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16780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_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教师:_学校: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6 页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设计意图:玩具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现如今,孩子手中会动、会唱、会亮的玩具应有尽有,大班的孩子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摆弄、重复操作,他们常常会冒出许多富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它为什么会动。它的肚子里有什么,怎么弄它才会跑得更快甚至会产生拆开看看的欲望。顺应孩子的兴趣,为了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大胆思考,我们创设条件,让孩子在玩一玩、分一分、拆一拆的过程中。熟悉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激发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活动目标:1.熟悉常见玩具的多种启动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了解一些常见的民间惯性玩具。2.乐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活动准备:1.幼儿收集惯性、电动、回力、发条、拉线等多种玩具。2.画有电池、发条、回力、拖拉线等各种标志的篓子。3.玩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一段,包括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活动过程:初步分享玩具,感知不同启动方式并分类1.幼儿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师:小朋友们带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等一会儿请你说一说:玩的是什么玩具,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的。(评析: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是大班孩子乐于接受的。教师有意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自由玩玩具的同时,了解玩具的启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2.集体交流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出示相应标记。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它为什么会动?你还发现了什么?(评析:教师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同时,随机出示的标记卡无形中将幼儿自主操作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梳理、概括和分类。)3.引导幼儿按启动方式的不同将玩具分放至不同标志的篓子内,并请幼儿相互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评析:这一环节的操作对大班幼儿来说没有太大难度,是他们能直观感受到的较为熟悉的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后退”,让幼儿承担检验的任务,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思考、判断的空间。)探究惯性玩具的奥秘1.出示惯性玩具汽车,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师:这个玩具汽车,既没有用电池,也不用上发条,更没有拖拉的线,轻轻一推,它就能开出很远,它是靠什么启动的呢?你玩过这样的玩具汽车吗?(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突然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再次探究的欲望。)2.个别操作,集体观察,大胆猜想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师:请你们猜一猜,为什么它能一推就开出很远?秘密在哪儿呢?(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兴趣。)3.教师介绍分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师:玩具汽车到底是靠什么开得这么远呢,光猜也不行,我们动手拆开看看吧!老师准备了螺丝刀、小盘子,知道怎么用吗?(评析:分组拆卸玩具汽车是幼儿很乐意参与的任务,但两人分工合作、螺丝逆时针拆卸、有序放置螺丝钉等,都是需要帮助幼儿明确的操作要点。)4.幼儿分组合作拆卸,观察惯性玩具汽车上独特的惯性轮装置。(评析:从猜想到验证,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惯性玩具汽车后轮轴上带动着的惯性齿轮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教师不妨多留些时间,让幼儿充分观察和尝试。)5.集体交流发现,教师进行小结。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和玩具汽车的什么部位连在一起?猜猜它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小结:这就是惯性玩具汽车上才有的惯性轮装置。它的作用就是把惯性力量放大,惯性轮越重,小汽车开出的距离就越远,明白了吗?(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有充分的直观经验想表述出来。教师在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发现的同时,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概念,帮助幼儿将所见所思整理成有效的经验。)观看视频,拓展经验,了解更多有趣的民间惯性玩具师:现在的小朋友玩的玩具很多很多,电动的、遥控的,还有声音控制的呢。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老师小的时候,玩的玩具很多都是不用电池、不用机械的惯性玩具,它们不但好玩,还能锻炼身体呢!你们想知道这些玩具是怎么玩的吗?播放玩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让幼儿欣赏。(评析:民间惯性玩具丰富多彩,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上一环节所获新经验的延伸,又帮助幼儿拓展了经验,激发了幼儿对惯性玩具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延伸活动:1.组织幼儿将拆卸后的惯性玩具汽车重新组装起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2.进一步创设条件,让幼儿尝试拆卸发条玩具,观察其中弹簧圈的构造和作用,培养幼儿大胆猜想、专心操作、细致观察的科学探究精神。第 5 页 共 6 页幼儿教育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