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调度员急救知识培训医学幻灯片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226150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0急救调度员急救知识培训医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120急救调度员急救知识培训医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120急救调度员急救知识培训医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调度员培训,“120”急救调度承担着院前急救调度的重要任务,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服务窗口,其在医疗救援体系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加强调度人员资质要求和规范化培训,提高“120”调度水平,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2,调度员的基本素质要求,1. 计算机应用能力2. 熟悉区域地理信息3. 语言沟通能力 4. 基本急救知识 5. 医疗安全意识,3,基本急救知识,1分钟电话受理,病情判断对呼救者、现场“第一目击者”、患者家属进行急救指导通过“120”电话求医问药,电话医疗咨询,常见急症症状的判断及处理指导,5,呼吸困难胸痛昏迷晕厥眩晕,6,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 客观上表现呼吸运动用力, 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 并且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7,呼吸困难的可能原因,最主要原因有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1. 呼吸系统疾病: 气道阻塞: 肺部疾病: 胸壁、胸膜腔疾病:2. 循环系统疾病:左心和(或)右心衰竭、心包压塞、肺栓塞等。3. 中毒:吗啡类药物中毒、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等。4. 神经精神性疾病:如脑出血、脑外伤等引起中枢性呼衰等。5. 血液病:重度贫血等。,8,伴随症状,1. 发作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2. 突发性重度呼吸困难:见于急性喉水肿、气管异物、大面积肺栓塞、自发性气胸等。3. 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见于慢阻肺、支扩、肺脓肿等;伴粉红色泡沫痰见于急性左心衰。4. 呼吸困难伴意识障碍:见于脑出血、脑膜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性脑病、急性中毒等。,9,呼吸困难的治疗,病因治疗、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失衡吸氧:鼻导管持续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支气管痉挛、排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辅助呼吸; 呼吸兴奋剂应用:尼可刹米、山梗菜碱;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10,胸 痛,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由胸部疾病所致,少数由其他疾病引起。胸痛的程度因个体痛阈的差异而不同,也与疾病病情轻重程度不完全一致。识别胸痛的危险性至关重要!,11,常见急性严重胸痛的诊断要点,典型心绞痛 突发胸痛,多在胸骨后方或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感、窒息感。常向左肩左臂放射。劳力、寒冷、情绪激动、饱餐后诱发,疼痛时间持续数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可反复发作,含服硝酸酯类药可缓解。心电图可有S-T改变,疼痛缓解后可即恢复。,12,典型心肌梗死 起病急、疼痛部位在胸骨后或心前区或剑突下,疼痛剧烈,有濒死感,向左肩左背左臂放射,部位较广,疼痛持续时间长,可数小时至1-2天,含服硝酸酯类效果不明显,血压偏低或休克,有时出现急性左心衰,常伴心律失常(室早、AVB),室早频发可致室颤甚至猝死。心电图呈典型心梗改变,血清酶谱升高。,13,主动脉夹层 起病急,胸骨后心前区撕裂样剧痛,向背部、腹部、腰部放射,持续时间较长,硝酸酯类药不能缓解,心率、心律多正常,心电图无特殊改变,X线示主动脉明显增宽,超声心动图有特殊显像,有助鉴别。,14,自发性气胸 突起一侧剧烈胸痛、伴明显进行性呼吸困难,严重时紫绀、大汗、呼吸浅快、心率快、胸部叩诊患侧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健侧呼吸音增强,X线检查可见患侧肺被气体压缩。立即从患侧排气或水封瓶排气,症状可逐渐缓解。,15,急性胸痛的治疗,根据不同病因,给予对症治疗。冠心病患者需抗凝、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镇静、止痛。必要时行溶栓治疗及PTCA。炎症引起的胸痛给予抗炎治疗。胸痛病因复杂,必须明确诊断,否则可能延误治疗。,16,昏迷,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意识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不起反应,随意运动消失。,17,昏迷的病因,主要有两类:1. 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脑膜炎、脑瘤、癫痫等。2. 内科疾病 如尿毒症、重症肝脏病、重症糖尿病、低血糖、肺性脑病、中毒等。,18,昏迷的临床分类及表现,广义的昏迷包括5种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即嗜睡、昏睡、浅昏迷、中昏迷及深昏迷。狭义的昏迷只包括浅昏迷、中昏迷及深昏迷。1. 嗜睡 持续处于睡眠状态,能被唤醒,停止刺激即又入睡,能简单对话及勉强执行指令;2. 昏睡 用较重的疼痛刺激或大声呼唤才能唤醒,减轻刺激即又入睡,可有自发性肢体活动,不能执行指令。3. 昏迷,19,昏迷,(1)轻度昏迷: 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剌激无反应,对疼痛剌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睡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2)中度昏迷: 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剌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剌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3)深度昏迷: 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20,昏迷的诊断思路,1. 有无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阳性者多数为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应作腰穿检查脑脊液)。2. 有无偏瘫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有偏瘫者多数为脑部疾病,如脑血管病、脑外伤、脑炎、脑瘤等(有条件者应作CT扫描)。3. 除外上述两种原因后,大多为内科原因 如糖尿病、低血糖、尿毒症、肝昏迷、中毒等(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确诊)。,21,昏迷的鉴别诊断,晕厥 是一过性全脑缺血所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发黑及头晕。休克 是急性循环衰竭引起。血压明显下降,意识水平降低,脉搏弱快,四肢烦冷。癔病 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常因强烈精神刺激而引起,发病时看似意识丧失,实际并未丧失,暗示性强,可因暗示而发病。,22,昏迷的治疗原则,1. 病因治疗 应根据病因给予相应治疗,如CO中毒应迅速高压氧治疗;有机磷中毒用阿托品、解磷定;低血糖则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2. 对症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自主呼吸停止者需给予人工辅助呼吸,有休克时抗休克治疗;心搏骤停者心肺复苏抢救;如有颅压增高应给予降颅压药。,23,晕厥,晕厥亦称昏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24,晕厥的常见病因,1. 血管舒缩障碍:见于单纯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颈动脉窦综合征、排尿性晕厥、咳嗽性晕厥及疼痛性晕厥等。2. 心源性晕厥:见于严重心律失常、心排血受阻及心肌缺血等,如阵发性心动过速、SSS、高度AVB、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等,阿-斯综合征。3. 脑源性晕厥: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TIA等。4. 血液成分异常 :见于低血糖、换气过度综合征等。,25,晕厥的处理,(1)体位性低血压晕厥 根据原发病因给予治疗,可给高盐饮食,给麻黄素片、生脉饮口服;平时起床、站立时动作要缓慢。 (2)血管抑制性晕厥 应避免引起这种反应的应激情况,一旦晕厥发生,应使病人平卧,或头低足高位,必要时可肌注阿托品。(3)心源性晕厥 应根据引起晕厥的情况具体处理,包括心脏起搏器的安装等。,26,(4)脑源性晕厥 平时应用脑血管扩张药、降低血粘度药物尼莫地平、复方丹参等。(5)颈动脉窦过敏晕厥 平时穿松领上衣,避免快速转头动作,晕厥发作时,立即平卧,松开衣领。静脉注射阿托品,以治疗持续的心动过缓。,27,眩晕,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亦可由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而引起。,28,眩晕的病因与临床表现,1.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1) 梅尼尔病: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出汗。,29,(2) 前庭神经元炎:多在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后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及听力减退。(3) 晕动病:见于晕船、晕车等,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30,2.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1) 颅内血管性疾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脑病和小脑出血。(2) 颅内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瘤、小脑肿瘤。(3) 颅内感染性疾病:后颅凹蛛网膜炎、小脑脓肿。,31,3.其他原因的眩晕 (1)心血管疾病:低血压、高血压、AVB等。 (2)血液病:各种原因所致贫血、出血等 。(3)中毒性:尿毒症、严重肝病、糖尿病等。(4)眼源性:眼肌麻痹,屈光不正。 以上病症可有不同程度眩晕,但常无真正旋转感,一般不伴听力减退、眼球震颤,少有耳鸣,有发病的其他表现。,32,眩晕的治疗,1.自选体位卧床休息,控制活动。2.病因治疗 应用抗眩晕药及镇静剂以减轻症状的同时,应努力查明原因,以病因治疗为主。可用灭吐灵, 爱茂尔,654-2 等。4.镇静剂:剂量宜小,如异丙嗪12.525 mg,每日3次口服;安定5mg,每日3次口服;氯丙嗪12.525mg每日3次,口服。,33,医疗安全意识,120急救医疗,安全第一! 120急救医疗安全事件案例与教训分析(案例略),34,教训与经验: 耐心细致,安全第一! 只有安全,才有效益!,35,别人吃一堑,我们长一智,加强警示教育,不断从各种相关事故中吸取教训,取得经验,不仅强调“吃一堑、长一智”,更要强调“别人吃一堑,我们长一智”,从而达到“不吃一堑,也能长一智”。,36,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