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239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聂国民 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使用条形码粘贴,学生需认真核对条形码粘贴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粘到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客观题填涂必须使用2B铅笔,且按要求填满填涂点;3答题内容必须全部书写在答题卡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每题的答题区域以方框为界);4必须保持答题卡的卷面整洁、平整,不得揉、搓或折叠,以免影响扫描效果。选择题 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1. 周公认为,“殷人耽于逸乐,所以失去天命;周人勤俭有德,最终获得了天命。”周公在此强调了A. 殷人失国是寄托于神事 B. 殷人人事神事并重C. 周人得国是因得到神事 D. 周人人事大于神事2“如果每个人都很有教养,那么家庭将会得到很好的管理;当家庭管理妥当时,国家将会变得有秩序;当国家管理井然有序时,全世界都将会变得和平友好。”此说源自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3 一个开国皇帝质问大臣,为何迟迟不肯颁布他下达的命令?大臣回答道:我为了避免重蹈前朝倏亡覆辙,必须谨慎检查陛下的命令,不能与现行法令相抵触,所以延迟。这个故事最可能发生在A汉代B唐代 C宋代 D明代4. “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钱穆先生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核心着眼点是A行政效率 B监督力度 C忠诚程度 D勘乱能力5大国崛起的奥秘国家管控中指出:“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在这里想要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结束了中国的冷兵器时代 D改变了整个世界原有面貌和状态6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与作者观点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7. “崛起于老城厢卧榻之侧、物化的西风东渐、纯欧版空间格式化”的是A商务印书馆 B. 工部局 C. 沪上租界 D. 京师同文馆 8.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这场“悲壮的斗争”是A戊戌变法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9 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A“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 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C“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10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这一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 A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B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 C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 D道德上肯定是其主要方面11. 因反对“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率召外侮,警告迭来,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而采取的行动是A. 武昌起义 B. 二次革命 C. 护国运动 D. 五四运动 12. 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平津既陷,人民荼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抗倭作战。”该段文字表达的决心在哪一事件中得到印证A北伐战争 B. 渡江战役 C. 淞沪会战 D. 平津战役 13. 兼具“过渡性、革命性、内容上的粗放性、标志西方宪政民主实验在中国终结”三个特点的历史文献是A.临时约法 B.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 14烟标和火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烟标或火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15. 2010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取消 了城乡选举的差别,实现“同票同权”。选举法的修改反 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这一举措体现了欧洲18 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哪些精神A. 理性民主 B. 直接的民主C. 人民主权 D.人生而平等16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法不仅在拜占庭帝国长期实行,而且为西欧大多数封建国家所采用,其主要原因是A拜占庭帝国统治者重视 B西欧封建国家适应罗马法 C当时的西欧只有罗马法 D罗马法内容丰富应用性强17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18.美国宪法评注中说:“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这表明美国宪法确认了A. 中央集权原则 B. 民主原则 C. 分权制衡原则 D. 联邦制原则19有研究发现,工业革命前英国劳动力价格远高于大部分欧陆国家,同时拥有取之不尽的煤炭资源,这样就有了足够的市场动力来发展新技术。后来美国的崛起也是如出一辙:工价高、资源丰富便宜,使用机器有利可图。由此可以看出A工资水平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优势 B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发明 C资本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工业革命 D资源丰富成为使用机器的关键 20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推行了国有化 B国家大力干预经济C垄断大行其道 D建成完全福利国家21孙中山在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中写道:“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这里的俄国“革命”指的是 A1905年革命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十月革命 D二月革命22. 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以惊人的洞察力预言”一百年之后的世界格局:“它们起点各异,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然而似乎是天意要它们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 运”。一百年之后的“它们”指的是:A. 美国与苏联 B. 德国与日本 C. 英国与德国 D. 美国与中国23. 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如今在思想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式的资本主义。至于第三条路,就是法西斯路线了。(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三股势力”的典型代表A苏 日 德 B. 中 美 日 C. 中 美 德 D. 苏 美 德 24. 2010年10月25日,某网民为纪念一场战争爆发60周年作诗:“无端烽火起东陬,屏障何堪遭践踩。领袖欣然谋善策,铁军抖擞博激流。昂昂气扫三千地,赳赳威俘百万蝼。”下列有关这场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战争反映了雅尔塔体系下两大阵营的对峙B战争结果大大提高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C. 战争为中国赢得近代以来首次反侵略胜利 D战争的胜利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非选择题 共3大题,共52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题第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乾隆壬子(1792年),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昭裢啸亭杂录卷4议政大臣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材料二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名参议员有一票表决权。 1787年美国宪法材料三 1909年8月23日清廷颁布了资政院章程。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议员分钦定和互选两类,资政院的职权有:一、国家财政的收支预算;二、财政收支决算;三、税法及公债;四、新定法典及以后修订;五、其余奉特旨交议的事件。 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宣统三年四月十日(1911年5月8日),颁布新订内阁官制,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任命奕助为总理大臣。阁员13人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汉人占4人,责任内阁只对君主负责,内阁总理及各大部大臣由君主任命,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据材料一,说明“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设立都体现了分权”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分权”目的有何区别?(10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众议员与参议员产生的不同方式、任职时间及意义。(6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清改革的认识。(9分)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老的天安门见证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成了中国历史的缩影。天安门前的八国联军 日本人悬挂“祝南京陷落”的牌子蒋介石的肖像上了天安门 毛泽东主持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集会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的中国政治命运的变化。历史选考题请考生在第27、28、29、30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员公费用餐是国家财政支出的组成部分,其源头可以远溯至宋代。这一制度涵盖三方面:一是凡官员出差经过的地点,由地方官府或驿站负责供应公费膳食;二是官员平时在官府办公,享用“公厨”提供的工作午餐;宰臣在政事堂的专门餐厅用餐,称“堂食”;常参官每逢朝会供应一顿午饭,称“常食”或“廊餐”、“廊下餐”;三是官署内的定期聚餐,如宋代十天聚餐一次的旬设。到宋代由于制度松驰,冗员充斥,挥霍浪费严重,造成财政大量超支。为控制财政支出,朝廷不得不对各类、各级官员的公费用餐作出了一系列制度性的规定和违规处罚;并且开始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的改革,即不再对官员供应免费膳食,改为发放膳食津贴。津贴费分十一等,其中宰相最高为第一等,具体发放标准,按物价高低,时有调整。下表为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的津贴发放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月标准40贯37贯500文35贯32贯500文30贯27贯500文25贯22贯500文20贯17贯500文15贯摘编自翁礼华公费用餐与等材料二 乾道五年(1169年),新知峡州郭大任,因被揭原在袁州任内“日事饮宴,殊不事事”,被撤除任命。淳熙三年(1176年),知嘉州陆游,因“燕饮颓放”被撤职。淳熙九年(1182年),知台州唐仲友“其子亲会宴集经月,姻族内外,一文以上皆取办于公库”,被撤除江西提刑新任。淳熙十二年(1185年),知湖州刘藻,因“在任专事筵宴,库帑告竭”,被降职罢官。淳熙十四年(1187年),知平江府王希吕与祠禄官范成大、胡元质常相聚宴,“一饮之费,率至千余缗”,孝宗怒而诎之。摘编自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等(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官员公费用餐主要包括哪两项内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宋代对官员公费用餐进行了怎样的改革?(4分)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7分)28.(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间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表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东汉大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眨议,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 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财政大权、监督权,议会还有权改变君主的人选,是议会生君主,而“学校”从未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君主和“学校”的权力范围划分,其自身的财政尚且不能独立,君主对“学校”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是君主生“学校”。英国议会自14世纪以来区分上、下院,其组成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利益阶层,复杂的人员构成使议会成为反映社会不同声音和需求的场所,而组成“学校”的主体是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大儒、士人们,单一的人员构成使得“学校”的声音也是单一的,这些人形成的“学校”反映的不是民意而是道义。英国议会的组织机构、活动程序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形 式被确定下来。而在这一方面黄宗義基本没有言及。摘编自林树青论黄宗羲的“学校”思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学校”的功能。 (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议会”与中国“学校”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9分)29(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显而易见。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理。 1961年5月阿德莱斯蒂文森在斯蒂文森基金会开业仪式上的讲话材料二 1961年初,“东方号”飞船的总设计师曾经向科罗廖夫指出,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安全指数目前只能达到50%,但科罗廖夫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必须领先美国人数周,进行第7次“东方号”栽人飞船发射。据专家估算,苏联把国民经济的一半到2/3投入到国防科研生产上,苏联发展国防高新技术是搞“象牙塔”,用国民经济填“无底洞”。 文汇报(1)材料一中“新的恐惧的阴影”指的是什么?六十年代的“动荡”有哪些具体的表现?(6分)(2)请对材料二中的现象进行评价。(9分)30.(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嘏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康熙十九年,黄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何尝不可以称道梨洲的现实主义态度呢!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8分)(2)根据材料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