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45606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9.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试标准,知识点1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2016宁波3月模拟)我国许多城镇是从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兴起的。读图回答(1)(2)题。,(1)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 A. B. C. D.,(2)乙图中的聚落密度大于甲图,主要原因是乙图地区( ) A.地形平坦 B.交通便利 C.气候温暖 D.降水丰富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聚落所在区域地形平坦,且位于公路交叉地带,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两聚落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聚落位于农业用地区域,地形虽然平坦,但交通较聚落落后,故三地发展为城镇的概率均较小。故D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乙图中地形平坦,适宜聚落的发展,聚落密度大;甲图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聚落密度小。故A项正确。 答案 (1)D (2)A,知识点2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2016丽水模拟)读图回答(1)(2)题。,(1)综合图中信息,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资源,(2)为发展a城镇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b港口城市的公路。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 ) A.线路 B.线路 C.线路 D.线路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地区处在山区,制约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2)题,线路所经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工程量小,技术难度较低。线路均经过山地,工程量大,投资大,安全性差。 答案 (1)C (2)A,知识点3 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图示 3.(20169月浙江选考适应性试卷)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 A.冰期 B.冰期 C.冰期 D.冰期,(2)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时期( )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 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D.陆地总面积较大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关知识。冰期是指在一个“冰河时期”(其时间跨度是几千万年甚至2、3亿年)之中,一段持续的全球低温、大陆冰盖大幅度向赤道延伸的时期。冰期温度越低,冰川往低海拔、低纬度地区移动越明显。第(2)题,冰期时期最重要的标志是全球性大幅度气温变冷,除高海拔地区降水偏多以外,全球大部地区因气温较低降水减少;山地雪线海拔较低;温带作物北界偏南;由于冰期时水分向冰川覆盖区移动,海平面会下降,使得陆地总面积较大。 答案 (1)D (2)D,知识点4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4.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是( ),A.青藏高原抬升 B.海平面上升 C.南极永久冰川面积扩大 D.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 答案 B,知识点5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5.读世界六种主要能源消耗比重变化图,完成(1)(2)题。,(1)图中曲线4表示的能源种类是( ) A.天然气 B.水能 C.核能 D.其他可再生能源 (2)据图,从现在到2035年( ) A.煤炭消耗量下降 B.新能源比重超过常规能源 C.水能消耗持续增长 D.曲线3表示其他可再生能源,解析 第(1)题,当前就全世界而言,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第一位,所占比例正在缓慢下降;煤炭占第二位,其所占比例也在下降;目前天然气占第三位,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前景良好,对应曲线3。核能开发最晚,应该对应曲线6。水能开发比较平稳,对应曲线4。第(2)题,本题要注意一点,就是比例与消费总量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世界对能源需求量增加,所以虽然某些能源比例下降,但整体消费量却在增加。故而从图中信息可知,曲线4(为水能)虽然比例增长不大,但其消耗量在持续增加,C正确。 答案 (1)B (2)C,知识点6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6.(2016浙江衢州二中高二期中)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近50年来气温与降水距平累积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反映近50年该地区( ) A.降水年际变化大 B.气温逐年增高 C.降水季节变化大 D.气温逐年降低,(2)该地区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 ) A.19601969年 B.19801989年 C.19901999年 D.20002009年 解析 第(1)题,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图中不同年份的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变化幅度大,说明不同年份的降水距平值差异大,降水年际变化大,故A项正确;气温距平累积值总体小于0,且先降低后升高,说明气温先降低后升高,故B、D项错误;该图反映的是不同年份的降水距平值变化情况,不能反映出降水的季节变化,故C项错误。第(2)题,图中20002009年气温距平累积值升高,说明该时间段气温升高,蒸发旺盛;降水距平累积值为负值,且为最低,说明该时间段降水量最少,所以旱情最严重,故D项正确。 答案 (1)A (2)D,知识点7 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7.(2016丽水模拟)洪灾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洪水必然造成洪灾 B.洪灾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损失 C.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D.洪水发生在任何地区都会形成洪灾,(2)下列人类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有( ) 兴修水库 围湖造田 流域内植被遭破坏 上游山区大量陡坡开荒 A. B. C. D.,解析 第(1)题,洪水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才形成洪灾。洪灾损失既有物质、人员方面的直接损失,也有间接损失,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会造成损失。第(2)题,流域内植被破坏、陡坡垦荒都会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节洪水能力减弱;水库能削减洪峰。 答案 (1)C (2)B,易错点1 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2016宁波鄞州中学高二期中)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其中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读“南疆铁路图”,回答12题。,1.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地形与土壤 B.地形与水源 C.水源与土壤 D.气候与植被 2.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 A.河谷地带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山麓冲积扇 D.吐鲁番盆地,解析 第1题,南疆地区气候干旱,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地形与水源条件是影响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第2题,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塔里木盆地的山麓冲积扇地区,是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村镇集中。 答案 1.B 2.C,(2016台州六校高二联考)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3题。,3.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 A.团状,地质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解析 由于河流不仅具有供水功能,还有运输、军 事防御等功能,因此,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答案 D,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46题。,4.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 A.河流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5.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生物 6.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 形状可能是( )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解析 第4题,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第5题,早期聚落多分布在河流阶地,主要考虑到的因素是地形。第6题,位于河流沿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 答案 4.C 5.A 6.B,易错点2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交通线路选址,(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因此交通线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如上图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 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 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安全。 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2016杭州四校联考)读“浙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乡村道路a段比b段更曲折,主要目的是( ) A.尽可能少占斜坡上的林业用地 B.“之”字形公路可降低道路坡度 C.为了分流高速公路上汽车流量 D.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接近旅游景点,2.高速公路无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区,基本都是呈直线修建的。其主要目的是( ),A.避开不利地形 B.少占耕地 C.保证行车安全 D.减少建设投资 解析 第1题,a段比b段更曲折,一般的思路认为这里坡度大,但从图中信息来看,a地坡度比b地更小。所以a地公路绕道了碑刻、古寺等地,形成弯曲的目的是开发旅游资源。第2题,高速公路上行车速度很快,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公路弯曲不宜太大,一般都比较平直。 答案 1.D 2.C,3.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4)题。,(1)图中公路AH段的分布特点是_,其目的是避开_。 (2)公路AQB段大体上是沿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 (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_。,(4)图中铁路穿过的谷地按山地的形成类型分类,应属于_,它是由_发育而成的。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公路AH段较弯曲,目的是避开陡坡。第(2)题,公路AQB段与等高线平行,坡度小。第(3)题,在山区中,修建公路比修建铁路的成本低,难度小。且山区公路也要沿平坦的地势进行修建,所以往往沿着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修建。第(4)题,铁路经过的山谷边等高线重合,可判断这里是陡崖,由此可知它是由断层发育成的山地。,答案 (1)呈“之”字形延伸 陡坡 (2)等高线 坡度小,工程量小 (3)公路 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4)断块山地 断层,易错点3 我国的能源问题,(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浪费严重,能源短缺。 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 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 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2)产生的原因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 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3)解决措施 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和开采,增加石油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等。,特别提示 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2013浙江学考)下图为我国20012010年城镇和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变化。读图回答12题。,1.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 ) A.风能为主 B.水能为主 C.化石能源为主 D.生物能源为主 2.导致农村和城镇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型能源的利用 B.经济水平的提高 C.节能减排的实施 D.生态农业的发展,解析 第1题,目前,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仍以煤炭为主,其次是石油、水电、天然气,主要还是化石类能源;但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已经逐渐由单一趋向多元化。第2题,由图可知,农村和城镇能源消费总量变化是波动上升,这主要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各部分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答案 1.C 2.B,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20082017年( ) A.人均能耗不断下降 B.人口加速增长 C.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D.能源消费量小于能源生产量,4.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加快发展太阳能、水能等新能源 B.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C.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 D.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同时能看出GDP曲线与能源生产量曲线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说明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第4题,开发新能源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 3.C 4.B,易错点4 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洪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根据洪涝灾害的定义,洪涝灾害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短时间大量“来水”,无足够空间“容水”,无法及时“去水”。其中“来水”多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1)短时间大量“来水”的原因 如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汛期长,特别是雨季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上中游干支流同时大量汇水。而淮河流域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无足够空间“容水”的原因 流域中下游无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如湖泊数量少、容积小)。长江中下游的围湖造田、上游的滥伐森林等造成下游泥沙淤积,进而导致湖泊萎缩。淮河下游湖泊少、围湖造田等,使洪水无处容纳,进而造成洪水漫溢或溃堤。,(3)无法及时“去水”的原因 如长江中游荆江段河道弯曲造成水流不畅;黄河夺淮后淤塞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淮河下游地势低平;长江、淮河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泄洪能力降低,所以两流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危害 (1)直接危害: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矿,造成工农业生产破坏、居民财产损失,以及人畜伤亡,有时会引起传染病的暴发。 (2)间接危害:水、电力、交通、通信等被阻断,城乡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等。,(2016绍兴一中高二期中)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回答12题。,1.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的是( )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 2.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解析 第1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多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第2题,图示区域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答案 1.C 2.B,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北方地区,4.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 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小 解析 第3题,滞洪区是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由图中也可以看出,滞洪区均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第4题,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没有滞洪区分布的原因。 答案 3.A 4.B,亚马孙河南岸支流洪水期在11月至次年5月,北岸支流洪水期在38月。亚马孙河的涌潮(大西洋海潮)可沿河上溯1 000多千米,若海潮和强风叠加,并与洪水相遇,水位将大幅度上涨,致使两岸低地洪水泛滥。读图回答56题。,5.赤道上经度每相差1,东西距离约111千米,亚马孙河的涌潮最远可达( ) A.地 B.地 C.地下游全流域 D.地附近河面 6.干流两岸低地被洪水淹没面积最大的时期多出现在( ) A.23月 B.45月 C.78月 D.89月,解析 第5题,根据经纬网图上距离的计算方法,结合涌潮的上溯距离可判断D项正确。第6题,当北岸支流和南岸支流均进入洪水期时,干流两岸低地被洪水淹没面积最大,故B项正确。 答案 5.D 6.B,1.(201510月浙江学考)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遥感与地面监测表明,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内陆湖面积由2.56104平方千米增至3.23104平方千米。据此完成(1)(2)题。,(1)内陆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 B.气候变暖 C.下渗减弱 D.河道淤积 (2)内陆湖面积增大会带来(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蓄洪功能减弱 C.湖水盐分浓度增加 D.通航能力减弱,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内陆湖泊水的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过去的20年间,内陆湖泊面积增大、湖泊水增多,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山冰雪融水增多引起的,B项正确。20年间地壳不会明显抬升、青藏高原一直冻土广布、下渗变化不大,一般也不存在河道淤积,A、C、D三项错误。第(2)题,内陆湖湖水增加,改善了生物的生存条件,使得生物多样性增加,A项符合。青藏高原地势较高,一般不会发生洪水,谈不上蓄洪功能减弱的问题;湖水增多不会导致盐分增多;青藏高原通航能力较差,湖水增多可以改善航运条件,B、C、D三项错误。 答案 (1)B (2)A,2.(20164月浙江学考)下列既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炭 B.天然气 C.风能 D.核能 解析 本题考查能源类型,难度较易。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煤炭、天然气燃烧后要排放出硫氧化物和碳氧化物,污染大气。核能、风能属于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再生的能源。核能消耗后不能再生,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答案 C,3.(20164月浙江学考)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厄尔尼诺频率减小 B.高山雪线下降 C.水稻分布北界南移 D.大陆海岸线变短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小,大陆海岸线变短。全球气候变暖可导致厄尔尼诺频率增加,高山雪线上升,水稻分布北界北移。 答案 D,知 识 体 系,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知 识 清 单,(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a)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b),2.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c),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较多,如自然因素中的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人口、资源、城镇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等。在自然因素中,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尤为深刻。具体如下表:,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如断层、沼泽等)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尤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能,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线路,如杭州湾跨海大桥修建。,3.全球气候变化 (1)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b),(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c),气温变化特点: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如图)。20世纪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为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1998年则是最暖的年份。,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迅速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剧增;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全球变暖又导致了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 降水变化特点:全球陆地降水量变化显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增加,热带地区增加,亚热带地区减少。,4.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d),(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使部分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加强海岸侵蚀等。 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加剧了自然灾害,提高了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导致大量物种灭绝。,(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就农业而言,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工业的影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将受限制等。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5.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2)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3)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煤炭生产与消费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2000年以后又略有回升。石油、天然气、水电生产与消费所占比重基本上是上升趋势。 从1993年开始,我国石油的消费比重已经超过生产比重,且2000年以后生产与消费比重均略有下降。 目前,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仍以煤炭为主,其次是石油、水电、天然气;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逐渐由单一趋向多元化。,6.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a) 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分类 按成因与发生过程,自然灾害大致可划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2)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b) 主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生物灾害(蝗灾、鼠灾等)、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等)。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且危害频率高、范围广;地震灾害虽没有旱涝灾害频繁,但危害程度很大。 危害 自然灾害是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它不仅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危害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灾害等级、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等。,7.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c),(1)影响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 流域地貌特征; 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 植被分布和人类活动等; 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2)夏季风对我国洪涝灾害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