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系列16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754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系列16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系列16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系列16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系列16 含解析1、 选择题(12小题,总共48分)。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xx届新高三素质测试)唐人孙樵在读开元杂报一文,“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略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 ;宋人赵升朝野类要记载,“朝报每日由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从材料可知,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报纸功能的是A 记录皇帝的言行 B记录朝廷的事务 C发布中央信息 D反映地方民情2.(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三9月月考)“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利字,只当以义字对。”因详言义利之辩。(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这反映了当时A.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 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 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xx届新高三素质测试)右图是一副“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4.(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xx届高三10月月考(一轮检测)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A社会变迁 B阶级分析 C道德标准 D文明传承5.(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xx届高三11月月考(一轮检测)观察右侧的政治宣传画,其表达的主题是 A反封建、反侵略 B政治独立、经济自主C国共合作,民族抗战 D武装民众,农村割据6.(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xx届高三9月月考(一轮检测)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是着眼于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7.(广东省珠海一中等六校xx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牛顿 B达尔文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8.(广东省珠海一中等六校xx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9.(广东省珠海一中等六校xx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法国史学家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 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工业革命 邓小平改革开放 A B C D 10.(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xx届新高三素质测试)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反映了近代两位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A倡导军事强国,挽救民族危亡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进行思想启蒙,培养新的国民11.(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0月月考)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12.(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十二中xx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曾任“联合国军”司令官的美国将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一一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克拉克所进行的战争应是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两伊战争 D.中东战争二、非选择题(3小题,总共52分)。13.(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xx届高三10月月考(一轮检测)(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材料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xx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的安全。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国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半月谈xx年第1期(1)依据材料一概述当时清政府出现的现象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4分) (2)针对材料二的建议,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一役”对中国主权造成的严重破坏,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4分)(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6分)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4.(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十二中xx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就欧洲安全来说,在西方国家看来,北约在这方面作用是其他组织或国家无法替代的。1993年1月,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来自包括欧共体在内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征收反倾销税,欧共体方面指责这一措施是美国“大规模地骚扰”国际钢铁市场的“最新措施”。1994年,当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反对而加速北约东扩时,法国总统希拉克明确表示反对,德国总理科尔也要求美国慎重行事。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只有同欧洲既合作又竞争,才能在全球化中搞活日本的外交通过同欧盟合作,给世界造成日本可以信赖的印象,这在外交上有利。通过统计可以知道,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国一致的时候多。xx年日本外交论坛月刊7月号材料三: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要得到保存,并且要发扬光大”。“美国的责任不仅是保护我们的公民和我们的利益,而且还要帮助创造一个新世界,使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与美国矛盾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欧洲 “既合作又竞争”的原因及目的。(5分)(3)指出材料三中美国的外交目标,就其能否实现,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4分)【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5.(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0月月考)(22分)xx年3月召开的“两会”,民生问题是代表委员关注的主线,它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的福利救济,既有天灾人祸后非常时期的救济,也有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仅在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中,就有丰富的内容,包括生老病死苦各种情况下的福利或救济。直接用于福利和救济的手段包括:赏赐或发放生活必需品,提供栖身之所,提供生产工具或资料,给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提供劳动力帮助耕作,提供待丁或保姆服务,减免赋税,减免徭役,售卖平价或低价粮食,发放药品和医疗指导书籍,提供免费医疗,提供丧葬费或服务,免除学费,提供旅行帮助,促合鳏寡成婚等等。从西周到明清,没有看到政府在全国性年度赋税计划中专列常规性用于救济的赋税项目,也没有真正的长期稳定的这类税种被执行,没有看到政府在这一目的上有真正的常规性开支预算。用于福利救济的钱物,要么来自临时动用皇室经费或国库一般库存,要么开列专项税收,要么特设官办产业或放贷或流通服务,要么挪用政府的专项收费,要么直接取自富民,要么接收使用无主财产。用今天的话说,多数是特收特支。 -摘编自史永锋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及其精神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戍变法运动的精神领袖康有为和革命派的领袖人物孙中山也结合海外经历,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主张。康有为在其变法富国论和理想社会论中,都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主张。他认为救国必须从“扶贫救弱”开始,只有国民走出“穷弱”,国家才能变得强大起来。在大同书当中,他更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保障的狭隘性,认为只有建立“公养”、“公教”、“公恤”的福利保障制度,人类才能真正地走向大同。而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中,集中阐释了“民生”的含义,构想了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福利保障社会的蓝图,在这一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代表了中国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强烈渴望和向往。-摘编自田毅鹏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勃兴材料三: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建立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保障体系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等民生建设政策;决定3年内投资8500亿元改善医疗卫生,投资9000亿元改善住房条件;强调解决对困难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国家推行福利救济制度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康有为和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6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表明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段。(4分)【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