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989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76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1)(1),海拓印染事业部技术部培训课程,2014.11.13,目录,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 泵站 污水处理 污泥处理和处置 检测和控制,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 1.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根据当地采用的用水定额的80%-90%。 2.工业区内生活、沐浴污水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 3.工业区内工业废水量和变化系数的确定,应根据工艺特点,并与国家现行的工业用水量有关规定协调。,雨水量 1.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F 2.径流系数根据地面的不同取值不同,0.1-0.95之间,汇水面积的平均径流系数按地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综合径流系数根据城镇密集程度,0.2-0.85。 3.设计暴雨强度,按公式q=167A1(1+ClgP)/(t+b)n计算,具有十年以上雨量记录的地区,宜采用年多个样法,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年最大值法。 4.雨水重现期 ,1-3年,重要地区3-5年,特别重要10年及以上。,合流管渠设计流量及水质,设计水质 1.城镇生活污水:BDD25-50g/(人.d);SS40-65g/(人.d); 总氮5-11g/(人.d);总磷0.7-1.4g/(人.d)。 2.工业废水设计水质参考类似工业的资料,其BOD、COD、SS、总氮、总磷可折合人口当量计算。 3.污水厂内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水温宜为10-37,PH值宜为6.5-9.5,营养组合比(BOD5:N:P)可为100:5:1,工业废水进入应考虑有害物质的影响。,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1.排水管渠系统应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建设情况统一布置,分期建设。断面尺寸应按远期规划的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设计,按现状水量复核并考虑城镇远景发展需要。 2.排水干管应布置在排水区域内地势较低或便于雨污水汇集的地带,排水管宜沿道路铺设。 3.管渠材质、构造、基础、接口,应根据排水水质、水温、冰冻情况、断面尺寸、管内外所受压力、土质、地下水位、地下水侵蚀、施工条件及对养护工具的适应性等进行选择与设计。 4.输送腐蚀性污水管渠必须 采用耐腐蚀材料,接口及附属构筑物必须采用相应防腐措施。 5.输送易造成管渠内沉析的污水时,考虑维护检修方便。 6.工业区内经常受有害物质污染场地的雨水,应经预处理达到相应标准后才能排入管渠。 7.排水管渠应以重力流为主,不舍或少设提升泵站。 8.污水管道、管渠应保证密实性,进行闭水试验,防止污水外渗或地下水内渗。 9.雨水管道、合流管道系统之间可设连通管,必要时设闸门,在排水泵站和倒虹管前宜设置事故排出口。,水力计算,排水管渠流量:Q=A*v;流速:v=1/nR2/3I1/2,粗糙系数n UPVC/PE/玻璃钢0.009-0.011;水泥管/钢管0.022;陶土/铸铁管0.013 最大设计充满度 雨水管/合流管按满流算,重力流按下: 管径/渠高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1000,0.75 最小管径与相应最小设计坡度 污水/雨水/合流管:塑料管0.002,其他管0.003;雨水口连接管/重力输泥管0.01,设计流速max 排水管最大设计流速:金属10m/s,非金属5m/s;排水明渠最大设计流速:水深为0.4-1m时,粗砂0.8,粉砂1.0,粘土1.2,混凝土4.0;0.4m乘0.8;2m乘1.25 设计流速min 污水管0.6m/s,雨水/合流0.75m/s,明渠0.4m/s,压泥管根据含水率和管径变化。 排水管为压力流时,压力管道的设计流速宜采用0.7-2.0m/s。,管道,1.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井内连接,宜采用管顶平接或水面平接。 2.埋地塑料排水管可采用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不应采用刚性基础。当遇到特殊情况需折线铺设时,应采用柔性连接,其允许偏转角应满足要求。 3.管道接口可选用柔性或者刚性接口,污水及合流管道宜选用柔性接口。管道穿过粉砂细沙层并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或在地震设防7度以上必须用柔性接口。 4.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一般情况下设置在冰冻线以下。 5.设计排水管道,应防止在压力流下倒灌,压力管考虑水锤,在管道高点以及每隔一定距离设排气装置,低点以及每隔一定距离设排空装置。 6.道路红线宽度超过40m的城=城镇干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道。 7.压力管接入自流管道时,应有消能设施。 8.承插式压力管道应根据管径、流速、转弯角度、试压标准和接口的摩擦力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是否在垂直或水平方向转弯处设置支墩。,检查井,设在管道交汇/转弯/管径或坡度改变/跌水/直线距离处。 井盖应有标示,宜与路面持平。 管径200-400mm,最大间距污水40m,雨水/合流50m。 与塑料管宜采用柔性连接。 接入检查井的支管管径300时,支管数不宜超过3条。 压力管道上应设置压力检查井。 便于维护和检修,爬梯便于检修和上下安全。,水封井,工业废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必须设置。 设在产生废水的排出口及其干管上每隔适当距离处。 深度不应0.25m,井上宜设置通风设施,井底沉泥槽。 不应设在车行道及行人众多处,适当远离产生明火处。,雨水口,雨水口形式数量布置应按汇水面积产生的流量,雨水口泄水能力确定,宜设污物截留设施。 间距25-50m,道路坡度0.02时,可大于50m。 深度不宜1m,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特殊情况浅埋应采取加固措施。,泵站,排水泵站宜按远期规模设计,水泵机组可按近期规模配置。 排水泵站建筑物和附属设施宜采取防腐措施。 泵房室内地坪标高应比室外高0.2-0.3m,易受洪水淹没地区泵站,入口设计地面标高应比设计洪水位高0.5m以上,不能满足时设置闸槽等措施。 自然通风条件差的地下式水泵间应设机械送排风综合系统。 泵房宜有两个出入口,其中一个应满足最大设备或部件的进出。 排水泵站供电应按二级负荷设计,不能满足时,应设置备用动力。,泵房设计-水泵配制,水泵宜选用同一型号,台数不小于2台,不宜大于8台,水量变化很大时,可配置不同规格水泵,但不宜超过两种,或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或采用叶片可调式水泵。 应设备用泵。 选用水泵宜在满足设计扬程的高效区运行,2台以上水泵并联合用一根出水管时,应验算单台水泵工况,使之符合设计。 水泵吸水管设计流速宜为0.7-1.5m/s,出水管流速宜为0.8-2.5m/s。 非自灌式水泵应设引水设备,并均宜设备用。小型水泵可设底阀或真空引水设备。,泵房设计-泵房,水泵机组宜采用单行排列。 主要机组布置和通道宽度,应满足机电设备安装、运行和操作的要求,并符合:水泵机组间净距1m,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净距1.2m,主要通道宽度1.5m。 有电机起重机的泵房内,应有吊运设备的通道。起重设备应根据吊运的最重部件确定,起重量3吨,宜选用手动或电动葫芦,3吨,宜采用电动单梁或双梁起重机。 水泵机组基座,应按水泵要求配置,并应高出地坪0.1m以上。 泵房内应有排除积水的设施。 泵房内地面敷设管道时,应根据需求设置跨越设施,若架空敷设时,不得跨越电气设备和阻碍通道,通行处管底距地面不宜小于2米。 潜水泵上方吊装孔盖板可视环境需要采取密封措施。,泵房设计-出水设施,当两台或两台以上水泵合用一根出水管时,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均应设置闸阀,并在闸阀和水泵之间设置止回阀。当污水泵出水管与压力管或压力井相连时,出水管上必须安装止回阀和闸阀等防倒流装置。雨水管的出水管末端宜设置防倒流装置,其上方宜考虑设置起吊设施。 出水压力井的盖板必须密封,所受压力由计算确定。 合流污水泵站宜设试车水回流管,出水井通向河道一侧应安装出水闸门或考虑临时封堵措施。 雨水泵站出水口位置选择,应避让桥梁等水中构筑物,出水口和护坡结构不得影响航道,水流不得冲刷河道和影响航运安全,出口流速宜小于0.5m/s。出水口处应设警示装置。,格栅,1.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格栅。格栅栅条间隙宽度:粗格栅:机械清除时16-25mm,人工清除25-40mm,特殊情况最大间隙100mm。细格栅:1.5-10mm。 2.污水的过栅流速宜采用0.6-1m/s,除转鼓格栅外,机械格栅的安装角度宜为60-90,人工格栅30-60。 3.格栅除污机,底部前端距井壁尺寸、钢丝绳牵引除污机或移动悬吊葫芦抓斗式除污机应大于1.5m,链动刮板除污机或回转式固液分离机应大于1.0m。 4.格栅上部必须设置工作平台,高度高出格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 5.工作平台侧边道宽宜采用0.7-1.0m,正面过道宽度,机械1.5m,人工1.2m。 6.粗格栅栅渣宜采用带式输送机输送,细格栅栅渣宜采用螺旋输送机输送。 7.格栅的进出料口宜采用密封形式,根据周围环境情况,设置除臭处理装置。 8.格栅间应设置通风设施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与报警装置。,沉淀池-设计数据,沉淀池,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值不宜小于4,长度与有效水深的比不宜小于8,池长不宜大于60m。 2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0.3-1.2m/s。 3.池底纵坡不宜小于0.01。 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不宜大于3。 2中心管内流速不宜大于30mm/s。 3.中心管下口应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地面距泥面不宜小于0.3m。,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2 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3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4 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斜管(板)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升流式异向流斜管(板)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可按普通沉淀池设计表面水力负荷的2倍计算,但对于二次沉淀池,应以固体负荷核算。 2 斜管孔径(或斜板净距)宜为80-100mm,长宜为1-1.2m,水平倾角宜为60,上部水深宜为0.7-1.0m,底部缓冲层高度宜为1.0m。 3 应设冲洗装置。,活性污泥法,根据去除碳源污染物、脱氮、除磷、好氧污泥稳定等不同要求和外部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 廊道式生物反应池的池宽与有效水深比宜采用1:12:1。有效水深应结合流程设计、地质条件、供氧设施类型和选用风机压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可采用4.06.0m,在条件许可时,水深尚可加大。 生物反应池中的好氧区(池),采用鼓风曝气器时,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气量不应小于3m3。好氧区采用机械曝气器时,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一般不宜小于25W/m3;缺氧区(池)、厌氧区(池)应采用机械搅拌,混合功率宜采用28W/m3。机械搅拌器布置的间距、位置,应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活性污泥法,生物反应池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冬季低水温对去除碳源污染物、脱氮、除磷的影响,必要时可采取降低负荷、增长泥龄、调整厌氧区(池)、缺氧区(池)水力停留时间和保温或增温等措施。 原污水、回流污泥进入生物反应池的厌氧区(池)、缺氧区(池)时,宜采用淹没入流方式。 当以去除碳源污染物为主时,生物反应池的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 按污泥负荷计算 : 2 按污泥泥龄计算: 生物反应池的始端可设缺氧或厌氧选择区(池),水力停留时间宜采用0.51.0h。,脱氮除磷,进入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污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1脱氮时,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之比宜大于4; 2 除磷时,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磷之比宜大于17; 3 同时脱氮、除磷时,宜同时满足前两款的要求。 4 好氧区(池)剩余总碱度宜大于70mg/L(以CaCO3计),当进水碱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增加碱度的措施。 当仅需脱氮时,宜采用缺氧好氧法(AN/O法)。 生物反应池的容积,采用硝化、反硝化动力学计算时,按下列规定计算: 1) 缺氧区(池)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脱氮除磷,好氧区(池)容积,可按下列规定计算:,混合液回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缺氧好氧法生物脱氮的主要设计参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BR反应池宜按平均日污水量设计;SBR反应池前、后的水泵、管道等输水设施应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设计。 SBR反应池的数量宜不少于2个。 SBR反应池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每个周期进水量(m3); tR每个周期反应时间(h)。 污泥负荷的取值,以脱氮为主要目标时,宜按本规范表6.6.18的规定取值;,供氧设备,生物反应池中好氧区的供氧,应满足污水处理需氧量、混合和处理效率等要求,一般宜采用鼓风曝气或表面曝气等方式。 生物反应池中好氧区的污水需氧量应,根据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的硝化和除氮等计算确定要求,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O2 = 0.001aQ(SoSe)cXV+b0.001Q(NkNke)0.12XV0.62b0.001Q(NtNkeNoe)0.12XV 选用曝气装置和设备时,应根据设备的特性、位于水面下的深度、水温、污水的氧总转移特性、当地的海拔高度以及预期生物反应池中溶解氧浓度等因素,将计算的污水需氧量换算为标准状态下清(污)水需氧量。,供氧设备,鼓风曝气时,可按下列公式将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供气量。 鼓风曝气系统中的曝气器,应选用有较高充氧性能、布气均匀、阻力小、不易堵塞、耐腐蚀、操作管理和维修方便的产品并应具有不同服务面积、不同空气量、不同曝气水深,在标准状态下的充氧性能及底部流速等技术资料。 鼓风机的选型应根据使用的风压、单机风量、控制方式、噪声和维修管理等条件确定。选用离心鼓风机时,应详细核算各种工况条件时鼓风机的工作点,不得接近鼓风机的湍振区,并宜设有调节风量的装置。在同一供气系统中,应选用同一类型的鼓风机。,供氧设备,计算鼓风机的工作压力时,应考虑进出风管路系统压力损失和使用时阻力增加等因素。输气管道中空气流速宜采用:干支管为1015m/s;竖管、小支管为45m/s。 鼓风机应根据产品本身和空气曝气器的要求,设置不同的空气除尘设施。鼓风机进风管口的位置应根据环境条件而设置,宜高于地面。大型鼓风机房宜采用风道进风,风道转折点宜设整流板。风道应进行防尘处理。进风塔进口宜设置耐腐蚀的百叶窗,并应根据气候条件加设防止雪、雾或水蒸汽在过滤器上冻结冰霜的设施。 生物反应池的输气干管宜采用环状布置。进入生物反应池的输气立管管顶宜高出水面0.5m。在生物反应池水面上的输气管,宜根据需要布置控制阀,在其最高点宜适当设置真空破坏阀。,生物膜法,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