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技能培养 技能五 三 掌握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技巧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46258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7.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技能培养 技能五 三 掌握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技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技能培养 技能五 三 掌握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技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技能培养 技能五 三 掌握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技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掌握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技巧,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基本要求是用确切的、已知的、低层次的事物、原理、规律等来说明尚不明确的、未知的、高层次的地理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主要有三个基本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追求论证观点,表述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表达主要观点的用词清晰贴切,主要体现在选择最准确的地理术语上,如“高温”与“炎热”、“温和”与“寒冷”等与“气温”有关的地理术语,“干旱”与“少雨”、“伏旱”与“春旱”等等。熟记和深刻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内涵与外延),是用词清晰贴切的前提,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积累并领会这些术语的使用范围,以便在答题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地理素养”。避免以往在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时出现的不能正确地使用地理术语、语言随意、答题效率低,层次性和逻辑性差,语言叙述前后矛盾,以原理代替答案,不能结合具体的区域问题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要点不全面,“漏”知识点等问题。,1.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技巧,2.解答开放性问题策略 (1)观点明确。即在回答问题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能含糊其辞。要么“赞同”,要么“反对”。 (2)表述清晰,逻辑严密。在论证观点时要表达清晰,逻辑性强,不能出现与观点相悖的论据或前后矛盾的情况。 (3)论证观点和表述内容有机结合。论证时观点、论据相统一,要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不能以原理代替结论,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作答。,典例剖析,【例3】 2014新课标,37(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1.设问要求是阐述理由,关键是“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赞同的分析方法:,3.反对的分析方法:,答案 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培优演练,题组 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与评价 (2016武汉市二模)中亚属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一种不可代替的资源。中亚主要河流均为跨境河流,这些河流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安全。 材料一 下图为中亚地形、河流分布图。,材料二 下表示意阿姆河、锡尔河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亚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锡尔河、阿姆河水资源利用情况带来的影响。 (3)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要求进一步开发锡尔河水能资源,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中亚深居内陆,降水少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第(2)题,表中显示锡尔河、阿姆河水资源过度使用。两河流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会导致土地的次生盐碱化,并使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影响生态环境。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中亚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周围有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2)两河的水资源过度使用,使生态环境水量被大量挤占,河流尾闾干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过度用水导致入湖(咸海)水量减少,湖泊水位降低,盐度升高,生态环境恶化;如果农业灌溉措施不当,可能引起土地的次生盐碱化。(两点即可) (3)赞同。河流上游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进一步开发可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不赞同。开发水能,需要修建水库蓄水,这样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