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5-4 数列求和课件 理 新人教A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8929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5-4 数列求和课件 理 新人教A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5-4 数列求和课件 理 新人教A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5-4 数列求和课件 理 新人教A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 数列求和,最新考纲展示 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一、公式法 1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则求和时直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注意等比数列公比q的取值情况要分q1或q1. 2一些常见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1234n . (2)13572n1 . (3)24682n .,n2,n2n,二、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an,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即是用此法推导的 2分组转化求和法 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转化法,分别求和而后相加减,3错位相减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就是用此法推导的 4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数列求和的方法: (1)一般的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与特殊数列有关或具备某种方法适用特点的形式,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和 (2)解决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主要有两种思路: 转化的思想,即将一般数列设法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这一思想方法往往通过通项分解或错位相减来完成 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数列,往往通过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来求和,答案:C,2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2,且an2an1an20(nN*),则S2 014_. 解析: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则an2an1an2an(12qq2)0,an0,q22q10. 解得q1,S2 0140. 答案:0,答案:(1) (2) (3) (4) (5) (6),例1 (1)已知数列xn的首项x13,通项xn2npnq(nN*,p,q为常数),且x1,x4,x5成等差数列 求p,q的值; 求数列xn前n项和Sn的公式 (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23n1(1)n(ln 2ln 3)(1)nnln 3,求其前n项和Sn.,分组转化法求和(自主探究),解析 (1)由x13,得2pq3,又因为x424p4q, x525p5q,且x1x52x4,得325p5q25p8q,解得p1,q1.,规律方法 (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由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过加、减构成的数列,它们可以使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解 (2)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构成等差数列或者等比数列的,可以分项数为奇数和偶数时使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裂项相消法求和(师生共研),解析 (1)由S(n2n1)Sn(n2n)0, 得Sn(n2n)(Sn1)0. 由于an是正项数列,所以Sn0,Snn2n. 于是a1S12,当n2时,,anSnSn1n2n(n1)2(n1)2n. 综上,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规律方法 使用裂项法求和时,要注意正负项相消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切不可漏写未被消去的项,未被消去的项有前后对称的特点,实质上造成正负相消是此法的根源与目的,例3 (2013年高考山东卷)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44S2,a2n2an1.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错位相减法求和(师生共研),规律方法 (1)一般地,如果数列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时,可采用错位相减法求和,一般是和式两边同乘以等比数列bn的公比,然后作差求解 (2)在写出“Sn”与“qS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nqSn”的表达式,2(2014年嘉兴二模)在数列an中,a12,an13an2. (1)记bnan1,求证:数列bn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nan的前n项和Sn. 解析:(1)证明:由an13an2,可得an113(an1) 因为bnan1,所以bn13bn, 又b1a113,所以数列bn是以3为首项,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