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课件 语文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2900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课件 语文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课件 语文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课件 语文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猜一物),谁来说说带有“竹”字的成语 ?,竹,竹性坚贞,刚烈不屈,虚心若谷,不畏霜雪,和 松 、 梅 被誉为“岁寒三友”;因其具有崇高品质的象征意义,故又和 兰 、 菊 、 梅 并称“四君子”。,“竹”的知识,黄蒙田/散文作家,竹林深处人家,作者黄蒙田,原名黄茅,广东台山人,现居香港。当代画家、散文作家。 作品有湖畔集、 湖光山色之间 、 山水人物集、春暖花开。,教学目标,1、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体会移步换景的写法。 3、找出各部分衔接语句,理清作者思路。 4、体会作者对竹乡的热爱之情。,第一课时,文体知识,是描写旅行见闻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实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游记散文,1、注意字词。 2、文章描写了哪两个内容? 3、划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山麓,竹坞,匾箪,竹箬,器皿,沏茶,整体感知,l,w,dn,ru,mn,q,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山岚:山林中的云雾。 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形容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束,捆绑,策,办法。 名副其实:名声与实际相一致。,2、文章描写了哪两个内容?,竹林、人家,3、默读课文,划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远远望去 (第1段),我们沿着一条路边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 (第2段),穿过一处最密的我们便来到竹坞 (第3段),于是我们便向山村进发。 (第5段),我们已经踏在村庄的街道上了。 (第5段),我们正要离去。 (第7段),4、 按照课文内容(竹林、人家),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1-4)写竹林的景象。,二(5-7)写竹林人得幸福生活。,三(8)回忆情景,回味无穷。,合作探究,1、课文前3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竹林的?分别写出竹林什么特点?,2、作者用了哪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茂盛的?,3、画家和护林员的观点有何不同?,远望,近看,四顾,无边无垠,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移步 换景,移步换景是随着作者的活动而展开的,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内容,以空间的转换为叙述的先后顺序的手法。,1、课文前3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竹林的?分别写出竹林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语句。,竹的海洋无边无际,竹海上涌着暗浪,,第1段远望,多,气势,比喻,竹海的海底隧道,屏风一样的竹 “柳暗花明又一村”,深不可测,比喻,第2段近看,除了竹子,还是竹子不可能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密不见底,第3段四顾,2、作者用了哪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茂盛的?,竹的海洋,竹海暗浪,海底隧道,竹的屏风,3、画家和护林员的观点有何不同?,竹林太密,找不到一点层次,所以画家束手无策,护林员考虑的角度不同,画家的话其实说明竹林旺盛,意味着竹林和竹笋的丰收,所以护林员高兴。,第二课时,1、想一想:文章是怎样由竹海景象过渡到竹林人家的?请找出过渡的段落或语句。,第四段,我在心里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回过头来,钻、越、过、爬,2、请从第5段中找出作者从山坞到竹乡的动词,并思考,这些动词有何作用?,说明“人家”在深处,也衬托“竹林人家”环境的宁静。,未见竹乡,遥见炊烟; 未见村民,听到禽鸣; 未见女孩,先闻笑声。,红楼梦王熙凤:丹唇未启笑先闻,步步深入,引人入胜。,3、作者未到竹林人家,先看到听到、什么?,4、作者是从哪三个角度来描写竹乡的?,听觉(声音),视觉(色彩),嗅觉(气味),(7)忽然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5)听到鸡鸭一类家禽的叫声,写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竹乡人用竹之彻底.,“清香的新竹的气息”“充满竹的清香”。,5、竹林深处的人家,生活上有什么特点?,住:房子的栋梁、天棚、板壁、地板、 门窗都是竹造的。,用:家具如凳椅、凉床、衣柜,器皿如鸡笼、 斗笠,甚至接山涧水的水管,都是用竹材制成。,穿:鞋子也是竹箬做的。,吃:盐笋干、吃新晒的尖笋干。,6、竹林人家生活在一种怎样的环境氛围中?,和谐、宁静、欢乐、勤劳。,7、通过课文的学习,江南竹乡有哪几方面的特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茂密如海,-闲适富足,人与自然的和谐,8、本文用了过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不切文题吗?试抒述已见。,本文的主题是描写竹林深处人家的祥和、欢乐生活,但这人家何来,必须交待清楚,而且深处两字极为重要,若不是在竹林深处,便见不出这些人家所过生活的恬静,因此作者用很大篇幅描述竹林,是为下文写“人家”做铺垫。,9、齐读第8段,思考:通过这段的内容, 你认为文章记叙的顺序是顺叙,还是倒叙?,第8段的内容告诉我们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因此记叙的顺序是倒叙。,本文重点是写_,却用大量篇幅描写茂密深广的竹林,作用_ _,竹农的和谐生活,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 写人家与”欢笑声“作铺垫,切言题中的”深处“。,课堂小结,竹石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势如破竹 胸有成竹 成竹在胸,拓展:有关竹的诗句和成语。,竹 橱,竹 篓,竹 器,竹 桥,竹林深处人家,远望:竹林宽广深沉,近观:竹林深不可测,四顾:竹林密不见底,遥见炊烟 听到禽鸣 初识竹乡 闻到竹香 吃到笋干 听到欢笑,声音 色彩 气味,竹海,人家,移步换景,茂密 深广,丰收 景象,和谐 欢乐,麓,png,坞,sn,岚,jin,ru,mn,bin dn,q,谐,z,p,p,l,缕缕,l,褴褛,b,拨开,b,拔河,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5分) 先前看到的炊烟_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但是从山坞上再_竹海里,_山涧,_竹桥,_石路,比想象的要远得多。 A钻入 轻绕 爬 过 越 B轻绕 钻入 过 越 爬 C钻入 轻绕 越 爬 过 D轻绕 钻入 越 过 爬,D,D,5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竹子进行描写,说说下列句子描写的角度。(6分) (1)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 ) (2)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 ) (3)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吵音。( ),视觉,嗅觉,听觉,6下列句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在这里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得更远,更高。 B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 C凳子和椅子、台子、凉床、碗橱、衣柜、茶几、摇篮、鸡笼和兔笼等,全都是各种竹子制成的。 D但是从山坞再钻入竹海里,越山涧、过竹桥、爬石路,比想像的要远得多。,C,7中国人素来喜欢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请你查阅有关资料后作答。(12分) (1)历史上,竹子最早的用途是什么?(说出其中一种即可) 商代用作竹简,把字刻在竹片上,然后把它们串在一起。 (2)辞海中共收录“竹”部文字209个,其中含有“竹”字的成语也为数不少。请你例举其中三个带“竹”的成语。 罄竹难书;竹报平安;青梅竹马。 (3)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岁寒三友”“四君子”分别指什么? “岁寒三友”指:松、梅、竹;“四君子”指:梅、兰、竹、菊。 (4)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你知道这种精神风貌的内涵吗? 虚心,有气节,不畏困难,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8依照例句的修辞手法,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6分)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舵的航船,飘飘荡荡;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_,_。,一只折断翅膀的苍鹰,跌跌撞撞,D,【解析】A.“印yn”;B.“屏png”;C.“坞w”。,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10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6分) 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11说说文章第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5分) “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的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12文章第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5分) 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13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6分) 修辞手法: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以及童年的欢愉。 14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6分) 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遽(j)容:恐惧的脸色。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生命?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一点也没有,希望,同“否”,不久,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17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4分) 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也不能幸免。,课堂小结,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课文通过描绘竹林的无边无垠、深不可测、密不见底和竹乡人民的 祥和 、 欢乐 的生活,表达了对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赞美,为欣欣向荣的生活的讴歌,以及对勤劳朴实的山村人民的 热爱 之情。,2、本文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1)用“步移换景法”描写景物,(2)点面结合,主题集中,(3)注重色彩的描绘,清丽柔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