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988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圭臬(ni) 苏打(d) 砾石(l) 掎角之势(j) B.蹂躏(ln) 处方(ch) 重创(chung) 白骨累累(li) C.粳米(jng) 切脉(qi) 嘬奶(zu) 撑天拄地(zh) D.绿营(l) 鱼鳔(bio) 干禄(gn) 箪食壶浆(s)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貂婵 撮合 琴键 胁肩谄笑B. 诀别 痉挛 遴选 汗流浃背C. 废弛 珐琅 巅簸 珠联璧合D. 恣睢 安详 箭簇 文丝不动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为把我国软件推向世界,这家公司的总裁把全部精力 到多媒体智能软件的研制开发中。 在生活中达到了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 ,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止。 近日,济宁联通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吉祥号码”预存话费销售活动在消费者中引起一片 :预存话费是否剥夺了普通消费者的择号权?A.灌注 征候 置疑 B.贯注 症候 质疑C.贯注 征候 质疑 D.灌注 症候 置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付,等闲视之,才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B. 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一定会有所扭转。C. 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大家手挽手放声高歌,虽然天寒地坼,风雪交加,却依然熄灭不了我们心中的激情和青春的火焰。D. 在新闻发布会上,我外交部发言人巧舌如簧,严厉驳斥了美联社的有关芬兰一货轮装有运往中国的69枚“爱国者”导弹的报道。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据南都娱乐周刊记者透露,周立波为某企业做脱口秀表演,出场10分钟,报酬高达90万元;在“达人秀”栏目的出场费更是每集近100万元。B考生赶考,请携带您的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或“军校学员证”),若无上述证件,将无法进入考场。 C如何化解生源危机?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xx年高招调查报告”认为,教育国际化是机会。D“一车人都被逗笑了。”在公交车上看完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像金刚一样捶打着胸脯冲过终点的记者说。“在家看电视不可能有这种与陌生人一同分享快乐的体验。”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台湾选务部门在将台湾地区领导人当选证书送给马英九时,马英九在致词中表示,他收下当选证书的同时,也收下了台湾民众的托付与期许。B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C“穷教授骑飞鸽,富教授开宝马”,近来,大学教授收入相差悬殊,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不过也有人表示,这是市场经济大潮下高校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Dxxxx年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强人权建设,实现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二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现代散文中,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此种谈话风格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用谈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呼应于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闲话笔调是散文中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实秋。但梁实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是用来抵斥种种不雅的,所谓相反相成是也。而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则并不见佳。他显然是过于着重幽默了,并以之作为作文的主旨,却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实,幽默表现于文中,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吃力不讨好。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笔调。但个人应当以自我说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将载道与言志对立起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文也就沦为小摆设。其实,言志与载道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观念,也可谓各有其道。文中若尽是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但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正如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一样,各种观念或道对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换言之,重个性,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仍又是载道之文了。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 (选自吴永福散文中的闲话笔调有删改)7. 下列关于“闲话笔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 )A闲话笔调深受林语堂的喜爱,但他的文章过于拉杂,有话题游移的缺点,不及梁实秋先生的行文简练。B闲话笔调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读者进行心灵或性情等方面的交流。C闲话笔调是现代散文创作中非常流行的,是由周作人、林语堂、胡适等作家提倡的一种创作风格。D.闲话笔调散文的言说方式中比较自然的,所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的小事,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8.以下关于各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作人以闲适为主,但在闲适中也带有书斋的苦闷。B.林语堂追求幽默,但是率意而谈,体现出名士作风。C.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刻意为之,适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风。D.梁实秋行文简练,文章雅致,用幽默来抵斥种种不雅。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平淡的谈话方式来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国现代散文的一大特点,这是白话散文最重要的进步。B.一个作家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笔调,这种笔调的表现各有不同。C.因为用谈话的方式来写,便没有古文那样简洁,所以闲话笔调的散文篇幅往往都很长。D.文中如果都是载道口吻,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所以写作应该由载道转为言志,表现作者个性。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珪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议曰: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日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枕干雠敌 干:武器 B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 饬:整齐 C今傥义元庆之节 傥:如果 D然后旌其闾墓 旌:表彰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居礼者不以法伤义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仁而无利,与乱同诛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 之二虫又何知D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谈法说礼,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通过徐元庆“手刃父仇,束身归罪”这一案例,阐述了“礼”与“法”的辩证关系。B作者认为,对徐元庆不予处置,于法不容;予以处置,于礼不合。这就是徐元庆案的特殊性。C在作者看来,徐元庆杀害朝廷命官,虽然触犯“国章”,有违“政纲”,但为父报仇,情有可原,束身归罪,勇气可嘉,所以其罪可恕。D. 作者认为,徐元庆之所以孝义高尚超过古人,行为正义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是符合礼义的。第卷(共114分)四、(26分)13. 将文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3分) (2) 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4分) (3)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旅 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2)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答: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诗经氓)(2)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3)狗吠深巷中, 。 ,虚室有余闲 (归园田居)(4)是日也,天朗气清, 。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5)侣鱼虾而友麋鹿, , 。(赤壁赋)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御风而行朱以撒这只长尾巴的鹳在树顶长叫一声,一朵硕大的木棉花扑地掉了下来,把潮湿的地面砸了一个坑。又是一个落花时节到了。再过不了多久,木棉的果实经不住暴晒,嘭地一下打开弹匣,刹那雪白飞絮随风起舞。这种植物身高数丈,借风力传送种子,年年如此。在城市里,一棵树的种子落在地面要自然而然地生长起来,可能性非常小。只有那些在园林工人培育下的植物,大小成批、均匀如一,才有可能纳入计划之内,栽种在道途两边。那种以前我们在原野上看到的落地生根的景象生命一沾上泥土就开始了长大的历程,毫无规划自由的伸长,在城市里是受到制约的,这也使城市的树木趋于一致。那些没有被改造的老树,必定连着还没有改造的旧坊巷。由于苍老,没有哪一棵树是笔直站立的,或俯于前或仰于后。种植者早已不在人世,当初还是拉着绳子齐齐种下的,岂料风雨南方,品相也生出了那么大的变化。这也应和着老坊巷木板房的疏影横斜,斑驳脱落,已非初始时的严丝合缝。走在其中,四处望望,步子就快不起来。现在,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已经缺少了差异的审美空间。我接连几个傍晚在中州的街巷散步,走了很长一段,如果不是耳畔充满陌生的语调,我还以为身在熟悉的居住地呢。我站在中州国际饭店大立面的玻璃窗前,俯视隔街的博物院,它的外在形态有些像锥形竹笠,罩住下边的宝藏。抽空我去了两回,那里正展出一批文物精品。第一回草草走了一趟,第二回就有目的地细看了。在锈迹重迭的青铜鼎彝间穿行,心绪不免沉重,直到几个元代青花瓶出现,才砉然松了下来。这个地域的青铜、碑刻太多了,青花反而稀罕,就像体态修长的清纯少女,立在一群孔武的大汉当中。那么多时光过去了,依旧那么新鲜、清洁,不染尘泥。喜欢青花的人很多,我想未必是价值上的缘由,而是它的神采、光泽。时光之锉锉不动它的皮表,容颜不改一贯的清雅,让人惊讶其完好如新。完好如新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规避伤害,渴望保全。晋人石崇说:“士当身名俱泰”,这是我见到的最有保全意识的一句名言,并不一定要以残破伤痕来显示时光过后的美感。我现在很厌烦的就是看到许多的作旧之作,很拙劣的手法篡改着生命的历程,然后声称这是清代的或者是明代的。时间尚早,我穿过大片的阳光,买了一张票,进去听一场华夏古乐。当眼睛适应漆黑的空间时,才发现几百人的演奏厅,不过七八人而已。我喜欢这样的场面,很宽松地坐着,很安静地倾听。这几位弹奏者的神情平静如水,举止安详,服饰也特别得体,我觉得一定有我期待的情调从他们指下、唇下流淌出来。瑟、箫、磬、编钟一起,开始了一曲蒹葭的旅程。四周太静了,只有这些乐器的交织、承续。如果没有听错,此曲是以商音和羽音为主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清音和沉细音,安和中揉入了些许幽怨,朝着那不明之处轻轻滑落。以音乐来复活远久之诗再也合适不过了,那么寻常的植物、流水,那么普通的人之常情,好像都在眼前了。音乐厅的冷气开得那么充分,我抱着双臂,如同站在白露为霜的蒹葭丛中,静默地等待那个人的到来。许多书读过一遍,如果没有机缘,再翻动的可能性很小,前边还有更多的阅读在等待。现在在这里,应和着古乐重温,已不轻易忘却。还有更多的绝妙文字被尘埃捂着,显不出生命之新鲜。情形就是这样,迅疾奔驰中,竟至于缺乏听一曲蒹葭的功夫了。腾出功夫来的人,明显喜欢生活中的散漫,浮生闲情,从容为之。我相信这种人生状态一定是感到了适宜痛快,才如此轻松地代代相传,不会中断。这和我开头写的木棉花絮是很相同的,一以贯之地持抱自己的生长方式,到了时辰就结出许多成熟种子,被轻悠悠的花絮裹着,御风而行,满城飘白。(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10月28日,有删节)16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1)完好如新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3分) (2)以音乐来复活远久之诗再也合适不过了。(2分) 17第三段,为什么作者“走在其中,四处望望,步子就快不起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18作者在第五段描述了自己听蒹葭古曲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19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青花反而稀罕,就像体态修长的清纯少女”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了青花新鲜、清洁,不染尘泥的美丽形象。B作者现在很厌烦看到声称是清代或者是明代的作旧之作,因为这些作品用很拙劣的手法篡改了生命的历程。C本文中的“御风而行”与庄子写的逍遥游中不汲汲于功名利禄的列子御风而行,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D本文语言凝练流畅,含蓄蕴藉,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和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E本文由木棉果实飞絮随风起舞写起,叙述了自己欣赏古城和古乐的情形,表达了要人们停下脚步慢慢欣赏的愿望。六、(12分)20. 语音综合运用 走进高三,自是另有一番局面和历程。学校要求你作为高三学生代表在新学期第一次早会升旗仪式上发言,请你拟写一篇发言稿。要求:(1)侧重抒情和议论。(2)运用比喻、排比修辞。(3)不少于200字。七、(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有三个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突然天降大雨。甲说:“荒岛之上,没有地方可以躲雨,何必奔逃,徒劳无功。”便泰然处之,静静地待在原地。乙说:“荒岛这么大,也许其他地方并没有下雨,依我看,不如四处找找。”于是不辞辛劳,到处寻找没有下雨的地方。丙说:“静坐无聊,奔走无益,何不雨中漫步,享受自然妙趣。”便慢悠悠地在雨中行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类似的情况。这三个人的言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观点。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700字。ww w.ks 5u.c om 南昌二中2011xx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答题卷一、二、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3456789101112四、(26分)13.(10分)(1)(3分) (2)(4分) (3)(3分) 14.(8分)(1)(4分) (2)(4分) 15.(8分)(1) (2) (3) (4) (5) 五、(21分)16(5分)(1) (2) 17(6分) 18. (6分) 19.(4分)( )( ) 六、(12分)20. (12分)100200七、(55分,另设卷面5分 )21.(50分)题 目: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南昌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饬:使整齐,整顿) 11A(均为“因为”, B介词,和连词,和。 C取独这 D在比) 12C(“其罪可恕”错)16. (5分)(1)物品或生命并不一定要以残破伤痕来显示时光过后的美感,规避伤害,渴望保全也能展示出生命的美感。(2)用音乐来演奏远久的诗歌,可以很好地表达出诗歌的深刻内涵,使远久之诗仿佛也具有生命。(或,用音乐来演奏久远的诗篇,可以赋予诗歌新的生命,使之变得更生动新鲜、亲切可感。)17. (6分)因为走在老坊巷中,里面的木板房疏影横斜,斑驳脱落,有着差异的审美空间。所以走在其中,漫步欣赏,步子就快不起来了。这样写的好处是和下文“崭新的城市”雷同、单调的景象形成对比,从而表现出作者对现代城市的厌倦,对个性之美的喜爱。18. (6分)说明现代人都脚步匆忙,没有多少人愿意停下脚步欣赏那些美好的事物;暗示下文“腾出功夫来的人,明显喜欢生活中的散漫,浮生闲情,从容为之”的内容,为文章主旨“一以贯之地持抱自己的生长方式”的提出做铺垫。19.C、D(4分) (C项,这两个“御风而行”的内涵不一样,逍遥游中引用列子御风而行是说明只凭借风的列子也是有所待的,无法做到真正的逍遥。而本文的“御风而行”是为了说明木棉“一以贯之地持抱自己的生长方式,到了时辰就结出许多成熟种子”。D项,本文没有运用排比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根据相关内容可知是正确的。)【参考译文】据我了解,则天皇后时,同州下邦有个叫徐元庆的人,他的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了,他最后能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然后把自己绑起来,投案自首。 我认为:先王制订礼义,是用来约束人们,催其上进的;严明刑罚,是用来整顿政治的。枕着武器,伺机报仇,是为人子女的孝义;惩杀罪人,防止作乱,是帝王统治天下的政纲。既然如此,那么没有孝义就不能教育人民,政纲混乱就不能严明法制。所以圣人制订礼制,梳理人们的思想,整饬法令,约束人们的行动,使这些掌管法制的人不因为礼义而废弃刑律,遵守礼制的人不因法规而妨害礼义,这以后暴乱才会不发生,廉洁知耻之风就能蔚然兴起,天下就能按正道顺利发展了。 然而,依据国家法律,杀人的人应当处死,这是国家统一的法规。执法不能两样,徐元庆应该伏罪。又据礼,父仇不共戴天,也是国家勉励人尽孝的教化内容;教化不能马虎,徐元庆不应被处死,但我听说从前刑罚的产生,本来是用来制止暴乱的,讲求仁德可获取益处,人们大都崇尚德行。现在元庆报杀父之仇,本意不是作乱,只是尽子女的孝道,教子属于仁德。讲仁德却得不到益处,与作乱一样都被处死,这虽叫执法不二,却不能用来教育人。在这一点,就可公开宽恕元庆的罪行。但是,如能使邪恶有了合法的产生根源,作乱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从前借助礼教来周密防范作恶,它的弊端数不胜数;先王之所以严明刑罚,根本原因就在这里。现在如果认定元庆的孝道是正义的,而废止国家的刑法,(把这)作为将来处理类似行为的原则,国家必定会多灾多难;那么对于徐元庆的过错,不能免除责罚。每个人都有儿女,每个儿女都有父母,如果都由于敬爱父母而互相报仇,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靠谁来挽救呢?圣贤君主开始做一件事,必定考虑到它的后果,而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而必须使法律全面完备。所以说:“发扬人们的正义,势在必行。”况且因孝义而妨害公法,是仁德的人所不做的,用公法迁就私情的行为,王道就不能施行,徐元庆之所以教义高尚超过古人,正义的行为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今天如果赦免了元庆的罪行而让他快乐地活着,就是磨灭了他的德行,损伤了他的义节,就不是所说的杀身成仁,舍身全节的节操了。 依我辈所见,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按照刑律处死元庆,然后在他的墓前立碑表彰,赞颂他的美好节操,这样,可以使天下按正道顺利发展。把这个案件载入国家法律,永远作为国家法典,恭谨呈上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