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091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一、单选题:共50题 1下图所示农作物原产地在中国的是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中国是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故选择D项。玉米原产于美洲,小麦原产于西亚,排除A、B、C三项。 2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曲辕犁,出现于A.战国B.西汉C.唐朝D.明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可自由调节耕作的深浅,它标志着中国传统农业耕犁的基本定型,具有深远影响,故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如图所示的古代农业灌溉工具出现于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曹魏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灌溉工具的发展。分析图片信息可见,图中的农业灌溉工具为翻车,是在曹魏时期发明和出现的,故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4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白渠D.芍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蜀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故选B。郑国渠、芍陂是春秋战国时期分别位于关中地区和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故A、D两项错误;白渠是汉代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故C项错误。 5下列各项反映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相地而衰征”“除井田,民得买卖(土地)” “初税亩”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分析材料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故排除;春秋时期“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反映了按照土地实有数目征收赋税,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权,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故正确;“除井田,民得买卖”反映了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这体现了井田制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变化,故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 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我国开始以煤为冶铁的燃料,始于A.商朝B.汉朝C.北宋D.南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冶铁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冶铁技术先进,汉朝时我国开始以煤作为冶铁燃料,故选B。西周后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器,商朝尚未出现冶铁业,故A项错误;C、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7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至迟开始于A.汉朝B.唐朝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品的外传。结合所学可知,汉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开始大量西传,对西亚及欧洲等地产生重大影响;唐朝瓷器大量西传,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故选B。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8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古代著名的“瓷都”是A.景德镇B.佛山镇C.唐山D.苏州【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元代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明朝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9棉布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是在A.唐朝后期B.宋末元初C.元朝末年D.明代后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棉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到明朝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故选D。A、B两项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元朝黄道婆改进的棉纺织工具及技术,只是改变了棉、丝、麻等纺织品比例,故C错误。 10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明朝中后期,故选择D项。 11下列是某校举办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专题手抄报比赛中学生搜集的一组图片,他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手工技艺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繁荣C.江南市镇的兴起D.城市布局的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分析图片信息可见,前两幅图片均反映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的繁荣;第三幅图片“交子”反映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成为北宋商业空前繁荣的见证;第四幅图片“商标”,反映了商品的生产、销售、批发等环节。据此可见以上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B。济南刘家功夫针尽管与手工业发展相关,但此“商标”并不能体现其技艺高超,且不符合“共同主题”的要求,故A项错误;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2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包括“工商食官”实行市坊制度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商帮形成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工商食官”为商周时期的经济政策,市坊制度是宋朝以前的城市管理制度,故排除;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现象,故正确;明朝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故正确。故选A。 13推行“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政策的时期有商周 战国 西汉 明清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材料“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历经秦汉、唐宋,直至明清,重农抑商是封建历代王朝一贯的经济政策,故正确;商周推行“工商食官”政策,故排除。故选D。 14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政策的影响。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严格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使中国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和资本积累的扩大,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故正确;“海禁”和闭关政策并不能起到保护中国经济发展和避免西方殖民侵略的作用,同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故排除。故选D。 15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朝时中国出现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选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时受值”C.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D.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材料“经济的角度”“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反映了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苏州丝织业中出现的“小户”、“大户”之间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A、C、D三项均属于传统的农耕文明的范畴,故排除。 16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工业品在华的倾销,在农村的家庭纺织业中出现了“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故选A。资本主义萌芽、商业活动出现均在鸦片战争前早已存在,故B、C两项错误;D项所述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17“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发昌机器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以“自强”为旗号、以“练兵”为主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的思想,江南制造总局为其中突出的代表之一,故选C。A、B两项均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D项为近代民族资本家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排除。 1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有政府的提倡与鼓励 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不断设立,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地主、官僚和商人投资于近代民族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故正确;政府提倡和鼓励民族工业发生在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与发展在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故排除。故选B。 19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A.西方科技的传播B.重商思潮的影响C.清政府放宽了对设厂的限制D.改良思想的推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问题,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故选C。西方科技的传播为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和外在的条件,故A错误;重商思潮即实业救国思潮为重要原因之一,但非直接原因,故B错误;改良思想为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影响,故D错误。 20下图所示的广告中有“真正国货”“请国民每年挽回四千五百余万之权利”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洋务运动兴起B.实业救国热潮C.工人阶级诞生D.近代企业出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根据题干“真正国货直接证据”可知选B项,其他选项体现不出来。 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大约是指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19世纪末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20世纪30年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民国政府的扶植和鼓励、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即“黄金时期”,故选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A、B、D三项错误。 22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是A.纺织业B.交通运输业C.冶金业D.机器制造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即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故选A。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23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新的社会现象是()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B.社会巨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答案】A【解析】黄遵宪在诗中描写的相关内容,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一社会现象。B、D属于中国近代出现的社会现象,但材料中并未体现;C属于古代社会就存在的社会现象,与题干不符。【备注】中国近代交通发展演变的特点(1)从时间上看,起步晚,落后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2)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压制,再加上政治腐败,因此发展缓慢。(3)从地域上看,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及大城市发展较快,西北、西南地区则发展缓慢。(4)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4“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答案】C【解析】从材料所给的近代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可以解答,新礼服、剪辫、爱国帽、天足、阳历、鞠躬礼这些都是民国以后才在社会上涌现出来的。 25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难夫难妻D.风云儿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1905年定军山摄制成功,成为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故选A。B、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及题干要求,故排除。 26我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在A.台湾B.北京C.香港D.上海【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877年福建巡抚在今天台湾的高雄至台南间架设了第一条电报线,这是近代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故选A。B、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及题意,故排除。 27下图是我国第三套人民币贰角券图案,其中绘制的武汉长江大桥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它建成于A.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恢复期间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C.大跃进运动期间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分析图片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实施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武汉长江大桥为“一五计划”间重要的建设成就,故选B。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8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B.实行社会主义改造C.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明确提出了中国国内主要矛盾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提出变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作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故选C。1949年至1952年底以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为主要任务,1953年至1956年底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任务,故A、B两项错误;1960年冬起,中共着力于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故D项错误。 29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基本确立的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D.新中国的成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所学可知,1953至1956年底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基本确立,故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排除。 30中共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成为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点,故选A。B、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1下图中,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是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人支持哥伦布,从伊比利亚半岛一路向西越过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故选择B项。 3217世纪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荷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争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断扩大对外殖民扩张和发展海外贸易,17世纪成为掌握世界商业霸权,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选D。葡萄牙、西班牙、英国三个国家掌握殖民霸权的时代及特征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C三项错误。 33下列工业革命的成果,按照发明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结合所学可知,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于178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发明于1765年,早期火车发明于1814年,早期轮船发明于1807年,故正确,故选D。 341931年10月18日夜,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这位发明家是A.马可尼B.贝尔C.爱迪生D.本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和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电灯泡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故1931年美国人将明亮的电灯关闭来纪念的人物是爱迪生,故选C。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贝尔发明了电话,本茨发明了三轮汽车,均与电灯无关,故A、B、D三项错误。 35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A.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B.城市日益喧嚣拥挤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D.水力成为主要能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河水已经浑浊不堪”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C项正确;A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B、D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选C项。 36关于世界市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标志其初步形成B.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C.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D.国际贸易发展是其形成的惟一方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孤立的状态,整个世界逐渐形成了密切联系的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国际贸易发展不是其形成的惟一的方式,还包括殖民战争、人口迁移、资本流通等,D项表述错误,故选D。 37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多种所有制并存D.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采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统一的计划经济指令,否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故选A。B、C两项均为对斯大林时代经济体制的改革措施,故排除;勃列日涅夫加强对国营企业改革,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故D项错误。 38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首先发生的领域是A.农业B.工业C.商业D.金融业【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故本题选D。 39下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修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它实践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A.实行美元贬值B.调整产业结构C.推行以工代赈D.发展农业生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图片中20世纪30年代美国修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为罗斯福新政中兴办的公共工程,反映了新政中推行的以工代赈的措施,这种措施的目的就是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以摆脱经济危机,故选C。A、B、D三项分别反映了新政在金融、工业和农业方面的措施,故排除。 40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增长“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B.各国经济调整和改革C.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和平环境D.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改革,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各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故选B。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和平环境为社会原因,均非主要原因,故A、C两项错误;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41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她说的“安全网”应指A.社会保障体系B.强化国防保障C.发展粮食生产D.劳动安全保护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滞胀”的困难局面,分析题干可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所说的“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反映了英国政府所采取的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措施;“安全网”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反映了英国政府为防止社会矛盾激化而对对弱势群体采取的社会保障体系,故选A。B、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42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C.重点放在农业D.重点放在重工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均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的存在,这从根本上导致两者的最终失败,故选B。A项仅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且不符合“实质”的要求;C、D两项分别是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不同的特点,并非相同原因,故排除。 43二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货币是A.卢布B.英镑C.欧元D.美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规定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可见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的货币,故选D。A、C两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二战前英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故B项错误。 44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联合国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贸总协定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通过建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及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其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故正确;联合国是战后建立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故排除。故选B。 45二战后,欧洲的联合开始于A.文化领域B.政治领域C.经济领域D.军事领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各国加强经济合作,以促进各国经济恢复与发展,从经济一体化逐渐发展到政治一体化,故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及题干要求,故排除。 46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学习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一课时,就某一条约整理的笔记,该条约是A.罗马条约B.巴黎条约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战后以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分析图片信息可见,图片中该条约包含建立欧洲联盟的内容、确立了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目标,提出了加强欧洲各国政治、外交合作的要求,由此可见此条约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故选D。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47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的事件是A.启用欧元B.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C.统一市场的建立D.关税同盟的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欧盟建立,尽管最初提出了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目标,但经过欧洲公众自下而上地推广、应用欧元,推动了欧元在欧洲的流通,最终xx年欧元才得以启用,故选A。B、C、D三项措施均为欧洲各国政府自上而下通过和实施的。 48下图所示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的成员国都是A.亚洲国家B.发展中国家C.西方国家D.环太平洋国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图示反映的是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其成员国均为环太平洋国家,故选D。A、B、C三项均不符合实际,故排除。 49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世界市场的扩大各国发展机会均等 跨国公司数量增加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表现为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及跨国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故正确;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迅速发展的有利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在全球化中利益失衡,故排除。故选B。 50下图反映的世界贸易额变化的原因包括世界贸易额变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区域集团化加剧各国间贸易竞争和壁垒跨国公司和世界贸易组织推动贸易发展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当代世界贸易发展的原因。分析图表信息可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额不断增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此状况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相关,其具体原因包括市场经济体制在大多数国家推行、跨国公司和世贸组织的推动及信息技术为世界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故正确;区域集团化所引起的贸易竞争和壁垒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故排除。故选C。 二、综合题:共3题51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扶植小农经济的原因。(2)阅读图表,描述其反映的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现象,并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五口通商时期中国生丝出口情况表 五口通商时期中国茶叶出口情况表(3)流行的民谣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指出下面两段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说明其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天天想,日日盼,今天来把公社建,公社好,公社强,公社幸福胜天堂。”“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事件_ ;影响_。事件_;影响_。【答案】(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下的自耕农是王朝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2)现象: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原因: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从中国掠夺原料,加速中国农产品商品化;中国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造成了破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以来中国的“三农”问题。第(1)问,依据材料“农夫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概括归纳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由材料“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概括得出古代统治者扶植小农经济的原因。第(2)问,阅读图表中信息,认识和理解鸦片战争后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概括总结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的结论;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第(3)问,依据对材料中两段民谣信息的提取、解读分析,概括说明各自反映的历史事件,即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各自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52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全力于工业生产。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1)依据材料概括世界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2)观察上图,分析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3)近代以来,中国人为迎接工业文明的挑战、努力融入世界经济大潮而不懈努力。观察下列图片,分别指出与其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1)变化: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2)特点:范围广泛,处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原因: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具有海上交通的便利条件(或优越的地理位置)。(3)洋务运动:标志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代化;建立经济特区: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中国经济融入世界。【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1)问,依据对材料“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全力于工业生产”的分析理解,概括得出其变化;结合材料出处及所学的相关知识概括归纳重大历史事件。第(2)问,分析阅读并提取地图中的重要信息,认识及理解英国的工业品输入到世界各地,据此分析概括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材料的时代背景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出现英国海外贸易特点的主要原因。第(3)问,阅读分析图片及对材料“近代以来,中国人为迎接工业文明的挑战、努力融入世界经济大潮而不懈的努力”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概括与图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分析概括各自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3改革与创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 基于上述认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实行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2)罗斯福所说的深重的灾难指的是什么?指出他“采取的措施”对美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3)指出在上述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并结合现实和所学说明其作用。【答案】(1)政策:新经济政策。经济恢复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美国正在经历着经济大危机。影响:使美国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3)突破: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推进了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商品空前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苏俄、美国和中国的三大经济改革。第(1)问,依据对材料中1921年列宁所论述的“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的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根据新经济政策影响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此政策的结果。第(2)问,依据对材料 “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的分析解读,概括说明罗斯福所说的深重灾难的含义;根据对材料二信息的理解并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即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而分析概括对美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第(3)问,由对材料“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分析理解,结合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发展的所学知识,概括得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现实问题分析说明经济体制新突破产生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