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谁轻谁重》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16681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数学活动《谁轻谁重》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班数学活动《谁轻谁重》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班数学活动《谁轻谁重》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_大班数学活动谁轻谁重的教学设计教师:_学校: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5 页大班数学活动谁轻谁重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谁轻谁重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自然测量方法了解物体的轻重并且能够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由于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设计理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根据主题活动动感天地中的课程安排,我选择了数学活动:谁轻谁重,旨在让幼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活动目标:1、 学习用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自然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2、 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记录物体的轻重,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3、 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活动准备:书本、盒子、石头若干、花片、鸡蛋、弹珠、乒乓球、天平称、课件活动重难点:学习用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自然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班级里推荐两位幼儿进行提物赛跑。(一袋装沙,一袋装布头)2、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它们谁轻谁重呢?我是分割线二、探索实践、感知轻重1、看一看,比轻重、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谁轻谁重?、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哪些物体重,哪些物体轻?2、掂一掂,比轻重再来看一样物体他们谁轻谁重、出示两个一样形状大小不一的书本,谁轻谁重?、出示两个大小一样的八宝盒,谁轻谁重?、出示两块差不多的石头,谁轻谁重?3、称一称,比轻重、两个石头差不多轻重,我们用看和用手掂都分不清楚,那怎么办呢?请小朋友想一个更好的办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幼儿讨论。老师告知一种精确地测量方法+用天平秤称。、教师演示用天平秤称物体来比较轻重。、幼儿分小组用天平称物体,并记录结果、交流评价、教师小结: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我是分割线三、课件运用,拓展思维1、两个磁体谁轻谁重?2、三个挑水的人哪担谁最重?3、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怎么样?4、四只桃子和两只梨他们怎么样?,。四、活动延伸1.丰富活动区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充足的物品,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学习。2.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户外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激发幼儿对活动探索的兴趣。利用小朋友身边熟悉的物体,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比较轻重,引导幼儿尝试对多种材料进行探索与比较,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激发了幼儿的主体性与探索、比较的热情,为下一环节的称重伏下了铺垫。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让幼儿自己发明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题目,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利用课件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第 4 页 共 5 页幼儿教育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