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5 河中石兽(基础版)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28016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5 河中石兽(基础版)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5 河中石兽(基础版)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5 河中石兽(基础版)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科学探索,第25课 河中石兽,【本节要点】 1.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语句,要学会哟,课堂探讨,1.词类活用,探究一下,课堂探讨,做的怎样?,1.棹数小舟 2.暴涨携之去,课堂探讨,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运用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包括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数词活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等几大类,每一种词类活用都具有其不同的规律。 1、名词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活用为一般动词及用作使动、意动等三种情况。 2、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也有用作一般动词、使动、意动用法三种情况。 3.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指的是谓语动词所标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由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最常见的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4.名词作状词。,你知道吗?,课堂探讨,1.棹数小舟(名词作动词,划船) 2.暴涨携之去(动词作名词,大水),你知道吗?,课堂提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河中石兽(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做的怎样?,课堂提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阅十余岁: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尔辈不能究物理: (4)如是再啮:,做的怎样?,课堂提高,【答案】(4分)(1)经过,过了(2)颠通“癫”,疯狂(3)事物的道理、规律(4)侵蚀、冲刷(每字翻译1分) 【解析】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颠为通假字,通“癫”,疯狂。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做的怎样?,课堂提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众服为确论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做的怎样?,课堂提高,【答案】(4分)(1)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2)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每句2分,每个翻译点05分,扣完为止) 【解析】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关键词“服”“臆断”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做的怎样?,课堂提高,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寺僧凭借经验,忽而在原地打捞,忽而去下游寻找,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B讲学家脱离实际,空谈物理,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代表的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C老河兵却从石性、沙性和水流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判断应该到上游去寻找石兽。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做的怎样?,课堂提高,【答案】B(2分) 【解析】试题分析:B中应是“因为讲学家判断石兽埋在了沙里”。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做的怎样?,课堂提高,4.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吸取了先秦散文的优点,晚年所写的一部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的志怪小说。其中河中石兽正体现出了纪氏语言平易简淡,内容波澜起伏,立意高远的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二个特点加以分析。(2分),做的怎样?,课堂提高,【答案】(2分)参考示例:(1)如文章第一段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三个动词简述寻找经过,然后以“无迹”交代了结果。可谓言简意赅。(2)作者先写寺僧打捞无果,再写讲学家的一通理论让众人信服后却笔锋一转引出老河兵的反驳,最终解开谜底。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这篇文章不在故事是否真实,也不过分渲染故事的神奇色彩,旨在通过故事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实践出真知。”(三选二,每点1分,只要能扣住特点合理分析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特点,列举实例分析,合理表述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做的怎样?,课堂探讨,翻译文言语句,你知道吗?,课堂探讨,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你知道吗?,课堂探讨,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你知道吗?,课堂探讨,1.一位学者在寺庙了设立学馆讲学 2.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你知道吗?,课堂提高,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 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做的怎样?,课堂提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稍稍宾客其父 ( ),做的怎样?,课堂提高,【答案】感到奇怪/以为奇 写通“攀”,拉/牵 以宾客之礼对待/以为宾客 【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 “宾客”作动词,“扳”为通假字,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做的怎样?,课堂提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泯然众人矣。,做的怎样?,课堂提高,【答案】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完全成为普通人 【解析】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立”“就”等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做的怎样?,课堂提高,3.方仲永由天才变为“_”最后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二,从道理本身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6分),做的怎样?,课堂提高,【答案】不能称前时之闻(1分) 日扳不使学(1分) 受于人者不至也(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对快速筛选文章内容能力的考查,因为是课内文言文,做了大量的训练,所以此题很简单,但要注意必须用文章的原句回答。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做的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