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67389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6 页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噪声的概念和职业接触限值从环境和生理学的观点分析,凡使人产生厌烦的、不愉快的和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它包括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声音,干扰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其它不需要的声音。根据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xx)的要求,如果劳动者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稳态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为85dB(A);如果是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也为85dB(A)。企业工作场所噪声特点(1)企业噪声种类多、来源广。有由于气体压力突变产生的气流噪声,如压缩空气、高压蒸汽放空、加热炉等;有由于机械的摩擦、振动、撞击或高速旋转产生的机械性噪声,如球磨机、粉碎机、机械性传送带等;有由于磁场交变、脉动引起电器件振动而产生的电磁噪声,如变压器。(2)高噪声设备多,噪声危害严重。噪声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影响因素噪声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噪声强度;接触时间;噪声的频谱;噪声类型和接触方式;个体差异;其他因素,如振动、寒冷及有毒物质的共同存在,会加强噪声的不良作用。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噪声的强度愈大、频率愈高、作用时间愈长、个人耐力愈小,则危害愈严重。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听觉系统:长期接触强噪声后主要引起听力损伤。听力损伤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生理性反应,后出现病理改变直至耳聋。生理性听力下降的特点为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而病理性的听力下降则不能完全恢复。据统计资料表明,在长期接触的情况下,80dB(A)以下的噪声不会引起噪声性耳聋;8085dB(A)的噪声会造成轻微的听力损伤;85100dB(A)的噪声会发生一定数量的噪声性耳聋;而噪声在100dB(A)以上时,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人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强度极高的爆震性噪声(如突然放炮、爆炸时)可使听力在一瞬间永久丧失,即产生爆震性耳聋,这时人的听觉器官将遭受严重创伤。(2)神经系统:长期接触强噪声后出现类神经症,主要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等;出现情绪及行为状态改变,如焦躁、激动、紧张、易怒、精神疲惫等。(3)心血管系统:在噪声作用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趋向增高),严重者导致冠心病和动脉硬化。(4)消化系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导致胃病及胃溃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5)女性月经及生殖机能:接触噪声的女性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痛经等;自然流产率增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噪声危害的预防噪声的控制应同时考虑声音的三要素即噪声源、传播介质和接收者,同时危害的预防还应结合职业健康检查。(1)改造声源、降低噪声。通过技术革新,把发声物体改造为不发声或发小声?的物体是根本措施。如通过采用新材料、改进机械设备的结构,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提高零部件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来降低噪声。(2)合理规划与设计,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如将高噪声区域和办公区域分开布置,把高噪声机器与低噪声机器分开布置,利用绿化降低噪声。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途径包括:吸声。用多孔材料贴敷在墙壁和房顶表面,以吸收辐射或反射的声能,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常用的吸声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等。消声。消声是防止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用于风道、排气管。利用滤波的原理,使声波在传播途中改变方向或形态,达到消耗声能降低噪声的目的。常用的有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隔声。密闭噪声源;建立隔声室,职工在隔声室内操作。隔振。(3)加强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一种经济而又有效的措施。常用的防声用具有耳塞、耳罩、防声棉、防声头盔等,它们主要是利用隔声原理来阻挡噪声传入耳膜。(4)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通过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控制职业禁忌证患者从事噪声作业;通过在岗期间定期进行健康监护检查,及早发现对噪声敏感者或早期听力损伤者,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第 4 页 共 6 页工作场所预防职业病要重管理目前,许多职业病患者的患病很大程度上与用人单位对工作场所管理不当有关。由于工作场所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地,如果工作场所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把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消除,那么劳动者就极易患上职业病。因此,用人单位必须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管理。为了预防控制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首先要求工作场所的生产布局合理,做到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生产布局应按照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尽量考虑机械化、自动化和远端操作,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如果是平面布置厂房或车间时,应重点考虑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将污染危害严重的设施远离非污染设施,噪声声级高的车间与低的车间分开,产生粉尘的车间与产生毒物的车间分开,并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在高毒作业场所,要有配套的更衣间、淋浴间等卫生设施。更衣室应配置闭锁式衣柜,且便服与工作服应分柜存放,以避免工作服污染便服。在离开作业场所时,应更换衣服,不可将工作服带出车间。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必须要做到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所以,在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现场警示标识、泄险区、应急撤离通道以及配置现场急救用品。第 5 页 共 6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