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的危害及安全操作.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6589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臭氧的危害及安全操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臭氧的危害及安全操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臭氧的危害及安全操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臭氧的危害及安全操作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7 页臭氧的危害及安全操作不稳定的蓝色气体,有刺激性臭味。具有强氧化性,可在任何温度下分解成氧。液态臭氧呈深蓝色,固态的呈紫黑色,在室温下会慢慢分解;不溶于水,助燃。二、危险性不燃,但可促进其它物质燃烧;受热或与易燃物质接触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该物质为强氧化剂,与可燃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剧烈反应。与醇类、芳香烃、醚和橡胶反应,与醇烯类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加热可能引起剧烈的燃烧或爆炸。受热时,该物质分解生成氧气,引起火灾和爆炸危险。浸蚀金和铂以外的金属。刺激呼吸道和眼睛,主要通过吸入进入人体。吸入该物质可能引起肺水肿;短时间低浓度吸人体表现出口腔、咽喉干燥、胸骨下紧束感、咳嗽、咳粘痰、胸痛、嗜睡感、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乏力、睡眠不安等。接触液体可能引起冻伤;长期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甚至发生肺硬化、肺气肿等。可能对环境有害。三、主要用途常用于水的消毒和空气的臭氧化,用作抗微生物剂、水的消毒剂、废水处理剂。在化学工业中,用作强氧化剂。四、安全操作指南包装臭氧包装上应加贴化学品安全标签,标签的编写应符合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9-xx)。运输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还原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手续证件齐全,符合国家标准或法律法规对安全的要求;运输和押送人员应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的培训,要了解所运载危险品的性质、危害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使用臭氧已广泛应用在以下几个领域:餐饮业食具炊具消毒洗涤、饮料业瓶具消毒洗涤、食品加工业杀菌保鲜、自来水处理、养殖业河川水源改善处理、室内空气净化(特别是车船仓等密闭空间),及家庭用来清洗蔬菜瓜果的农药残毒、居室环境清洁、饮用水质处理、吸氧保健养生、美容等。作为消毒剂使用时,消毒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避免吸入、食入,要戴口罩和护目镜,要戴橡皮胶手套,以免损伤皮肤,穿防护服;消毒所用衣物应当单独清洗;工作过程中禁止饮食、吸烟;工作完毕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五、应急处置火灾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稀释泄漏蒸气,切勿将水直接喷射在液体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不要脱去衣服,并给予医疗护理;眼睛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数分钟,如果可能摘掉隐形眼镜,然后就医。六、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通风,局部排气或呼吸防护。眼睛防护:戴面罩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手防护:戴保温手套。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不得进食和饮水。第 5 页 共 7 页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安全操作规程一、航空勘探活动,应执行国家空中交通安全管制法规,按规定程序申报批准取得航空勘探飞行权和观测权,并依法接受空中飞行监管。二、飞机体内外航空物探仪器设备安装,应有具有航空器安装、维修专业技术资格单位承担。安装人员应该具有航空器安装、维修专业技术资格;且安装要考虑飞机整体平衡、配重。三、飞行勘探工作开始前,勘探队应与飞行机组、飞行保障部门召开安全协调会,研究作业区域气象、地理条件,确定飞行高度;飞机起飞勘探作业前,飞机机组、勘探队应分别对飞机、勘测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四、勘探队长,应了解执行勘测飞行任务的飞机性能及其定检、发动机使用小时等情况。飞行勘测时,机上勘测技术人员应与飞机机组人员密切配合,随时检查记录飞行速度、离地高度,确保不突破飞行安全边界。五、非封闭舱飞机飞行高度4000m以上勘测作业,应装备氧气瓶;海区飞行勘测作业,应配备救生衣。六、航空勘探作业,应遵守航空磁测、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范规程。七、航空勘探空勤技术人员,每天飞行时间不得超过8h,168h内最长飞行小时不得超过50h。八、航空勘测活动,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法及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第 6 页 共 7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