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602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炉灰筑不了墙,女儿供养不了爹和娘”,传统观点认为,农村的男孩偏好是为了解决劳动力、增加收入和养老问题。材料反映问题实质是 A.传统社会思想落后 B小农经济的生产需要 C宗法制影响深远 D封建社会赋役沉重2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下列评述中正确的是 A.“原理”是分权制衡 B汉代郡国制是对“原理”的发展 C“原理”受法家影响 D作者认为“后世”官制没有定制3中唐诗人王建在描写扬州繁华时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白笙歌彻晓闻。”这首诗反映了唐朝 A.夜市已经非常普遍 B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坊市制度有所突破 D政府对商业严格管理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作者认为朱熹主张理学 A.世俗化和普及化 B政治化和主流化 C道德化和宗教化 D哲学化和思辩化5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两者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C两者观点有一个是错误的 D黄宗羲主张以法治国6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这里的“历史环境”主要是指 A.政治改革的呼声日益增长 B满汉官僚矛盾尖锐 C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D国内阶级矛盾尖锐7.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批准成立的总理衙门“一切均仿照军机处办理”。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这说明总理衙门 A主要负责外交和通商事务 B推动了中国政治变革 C是清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 D在近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8右图是民国元年九月的一幅政治漫画,对其中信息解读 正确的是 A.中国的政治状况没有改变 B革命前景不容乐观 C“有功者”是国民党 D革命后缺少宪法所致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下列属于“第二次反思”结果的是 A.联俄联共 B中体西用 C变法维新 D革命图存10.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刊载了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下列对材料不正确的是 A.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人中国 C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11.“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国民政府发表这番谈话的背景是 A五四运动民众反日情绪高涨 B九一八事变,南京受到严重威胁 C日本扩大侵华,国共趋于合作 D华北事变民族危机加深12东北日报报道:“民营T业的危机日益严重。如蒋区T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下列关于这篇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经济垄断的结果 B.该报可能是解放区出版物 C.美国商品涌人,排挤国货 D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所致13.有些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材料中“挽救者”的表现是 A.推动亚非不结盟运动发展 B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倡导亚非各国和平共处14.右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 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5.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6. 1980年6月,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被悄然摘下,换上了“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由此,向阳被誉为“中国第一乡”蜚声海内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农村政治体制改革起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C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7.“雅典民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材料表明雅典的民主 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 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18.英国哲学家怀海特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写道:“伽利略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固定的;宗教法庭说地球是固定的,太阳才是动的。而牛顿派的天文学家则采取了一种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作者意在说明 A宗教法庭观点都是错误的 B科学家与宗教是敌对的 C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不重要 D近代科学理论在不断发展19.俾斯麦说:“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发展社会主义具有空想性 B摆脱了封建专制传统 C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D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20.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这里的“根本问题”是指 A法国经济十分落后 B建立稳定的民主政治 C大革命群众基础薄弱 D外来武装力量的干涉21.右图所代表的画派 A.善于表达复杂的心理 B明显受科技进步的推动 C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D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为主22.据张君肋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表明“俄国” A.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旨在推动农业集体化 D扩大了国营农场自主权23.右图是“1950-19 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 计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经济多极化格局趋于成型 D美元作为世界中心货币的格局结束24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这里的“脱胎换骨”是指 A.欧洲取得世界局势的主导地位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C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D彻底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第卷(非选择题 共5 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创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于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 材料二 1788年,英国曾颁布禁止技术工匠出境的法令,1825年废除了这一法令,1827午又废止了其他法令,如阻止爱尔兰人向外移民的乘客法。德意志于1848年革命后,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简化了移民的出国手续,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在瑞典,为了鼓励贫民出境,于1840年废除了1768年制定的限制移民的法律。另据奥斯卡汉德林统计,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人口总数已达4亿,1750年时供养一个人的土地面积,1910年时要供养3个人。 材料三 他们大多身强力壮,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据18 71-1892年的统计,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22. 9%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外来移民年富力强、讲求实际、革新进取、不尚保守。外来移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们普遍需要住房、衣着和食品等生活用品。他们是美国经济的催化剂。在1850年到1 930年间,每10年就有200万外来人口进入美国,对工农业产品及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个青壮劳动力从出生、成长到其劳动年龄,需要花费许多前期投资。 以上材料摘编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15、1 6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欧洲各国政府放松移民限制的原因。(9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欧洲移民对美国的重要作用。(1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主要不同信息并予以说明。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 依田熹家日本通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 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 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 天涯网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教育发生的变化。(6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9分)xxxx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从“解决劳动力”等问题,可以看出是为了发展小农经济,保证家庭收入。古代,大多数女性难以承受繁重的农业生产,故“供养不了爹和娘”。2C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中央官职设置,而分权制衡原则是西方民主政治,故A错误;“原理”开创者是在秦代,显然是法家思想,故选C。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握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之责,故B不正确。D项表述错误。3C根据题干中唐诗可知,中唐已出现夜市,但到宋代夜市才普遍,故选C,A错;封建社会统治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从未放弃,故B错;唐政府对商业仍实行严格管理,但从材料中无法反映出D项。4A从题干给出的信息可知,朱熹提倡理学进入生活世界,而且反复强调,这是理学进入世俗生活并加以普及的表现。故选A项。5B柳宗元的观点主要是肯定郡县制取代“封建”的合理性,排除A。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封建制度趋向衰弱,其主张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两者的观点尽管内涵不同,但都有其合理性。故选B项。6.D政治改革是在19世纪末才真正提出,故A项错误;汉族官僚对满族贵族不满是在20世纪初的改革后, 故B项错误;19世纪中叶,各种凶素(包括自然灾害)导致国内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具体来说就是太平天国运动,这使得清政府几乎无力应付外来挑战。7.D总理衙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职能不断扩大,不单单是负责外交和通商事务,故A项错误,选D项。 B、C两项不符合史实。8B从时间“民国元年九月”即1912年9月来看,A、D两项不符合史实;国民党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应不是“有功者”,故C项不正确;从漫画中“有功者”的表现来看,他倾向于专制,政府为其服务,故选B项。9A从题干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新文化运动就可以排除B、C、D。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表明中国革命不在单纯学习西方,凶此A项不属于第一次反思的结果。10D从材料中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这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故选A、B都正确。材料中“孟德斯鸠”在课文中出现以及时间,这些表明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故C正确。D项显然错误。11C五四运动时中国不是国民政府统治,故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是在东北,威胁不到南京,故排除B项;谈话表明国民政府要坚决抵抗这是日本全面侵华后的表现,故选C项。华北事变时,国民政府还在强调围剿共产党,故排除D项。12B A、C、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蒋区”等信息中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项。13C根据所学知识,周恩来参加与印度支那相关的会议就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故选C。其他选项不符合史实。14A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是在1 956年以后;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则更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故B、C、D三项都不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城镇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随之增多。15B本题考查了1 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A项、D项都在1978年;C项是在1981年。16A材料反映的是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这属于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与城市经济体制、乡镇企业、市场经济体制无关,故选A项。17C将“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而且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这正是过分强调民主广泛性的体现。因此C符合题意。18.D伽利略通过实际观测得到的太阳中心说的观点;而牛顿的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 有发展了伽利略的观点;这充分说明近代科学理论在不断发展。A、B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故选D项。19.C从题干可以看出,俾斯麦主张用社会保险、就业、就医等非暴力手段安抚工人阶级,使社会主义无人响应,进而消除革命。故选C项。20B法国经济并不落后,而且大革命就表明群众基础雄厚,因此A、C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根本问题。 从“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等信息可知是政治不稳定造成的,故选B项。21B右图是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这一面派兴起于19世纪后半期,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 和色的研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故排除D项,选B项。A项是现代主义的特征;C项是浪漫主义的特征。22C民国十七年是1928年,结合“共同耕种为条件”可知是采取农业集体化的政策。故选C项。A、B两项是1937年才实现的;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中的措施。23D虽然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但是当今国际货币中美元依旧是世界中心货币,故选D项。战后20多年,日本、西欧发展速度超过,日益强大,并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逐步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势,故A、B、c三项正确。24C欧共体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而欧洲联盟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故C说法正确。25(1)特点: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从旧大陆向新大 陆迁移人口。(6分) (2)原凶:T业革命,欧洲经济发展,实力增强;缓解人口过剩,解决贫困问题;疏散革命力量,巩固统治秩序。 (9分) (3)作用:欧洲移民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劳动力,优化了人才资源的配置;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的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节约了人力投资;丰富美国多元文化等。(10分)26信息一:图一是中英两国政府间的会谈,是重大外交事件;图二是国内民间团体的会谈,是国内民间交流。 信息二:图一是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这是近代外来侵略造成的;图二是关于台湾问题的会谈,这是近代国内战争造成的。 说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内经济发展迅速,民主政治建设日益完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同时,中国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改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这为和平解决祖国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27(1)变化:由民间办学到以政府为主;由偏重儒家传统文化到重视近代科学技术;引进并重视外语教育。 (6分) (2)影响: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进程。但宣扬忠君爱国和武士道精神,最终使日本因对外侵略扩张而战败;给日本人民以及东亚和平带来了深重的灾难。(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