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睛疾病医学PPT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226755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5.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睛疾病医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白睛疾病医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白睛疾病医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睛疾病,时 复 目 痒,一 概念二 病因病机三 临床表现四 诊断要点五 治疗,又称:春季结膜炎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指发病时目痒难忍,白睛红赤,至期而发,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眼病。 是一种季节性、反复发作的免疫性结膜炎。 多在春夏发作,秋冬缓解,呈周期性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少年男性。中医又称之为“时复证” 。,眼科菁华录 类似赤热,不治自愈,及期而发,过期又愈,如花如潮,久而不治,遂成其害。,1 西医病因病理: 由花粉、微生物蛋白、动物皮屑、紫外线等外源性过敏源引起的过敏反应。2 中医病因病机:1) 肺卫不固,风热外袭。2) 脾胃湿热内蕴,复受风邪。3) 肝血不足,虚风内动。,临床表现,1、自觉症状:双眼奇痒难忍,灼热微痛,碜涩不适,甚则羞明流泪,有白色黏丝样眼眵。2、眼部检查:眼睑内面有状如铺路卵石样的扁平颗粒,表面似覆一层牛奶,白睛呈污红色;或见黑睛边缘出现黄白色胶样隆起结节,重者结节相互融合,包绕黑睛边缘,白睛呈污红或黄浊色。上述两种情况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膜刮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或嗜酸性颗粒。,实验室检查,1 结膜刮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2 过敏源筛查;3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IgG增高。,诊断依据,1 季节性反复发作。2 奇痒,睑内乳头增生如铺路石样或角膜缘部结膜胶样结节。3 结膜刮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血清和泪液中IgG增高等。,治 疗,1 治疗原则 避开过敏源,对症治疗。 西医:抗组胺药、血管收缩剂、糖皮质激素 中医:疏风、清热、养血,2 局部治疗糖皮质激素:氟美瞳、百力特、地塞米松、 可的松 (短期应用)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提前用)血管收缩剂:0.1%肾上腺素的眼水。 抗组胺药物:含马来酸氯苯那敏的眼水、萘甲唑啉、萘维敏以止痒,或口服扑尔敏、克敏等药非甾体类消炎药:双氯灭痛缓解症状(常用)人工泪液:稀释炎性介质,改善角膜状况。,3 辩证论治 外感风热祛风止痒消风散加减 (消风散荆防,僵蚕虫蜕羌,陈苓芎人 参,川朴草藿香) 湿热挟风-清热除湿,祛风止痒除湿汤加减 血虚生风养血熄风四物汤加减,预防与护理,1 发作时避光。2 调饮食。 3 缓解期可扶正,提高机体免疫力。,第六节 金 疳,一 概念二 病因病机三 临床表现四 诊断要点五 治疗,定义: 白睛表层发生形如玉粒样小泡,周围绕以赤脉的眼病。又名金疡。 金疳之名首见于证治准绳 杂病 七窍门 白睛属肺,在五行中为金。,本病以单眼发病为多,亦可双眼发病者。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之泡性结膜炎。,病因病机:中医: 肺经燥热,宣发失职,肺火偏盛,气血郁滞 肺阴不足,虚火上炎,白睛受灼 脾胃失调,土不生金,肺失所养,肺气不利 肺经燥热,肺阴不足,致白睛表层气血郁滞,聚而为疳。西医:角,结膜上皮组织对病源微生物产生的迟发性变态反应。,三、临床表现及类型1.自觉症状结膜,轻度流泪、异物感;角膜,高度怕光、流泪、眼睑痉挛。,2眼部检查: 白睛浅层可见灰白色或玉粒状小泡,多为1个,大小不一,压之不痛,小泡周围有赤脉环绕,小泡破溃后可以自愈。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部分患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四、治疗 肺阴不足证 滋阴润肺、清热散结。 养阴清肺汤。 甘草 白芍 生地黄 薄荷 玄参 麦冬 川贝母 牡丹皮,肺经燥热证 泻肺散结 泻肺汤 桑白皮 黄芩 地骨皮 知母 麦冬 桔梗,脾肺亏虚 益气健脾 参苓白术散 人参 白术 茯苓 炒甘草 山药 桔梗 白扁豆 莲子肉 薏苡仁 缩砂仁,(二)西医1.激素眼水:0.5%醋酸可的松眼液或0.1%地塞米松眼液,每日4次。2.眼膏: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3.结膜下注射激素 0.20.3毫升。4.口服核黄素、鱼肝油、酵母片及钙剂等。5.注意营养:锻炼身体,吸入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照射。,28,第七节 白涩症,一 概念二 病因病机三 临床表现四 诊断要点五 治疗,30,一 病名含义 白涩症是指:白睛不赤不肿,而以自觉眼内干涩不适,甚则视物昏蒙为主症的眼病。 白-不红不肿 涩沙涩不爽 又名:白睛涩痛 白眼痛 俗称害白眼 本病主要与西医学之干眼症相类似。,31,西 医 中医 睑结膜 胞睑 球结膜 白睛 浅层点状角膜炎 角 膜 黑睛 干眼症 泪 腺 两眦 视疲劳,以眼睛干涩不舒为主要症状的病变,白涩症,慢性结膜炎,32,病因病机一 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余热未清,隐伏肺脾之络.二 化燥伤阴,肺阴不足,内外合邪,目失濡润.三 情志不舒,郁火内生,津伤血壅,目失濡养。四 劳瞻竭视,气虚津亏,精血不足,目失濡养.病性 虚症 本虚标实相兼病因 阴虚 湿热,33,此外,白涩症也可以由以下原因引起: 1. 环境污染,空气质素差. 2. 忽视眼部卫生,过劳目力. 3. 应配戴眼镜而不配戴,或配戴不合适的眼镜. 4. 饮食起居无规律,经常熬夜. 5. 久冒犯风沙烟尘等,34,临床表现 一 自觉症状 (一) 眼干涩不爽 (二) 频频瞬目 (三) 轻度畏光,灼热,痒,不耐久视 (四) 眵少色白或无眵;或同时有口鼻干燥,口中乏津,35,二 检查 (一) 可完全没有阳性特征 (二) 睑结膜/球结膜隐见淡赤血洛 (三) 裂隙灯显微镜下见角膜点状浸润,荧光素染色阳性 (四) 屈光不正(远视、近视、弱视、屈光参差) (五) 老视 (六) 泪液分泌减少,36,诊断依据 自觉症状是诊断主要依据 一 自觉症状(眼干涩不爽、 频频瞬目、轻度畏光、灼热、痒) 二 检查体征 无或有结膜、角膜、屈光不正、老视、泪液分泌减少等病变相应的体征.,37,治 疗 本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是自觉症状,治疗时应以注重全身征候的辨证,给予适当的内服药是比较重要的,配合使用相应的外用药物,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 中医辨证 (一)邪热留恋 治法:清热利肺 方药:桑白皮汤审视瑶函,38,清肺热,利肺气 桑白皮、黄芩、菊花、 旋覆花、桔梗、地骨皮滋肺阴,清伏火 玄参、麦冬利湿明目 茯苓、泽泻调和诸药 甘草,桑白皮汤,39,(二)肺阴不足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加减 养阴清肺润燥 生地黄、玄参、麦冬、白芍 助生地、玄参凉血解毒而散节 丹皮 清热散热 浙贝 宣肺利咽,清散肺热 薄荷 调和诸药 甘草,40,三)肝经郁热热 治法:清肝解郁,养血明目 方药:丹栀逍遥散 白术 柴胡 当归 茯苓; 牡丹皮 山栀 芍药 甘草; 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加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炒山栀善清肝热,并导热下行,41,(四)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汤医级 滋肾填精 熟地黄 养肝肾 山萸肉 补益脾肾之阴 山药 健脾渗湿,助山药之益脾 茯苓 清泄肾火,防熟地之滋腻 泽泻 清肝肾之热,制山萸肉之温 丹皮 养肝明目 枸杞子、菊花,三阴并补,补中有泻寓泻于补,42,二 外治 根据不同病因选择有效的滴眼液,一般1-2种(一)珍珠明目滴眼液滴眼,每日6次(二)黄连西瓜霜滴眼液滴眼,每日6次(三)研立爽滴眼液滴眼,每日6次(四)角膜宁滴眼液滴眼,每日6次(五)麝香明目滴眼液滴眼,每日6次,,43,三 养生保健(一)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结合.(二)户外作业宜戴墨镜,防止紫外线照射.(三)若有屈光不正,应及时专业验光配镜(四)避免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目力(五)闭目养神 闭目静坐.闭目时须全身自然放松,排除杂念. 每次10分钟,每日3次.(六)闪烁增视配合眼眶周穴位电刺激 (七)饮食疗法,第七节 翼状胬肉,一 概念二 病因病机三 临床表现四 诊断要点五 治疗,一 概念,胬肉攀睛是指眼眦部长赤膜如肉,其状如昆虫之翼,横贯白睛,攀侵黑睛,甚至遮盖瞳神的眼病。 多发于中老年户外工作者。 本病中医称胬肉攀睛。西医称为:翼状胬肉。 若胬肉两头尖,中间高厚,肉红色,如蚂蟥状,横卧于中,名“蚂蟥积”。,又名: 胬肉攀睛外障 蚂蟥积证 肺瘀证 目中胬肉本病首见于银海精微 卷之上 男性多于女性,若遮盖瞳神则影响视力。按病情进展情况,可分为进行期和静止期。,二 病因病理,西医病因病理:与多种因素有关。中医病因病机:1 心肺蕴热,风热外袭。2 嗜食五辛酒浆,脾胃蕴热。3 劳欲过劳,暗耗肾阴。4 忧思劳怒,五志过极。5 长期受风冷强光、高温等刺激。,三 临床表现,初发及静止期:自觉症状不明显;查:头钝体薄色淡。进展期,痒涩有异物感。查:头尖体厚色红严重者胬肉爬至瞳孔缘引起视力下降或散光或眼球运动受限。,四 诊断依据,1 眦部生三角形胬肉,尖端向着角膜。2 胬肉上有赤脉相伴。,五 治疗,1 治疗原则: 小者用药为主,影响视力者手术。2 局部治疗: 进行期控制增长,并抗生素预防感染。3 辩证论治: 内治的关键,在于分清虚实。 术后易复发,宜结合内服凉血消瘀之药,防止胬肉再生。,心肺风热-祛风清热-栀子胜奇散 (栀子胜奇治攀睛,焦栀荆防蒺蔓荆, 谷精木贼菊蒙花,蝉芩芎草羌决明) 脾胃实热-泻热通腑-泻脾除热饮加减 (泻脾除热芩连大,芪风茺车桔硝加) 心火上炎清心泻火泻心汤和导赤散加减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或甘露饮 (二冬二地壳茵陈,枇杷石斛草黄芩),4 其他治法, 针刺内上迎香穴。 手术治疗: 巩膜暴露术,胬肉埋藏术等。,六、预防与护理,1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风沙强光刺激。2 戒烟限酒及辛辣之品。3 劳逸结合,注意养生。,第八节 白睛溢血,一 概念二 病因病机三 临床表现四 诊断要点五 治疗,一 概念,结膜下血管破裂或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导致。常在结膜下出现点状或片状鲜红色出血,预后较好。 中医称本病为“白睛溢血” 或“色似胭脂症”。又称“血逆眼”、“目衄”、“倒经”。,二 病因病理,西医病因病理 外伤、剧烈咳嗽、出血性疾病、高血压、结膜炎或便秘患者等。中医病因病机 1 风热客肺,肺失宣降,壅塞目络。 2 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损伤目络。 3 咳呛剧烈,猛力喷嚏,震伤目络。 4 妇女行经,血热上犯。,三 临床表现,无明显自觉症状,常由他人发现,仅见结膜某处有点片状出血,色红,大小不一,部位不定,境界清楚。 逐渐由红紫黄,约两周全消,预后较好。,四 治疗,1 局部治疗: 早期冷敷,48小时后热敷。2 辩证论治审视瑶函:“须以清肺散血之剂,宜服退赤散。”, 热客肺经清肺凉血散血退赤散 (退赤归芍草丹芩,瓜蒌麦冬桑桔粉) 阴伤气逆多见小儿百日咳清肺润燥 清燥救肺汤加减。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 妇女逆经,血热瘀滞清热凉血散淤 桃红四物汤加减,第十节 火 疳,火疳:指邪毒上攻白睛,导致白睛里层呈紫红色局限性隆起且疼痛的眼病。又名火疡。 本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 杂病 七窍门。 好发于成年女性,多为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先后发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好发于20-30岁,男女=12 ),火疳 轻症 可无后患,视力无损,其病位在白睛里层之表浅处 火疳 之重症,则危害极大。愈后常遗次留白睛青草蓝、白睛侵睛、也可波及黑睛和黄仁。变生他症,甚至失明,其病位在白睛里层之深部。 类似于西医学之表层巩膜炎,及前巩膜炎。,二、病因病机:中医:三焦火邪炽盛无从宣泄,结聚,克伐肺金而致。 心肺热毒内蕴,火郁不得宣泻 素有痹证,风湿久郁经络,郁久化热 肺经郁热,日久伤阴,虚火上炎西医:本病发生与下列疾病有关:风湿病、痛风:局部充血色鲜红。结核:局部充血色黄红色。病灶感染:局部充血色紫红。,三、表现: (一)症状:眼涩痛,畏光、流泪。 (二)体征:1、巩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紫红色充血、隆起。2、压痛明显。3、结节不能推动,半数以上仅为1个结节 。4、由小到大不溃破,难消散,病程长、最后危及视力。5、炎症消退后,形成巩膜葡萄肿。,四、治疗中医:肺热引起者轻,风湿热毒引起者重,肺阴不足者常反复发作。火毒蕴结治法:泻火解毒,活血散结方:还阴救苦汤。,风湿热攻者治法:祛风化湿,清热散结方:散风除湿活血汤。肺阴不足者治法:养阴清肺,兼以散结方:养阴清肺汤。,西医:1、病因治疗。2、眼水:0.5%可的松或复方新霉素眼药水点眼,每日4次。3、结膜下注射激素:强地松龙混悬液0.2毫升或地塞米松2.5毫克。4、口服 消炎痛或皮质类固醇等。,80,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