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10月学情调查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661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10月学情调查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10月学情调查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10月学情调查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10月学情调查地理试题 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第卷1-4页,第卷 5-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把卷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把卷的答案用0。5mm黑色中性笔写在相应位置上。第卷(选择题 共 70分)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70分,)下图是我国某省区按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最可能是()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2图中的四大区域()A属于均质区 B内部某些特征并不一致C属于功能区 D区域之间的界线非常明显结合我国四个不同的区域(客家方言区;东北平原;东部季风区;浦东新区),完成3-4题。3上述四个区域中,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是()A B C D4上述四个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A B C D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5-6题。甲 乙5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界线的是()A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 等温线C太行山脉 D大兴安岭6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市场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回答7-9题。7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貌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8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9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读我国甲、乙两区域地形示意图,回答10-12题。10依据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对甲、乙两地界定正确的是()A甲属于干旱区乙属于湿润区 B甲属于半干旱区乙属于湿润区C甲属于半湿润区乙属于半湿润区 D甲属于湿润区乙属于干旱区11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共同有利因素是 ()A两地夏季均光热充足 B两地夏季均降水丰富C两地土壤类型一致,均比较肥沃 D两地气候类型相同,均适宜发展农业生产12甲图中的塔什库尔干是塔吉克族聚居地,仍保持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乙图中的白沙是国家级贫困县,是黎族聚居地,全县99%的土地是山地。造成这两地贫困落后的共同的社会经济因素是()A多山地的地形B干旱的气候 C自然资源的贫乏 D科教文化的落后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来了解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基本信息,绘制了下表。据表回答13-14题。13.下列对两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从位置条件看,两国热量充足,水源丰富B从地形条件看,甲国平原广大,农业种植条件优于乙国C从人口条件看,两国劳动力丰富,但受教育程度乙国优于甲国D从城市化水平看,乙国工业化速度快,城市人口比例高于甲国14.两国经济发展突出的共同限制性因素是()A能源B劳动力 C交通 D市场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长发生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15-18题15关于甲、乙两个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表示我国的中西部地带,乙表示东部地带,则箭头表示粮食B.若甲表示我国的中西部地带,乙表示东部地带,则箭头表示核电C.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表示劳动力D.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表示资金、技术16该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综合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开放性 A. B C. D17.若甲、乙分别对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城市地区,则沿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 资金 B 劳动力 C 信息 D 观念18.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 矿产品 B 粮食 C 工业制成品 D 廉价劳动力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9-20题。19根据三大自然区分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区划分的依据是气候和植被B地跨三大自然区的省区是甘肃省C流经三大自然区的河流是长江D区与区的分界线是200mm等降水量线20在区内部地理事物由南向北的分布,排序正确的是( )A农作物:水稻、春小麦、冬小麦B植被: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C土壤:黑土、黄土、红壤、砖红壤 D地貌:平原、高原、盆地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回答2122题。2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J”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 B. C. D.22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劳动力素质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23.“竭泽而渔”和“杀鸡取蛋”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24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发展问题 B贫困问题 C生态问题 D人口问题25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 ( )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B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为 ( )A宁可停止发展,也要保护环境 B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C满足人类的需求可以不惜代价 D省吃俭用,留给子孙后代27使用含氟冰箱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 B释放二氧化硫气体,产生酸雨C破坏臭氧层,产生臭氧层空洞 D产生噪音污染,损害人体神经系统下面甲图是“人类社会演进示意图”,乙图是“人地关系示意图”,结合这两幅图,回答28-29题。28.甲图中的社会形态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的是()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A B C D29.我国在江南丘陵地区修建了大量梯田,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列生态环境的变化不属其直接造成的是()A森林减少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加剧 D土壤盐碱化严重30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你认为正确的是()公平性原则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计划” 持续性原则保持高消费共同性原则“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公平性原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AB C D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是: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回答31-32题。31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 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32莱州湾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了“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C主张人地和谐的人地伙伴论思想 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xx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生物,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据此回答33-34题。33上述主题不能体现的原则是()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34下列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A停止开采资源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B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维持在目前水平C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需求 D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护唯一的地球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第35题。35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xxxx学年度高11级学情调查测试题 地 理 xx 10第II卷(综合题共30分)36阅读以下图文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分)材料一:得梅因位于美国“玉米带”中,以前这里除种植玉米外,还轮种牧草和麦类,近年来又轮种大豆,并用这些农业产品加工成精饲料来发展养畜业c因而,原“玉米带”现已成为 “玉米大豆带”和“玉米肉畜带”o这种转变使农业达到种植业和养畜业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良性循环;农民能够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使农产品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北美地区工业的发展,匹兹堡成为了美国“钢都”。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匹兹堡已经失去昔日的辉煌,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25%下降至124%,19781987年制造业失业人数累计达10万人以上为了改变经济衰退的局面,匹兹堡推出庞大的经济复兴计划,使之由“钢都”演变为“知识城”。(1)对比图中纽约与得梅因两地此时温度高低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2)依据材料一中得梅因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简要说明转变后的经营方式有哪些合理性。(6分)(3)结合材料二,简述匹兹堡由“钢都”向“知识城”演变的主要原因。(6分)37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xxxx)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共10分)材料图甲: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乙,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6分)(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单选)(2分)-(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C劳动力丰富分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3)下列关于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2分)-(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xxxx学年度高11级阶段质量检测试题 地理答案 xx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