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期中试题(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533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生物期中试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期中试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期中试题(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生物期中试题(2)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淀粉、半乳糖、糖原B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淀粉、半乳糖、糖原都是由C、H、O组成,A正确;胆固醇、脂肪酸是由C、H、O组成,脂肪酶属蛋白质,由C、H、O、N组成,B错误;氨基酸由C、H、O、N组成,核苷酸由C、H、O、N、P组成,丙酮酸由C、H、O组成,C错误;性激素由C、H、O组成,生长激素、胰岛素由C、H、O、N组成,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子组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经标定安装于放大倍数为16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视野中每小格的长度为6.71微米,换成高倍镜观察后,出现的变化是A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不变B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多C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小于6.71微米D被测细胞所占的格数变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目镜测微尺不变,视野中的东西变大,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长度变小,A错误;放大位数变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少,B错误;原来在低倍视野中每小格的长度为6.71微米,放大位数变大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长度变小,C正确;由于每小格所代表长度变小,被测得细胞所占的格数变多,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对细胞中某些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B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C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D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细胞核内DNA通过转录合成RNA,A正确;肽链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是丙酮酸,C错误;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4下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图2表示酶促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2中实线是在图1温度a时的生成量。则当温度增加至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A曲线1B曲线2C曲线3D曲线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当温度增加至2a时酶活性升高,反应速度加快,达到反应平衡用的时间短,但是反应平衡不变,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下列实验与所用试剂对应正确的是A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B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10%的蔗糖溶液C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苏丹染液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色素分离是因为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A错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用30%的蔗糖溶液,B错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给染色体染色,C错误;CO2可使溴代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变黄的时间长短,判断呼吸方式,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6下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t1t2,光照增强,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光反应加快,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这一过程全都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完成,而不是在基质中完成,A错误;t2t3,光照充足,若继续增加光照,光合作用不再增强,主要是碳反应(暗反应)限制光合作用,B错误;t3t4,CO2浓度升高,暗反应速率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从而使光反应速率也增强,C错误;t4后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ATP生成停止,而碳反应(暗反应)仍在进行,仍要消耗ATP,所以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7下图是人体内糖代谢等过程的简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如果图示的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图中A所示的物质最可能是肝糖元B如果图示的组织细胞是肌细胞,则该细胞不具备细胞周期C图示中的、过程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上升D如果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则图中的过程将加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糖在肝细胞中会合成肝糖元,A正确;肌细胞属于成熟细胞,成熟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不具备细胞周期,B正确;葡萄糖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氧气进入细胞属于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因此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有氧呼吸将加快,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体液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对图中反射活动不会产生影响BA和C可与感受器相连,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C若在f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并在b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若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而下一神经元的兴奋将会加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由于题干中给出了“”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故此图中反射弧兴奋的传导方向应该有三条途径:abcg,aedg,hfedg。多数反射弧的活动均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有的反射弧不受大脑皮层控制(如蛙的搔扒反射),题中并未明确此反射弧所完成的反射名称,故无法断定其活动是否受大脑皮层的影响,A错误;通过传导的三条途径可知,A与C可与感受器相连,图中有三个完整的突触,B正确;若在f点施加一强刺激,f点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而非外正内负,而且b点不能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兴奋可以传到f点,但因C处为树突,没有突触小体,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加强,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如果一个健康人受到惊吓后动脉血压收缩压超过了140mmHg,一段时间内可以通过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恢复正常。图中的应该是A交感神经B副交感神经C感觉神经D传入神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受到惊吓后的收缩压140mmHg,内脏活动加强,通过神经调节使内脏活动恢复正常,能使内脏器官活动减弱的神经为副交感神经由题意可知,应该是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0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B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C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D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A正确;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C正确;慢肌纤维以有氧呼吸为主,快肌纤维以无氧呼吸为主,消耗等量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少,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下图是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A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B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C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存在D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的有无和是否照光,通过比较和可以得知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具有尖端的缘故;通过比较和可以得知感光部位在尖端。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12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B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艾滋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病毒的内部,由衣壳包被着,A错误;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其增殖离不开活的生物细胞,B错误;病毒不能在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必须在活体培养基上才能生存,C错误;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病毒,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病毒特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3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刺激致敏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巨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可促进B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被犬咬伤后,所注射的疫苗在人体内起抗原的作用。在整个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可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给T细胞;T细胞可继续呈递抗原给B细胞,且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分裂、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B错误;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并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同时效应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C错误。效应B细胞只具有分泌抗体的能力,所分泌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使抗原失去对人体的侵染性、毒性或繁殖能力等,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4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B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C图丙中含有两种单糖、五种碱基、五种核苷酸D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甲所示为DNA的复制过程,图乙所示为转录过程,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A错误;图甲中酶1和酶2相同,为DNA聚合酶,图乙中酶3为RNA聚合酶,B错误;图丙的a链中含有碱基T,b链中含有碱基U,因此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C错误;由于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图丙的a链中含有碱基T,b链中含有碱基U,故a链为DNA模板链,而b链为转录产生的RNA链,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15下图表示体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按顺时针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可发生在A时期,也可发生在B时期B基因重组不发生在A时期,也不发生在B时期C人工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可作用于A时期D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作用于B时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A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分裂期,在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A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正确;基因突变发生在间期,C正确;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分裂前期,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6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如果下列所示基因状况的生物自交,其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9331的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只有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的两对等位基因(双杂合子)自交时,其子代性状分离比才会出现9331。图中A为三杂合子,B为双杂合子,C只含一对等位基因,D虽含两对等位基因,但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17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YBXb,aY,YCAXb,aY,YDAAaXb,Y,Y【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型为AaXbY,说明Aa在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上,XbY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上,正常的减数分裂,应该是等位基因分开,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现在得到了一个A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都不正常,减数第一次分裂性染色体正常分开了,而常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应该得到了基因型为AaXb和Y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AA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而其他染色体正常分开,于是形成了这样的四种精子:AAaXb、aXb、Y、Y,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8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B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C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D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唐氏综合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成倍减少;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属于基因重组;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唐氏综合症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9人类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男性(血钙正常)和一个低血钙佝偻病女性(眼球正常)婚配,生有一个正常女孩。该夫妇又生下一男一女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A1/16B1/32C1/8D1/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设控制先天性白内障与眼球正常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为A、a;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设控制低血钙佝偻病与血钙正常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为B、b。则双亲为:A_XbY(父)和aaXBX(母),生有正常女孩为aaXbXb,可推出:丈夫的基因型为AaXbY,妻子的基因型为aaXBXb。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其正常的可能性为1/21/21/4;再生一个女孩,正常的可能性为1/21/21/4;若一男一女为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1/41/41/16。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0物种丰富度所表示的是A生态系统的类型B一定空间范围内物种的数量C群落中物种个体的大小D群落中某一物种的数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种丰富度是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数之一,它主要是测定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达生物的丰富程度。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1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种生物群体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种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群,对于一种物种来说可以组成不同的种群,错误;形成新物种必须要经过隔离(至少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正确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后出现生殖隔离,错误;判断出现新物种的标准是看是否出现生殖隔离,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2某校共有学生人数1600人,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则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A120B119C64D5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男色盲的基因型为XbY,女色盲的基因型为XbXb,女携带者基因型为XBXb。有780个女学生,所以有1560条X染色体,患者23人,则有Xb46个,携带者52人,则有Xb52个,所以共有Xb98个;设男生中色盲的人数为X个,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基因,所以,色盲数与男学生基因型中的Xb数相等,男学生数与X基因的个数相等,即1600-780=820。所以可得到X+98/820+1560=6.8%,可得X64,即约有64名男生是色盲。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3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克隆群,由此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A能识别绵羊整个红细胞B只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C能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D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的特点,只能针对特定的抗原。本题中的抗原是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并非整个红细胞,也非其它体细胞,故选。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4下表为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及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由此推断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限制酶名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限制酶名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BamHGGATCCKpnGGTACCEcoRCAATTCSau3AGATCHindGTYRACSmaCCCGGG(注:Y=C或T,R=A或G)A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B限制酶切割后一定形成黏性末端C不同的限制酶可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D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内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信息“Y=C或T,R=A或G”知,一种限制酶可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A错误;Hind与Sam两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的中间,切割后形成平末端,B错误;用BamH和Sau3A切割GGATCC时,得到相同的黏性末端,C正确;Sau3A切割位点不在识别序列内部,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5相对真细菌而言,古细菌对某些抗生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原因是古细菌往往生活在极端条件下 转录不受利福平抑制细胞壁合成不受青霉素干扰 某些菌种的蛋白质耐高温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利福平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了依赖DNA的RNA聚合酶,使此酶失去活性,从而影响了细菌的RNA合成,起到抑菌和杀菌作用;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古细菌还不具有真细菌的这些生理功能。古细菌生活在极端条件和蛋白质耐高温与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无关。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多种多样的细胞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6突变型面包霉常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适当的氨基酸才能生长。现用两个氨基酸依赖型红色面包霉突变株a和b,分别接种到下面的6种培养基上,2种突变株在1、3、5号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a、b可以分别在2、4和2、6号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成分如下表。关于突变株a和b分别对AJ中氨基酸需求的说法正确的是培养基123456添加氨基酸BCDEBEFGCFHIDEFIGHIJEHGJA两种突变株对氨基酸的需求是相同的B两种突变株都需要有G氨基酸才能生长C4号培养基中加入H氨基酸突变株b能生长D两种突变株都能在由4、5号两种培养基组成的混合培养基中生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a突变株不能在1、3、5号培养基上生可以在2、4培养基上生长,说明a生长需要E、F 两种氨基酸,b突变株不能在1、3、5号培养基上生可以在2、6培养基上生长,说明b生长需要E、G 两种氨基酸,所以种种突变株都能在由4、5号的混合培养基中生长,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7在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方面,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B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能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C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进行脱分化形成新个体D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培养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经济动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A正确;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能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进行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新个体,C错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8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D红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子代白眼残翅占的1/8,只能看成1/41/2,后代为白眼的概率是1/2或0,但 0不符合题意,则亲本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BbXRXr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BbXrY,A正确;XRXr产生的配子中XR、Xr各占一半,XrY产生的配子中Xr、Y,各占一半,B正确;子一代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基因组成为BbXRXr个体中的卵原细胞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b和Xr组合在一块且都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类型为bbXrXr,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9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对18个人的血型进行鉴定时,发现与A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8人,与B型标准血清发生反应的有7人,与两种标准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的和不发生凝集反应的共9人,则这18人中,A型血、B型血、AB型血和O型血的人数依次为A4、5、3、6B5、4、6、3C4、5、6、3D5、4、3、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与A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是B型和AB型血,共有8人;与B型标准血清发生反应的是A型和AB型血,共有7人;与两种标准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的和不发生凝集反应的分别是AB型和O型血,共9人;又总人数为18人;所以可求得A型血、B型血、AB型血和O型血的人数依次为4人、5人、3人、6人。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ABO血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0某单子叶植物花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花穗离地30cm的eeffgghh和离地70cm的EEFFGGHH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花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565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和高度是AEeFfGgHh50cmBEeFfggHh 65cmCeeFfGgHH50cmDeeFFGGHh 55cm【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因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有叠加性,所以每个显性基因可使花穗离地高度增加:(70-30)8=5cm,F1的基因型为EeFfGgHh,若F1与甲杂交,子二代表现型在35cm-65cm之间,则甲的基因型中最少有一个显性纯合,最多3个显性基因,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计算能力。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题型注释)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三、综合题(题型注释)31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乙_(填细胞器名称)。图中所示溶酶体的功能是_。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3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症状为气道黏液梗阻和进行性肺组织坏死。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跨膜调节因子基因(CFTR)突变有关,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氯离子跨膜运输障碍。下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据图分析:4CFTR蛋白的功能是_。Cl-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5在正常情况下,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粘液将变得稀薄,原因是_。据此解释囊性纤维化的病因是_。【答案】1高尔基体 消化分解外来的细菌等异物2脂质(或“磷脂”、“脂类物质”)3一定流动性 受体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识别”、“传递信息”)4作为氯离子的通道 主动运输5细胞内水分向外扩散 CFTR蛋白关闭,氯离子无法运出,以致水分无法向胞外输出,使细胞外粘稠的分泌物不能被稀释而不断积累(2分)【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溶酶体是消化的车间,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还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图示为溶酶体消化分解外来的细菌等异物。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是“相似相溶”原理,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质。3.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题图中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糖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4.由题意可知:CFTR蛋白异常,导致氯离子跨膜运输障碍,所以CFTR蛋白作为氯离子的通道;运输氯离子和过程中消耗ATP,所以Cl-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5.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细胞内外浓度差增大,导致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所以囊性纤维化的病因是CFTR蛋白关闭,氯离子无法运出,以致水分无法向胞外输出,使细胞外粘稠的分泌物不能被稀释而不断积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的进化。1从保持生物多样性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_多样性和_多样性。2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_。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3. 使用杀虫剂期间,R基因频率升高是_的结果。4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5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6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原因是_。【答案】1物种 遗传2B3基因突变497%5不再使用杀虫剂 低6SS 在不适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解析】试题分析:1.藏羚羊属于濒危物种保护藏羚羊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2.种群的基因突变是低频的,自然状态下,种群的基因突变不会加快,A错误;由于除草剂对抗性基因进行了选择作用,使杂草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解毒能力增强,B正确;一个种群是同一物种,不会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出现,就形成了两个物种,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3.根据题意可知,蚊子中本来没有R基因,所以R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可以让生物产生新的基因。4.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和1%,可推出RR的基因频率为95%,则R的基因频率为95%+4%1/2=97%。5.1967年中期停用杀虫剂后,RR基因型频率下降,SS型上升,说明无杀虫剂环境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6.不再使用杀虫剂,SS型适应环境,RR型不适应环境,从而使S基因频率增加,R下降,这样持续的选择作用导致SS基因型频率最高。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3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下图表示某植物叶片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下图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每平方米植物叶片每小时O2吸收量表示)。1当光照强度处于图中0-D间,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_。2当光照强度处于图中的D点时,该植物每平方米叶片每小时通过光合作用能合成有机物(葡萄糖)_克;当光照强度处于图中D点时,所产生的O2的去向是_。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见下图),称其干重。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分析。3叶圆片y比叶圆片x_(轻或重),原因是_。(yx)g 可代表_。A呼吸作用消耗的养料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C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量D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制造量4叶圆片z比叶圆片y_(重或轻),原因是_。5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里,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_。6如果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里,温度不变,呼吸作用速率不变(与下午4时至晚上10时呼吸速率相同),则这段时间里制造的有机物为_g。【答案】1S2-S120.51 扩散到同细胞内(用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和细胞外 3重 经过光照后叶片光合作用积累了有机物,重量增加 C4轻 黑暗中叶片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重量减轻5(yz)/662yxz【解析】试题分析:1.S1表示O-B段有机物的净消耗量,S2表示B-D段有机物的积累量;S3表示B-D段有机物的消耗量所以0-D间,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S2-S1。2.当光照强度处于图乙中的D点时,该植物每平方米叶片每小时释放氧气量为5+12=17mmol。根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每释放6mmol氧气,要消耗1mmol葡萄糖,所以该植物每平方米叶片每小时通过光合作用能合成(17/6)mmol葡萄糖,即(17/6)1000mol180g/mol=0.51克;当光照强度处于图乙中D点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叶绿体产生的O2除了扩散到同一细胞的线粒体用于呼吸作用外,还有部分扩散到细胞外。3.在光照处理下的叶片,积累了一些有机物,且都在相同的呼吸速率下,y一定比x要重;y-x是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的时候,呼吸作用消耗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的剩余量,即产生的有机物还剩了多少,即所说的有机物的净增加量。故选C。4.黑暗中叶片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重量减轻,故叶圆片z比叶圆片y轻。5.y-z的含义是4时到晚上10时呼吸作用所用去的有机物的量,所以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yz)/6。6.下午4时到晚上10时呼吸作用所用去的有机物的量是y-z,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量也是y-z。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故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总量y-x+y-z=2y-x-z。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4图甲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表示图甲中_(填字母)处的结构,名称是_。在该处发生的信号转变为_ 。2用针刺A时,引起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_。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图乙中 _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_结合的能力。3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4现切断处,在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_。5下图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_。【答案】1F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非条件)反射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3负电位正电位(由负变正)4D、E5B【解析】试题分析:1.图乙为所示为突触结构,为甲图中的F;该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针刺A(感受器)时,引起E(效应器)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称为反射;正常应该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现在吗啡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神经递质不能起作用。3.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所以兴奋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4.F为突触,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不能由传到处,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所以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D、E。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可排除AC,动作电位时突触前膜是外负内正,排除C,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35内环境与自稳态。(12分)下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可通过图1中激素_ (填字母)分泌量的增加和细胞内_的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_、_。2图1中垂体可分泌_ (填名称)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_(填名称),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_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模式调节,当人体内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4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_模式调节分泌量。【答案】1A、B、C(缺一不可) 氧化分解(细胞呼吸)下丘脑大脑皮层2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甲3乙细胞外液渗透压4胰岛细胞肝细胞、脂肪细胞(缺一不可)丙【解析】试题分析:1.寒冷环境下,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使细胞呼吸增强以增加产热量;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寒冷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此调节为激素的分级调节,属于图2中的甲模式。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属于图2中的乙模式,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4.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脂肪分解;另一方面下丘脑也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腺体分泌激素,属于丙模式。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体液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6分析下列培养基配方,回答有关问题。成分葡萄糖KH2PO4FeSO4NaNO3MgSO47H2O青霉素琼脂蒸馏水含量30g1g0.01g3g0.5g0.1万单位15g1L1根据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根据用途划分,则属于_培养基。根据培养基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_。2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分别用三个平板培养三种细菌(E.coli、S.albus、B.subtilis),然后将三块沾有1万单位抗生素X、10万单位抗生素X和25万单位抗生素Y的圆纸片放在每个菌苔上。经24小时培养后,测量圆纸片周围清晰区的宽度,数据如下表。细菌抗生素(浓度)X(1万单位)X(10万单位)Y(25万单位)E.coli7mm14mm18mmS.albus32mm36mm17mmB.subtilis8mm16mm26mm3比较1万单位抗生素X和10万单位抗生素X在控制E.coli和S.albus方面的效用。_。4有病人感染B.subtilis而患病。请解释用25万单位抗生素X治疗该病人是不明智做法的理由(至少写出两条)。_;_。【答案】1固体 选择 异养2高压灭菌310万单位抗生素X在控制E.coli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1万单位抗生素X;在控制S.albus 方面,两者效果差异不显著(2分)4缺乏25万单位抗生素X的实验数据;避免抗生素滥用;10万单位抗生素X对B.subtilis亦有作用。(2分)【解析】试题分析:1.培养基中加入了琼脂,所以为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了青霉素,所以为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了现成的有机物葡萄糖,所以其同化类型为异养型。2.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都要无菌操作,所以都要高压灭菌。3.在控制Ecoli方面,10万单位甲抗生素的效用是1万单位甲抗生素的二倍;在控制Salbus方面1万单位和1万单位甲抗生素的效用没有明显差异。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若感染Bsubtilis而患病,用25万单位甲抗生素治疗该病是不明智的,原因是没有证据显示25万单位甲抗生素的效用比20万单位甲抗生素;高浓度的抗生素可能有严重的副作用;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加速大量细菌种类产生抗生素抗性。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7下图是白化病(甲病)和血友病(乙病)的遗传系谱图,假设白化病由a基因控制,血友病由b基因控制。1如果我们从中获取白化基因,应选用_个体。该系谱图中,属于-4旁系血亲的同性别个体有_。2-6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可能的基因型有_。3若-7和-8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则这两个孪生子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_。4为了鉴定图中-16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取特殊的鉴定方案,此方案为_。下图表示某果蝇突变个体的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常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5人工诱变的物理方法有_。6若该突变个体为双杂合体,只考虑眼色和体色两对基因,该个体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_。7若该突变个体表现出突变性状,将其与正常雄果蝇杂交得到F1,若F1雌果蝇卵细胞基因型比例为XAB:XAb:XaB:Xab=m:n:n:m,则基因a和b的交换值为_。【答案】1-19和-20 -13和-19 2AAXBXB、aaXbXb或AAXbXb、aaXBXB 34/94比 较-16和 -7的Y染色体DNA序列5射线(射线、射线、射线、紫外线等)辐射6Xad:XAd:XaD:XAD=1:1:1:1(2分)7n/(m+n)(2分)【解析】试题分析:1.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病,-13患病,则其后代-19和-20一定含致病基因,-16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属于-4旁系血亲的同性别个体有-13、-19。2.由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6正常但有一患白化病的女儿和有一个患血友病的儿子,推断-6的基因型是AaXBXb,减数第一次分裂是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组成是AXB、aXb、AXb、aXB,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基因也加倍,因此-6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可能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3.由遗传系谱图可知-7和-8都是男性正常,所以对于血友病来说基因型相同,对于白化病来说,其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姊妹,所以其双亲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Aa,-7和-8的基因型是AA占1/3,Aa占2/3,-7和-8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1/3+2/32/3=5/9,所以若-7和-8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则这两个孪生子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1-5/9=4/9。4.由于Y染色体是垂直遗传的,为了鉴定图中-16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比较-16和-7的Y染色体的DNA序列。5.人工诱变的物理方法可用射线辐射。6.该突变个体为双杂合体,只考虑眼色和体色两对基因,该个体的基因型为DdXAXa,该个体产生的配子为Xad:XAd:XaD:XAD=1:1:1:1。7.由题意可知,该突变个体基因型为XabXab,与正常雄果蝇XABY杂交,F1雌果蝇基因型为XABXab,所以配子XAb和XaB是交换类型,所以交换值=2n/(2m+2n)。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及计算的能力。38噬菌体有极强的侵染能力,能在细菌中快速进行DNA复制,产生子代噬菌体,最终导致细菌破裂(称为溶菌状态);或者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潜伏起来,不产生子代噬菌体(称为溶原状态)。在转基因技术中常用噬菌体构建基因克隆载体,使其在受体细菌中大量扩增外源DNA,以备研究使用。相关操作如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