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9月第一次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缺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002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9月第一次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三9月第一次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三9月第一次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9月第一次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缺答案一、 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1.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3. 先秦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发展兴盛的时代。青铜器的纹饰传递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对比以下两幅青铜器的纹饰,其变化反映了A社会生活的丰富和艺术的发展 B青铜器逐渐进入百姓日常生活C神秘威严的专制王权渐趋衰落 D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4.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A内朝权力上升 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C决策权集中 D行政效率提高5.马克垚在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粮食种植农业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先进的集约化农业,而西欧农牧混合的农业则是生产技术落后的、带有原始性的粗放型农业,在农业发展阶段上比中国的集约化农业落后得多。”可见,“集约化农业”的主要特征是 A自给自足 B广种薄收 C集体耕作 D精耕细作6.秦朝建立后,实现了“大一统”。秦朝为巩固岭南地区的控制,采取的措施为A.修建灵渠,发展岭南地区农业经济B.开辟了五尺道加强中央对岭南的直接控制C.顺应当地风俗,任用土官进行管理D.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7.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C消除诸子矛盾 D实现长治久安 8.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指王畿以内地区,即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汐卜服是商国周围的大小方国,其首领为侯、伯。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据此判断,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不同是A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B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C实现了国家对土地的实际控制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9“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这种现象论述是那种制度A分封制 B.宗法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郡国并行制度10. 柳宗元封建论称:“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在此,柳宗元认为秦代A郡县能正确发挥郡县制的作用 B.郡县制之下郡县专权是合理的C.郡县制的长官能很好地治理人民 D.郡县制的设置及实践是正确的。11.乾隆称,“关口征纳米税,虽每石所收无几,商人藉口额课,势必高抬物价。是取之商者仍出之民也。每遇地方歉收关口商贩米船,概给票放行。免其上课,皆以为民食计也”,“乃数年来,税免而米豆之价不惟不减,且昂贵时或有加”。这段话表明当时A.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免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C.粮食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D.免税对于粮食价格稳定没有起到作用12“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13.鸦片战争前后,有识之士为了扭转学问与现实脱节、空谈义理的风气,积极提倡A经世致用B求富求强C师夷长技以制夷D工商皆本14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1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16.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 B C D17.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汉族官僚势力崛起,逐渐掌握地方实权。这一情况对晚清政局的影响是A.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B.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社会基础C.消除了满汉官僚间的矛盾D.便利列强控制清朝的内政外交18.民国初年,政局动荡,中央政府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以下对造成这种局面的相关因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武昌起义后各省宣布反清独立 B.民国初年中央政权内部斗争激烈C.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争夺 D.民主共和观念冲击君主专制思想19.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20.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与英国相比,新体制主要体现在资产阶级共和制 议会由两院构成的方式 三权分立联邦制 政党政治A. B. C. D.21.1918年11月16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作了劳工神圣的演说,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这表明A.当时知识分子已走上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B.蔡元培倾向于由工农掌握国家政权C.劳工已经做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D.俄国革命影响了蔡元培的思想22.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B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 D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23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二五”期 间工业生产大倒退 C.“六五”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24.据统计,截止 1951 年中期,在提供的共 130 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 34 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 32 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 19 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 16 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统计数据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 A变西欧为其商品市场 B恢复西欧社会经济 C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25. 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 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A 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 减少国家干预让市场推动经济发展C 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D 通过私有化政策刺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26. 论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一文中提出:“五四运动才唤醒民众,使他们觉悟到封建社会的 毒,觉悟到挽救危亡,必须民众自己努力更生,而努力更生必从思想教育做起。辛亥革命只 是政治的革命,五四运动才是思想革命的先声。”“思想革命的先声”指的是A推翻了封建制度与促进思想解放 B促进了民族和民主意识的觉醒C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D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7“雅典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思想。”雅典实现这一思想的 主要途径是A几乎一切公职对公民开放 B按财产多寡分享权利C人人享有国家管理权 D革除旧俗颁布成文法28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后,同时也被各国列强接受。美国非常得意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次更辉煌和更重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了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A有利于美国加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队伍 B满足了美国工商界进入中国市场的需要 C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D确立了美国在瓜分中国同盟中的盟主地位29.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B.中国所面临的外交局面有所突破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30. 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A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31.1933年4月5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A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障市场稳定32“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这一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中共八大决议 D1982年宪法33“文艺复兴”一词源自意大利语Rinascimento,原意为“再生”。对“文艺复兴”理解正确的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全方位复兴 用世俗思想彻底否定基督教的教义创建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 继承发展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A B C D34. 1900年,梁启超指出:“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其主张A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本学说 B延续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C突破了“朕即国家”的传统观念 D与顾炎武的“国家观”基本一致35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一直处在一种“国家危机”或“权威危机”之中,不论是改革派还是革命派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国家形式。辛亥革命及民国的建立,意味着传统集权官僚体制崩溃。民国实质上是一个“军绅政权”,新的中央政府仍徒具形式,在“共和”的招牌下,国家实际陷于军阀割据和长期分裂状态。材料主要说明 A辛亥革命不具有实质意义 B强化中央政府权威的重要性C中华民国的局限性 D共和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36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中国社会。下列史实完全突破了这一特征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37下图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通货膨胀严重 B国内政局稳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38.“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金秋的首都在鲜花的装点下,显得格外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迎来了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大盛事。1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第一次汇聚这里,共商国是。”“这次大会”召开时,我国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39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弛40. 学者亨廷顿指出:“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人民被意识形态所分离,却又被文化统一在一起。”下列史实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是 A联合国的成立与壮大 B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C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 D苏联的建立与解体二、材料题(共2题。41题25分,42题15分)4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荀子君道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 叶士奇草木子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认为,中国近代国家有四个特点:(三)尊法律、重制度,而不偏赖人伦道德以为治。(四)扩充人民之参政权利。(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治国的基本原则,简析其对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治国思想形成的原因。(9分)4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6 分)(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冶对改革的作用。 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冶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4 分)(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5 分)武安三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摸底考试生物试卷(武海平)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卷共40分,第卷共50分,满分共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40分)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40分。)1. 关于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中的多糖不一定都能提供能量 B. DNA能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C. 胆固醇可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运输 D. 蛋白质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2有关下图所示四种不同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细胞的细胞壁都可用纤维素酶完全分解B乙为低等植物细胞,细胞中的核糖体和叶绿体均含RNAC丙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其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D丁细胞的有氧呼吸被抑制会影响细胞对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吸收3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 B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C只有多糖、蛋白质、脂肪三类物质以碳链为骨架D被形容成“生命燃料”的物质是葡萄糖4美国生物学家Craig Venter宣布开发出了第一个由一个合成的基因组所控制的细胞。在这项研究中,Craig Venter博士等人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了蕈状支原体的基因组,然后将其植入到与它亲缘关系很近的山头支原体的细胞里,获得了全新的蕈状支原体,植入的基因组能调控这一细胞,新移植的基因组取代原基因组发挥作用,把寄主细胞转变成蕈状支原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蕈状支原体基因组即其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全套基因B寄主细胞转变成蕈状支原体是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C这个合成的基因组一定是通过逆转录得到的D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细胞5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B图中甲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其成分是蛋白质6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7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盐酸能加速甲基绿进入细胞,并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部分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RNA。CDNA分子的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D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8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9 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9. 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10. 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11. 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12. 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10下列生物学研究中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 ( )A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色素 B用18O标记H2O和CO2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鸟的种群密度 D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确认基因突变11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1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休眠的细菌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将下降B. 水既是呼吸作用的原料,也是呼吸作用的产物C.用H218O浇灌植物,在周围空气中的H2O、O2、CO2都能检测到放射性D. 在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扩散13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 )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腺苷C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腺嘌呤14.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调节功能相符的是 ( )A.利用生长素培育的无子番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B.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是尖端生长素合成不均匀形成的C.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调节作用都具有两重性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15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预防狂犬病的措施之一是注射狂犬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狂犬病毒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等细胞的基本结构B注射狂犬疫苗的目的是提高其相应的特异性免疫能力C效应T细胞能直接作用于狂犬病毒,导致狂犬病毒裂解死亡 D在生产狂犬病毒疫苗时,可用灭菌的培养基来培养该病毒16某基因含有m个碱基,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这个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合成的mRNA所含有的碱基数以及合成多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m、m3 -1 Bm、m3 -2Cm2、m6 -1 Dm/2、m6 -217OMP是人体自己能够分泌的具有促进骨形成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物学效应的一种含有7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简称IGF1)。有研究表明奶粉中过量添加OMP能增加患多种癌症的风险。一些奶粉生产商在奶粉中添加“OMP”并夸大其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MP可以在人体所有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和胰岛素一样,OMP通过注射和口服都能发挥作用COMP使原癌基因突变。属于生物致癌变因子 DOMP具有调节代谢的功能18右图表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B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Cab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bc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它条件19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重要产物B基因指导酶合成过程中,翻译阶段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RNA聚合酶、ATP等C细胞中有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不一定有它的等位基因D细胞中有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就一定有相应的酶20某种细菌会使人类患脑膜炎,原因是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菌寄生在人体细胞中,消灭该菌主要依靠细胞免疫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D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21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经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斯他林和贝利斯首次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A B C D2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胰岛素调节血糖与细胞膜的功能无关C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23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抗药性强的病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其原因是( )A细菌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 B细菌对青霉素有选择作用C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 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4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中B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25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速度的快慢26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二倍体的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也加倍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是:DNARNA蛋白质在不同方式的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分子复制时,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 BC D27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催产素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28下列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B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C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D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29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下图中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C连接ecd,并从e侧通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D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30人们发现在灰色银狐中有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称白斑银狐。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银狐体色有白斑对无白斑为显性 B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C控制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 D白斑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31下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膜上面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膜分别是叶绿体内膜和线粒体内膜B图甲中的H将要用于C3的还原,图乙中的H主要来自丙酮酸分解为CO2的过程C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D两种膜上发生的生化反应可以同时进行32下表为人体四种细胞某些基因表达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名称肝细胞幼嫩红细胞造血干细胞浆细胞mRNAmRNA1mRNA2mRNA3mRNA4蛋白质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呼吸酶免疫球蛋白A与上述四种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四种细胞转录的mRNA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如mRNA3在其它细胞中也有C. 四种细胞的全能性有差异,如幼嫩红细胞的全能性大于造血干细胞D四种蛋白质的功能不同,其原因是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不同33核糖体中合成的物质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A调节生命活动 B携带遗传密码C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参与主动运输34在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下,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231,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A13 B31 C211 D1135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甲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乙图的a、b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36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和,和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37下列关于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 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 B迁入率由序号4或5代表 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 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序号638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39如图表示某一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现围绕此曲线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数值是恒定不变的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D.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K值及时控制种群密度40右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其中丁所含的能量最少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武安三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摸底考试生物试题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41(每空2分,共14分)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器。下表是其中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细胞器蛋白质(%)脂质(%)核酸(%)甲6728微量乙59400丙39059 (1)图中物质X以_方式进入细胞,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 。(2)表中甲、丙分别是_(填图中字母)。(3)图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_(填图中字母),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有_类RNA参与。(4)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_(填图中字母),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_。42.(8分)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淀粉酶和淀粉酶。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实验步骤: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 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试剂试管号1234567麦芽糖标准液(mL)00.20.61.01.41.62.0蒸馏水(mL)2.01.81.41.0XYZ斐林试剂(mL)2.02.02.02.02.02.02.0步骤二: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 mL 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 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 ,最后 ,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第步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淀粉酶催化效率。请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 。(2)步骤一的6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Y)是 (单位mL)。(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 。(4)请补全步骤五的法 , 。(5)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步骤 进行改变。43(每空1分,10分)下列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问题。请回答: (1)上图是在适宜温度下,甲、乙两种作物的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示意图。甲与乙比较,A点细胞呼吸强度较高的是 ,B点影响甲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点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 。与甲比较,乙更适于生长在 环境中。(2)取等量甲、乙两作物叶片进行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到乙的滤纸条上以滤液细线为起点的第一条色素带宽度大于第二条,而甲则相反。据此推测,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含量比值高的是 叶片。甲、乙两滤纸条的第三、第四条色素带两者宽度相差无几,滤纸条上第四条色素带代表 。(3)当光照强度为A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合成速率N甲、N乙的大小,结果应为N甲_N乙。(4)B点与A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5)在B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向_方向移动。44(每空1分,共10分)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 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 和 ,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 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 ,X激素的分泌量 。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 ,但该病患者自身的产热量_散热量。(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是 ,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4)由上述分析可知,人体的稳态调节的机制是 。45下图是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大肠细菌)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1)操作过程需加入的物质有 、 和ATP,是目的基因的表达过程,此过程包括 。(2)在此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最可能的途径是用_ 处理细胞,使细胞成为 细胞,然后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该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 ,从而完成转化。但实际上由于只有少数细胞能完成转化,所以在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中必须要有最后一个步骤 。(3)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