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378027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应试基础必备,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 论述类文本的类型 论述类文本的结构 论述类文本中常见的论证方法,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论述类文本,论点 论据 论证,立论文 驳论文,基本结构:引论 本论 结论,论证结构 :并列式 层进式 对比式 总分式 综合式,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因果论证 类比论证 归谬法,三要素,类 型,结 构,论证方法,高考真题 解法实例,课标全国2017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点】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结构】总分式。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考 例,真题文本+阅读点拨,行文结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答案】D,【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应考思路】对于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首先紧扣选项中的关键词,锁定选项在原文中所在的信息区,找到原文中的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A项对应第一段的第句,B项对应第二段的第句和第句,C项对应第三段的第句和第句,D项对应第三段的第句。 其次,比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别,甄别两者表,述是否一致,选出正确答案。比较时注意理解和整合。如本题的A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错,原文说的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非政府组织”前缺少限定词“一些”,以偏概全。B项,“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理解片面,原文第二段论述的是在享有气候容量问题上的公平原则,不能简单理解为“限制排放”。C项,原文第三段最后一句明确指出“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A、B、C三项都错误,故正确的一项为D。,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答案】 C,【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解答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题目,首先需要确定选项所论述的角度,圈画关键词,以便回归原文。A项提及“两个维度”,属于论证方法;B项提及“立论”“指向”,涉及文本论证的内容;C项中含“论证”“以大量篇幅”,依旧属于论证方法;D项“先接着最后”概括了论证思路。,【应考思路】,其次,快速浏览全文,以选项中的关键词和所涉角度为指向,梳理原文。梳理时,注意抓住原文中的角度关键词以及“因为”“总之”等表明思路的词,以及原文中的事例、数据、理论等相关内容。本文的相关内容见“行文结构”。 再次,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往往涉及全文,要善于串联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进行比对,分析选项正误。本题中,A项是对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总结,B项是对全文论述的前提和核心,的概括,C项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D项是对全文思路的概括和提炼。C项,“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错,作者在第三段阐述代际公平时说“我们这一代”“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至少从我们当代人来看”,可见其立足点是当下。故选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答案】B,【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于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首先确定选项观点所论述的对象。本题中,A项假设气候容量无限的结果,B项假设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的结果,C项论述实现代际共享的条件,D项说明气候正义只是一种视角。 其次,依据论述对象锁定原文主要信息区。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第句,B项对应原文第,【应考思路】,三段第句,C项对应原文第二段第句和第段第句,D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第二段第句和第三段第句。 再次,细读信息区及其上下文,理解作者观点,分析选项正误。A项,原文第一段第句介绍了气候正义的产生背景、关注核心和主要表现,由“气候正义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可知,“气候容量有限”是气候正义存在的前提,前提不存在则自然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B项,落实长期目标只跟后代利益有关,不能保证后代的需求,尤其不能保证后代可能存在的诸如奢侈排放之类的需求,选项推断过于绝对。C项,第二段从空间维度阐述公平原则时,强调“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其和第三段“就代际公平而言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相结合,即C项内容。D项,原文从国际、国内、代际、代内及国家、地区、,个人等诸多层面展现了气候容量公平享有的复杂性,又强调气候正义作为视角有其独特的关注核心,可见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个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仅是理解这一问题的视角之一,选项分析正确。故选B。,综合考法1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步骤 综合考法2 选项设错陷阱规律 综合考法3 多重对比,识破选项设错陷阱,700分综合 考法解析,综合考法1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步骤,综合考法2 选项设错陷阱规律,将一些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例,课标全国20161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原文】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解析】早期小说和故事只在流传形式上存在简单差异,本质区别并不明显,选项错把形式差异当成了本质差异。,主要指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作析,而选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例,天津20177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原文】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解析】根据原文可知,人们制造出的指时杆、日晷、漏壶等是记录时间的参照物,而非参数。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是“时间”。,这里指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文中并未涉及,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编造出某种说法。,例,课标全国20172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原文】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解析】原文只是说“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并没有“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一是因果颠倒,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二是强加因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两种事物说成有因 果关系。,例,课标全国20171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原文】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解析】原文只是说中外文明的交融推动了瓷器的发展,而青花瓷是“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并没有说瓷器的转型是“社会向多元转型”的原因,选项强加因果。,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别替代一般,致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特别要注意一些修饰与限制词,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等。,例,安徽20151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原文】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 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解析】选项对“中国经典”的认定范围表述不全面,除了“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和“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之外,“历史著作”“文字学著作”也应考虑。,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例,课标全国20162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原文】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 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解析】原文的观点是“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 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选项中的“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直接将原文肯定的意思说成否定的了。,命题者在事物或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上设置干扰,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例,【原文】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解析】原文说“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而选项中说“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明显是错误的。,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上看,有把“或然”说成“必然”和把“必然”说成“或然”两种错误。“或然”是指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必然”是指一定发生的事情。,例,天津20166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原文】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解析】选项将原文中的“不一定”换成了“就会”,即将或然说成了必然,过于绝对。,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而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课标全国20173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例,【原文】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解析】影响气候和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即使“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未来依然会有多种可能,无法确保“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夸大了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作用。,综合考法3 多重比对,识破选项设错陷阱,比对句中词语,表范围,表全部的有“全”“都”“所有”“囊括”“共”“统统”“一概”等;表示大部分的有“大多”“多数”等;表示,范围限定的有“只”“仅仅”“光”等;表示范围涉及两种以上对象的有“及”“和”“也”等。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扩大或缩小范围的表述。,例,课标全国20171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原文】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比对分析】“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错,原文说的是“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而“明代社会”指的是整个明代,扩大了范围。,表程度,表程度高的,有“很”“挺”“怪”“更” “最”“太”“忒”“非常”“十分”等;表程度一般的,有“较”“比较”等;,表程度轻的,有“稍微”“不大”“有点儿”“有些”等。比对时,要注意轻重倒置、夸大过度的现象。,例,北京201416E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原文】值得欣慰的是,为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近年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已公布实施,2013年更是加快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相关基础能力建设的步伐,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研发的扶持和鼓励。,【比对分析】原文说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研发“正在起步阶段”,而选项却认为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夸大过度。,表指代,表示指代的词语有“这”“其”“它”等。比对时,要注意指代对象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是否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等错误。,例,山东20148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原文】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平气稳地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所以,【比对分析】“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中的“这”指代的是原文论述的问题“调理自己的心理”,并不包含写文章这一具体事例。,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小事体,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表时间或时态,表示时间或时态的词语。如“后来”“最早”“近来”“正在”“日前”“一旦”“立即”“马上”“目前”“已经”,“早已”“曾经”“刚刚”“即将”“就要”“了”等。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时间先后错乱、混淆已然与未然的错误。特别要留心是否有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的内容。,四川20157C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了巨大成就。,【原文】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今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例,【比对分析】原文只是说“一时没有实现”,选项却说“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与事实不符。,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烦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表否定,表否定的词语有“莫”“非”“否则” “切忌”“禁止”“防止”“难以” “忘记”“忽视”“放弃”“拒绝” “杜绝”等。,例,湖北20158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原文】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比对分析】原文中的“渐渐退居次要地位”说明“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存在过,并且原先是处于重要地位的,后来逐渐处于次要地位了。选项中“从来就没有”的说法与之相悖。,表语气,表肯定的有“必定”“必须”“一定”“的确”等,表揣测的有“或许”“大概”“可能”“似乎”“也许”,等。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混淆或然与必然、说法绝对化的错误。,例,天津20166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原文】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比对分析】原文说“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注意“不一定”,而选项中“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表示肯定,将或然说成了必然。,重要动词、形容词等,比对时,主要是判断一些词语的替代有没有篡改原文,有没有曲解文意。,例,大纲20145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原文】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 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比对分析】选项将原文中的“着意”改为“留心”,看似接近,其实并不准确。“着意”在此处意谓“刻意”“努力去做”,而不只是“留心”那么简单。,比对句间关系,比对单个分句中的各种成分间的关系 与原文表述一致,例,四川20137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 【原文】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比对分析】选项第一分句的主干是“陈淳学习技法”。“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成了文徵明的技法,而从原文表述中可以看出,这是陈淳的创新。选项故意将陈淳的技法与文徵明的技法杂糅在一起,考查的其实是对句子中各成分间的关系的把握。,比对复句中各个分句间的关系,例,浙江20168A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原文】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比对分析】原文中“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与“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选项以“进而”一词将二者关系更改成了递进关系。,比对论点论据,单一判断型,例,山东2015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其性格充满着内在的矛盾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B.多向的性格构成,杂多的性格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交叉,使人物性格表象纷纭复杂,不断变化。,C.性格元素模糊性对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要刻画鲜明的人物,离不开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体察。 D.性格元素之间的非同向和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的二重性,是构成性格元素模糊性的两层主要意思。 【原文】见P19“真题题组实战集训”文11。,【比对分析】四个选项,在原文中都有类似的表述。但A项是对第1段的概括,B项是对第4段的概括,D项是对第35段的概括。只有C项是对主旨的概括。,完整推断型,例,课标全国20172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原文】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比对分析】原文中,“由此可见”引出结论,由其后内容可知,第一段比较元明两代瓷器,是为了论证中外交往对文明交融和“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的作用,这样比对原文就可知“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错。,敬请期待下一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