海外其他地区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15 - 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是高品质的生态旅游区,其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应海内外市场并举,重点开拓生态旅游者细分市场。近期以国内市场为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中远期在巩固、发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开发海外市场。 (二)市场 规模预测 本旅游区旅游客源市场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增长的势头。总体上来看,本旅游区旅游人次数是时间的增函数,可以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旅游者人次数的预测, 以本旅游区 2002 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总数 人次为基数, 结合年平均增长速度和 与周边旅游景区的合作情况 进行计算, 对 20032020 年的游客规模 与旅游收入 分高、低两套方案预测如表 4 4示。 表 420032005 年游客人数与旅游收入预测表 时 序 预测项目 2002 年 (基期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年均 增长率 游客总数 (万人次 ) 高限 低限 旅游收入 (万元) 高限 低限 表 420062020 年游客人数与旅游收入预测表 时 序 预测项目 2005年 (基期年 ) 2010年 2005 2010年 年均增长率 ( %) 2020年 2010 2020年 年均增长率 ( %) 游客总数 (万人次) 高限 35 126 低限 114 旅游总收入 (万元) 高限 7476 低限 第五章 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从本旅游区旅游发展现状、旅游资源及环境特点以及目前旅游市场的走势出发,其旅游发展应在对环境、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通过有效开发和管理,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悉心保护、有效利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在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过程中,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分考证它对其他资源、其他要素及其整个旅游环境的影响;兼顾代内和代际公平原则,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16 - 对当代人和后代人负起同样的道德义务,为他们能够享受旅游乐趣留下 充分的余地。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应建立在维护当地人民总体和长远利益的旅游扶贫之上;发展的基础是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的正确道路应该选择融保护与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 二、发展目标 定性目标 :把本旅游区逐步建设成为云南省著名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中国生态旅游的一个样板 , 世界生态旅游的 一个 典范 。 定量目标 :到 2005 年,游客总数达到 35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7400 万元 ;到 2010 年,游客总数达到 7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17700 万元 ;到 2020 年,游客总数达到 12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42000 万元 。 三、规划原则与开发模式 (一)规划原则 1、保护与发展并举原则 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 的 目的,是促进当地社区 的 发展 ,通过社区的发展 更好地 加强 自然保护工作。 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和保护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讲保护,不讲发展,当地人民只能永远处于贫困境地,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也使自然保护难以落到实处;相反,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将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失去发展基础,当地群众将仍然只能处于贫困中。 2、突出特色原则 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灵魂。在旅游开发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作为载体,发掘民族文化作为精神内涵注 入,使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成为天人合一、共生和谐、独具特色、无法替代的精品,以强劲的旅游市场竞争力,抢占日益上升的生态旅游市场。 3、突出重点原则 本旅游区南北 最大 长 度 约 100 公里,东西 最大 宽 度 约 20 公里。其旅游开发必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期建设,滚动发展。 4、 和谐原则 生态旅游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与保护相匹配。在景区开发时要尽量保持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做到旅游与环境协调发保山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 17 - 展,景区建设与保护区相匹配。旅游服务设施(住宿、餐饮、娱乐、商店等)应尽量安排在保护区边缘地 带或保护区外,避免将城市现代化建筑移 植 到旅游区。保护区内除安排必要的游道、观景亭、休息亭、生态厕所、野生动物观察 点 等建筑设施外,其他设施 应 尽量避免。 5、 社区参与原则 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一个目的,是要带动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减少社区群众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消耗性依赖,从而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因此, 本旅游区 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同当地社区的发展相结合,坚持与社区共建的原则。要吸引社区参与旅游活动,鼓励发展社区旅游( 民居 住宿、民族文化、山乡风情等),让社区群众通过参与旅游开发而真正受益。 (二)开 发模式 1、保护是前提,资源是基础,市场是动力 传统大众旅游开发的导向模式有三种,一是资源导向模式;二是市场导向模式;三是资源与市场相结合导向模式。这些模式均缺乏保护的考虑,是资源与环境保护在旅游开发中难以落到实处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应构建一种新的导向模式,即把保护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首选导向因素来考虑,形成保护资源市场型综合发展导向模式。 2、 资源投入,知识投入,资金投入多渠道 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应树立两个新的观点:其一是资源有价,即在旅游开发管理中,让资源入股,并从旅游收入 中回投资金,专项用于资源与环境保护;其二是知识有价,在旅游业中投入足够的知识,以保证资源与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在资金的筹措与投入上,坚持国家、地方、外资、集体、个人等各种资金一起上的原则。 3、循序开发,滚动发展 自然 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程建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