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346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2019-4-18,学习目标:,1、通过举例明确小说的三种叙述角度特点 2、分析三种叙述角度的作用 3、引导思考小说中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重难点: 1、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及作用 2、关于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的思考与分析,第一人称:,探究活动一,作用思考: 叙事者、见证者、参与者 、感受者,例:祝福语段: (P58,第4-13段),分析:关键词“豫备”、诧异、悚然(遭了芒刺一般)、“踌蹰”、疑惑、吞吞吐吐、吃惊、“支梧” 作用:以“我”的视角将读者带入故事中我是叙述者,同时我也是参与者,通过“我”和祥林嫂的对话,展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表明“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着重表现“我”对祥林嫂同情却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的窘境。全文“我”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作用延展:叙述亲切自然,给人以真实、生动的现场感,利于描写和抒情议论,尤其利于写心理,有限视角,第二人称,作用思考:感受者 对话式叙述 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你”的一种抒情目光,将“你”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你)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理解、欣赏、责怪等褒贬情感的意味。,例 :棋殇 “168” P39,此文交待背景,便于叙事、抒情,将对方的心理变化过程(高兴-平静-悔恨)较好地展现,有利于明确主旨,便于读者理解。,作用延展: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有限视角,第三人称,作用思考:讲述者、旁观者,例:祝福语段 (P61,第四段),内容分析: 祥林嫂的外貌、背景、特点和工作环境, 其他人的反应和特点(四叔、四婶),作用延展: 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灵活; 客观公正,利于评论分析; 增强现场感、真实感。,全知视角,小结:,第一人称 “我” 亲切、真实、抒情、议论 见证者 人物、情节、主旨 参与者 人物(关系)、情节、主旨 有限视角 第二人称 “你” 抒情(情感变化)、评价 (褒贬) 感受者 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 第三者 旁观者、讲述者 全知视角 叙事自由 客观公正 便于评价,旧题重做 老校长的雨靴: 小说中“我”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我”从第一人称叙事,是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见证者,使故事真实可信,使老校长形象更真实可感。 2我“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小说始终,通过我的见闻感受展开故事情节,使故事完整紧凑。 3、我”衬托了老校长的形象,我先后心理的变化对比,突出了老校长的乐观豁达、以苦为乐,使其形象更鲜明。 4、“我”是一个青年乡村教师形象,小说歌颂了以老校长和“我”为代表的朴实、安贫乐道的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突出主题。,典型试题,1、老校长的雨靴试题回顾: 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对老校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我”是第一人称,是故事的参与者、事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使老校长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观察为主线,突出了老校长以苦为乐、乐观豁达的形象。“我”是感受者,“我”前后的心理变化,强化了老校长对我的感染与影响,深化了小说的主题。(6分。每点2分),“林黛玉进贾府”众多人物的叙述,采用转换叙述角度 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观察来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 通过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感受 写出了 贾母及其他重要人物外貌特点 通过王熙凤、贾宝玉和众人的眼睛 写出了 黛玉的外貌与风度 这样使叙述既具有客观特征,又有叙述主体的主观感情,成为主客观统一的有机整体,效果很好。,2、祝福中的两个语段:体会小说中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思考: 祝福中叙述视角有哪些变化?有什么效果? 首尾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只有良心未完全泯灭的“我”才能够回忆和讲述祥林嫂的生平。 在回忆祥林嫂的生平时,是从“鲁镇人”视角出发,祥林嫂在鲁镇的活动可以直接叙述; 祥林嫂离开鲁镇的活动就必须由卫婆子来转述,因此,这段转述,就变成了卫婆子的叙述视角。,这样做兼顾叙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使情节更简洁,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小结: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的思考方向,人物:角度人物的身份、内心、感情变化 情节:推动发展、氛围特点 主旨:情感多样、多角度,充分理解把握设题内容的特殊性,四、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五、作业 课后阅读:,谢谢大家!,有限视角,特点:讲述者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一切,会受到其主客观条件(如身份、性格、生活经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 如天嚣 有限视角中可以是第一人称叙事,也可以是第三人称叙事,以某个人的眼光观察,以他的心灵思考。,全知视角,特点:就在于“全知”,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来龙去脉,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特别是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 优点: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间空间等任何限制,使人物和事件得到最广泛最自由的表现,使读者对人物和事件能有一个最全面最具体的了解;而且它还能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等等。,典型的叙事艺术:五三P51 1、叙述视角 2、叙述人称 3、叙述方式 4. 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 5 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小说天嚣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 故事结尾情节发生突转,戛然而止,使小说富有张力,具有什么色彩。 突出中心,结局美好,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歌颂人性之美。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以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 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参考答案:窗棂上挂串红辣椒,三、小说中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写到: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2、阅读捡烂纸的老头,思考: 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答案: 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 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