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查测试历史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101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查测试历史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查测试历史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查测试历史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查测试历史含解析1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下图所示场景最早有可能出现于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2唐六典记载:“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这反映了唐代手工业者A.地位优越B.职业世袭C.遭受歧视D.地位低下3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抑商”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盐铁专卖”的政策D.“精耕细作”的特点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5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A.文艺复兴的兴起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船水平的提高D.宗教扩张的狂热6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A.西班牙B.荷兰C.英国D.法国7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工厂”这一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于A.“地理大发现”时代B.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C.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时代D.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8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是A.手工工场B.机器工厂C.股份公司D.垄断组织9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作者论述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三大改造10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这一现象出现的外因是A.晚清政府的推动B.民国政府的鼓励C.世界性经济危机D.列强侵略的弱化11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12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造成材料中“乡村里的人口不太会有变动”的经济因素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中国农村封闭落后C.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D.宗法关系长期存在13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B.成立人民公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D.实行公私合营14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长江三角洲属于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区C.沿海开放城市D.沿江开放城镇15下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A.20世纪50年代初期B.20世纪50年代末期C.20世纪60年代末期D.20世纪70年代末期16“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的“文明”标准是西式建筑林立 近代交通工具穿梭 机器工厂众多 互联网普及A.B.C.D.17下图为近代“帽业专家”盛锡福帽店的产品商标。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鸦片战争时期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B.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风尚的变革C.洋务运动期间留长辫不利于机器操作D.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的法令18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A.电报B.火车C.电影D.电灯19193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依旧坚持的是A.计划经济思想B.新经济政策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思想20下图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图表反映的汽车消费主流方式对美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隐患是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A.汽车销售商大打“价格战”B.汽车生产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C.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D.美国丧失世界金融中心地位21“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据此分析下列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22下表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以下分析符合史实的是年代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生产总值年增长率(%)1.92.53.66.83.42.83.4A.反映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B.反映出经济“滞胀”局面未得到扭转C.反映出 “混合经济”带来了新效应D.反映了“新经济”模式推动持续增长23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材料中“黄星的蓝色抹布”指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联合国C.北约D.欧洲联盟24二战后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建立的是A.上海合作组织B.关贸总协定C.布雷顿森林体系D.亚太经合组织25关于下列图中两项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兴建B.都由国家投资和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C.都是专制集权政治的产物D.是美英两国工业化的重要成就26下表为20世纪末各地区、国家拥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对该图表所反映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国家/年份19891991199319951997美国167157159153175欧盟128134126148155日本111119135141112中国00024其他47484114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特点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A.B.C.D.27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的扩展”的经济行为是A.B.C.D.28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政府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农业集体化29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30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D.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完全起到阻碍作用二、判断题31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个文明区域间相对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的标志。32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旗袍、中山装就是其中的代表。33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注重国民经济中农轻重比例的协调发展。3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变革,改变了土地公有制的性质。35下图饥饿的女孩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悲惨状况,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三、综合题36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耕社会不知不觉中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二 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松江府“所出布匹,日以万计”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领域有什么新变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经济主张?(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关系的认识。37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新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首次开创”以哪一历史事件为起点?这一时期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主要得益于哪些新的发明?(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4)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3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党的八大成功之处在哪里?(3)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4)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90年代我国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的?这一目标基本达成的标志是什么?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图中所示犁耕为曲辕犁,它出现在唐朝江东地区,故本题选D项。 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由题干可知,唐代政府不准工商业者改行,子弟也要世代为工匠,这反映了唐代手工业者职业世袭,故本题选B项。 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特点。根据题干信息“深耕细锄,厚加粪壤”“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是通过“深耕细锄”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即“精耕细作”的特点,故本题选D项。 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可知,政府对进行对外贸易的人严格控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广州为通商口岸,故不选A项;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故不选B项;C项说法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 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文明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文艺复兴的兴起是其思想因素,故不选A项;造船水平的提高是其可能性,故不选C项;宗教扩张的狂热是其精神动力,故不选D项。 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17世纪的“海上第一强国”是荷兰,故本题选B项。 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工厂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故本题选B项。“地理大发现”时代和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生产组织形式为工场,故不选A、C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为垄断组织,故不选D项。 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垄断组织。根据材料“能节制生产”“独占一业,莫之与竞” 分析可知,这种经济现象是垄断组织,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特点是生产的高度集中,故本题选D项。 9.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即“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故本题选A项。 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外因是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即列强侵略的弱化,故本题选D项。1912年,清政府已被推翻,故不选A项;民国政府的鼓励为其发展的内因,故不选B项;世界性经济危机为19291933年,故不选C项。 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根据材料“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分析可知,法币在中国发行过度,出现严重的货币贬值,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导致市场上法币大量的流通,物价飞涨的严重情况,这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故本题选C项。 1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导致中国人不需要太多的对外交流,因此,人口不太会有变动,故本题选A项。 1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农业政策。根据材料“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分析可知,当时中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由于天灾人祸农业发展受限,为解决此问题政府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本题选A项。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故不选B、C两项;实行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措施,故不选D项。 1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对外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属于沿海开放区,故本题选B项。 1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根据材料“叶作风帆荚作船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分析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浮夸风”现象严重,即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故本题选B项。 1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材料“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体现了“文明”标准是西式建筑林立;材料“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体现了“文明”标准是近代交通工具穿梭;材料“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体现了“文明”标准是机器工厂众多;互联网普及题干没有体现,故本题选B项。 1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变迁。根据材料“失去辫子”分析可知,这指的是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移风易俗的法令,故本题选D项。 1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通讯工具的变迁。根据材料“从此千里争片刻,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分析可知,这指的是通讯工具电报,故本题选A项。 1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根据材料“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分析可知,胡佛依旧坚持执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故本题选C项。 2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的背景。图表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之前经济的分期付款所导致的虚假繁荣景象。这种景象又导致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大危机爆发了,故本题选C项。 21.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经济民族主义的内涵。据材料可知经济民族主义主要是对外经济政策中的利己做法,A、C、D三项主要是对内经济政策,故答案为B。 2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美国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采用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本题选C项。20世纪50到70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不选A项;1981年后,美国经济增长率不断增加,这说明“滞胀”局面得到扭转,故不选B项;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出现,故不选D项。 2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盟。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有一个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分析可知,“黄星的蓝色抹布”指的是欧盟,故本题选D项。 2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故本题选C项。美国没有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故不选A项;关贸总协定主要协调国际贸易,故不选B项;亚太经合组织下并不采用金本位制,故不选D项。 2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田纳西河水利工程是罗斯福政府实行以工代赈政策,举办大型公共工程的成就。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在斯大林时期修建的。斯大林执政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建成了大型的水利工程,经济取得巨大发展;故选B项。A项说法指的是田纳西水利工程,故不选;C项指的是第聂伯河水电站,故不选;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修建的,故不选D项。 2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从图表可以看出,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中,美国、欧盟、日本占有数量比较多,这说明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特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跨国公司较多,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并不多,这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故本题选A项。政治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故不选。 27.D【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由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原则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和支配地位,其自然属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的扩展”的经济行为。故选择D项。 28.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分析可知,这一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问题,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故本题选B项。 2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一直到剥光为止”喻指苏联解体,由此可知描写的是戈尔巴乔夫。 3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 根据材料“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条件下形成的”分析可知,这种体制形成的原因是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故本题选B项。斯大林模式否定商品和货币关系,故不选A、C两项;斯大林模式在初期有利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故不选D项。 31.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个文明区域间相对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可以判断出该说法错误。 32.正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服饰变迁。旗袍、中山装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故本题正确。 33.错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即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本题错误。 34.错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无所有权,所以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性质,故本题错误。 35.正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经济旧秩序影响。亚非拉等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在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故本题错误。 36.(1)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合法流通。(2)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或手工工场和包买商)。(3)商帮出现。(4)工商皆本。(5)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发展。(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商业的发展。第一问,根据材料“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分析可知,松江府丝织业发展原因在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合法流通。第二问,根据材料“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分析可知,当时经济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第三问,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分析可知,明清时期出现商帮。第四问,根据材料“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分析可知,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第五问,由材料可知,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发展。 37.(1)景象: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世界逐渐连成整体)。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起点:工业革命。发明:蒸汽船、蒸汽机车。(3)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两极格局的瓦解;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4)事例:加入世贸组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第一问,根据材料“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分析可知,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新变化是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直接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第二问,根据材料“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分析可知,“世界历史首次开创”以工业革命为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主要得益于蒸汽船、蒸汽机车的发明。第三问,根据材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分析可知,经济全球化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还与两极格局的瓦解和跨国公司、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有密切关系。第四问,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的举措是加入世贸组织。 38.(1)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的分析。(3)改革开放。(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党的十四大。标志: 21世纪初,我国商品资源基本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党的八大成功之处在于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90年代我国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是在党的十四大上提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