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评价的注意事项.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296603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性评价的注意事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全性评价的注意事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全性评价的注意事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安全性评价的注意事项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6 页安全性评价的注意事项电力生产安全性评价首先在华北电力局所属的一些企业试行。鞍山市农电局是在xx年开始开展安全性评价。通过实践我们对安全性评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安全性评价是超前控制事故的安全管理系统。过去我们是通过事故、障碍、异常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采取反事故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是种事后控制事故的有效方法,今后仍然要坚持采用。但应该看到它的不足之处是,只能局限在已经发生的设备故障及异常状态的范畴内,基本上涉及不到客观上大量存在的尚未引发的设备故障,设备异常运行等诸多不安全因素。但是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电力企业长期无事故安全运行,不等于不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保证企业领导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决策的正确性、安全性评价就是一个好办法,是一种事前控制事故的好办法。一个事前控制,一个事后控制,这两种控制事故的安全管理系统组合起来,就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事故控制安全管理系统。(2)贵在真实。安全性评价必须坚持按标准逐项评价,要完全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安全水平,不允许有水份,否则就会失去评价的真实性。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标准是依据国家、部、局颁发的规程制度,技术标准,反事故技术措施以及本单位制订的规程制度。安全性评价和ISO-9000质量认证一样,都是用标准来衡量实际水平,找出偏差,分析评价,指出纠正偏差的措施予以纠正。(3)安全性评价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安全管理水平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检查评价,所以强调要逐项检查评价,做出正确的结论,绝不允许走过场。给分、扣分都要有依据,要说明理由,不能有丝毫随意性,要对评价的单位负责,保证评价质量。(4)重在整改。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加强安全生产基础,防止发生重大事故,大幅度减少频发性事故,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因此评价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被评单位的领导必须重视,一抓到底,逐项完成,这样安全性评价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否则只评价不整改,评价就没有意义,不会起什么作用。所以强调应重在整改,通过整改能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提高,逐步走向完善。第 3 页 共 6 页安全性评价的现实意义从几年来一些电厂、供电局的实践结果看,凡是根据安全性评价报告进行认真整改的,都取得程度不同的良好效果,证明安全性评价对于提高安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各方面:(1)评价可以使企业领导具体掌握本企业以及企业内容各方面、各系统基础强弱的程度,看到了“量化”后的差距。有些达标单位,危险因素仍然不少,有的部分、有的专业得分率只有6070,说明这些方面的安全基础仍是相当薄弱的。有的长期保持安全无事故记录单位的领导,通过评价深有感触地说:我的一个最大收获是克服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倾向。(2)推动了反措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由于评价项目把重点反措和规章制度中安全方面的关键内容做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列入了评价项目,因此,这些反措和规章制度有关规定的落实情况就成了查评的内容,并查出了很多问题,从而促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克服了对习惯性违章相安无事的麻痹状态。(3)有利于对存在问题严重程度的确认。由于安全性评价对存在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进行了量化,暴露出许多过去企业已经发现的问题,存在对它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的情况。通过量化,矛盾明朗,从而有利于弄清是非,使对危险因素严重程度的不同看法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4)有利于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管理工作。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是切入点和落脚点。人、物、环境、管理四项因素,虽然都要查,但重点在管理,即使是人、物、环境的查评项目,也是从查管理入手的,而控制危险因素的措施,主要也是依靠加强管理,从管理上采取措施。评价中涉及管理工作是比较多的,诸如: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监督、培训管理等,对于与上述各项管理有关的评价项目的查评,客观上起了监督落实的作用,对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也十分有利。(5)评价是一个熟悉设备系统、熟悉反事故技术措施、熟悉有关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自我培训过程。实践表明:查证依据所涉及的国家标准、部颁反事故技术措施和规章制度,不少班组人员是不熟悉的,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新上岗或换岗的人员,也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全部掌握和熟悉的,因此,要参加查评,就要学习、掌握查评依据,因此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培训过程。安全性评价对电力工业来说是一件新事物,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在实践中,集中电业广大干部职工的经验和智慧,使它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特别是在人的可靠性评价、提高“量化”的科学水平、优化评价项目等方面,可以说任重而道远。第 5 页 共 6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