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22670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学习目标 1.了解黄老之学的内涵,汉初推行黄老之学的原因及其统治地位丧失的原因。 2.结合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状况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3.深入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内涵,体会其与先秦儒学的区别。 4.从国家统一及文化发展的角度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随堂达标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栏目索引,1.社会背景: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阶级推行 政策的需要。 2.黄老思想的内容 (1)内容:一个是治身(养生),一个是 。 (2)主要观点:强调“ ”,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 ”的哲学观。,答案,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一,休养生息,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答案,3.作用: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黄老之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1)原因:不能适应强化 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辨析比较,中央集权,辨析比较,黄老之学与早期道家思想的区别 黄老之学是在早期道家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因为吸收了法、儒、墨、阴阳家等家的思想,所以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1.董仲舒的新儒学 (1)提出背景: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思想来源:以 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3)主要观点 认为 是天地之常经,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提出“ ”的学说,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 强调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提出“ 、义、礼、智、信”五常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答案,公羊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仁,(4)作用:有利于巩固 和打击割据势力;对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一定限制作用;被汉武帝采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答案,思维拓展,中央集权,主流地位,思维拓展,董仲舒新儒学“新”的表现 (1)新来源:董仲舒新儒学是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又吸收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体系。 (2)新内容:董仲舒新儒学在继承和发扬儒学“仁政”、民本思想的同时,又大力宣扬“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主张。 (3)新地位:董仲舒新儒学一改儒学不受重视的局面,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迅速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1.结构图示,方法总结,2.识记方法,从思想文化与社会需要关系的角度识记汉代思想的变迁。 (1)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需要休养生息,黄老之学已经适应了这种需要,成为统治思想。 (2)汉武帝之前,社会恢复元气,黄老之学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退出历史舞台。 (3)汉武帝时期,需要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这种需要,成为统治思想。,返回,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 黄老之学,史料探究,汉初实行黄老之学的原因 材料 汉书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刘邦,你会采取什么治国之策?汉朝初年为什么要把黄老思想作为政治指导思想? 答案 休养生息政策。原因:汉初,社会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答案,史论总结,(1)黄老之学的兴起和衰落说明了一种学说、一种思想要想具有立足之地,获得统治地位,必须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的需要,特别是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2)黄老之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以道家为基础,兼采阴阳、儒法等各家学说;既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影响:促进了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主题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史料探究,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作用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问题:(1)在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其实质是什么? 答案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质:是一种思想专制,为国家统一服务。,答案,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2)在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思想?有何作用? 答案 思想:“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作用:维护了君主权威,加强了中央集权,又限制了君主暴政。,答案,2.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 材料 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对董仲舒及其学说的评价及原因。,答案,答案 (1)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因是他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2)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原因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抑制了思想的发展与进步;他所倡导的学说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唯心主义的局限,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史论总结,辩证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和法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为“大一统”服务的新儒学。 (1)“春秋大一统”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应批判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应批判。但其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限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在当时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对后世也有积极影响。 (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提倡孝道,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起了积极作用,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也具有深刻的启示,但是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返回,1.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 人只能顺应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倡导“待时而动” 倡导“因时制宜”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A. B. C. D.,B,解析 黄老之学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故包含的选项均不正确。,解析答案,随堂达标检测,1,2,3,4,5,6,2.汉初推行“黄老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为恢复发展经济,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C.黄老之学是当时的显学 D.黄老之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为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推行黄老思想。,B,解析答案,1,2,3,4,5,6,3.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解析 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的大一统的需求,故儒家思想被确立为统治思想。,D,解析答案,1,2,3,4,5,6,4.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解析 “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上天,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B,解析答案,1,2,3,4,5,6,5.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思想 C.宣扬“民本”思想 D.反对苛政刑杀,解析 西汉时期,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需求,它的基础是“天人感应”,通过对“人君受命于天”的强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A,解析答案,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1,2,3,4,5,6,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二,探究分析李斯与董仲舒言论的异同。 答案 相同点:都是为了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不同点:前者强调法家思想,手段残暴;后者强调儒家思想,采用教化和灌输手段。,答案,返回,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