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692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 每题2分 共60分11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由可能达到这样的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该材料主要说明了冷战( )A.导致美苏之间不断上升的军备竞赛 B.促进不同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C.避免了当时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D.推动亚非拉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2有学者指出:“冷战史表达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之争,更具实质性的是两种对抗性社会制度及其指导性意识形态的斗争。”造就这种格局的制度性分裂和意识形态对抗应起始于( )A. 十月革命 B. 雅尔塔会议C.“铁幕”演说 D.“杜鲁门主义”3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 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C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D建立上海合作组织4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5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是中国共产党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A. B. C. D. 7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 ) A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B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8中国近代史上,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据记载这种银元是印有西班牙国王头像的墨西哥银元(墨西哥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以银元作为赔款货币的主要原因是( )A.墨西哥银元世界通用 B. 清政府储有大量银元C. 英国只接受第三方货币 D.清朝严格限制白银外流9下表是1865-1913年美国专利注册情况统计表,该表格反映出美国的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专利发明最多的国家 B更重视对外国居民的专利保护C重视保护科技知识产权,并大量引进外来技术D外国居民对美国专利贡献率多于本国居民10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八周年总结报告:l993-200l年,区内贸易翻了一番,三国之间每天的贸易量就有17亿多美元。材料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区( )A经济的运行卓有成效 B.是由美国一国来主导C. 三国间贫富差距拉大 D.不与区域外国家贸易11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经过多方商讨国际货币基金事项,谈到最终决定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和法国的基金份额的分配为:27.5亿美元、13亿美元、12亿美元、5.5亿美元和4.5亿美元。此份额分配( )A.体现参与国的地位平等 B.说明法国比中国获得更多利益C.表明美国拥有很大优势 D.加重了中国在基金份额的负担12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人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这反映出苏联( )A.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活力衰退 B. 政府对经济建设不够重视C. 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 D国民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131930年,苏联政府硕布的农业劳动组合标准章程中提到:过去用来划分劳动组合各成员份地的地界,一律取消,而使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归劳动组合使用。材料反映当时的苏联( )A.积极建设人民公社 B.农业走集体化道路C.开始实施计划经济 D力图巩固工农联盟14英国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在1970年到l980年的10年间,增长了5.6个百分点。而在经济较快发展的1980年到1995年间只增长了5.8个百分点。材料表明英国政府( )A经济计划获得重大成功 B.对民生问题未加以重视C. 在控制国家福利的规模 D.加大了经济干预的力度15受基督教道德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当时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贫穷是穷人自己的过错,失业是由于人们不愿意工作”,因此“失业的人自觉羞愧”。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为此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调整劳资关系 B.以工代赈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直接救济16随着危机的加深,美国国会多次将通过的救济法案皇递总统,但均遭否决。时任总统的胡佛对国会说,“我国人民正在按照美国的方式对付贫困。”材料中“美国的方式”的指导思想是( )A. “自由放任”政策 B.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 计划经济政策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7下面是英国人均原棉消耗量变化。这些变化( )A.导致英国走上了对外掠夺道路 B.有利于棉纺织业进行技术革新C.表明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时尚 D.说明工业革命促使棉织品普及18从198O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 )A.着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B.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原则C.重视边境而忽视内地的局限性 D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191984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文件,规定了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产品价格定价等权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这一规定的核心内容是( )A.扩大国家财源 B.增强企业活力C. 变公有为私有 D.实行市场经济20下面是l9531975年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比例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 )A.因贫穷导致投资严重不足 B.已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模式C. 注重国民经济间的协调发展 D.主要靠重工业拉动经济增长21当今世界,各种峰会接连不断出现,如G20峰会、G8峰会和金砖四国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欧盟峰会、东盟峰会、世界气候大会峰会、世界核安全峰会等。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当今( )A.重建世界政治经济新秧序已达共识 B.对话、合作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主流C.地区性合作在国际交往中比重渐大 D发展中国家开始主导国际政治格局22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吸取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 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 欧盟建立促进了成员国发展A. B. C. D.23 下表是美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项目时间占全国就业人数比例(%)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工农业服务业工农业服务业1950年455547.552.61970年34.265.838.461.6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国家调整产业结构 “新经济”在美国出现A. B. C. D.24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C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D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25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律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26中国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古语含意的措施是A.工业复兴法 B.调整农业政策C.兴办公共工程 D.实行社会救济27大危机前,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一现象直接造成了A.股票投机盛行 B.工业利润剧增 C.市场虚假繁荣 D.经济危机爆发28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其含义是A.垄断组织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有计划生产B.垄断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C.垄断组织有利于减轻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D.垄断的出现,消除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界限29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30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价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这一现象导致了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B.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C.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二、非选择题:共2题 每题20分 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历史上考察,经济全球化过程至少开始于14世纪末期。欧洲人在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在此后的几百年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而不断推进。但在19世纪结束之前,由少数发达国家强行推进的全球化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统治上。摘编自查尔斯欧蒙全球化和地区开发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这次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本轮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建起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摘编自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世纪末期欧洲人开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3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引自苏联兴亡史材料三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市场经济“出了一些毛病”,其原因何在?“新政”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采取了哪一经济政策?该政策实施的成效如何?(3)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从上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美苏冷战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可以看出材料主要说的是核恐怖下的和平,即揭示了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C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相关,排除;D项结论与材料信息“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不符,不能够从材料中得出,排除。故选C。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美苏冷战相关状况及认识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正确;雅尔塔会议奠定的而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基础,不符合题干“起始于”要求,排除B;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不符合题干“起始于”要求,排除C;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不符合题干“起始于”要求,排除D。故选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意义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上海合作组织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远亲不如近邻”体现的是加强与我国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思想。进一步可知,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于xx年6月15日在上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我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的体现,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不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排除;B项不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排除;C项不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排除。故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成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相关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属于正常的外交活动,A项理解错误,排除;“求同存异”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放弃“一边倒”的方针,排除D;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反映出外交活动没有受到“一边倒”政策的束缚,具有灵活性,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故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相关状况 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C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知识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54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反映出此时人民政协会议不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而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据此可知,错误,排除A;错误,排除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排除D;符合史实和题意,即B项正确。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本题须知时间轴上的两个主要事实,即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据此可知,依次经历了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年巴黎公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故选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概况及意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概况及意义;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南京条约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与南京条约没有直接关联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当时英国“世界工厂”史实,排除;D项与“以银元作为赔款货币”没有直接关联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准确,符合19世纪上半期清政府财政状况史实,正确。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科技发展特征,旨在考查解读图表、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图表“专利和设计专利注册注册数”、“对外国居民颁布数”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图表只提及了美国,得不出“比较性”结论,排除A;B项不符合图表主旨,排除;D项结论不符合图表信息,其结论不准确,排除;C项表述客观,符合图表主旨和题意,正确。故选C。考点: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科技发展特征1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区内贸易翻了一番”、“三国之间每天的贸易量就有17亿多美元”,材料主旨揭示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经济取得较大发展,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B项结论,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排除;C项“贫富差距拉大”的说法,从题干信息看不出,排除;D项结论,题干信息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北美自由贸易区 1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基金份额的分配为:27.5亿美元、13亿美元、12亿美元、5.5亿美元和4.5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的绝对优势地位,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史实,正确;A项明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属于对题干信息的错误解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结论仅从题干信息看不出来,排除。故选C。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斯大林模式”及其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85年”、“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并且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的是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苏联,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跳出传统“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导致经济状况落后,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说法明显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C项说法没有依据,属于无关项,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状况及其影响1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30年,苏联政府”,可知,此时期即斯大林执政时期(1924年至1953年)。再根据题干“使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归劳动组合使用”,可知题干揭示的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道路(即集体农庄),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人民公社是新中国1958年开始建立的;C项错误,在1930年以前,苏联就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了,排除;D项错误,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1918年至1921年),排除。故选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道路 1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从“在1970年到l980年的10年间,增长了5.6个百分点”到“1980年到1995年间只增长了5.8个百分点”,材料主旨体现出英国福利规模在缩小,这是英国政府控制的结果,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不相关,排除;B项“未加以重视”的说法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和题干信息,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20世纪70年代以后,凯恩斯主义失灵,政府逐渐减少了经济干预,排除。故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英国“福利国家”制度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贫穷是穷人自己的过错,失业是由于人们不愿意工作”、“失业的人自觉羞愧”,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揭示的是罗斯福新政关于解决就业方面的措施,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属于解决工人工时等方面的措施,从属于保障工人权益范畴,与题干“解决就业”主旨不符,排除;C项属于社会保障,排除;D项不符合罗斯福新政史实,不是直接救济,而是“以工代赈”,排除。故选B。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1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随着危机的加深”、“时任总统的胡佛对国会说,我国人民正在按照美国的方式对付贫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的是美国胡佛政府应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措施。进一步可知,传统“美国的方式”指的是奉行“自由放任”政策,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是由胡佛总统之后的罗斯福总统开创的,排除;C项错误,美国没有实行计划经济政策,排除;D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美国传统经济政策,排除。故选A。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的应对1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错误,英国走上对外掠夺道路是在题干所揭示的时间以前,排除;C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D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B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B。考点: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工业革命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对外开放概况及特征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从“四个经济特区”到“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就是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扩大和深化,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结论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B项“齐头并进全面开花”明显不符合题干的描述,排除;C项说法不全面,不符合题干主旨和题意,排除。故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对外开放概况及特征1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84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产品价格定价等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即在国有企业,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的描述和题意,排除;C项明显错误,所有制性质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排除;D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才提出的,排除。故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经济建设的特征,旨在考查解读图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图示信息“19531975年”、“重工业与农业、其他工业的比重”,可以看出此时期,重工业占有绝对优势,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结论,从图示信息无法得出,排除;B项结论与图示信息无关,排除;C项 “协调发展”不符合图示“重工业占有绝对优势”特征,排除。故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概况及特征2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国际合作与交流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当今世界,各种峰会接连不断出现”以及系列峰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主旨揭示的是当今世界对话与合作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手段,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重建”一词,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比较”类信息,从而得不出比较性的结论,排除C;D项说法本身错误,题干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故选B。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当今国际关系国际合作与交流 2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从而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故项正确;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故错误;出现20世纪90年代。所以答案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原因2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从表格可以看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在全国就业人数和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都在大幅度的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故正确;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所以答案选A。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国的新变化2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归纳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三者都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故C项正确;A项赫鲁晓夫改革的;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D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所以答案选C。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共同点2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苏维埃政权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这一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18-1921年,此时期正是苏俄三年内战期间,故B项正确;A项是1917年;C项是1921年开始,实行余粮征集制;D项1929年开始。所以答案选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6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结合所学可知识罗斯福新政中的兴办公共工程,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刺激消费,兴办公共工程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A项是核心措施;BD项不符合。所以答案选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2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29年经济危机前,美国流行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这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导致了危机的发生,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股票投机、工业生产和经济危机,故AB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的背景2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恩格斯是认为在垄断的组织形式下,资本主义经济在特定的范围内达到了一种有序生产,联系当时史实,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垄断组织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有计划生产,故A项正确;“私人生产停止了,无计划性也没有了”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只能是加剧经济危机,更不可能消除与社会主义的根本界限,故BC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2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7世纪的时候”“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故B项正确;A项是15、16世纪;CD项是18世纪。所以答案选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3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新航路开辟后,引起所谓的“价格革命”,欧洲各国的物价普遍上涨,从而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势力,故C项正确,D项错误;价格革命削弱了封建主的势力,故B项错误;A项错误,西班牙没有成为殖民大国。所以答案选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31(1)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葡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商业危机出现;传播基督教的需要;人文主义思潮激发了人们的探索精神;先进的航海技术、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6分,答出三点即可)(2)说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建立,如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的共同基础,如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全球性的经济组织为支撑,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科技的发展加快了全球化趋势,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等。(9分,答出三点或其他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答案,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材料一信息“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而不断推进”等,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经济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商业危机出现;政治上,西、葡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其他方面,人文主义思潮、传播基督教、先进的航海技术、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本问考查学生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认识与理解,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史实说明”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紧扣材料二信息“建起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等,结合相关史实,重点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说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建立、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的共同基础、科技的发展加快了全球化趋势等。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原因和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状况及相关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近现代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32(1)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自由放任政策所致。特点: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政策:新经济政策。成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新生政权。(3)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启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答出其中两点即给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出了一些毛病”是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经济危机。材料中“新政”是指罗斯福新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的特点是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192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新生政权。(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国的具体体现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