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新课第九课阿Q正传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378343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新课第九课阿Q正传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新课第九课阿Q正传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新课第九课阿Q正传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新课第九课阿Q正传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高三新课:第九课阿Q正传二. 简析课文:1. 作者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是什么?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是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麻木、沉睡的民众。(根据鲁迅做小说的目的,治疗国民弱点的论述和阿Q正传的成因等分析)2. 根据小说情节,概括阿Q的性格特征。 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凭本能劳动和生活;偷萝卜死皮赖脸不承认。 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做小偷毫不掩饰,凭生理本能求食求爱,不受传统道德规范约束;但他思想里又样样合于圣经贤传,严守男女之大防。 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未庄所有居民,全不在他的眼里,对赵太爷和钱太爷也不表格外地祟奉;但打败了就轻易求饶,骂自己,还打自己,用自贱的手段来消除失败的痛苦。 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争强好胜到与别人比丑的地步,但赵太爷打他嘴巴,他不反抗;地保敲诈他的酒钱,他也不争辩;他向吴妈求爱,赵太爷趁机敲诈,并剥夺他的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他也不反抗。 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不合未庄老例的,他都以为是错的,革命是与他为难,深恶痛绝;但他进了一回城,又鄙笑乡下人,革命党进城,看到盘辫,他也学起来。 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小尼姑不合儒教,是他排斥的对象,假洋鬼子剪掉长辫子,成为他最厌恶的人,对造反也反感;革命一来,虽然知道这是杀头的罪名,但想到可能有利可图,便也想革命,还不惜投降最厌恶的假洋鬼子。 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受欺负愤愤不平,对赵太爷之流心怀怨恨,只要有机会,他就狠狠地进行报复,看到赵太爷之流在革命面前的慌张,心中十分快意;但赵太爷权重之时,又时时想攀附他,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份。 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他欺软怕硬,对比他弱的,他表现出十足的霸道,被王胡打败,又遭假洋鬼子的哭丧捧,便迁怒于小尼姑,他受赵太爷迫害,丢了生计,又迁怒于小D,在弱者面前,他俨然是赵太爷;但对赵太爷和假洋鬼子,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进了县大堂,他主动下跪。 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对自己缺点神经过敏,头上的癞疮疤成了他的禁区;但刚刚挨赵秀才的打便忘记了,反而跑去看热闹;死期已到,还有心思后悔自己画得不圆,示众时还想博得看客的喝彩。 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受欺负时,老说“现在的世界太不像话,儿子打老子。”他极力想改变现状,但实际上任凭赵太爷之流怎样迫害,他都随遇而安,到了山穷水尽之时,仍然用命运来安慰自己,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要抓进抓出,要游街,要杀头的。三. 教学难点:小说中(重点是结尾几段)作者对“看客”的态度。鲁迅作品(如孔乙己药祝福示众等)中有大量写“看客”的文字,借以批判国民劣根性。设计本题,旨在使学生加深理解这篇作品的主题,尤其要理解鲁迅一生思考的国民性问题。他强烈感受到国民的麻木愚昧,希望国民能够警醒,不再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作品中的这段话,也是表现作者对看客的嘲讽,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作品中,我们看到那些看客们麻木无聊到什么程度,他们鉴赏着阿Q调戏小尼姑,因为自己没有亲自上阵而不能十分过瘾,只能“九分得意的笑”;他们听着阿Q从城里回来给他们讲杀革命党的故事,也觉得过瘾,听到最后是“欣然”了。特别是最后阿Q被杀的路上,这一群看客们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作者把看客们比作狼,可见鲁迅不仅把统治者看成是杀人者,吃人者,同样也把看客看作是间接的吃人者和杀人者。作品最后以讽刺看客作结,可见作者在作品中对看客的批判和讽刺也是他要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模拟试题】一. 结合小说中的下列语句,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第一组:(1)“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 (2)“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3)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4)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刺刺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性格特点: 第二组:(1)老实说: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指王胡)。 (2)“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小尼姑)的面颊。 (3)“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性格特点: 第三组: (1)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2)“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3)“造反了!造反了!”“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性格特点: 二. 指出下列两段文字的深刻含义。(1)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答: (2)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答: 三. 阅读茅盾的阿Q相完成15题。 想来读过阿Q正传的人永远不能忘记阿Q的思想意识罢?阿Q正传的精髓就在对这种“阿Q相”的有力的揭发。 “阿Q相”的要点,约可摄举如下: 事实上失败或屈服的时候,便有“精神上的胜利”聊自安慰,于是“反败为胜”,睡觉也酣甜了。阿Q的名言,所谓“被儿子打”,所谓“我的祖宗比你强”,就是他“精神胜利”的哲学。 赵太爷或赵秀才的大棍子打来时,照例是不敢抵抗;假洋人的小手杖打来时,也是无抵抗;但在阿Q视为平辈或低一辈的王胡小D之类像朋友似的走近阿Q的时候,阿Q便要拿身分,甚至想建立他的威权了,虽然结果常常只有“精神的胜利”,可是阿Q的“壮志”永远不会消沉。 这便是所谓“阿Q相”,也就是身受数千年来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孟嫡传教育的中华国民的普遍相! 阿Q正传出世以后,“阿Q相”很受人讥笑了;但是讥笑尽管讥笑,“阿Q相”仍然流露在芸芸大千的社会现象中。特别在“九一八”国难以后,“阿Q相”的“精神胜利”和“不抵抗”总算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那末“阿Q相”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罢?此又未必然,因为同是黄脸孔中国不尽是那样乏。不见东北义勇军过去一年来的浴血苦战么?这原因大概就是那些投身义勇军的东北老百在没有受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孟嫡传的心法。 在这一点上,“阿Q相”的别名也就可以称为“圣贤相”或“大人相”。1. 联系上下文,解释“乏”的含义: 2. 本文共8个自然段,用“/”划分层次; 3. 课文中的阿Q精神与此文的“阿Q相”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4. 为什么说“阿Q相”就是“大人相”、“圣贤相”的别名?结合上文作简要分析。 5. 结合课文及此文,指出阿Q精神胜利法是怎样形成的? 四. 阅读文章,完成以下题目:文学风格和文人的条件这牵涉到风格问题,“风格就是人”,每个作者都有他的特性,都有他的特殊风格。所以严密地说,风格不是可模仿或普遍化的,每个作者如果在文学上能有特殊的成就,他必须成就一种他所独有的风格。但是话虽如此说,他在成就独有风格过程中,不能不受外来的影响。他所用的语言是大家所公用的,他所随的精神遗产来源很久远,他与他的环境的接触影响到他的生活,就能影响到他的文章。他的风格的形成有他的独异点,也有他与许多人的共同点。如果把这共同点叫做类型,我们可以说,一时代的文学有它的类型的风格,一民族的文学也有它的类型的风格。这类型的风格对于个别作家的风格是一基础。文学需要“学”,原因就在此。像其他人类活动一样,文艺离不开模仿,不模仿而能创造,那是无中生有,不可想像。许多作家的厄运在不学而求创造,也有许多作家的厄运在安于模仿而不求创造。安于模仿,类型的风格于是成为呆板的形式,而模仿者只是拿这呆板的形式来装腔作势,装腔作势与真正的文艺毫无缘分。从历史看,一个类型的风格到了相当时期以后,容易变成呆板的形式供人装腔作势,想要它重新具有生命,必须有很大的新的力量来震撼它,滋润它。这新的力量可以从过去另一时代来,如唐朝,作家撇开六朝回到两汉,19世纪欧洲浪漫派撇开假古典时代回到中世纪;也可从另一民族来,如六朝时代接受佛典,英国莎士比亚时代接受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从整个的中国文学看,中国文学的类型的风格到了唐宋以后不断地在走下坡路,我们早已到了“文敝”的阶段,个别作家如果株守故辙,虽有大力也无能为力。西方文化的东流,是中国文学复苏的一个好机会。一个文人必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除了这一点以外,如果还另有什么资禀使文人成为文人的话,依我看,那就只有两种敏感。一种是对人生世相的教感。事事物物的哀乐可以变成自己的哀乐,事事物物的奥妙可以变成自己的奥妙。其次是对语言文字的教感。语言文字是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每个字在每一个有敏感的人便觉得这是一重罪过,发生嫌憎。只有这种人才能真正创造文学,欣赏文学。在这两种敏感之中,对于文人,最重要的是第二种。古今有许多哲人和神秘主义的宗教家不愿用文字泄露他们的敏感,像柏拉图所说的,他自己宁愿在诗里过生活,不愿意写诗。世间也有许多匹夫匹妇在幸运的时会中偶然发现生死是一种沉痛的事,或是墙角一片阴影是一幅美妙的景象,可是他们无法用语言文字把心中的感触说出来,或是说的不是那么一回事。文人的本领不只在见得到,尤其在说得出。说得出,必须说得“恰到好处”,这需要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1. 文学为什么需要“学”? 答:因为(不超过45字)2. 在对待模仿与创造的关系上,文中指出了哪两种错误倾向?答:一种是二种是(以上均不超过10字) 3. 文中将语言文字喻为“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意在说明什么?答:说明(不超过32字)4. 第2自然段用柏拉图和匹夫匹妇两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答:(不超过24字) 5. 下面的说法是从第1自然段中归纳出来的,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三项是( ) A. 作家在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过程中,总离不开模仿,但更不能没有创造。 B. 模仿与真正的文艺毫无缘分,因为模仿必然导致文艺成为呆板的形式。 C. 某一时代、某一民族的风尚必然会对每个作家的独特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D. 复古常常是一种使已经变得呆板的文艺风气重新获得生命力的创造活动。 E. 中国文学的类型风格到唐宋以后不断走下坡路的原因就在于个别作家株守故辙,虽有大力也无能为力。 F. 中国文学历来崇尚传统,拒绝“拿来”,致使走下坡路的颓势无法遏止。参考答案/一. 第一组:突出了阿Q自高自大而又自轻自贱,以“精神胜利法”聊作自我安慰。 第二组:体现阿Q蔑视平辈和游手之徒的狡猾。 第三组:画出了阿Q愚昧落后,自发地想革命而又误解革命。 二.(1)说明辛亥革命并未打碎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机器,只是换汤不换药,从而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2)说明当时群众由于长期受到封建思想毒害,因袭着许多落后意识,缺乏对革命的认识和辨别是非能力; 三.1. 无能 2. / 3.(1)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2)欺弱怕强的奴隶性格。 4.“大人相”、“圣贤相”暗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他们在“九一八”国难后,或采取或鼓吹不抵抗政策,而广大中国人民坚决抗日,并不屈服。5. 由于阿Q这类人长期处于奴隶地位,不断反抗,不断失败,想反抗而在行动上又不能实现,于是便产生了“精神胜利法”。四.1.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有它的类型的风格,这类型的风格对于个别作家的风格是一个基础(或:这类型的风格是个别作家风格的一个基础)(注意原文“原因就在此”一句) 2. 不模仿而求创造; 安于模仿而不求创造(文中说“不模仿而能创造,那是无中生有”,“安于模仿只是拿呆板的形式来装腔作势”)3. 每个字在每一个位置有它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行。(下文紧接着就有说明) 4. 对于文人,最重要的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或: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是作家特有的本领。)(“他们无法用语言文字把心中的感触说出来”;上文有“其次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这句话一直管到文末)5. B、E、F(B项错在“必然导致”,原文说“只有安于模仿而不求创造”才会使风格成为呆板的形式;E项之错在于“走下坡路的原因”绝非“个别作家株守故辙”;F项错,“六朝时代接受佛典”证明并非拒绝“拿来”,“到唐宋以后”并非“历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