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古典诗歌综合鉴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08843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古典诗歌综合鉴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古典诗歌综合鉴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古典诗歌综合鉴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古典诗歌综合鉴赏教学设计目标: 读懂诗歌,规范答题重点:训练学生1、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难点:1、如何读懂一首诗。2、如何规范的答题。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印发)(1)、xx深圳市一模考试诗歌部分试题及答案(2)、xx广州市一模考试诗歌部分试题及答案(3)xx深圳市二模考试诗歌部分试题2、课堂明确考纲要求:(1分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幻灯片显示:教学目标切入:(例题):讲深圳二模鉴赏题目(幻灯片)明确答题的步骤、语言要求。命题: (1)下发材料,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解读命题(2)学生组长展示本小组的命题题目(要求:抓住一首诗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3)学生交换答题、(小组讨论、思考、体会。(4)展示答案(答题人还要对与的题目进行评点,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认为更好的题目,并加以说明) (5)对答题者的答案进行评点给分 (答题步骤是否完整,语言是否规范)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收获:题号考查内容答题要点自己的失误深圳市一模1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谒岳王墓袁 枚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咏西湖郁达夫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 江山亦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注】: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在西湖筑防洪堤,后人名之曰“苏堤”。(1)袁枚诗中涉及到的“伟人”是指明代的于谦和宋代的 。郁达夫的诗句“淡妆西子比西湖”化用了诗人苏轼的“ , ”。(写出原诗句)(2分)(2)“江山也要伟人扶”“江山也要文人捧”两句诗,一“扶”一“捧”,境界各异,试指出“扶”和“捧”的不同含义,然后说说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12答案:(8分)(1)(2分)岳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每空错一字扣1分,每空最多只扣1分。扣完2分为止)(2)(6分)(2分)扶:扶持,匡扶,呵护,映衬等(1分)。(袁诗说江山也要伟人扶,强调一个“扶”。“扶”字含义双关,既指人文景观使自然景观具有了生命、活力,有了意义,借死于杭州、葬于杭州的岳飞和生于杭州的于谦这两位民族英雄写西湖,为妩媚缠绵的西湖平添几许慷慨悲壮的阳刚之气,强调人文景观对自然景观的映衬;又指民族英雄匡扶保卫、呵护江山社稷的伟大意义。)捧:渲染,赞美,歌咏等(1分)。(郁诗说江山也要文人捧,强调一个“捧”,“捧”在这儿是渲染,是锦上添花。诗人以历代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对西湖山水胜景的题咏的歌赞,强调文人的渲染对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亦指江山社稷要有文人的帮衬和美化。)(4分) 袁诗大气,慷慨悲壮。(由西湖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关系,联想到伟人对整个江山社稷的意义,含义深沉,主题深刻。)(2分)郁诗优美,自信豪迈。(将苏轼作为文人对自然山水的渲染的代表,使人联想到许许多多文人对西湖的题咏,内涵丰富。)(2分)。或者:袁诗说江山也要伟人扶,表现诗人对伟人的崇敬(歌颂)。郁诗说江山也要文人捧,(明显从袁诗而来,)但表现出文人的自信与傲气(或不服气),伟人扶正的江山还要靠文人进行美化。(意思对即可)广州市一模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如梦令 贺铸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注:鲤鱼风:九月风。(1)本词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写景有虚有实。“莲叶初生”、“绿杨飞絮”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是虚景还是实景?(2)请结合全词赏析“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1)暮春(初夏);虚景。2分。答对一点得1分。(2)诗人用“凝伫,凝伫”的叠词(反复),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凝望时间之久和神态之痴,从而表现相思之苦(2分); “楼外一江烟雨”则用孤寂的小楼、无情的江水、迷蒙的烟雨衬出主人公怅惘失意之情(2分)。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4分。修辞或表现手法各1分,作用各1分。深圳市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看梅绝句陆游老子舞时不须拍,梅花乱插乌巾香。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注:老子:诗人自称。舞时不须拍:不依节拍跳舞。作剧:嬉戏。 乌巾:乌角巾,一种黑色的帽子。尊:通“樽”(1) 本诗中的最后一句“我死诸君思此狂”,在另一个版本中是“我死诸君思此生”,请说说本诗使用“狂”与“生”这两个词的差别。(2分)(2) 在示儿或书愤中,诗人陆游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1)“我死诸君思此生”与“我死诸君思此狂”相比,后一句读起来押运(1分),更加铿锵有力,自信心、自负感更强。(1分)(2)(6分)示儿书愤中的诗人是一种报国无门的庄严、凝重的爱国者形象,(2分)看梅绝句中的诗人是一个打破规则、放浪形骸(或具有从庸常生活状态中解脱出来的轻松感)的狂者(或老顽童)形象。(2分)这两种形象看似矛盾,本质上是一致的,(1分)都是陆游报国无门爱国情感的不同表达。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命题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艺术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用典等)三大类。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四、赏析诗歌的意境命题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命题变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五、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六、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1)结合全诗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总之,如果我们能熟悉这些命题方式,清楚各种答题技巧,再认真审读题意,根据试题要求,扣住原诗,抓住要点组织语言,就能极大的避免失分阅读下面诗词,根据你的理解,每首命一到二道考试题: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题目1、 答: 题目2、 答: 诉衷情晏殊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云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题目1、 答: 题目2、 答: 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收获:题号考查内容答题要点自己的失误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L(L“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简略赏析。F(F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作者想像家人围坐灯前谈论远行人,虚写家人思念自己,实写自己思念家人,使“思家”的情感表达得更深挚。 )诉衷情晏殊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云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参考命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 (1)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选写花点明时令远景近景结合,写树上红叶,充分体现季节特征描写树叶中夹杂的疏黄,浓淡相宜,格调优美。(2)面对自己仕宦生涯的不如意,感叹前路茫茫,难于把握 赏析: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凭高目断”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两句,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从花写到树。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秋叶,这里拈出树上红叶来写,充分显出时令特征。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之色,树叶之红是浓密的,而黄则是稀疏的,浓淡相间,色调更丰,画境更美。下片“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于是,又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却很贴切。上面景语,用笔疏淡,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至 “路茫茫”三字,则带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词之写景正与此境相合。正因为前面所写之景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因此最后点题水到渠成,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进行了古诗词单项之后的综合复习,目的是检测学生读懂诗歌,规范答题。因为刚刚参加了深圳市二模考试,所以,设想是:从二模中的诗歌阅读内容切入,引导学生分析深圳市二模答案的缺陷,挑战权威。之后,要学生就自己的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尝试命题,意图是看学生能否抓住一首诗歌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学生学习小组要对自己的命题拿出比较完美当的答案。之后,各小组选择自己小组认可的题目写出答案。这个答案用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同学,与的答案对比,找出异同。之后,学生完成知识积累和学习卡的填写,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总体来说,是切入、展示、评价、总结四步。这个教案实施后,亮点有三:一、挑战权威;二学生资助命题、答题、讨论,实现了一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三,结尾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卡,使得知识有了积累、创新的过程。实施过程中,胆道这个方案很可行:学生学习小组基本上都拿出了比较有价值的命题,并且有比较完美的答案。与其他答题人的答案相比,主要显出答题人对答题角度掌握不够到位。例如:针对第一手诗歌命题的“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而答题人却说是“用了曲笔”,很显然,没有的答案完美。这一课用50分钟时间比较理想,40分钟时间显得紧张。如果一定要在40分钟之间内解决问题,就要大刀阔斧的删除前半部分的对深圳市二模考试内容的分析,快速推进,进入主题,把展示学生的成果作为主要的一项精彩内容,就更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