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531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著名学者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有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君主专制 D、监察体制2、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与其认识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3、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C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 D商业活动对人们观念的改变4、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下图),该档案残缺不全,其中有这样的文字:“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下列中国近代重大事件的顺序应是( )A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6、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22日,中国外交部己就此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你认为批驳河村隆之荒谬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B侵华曰军老兵的回忆录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7、右图是1931年10月5号刊登在申报头版整版的华成烟公司的“美丽”牌香烟广告。从该广告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企业注重市场营销策略B彰显了实业救国的思想C预示日本将侵略东北D体现了近代报纸舆论宣传的功能8、民国乌青镇志卷 19风俗载:“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 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这说明当时乌青镇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 B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C市民生活新旧交织 D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请示父母9、右图是张德元、潘林所作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一份结果。这说明( )A农民的价值取向受外来因素的影响B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D农村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10、2011年11月以来,叙利亚局势动荡不安。中国政府与俄罗斯坚决反对美国关于制裁叙利亚的提案,认为安理会通过有关决议无助于叙利亚局势的缓和与稳定。在新中国与亚非国家外交发展相关史实中,表述错误的是( )A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B1954年,新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C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1971年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获通过11、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 “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A维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保护私有财产不收侵犯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12、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同分析得最为准确的是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13、有西方学者这样评价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本质上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 B C D14、下面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1850年=100)年代1769-17781779-17881789-17981799-18081809-1818名义工资818694114114生活费728597137159实际工资112101988372这种变化导致( )A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精神苦闷彷徨B社会购买力大幅度增长,工人生活水平同比提高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暴力冲突持续不断D生产力水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综合国力被美国与德国赶超15、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 )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文艺复兴的发展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 D启蒙运动的兴起16、“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辐射能的物体)腔壁由无数能量不连续的带电谐振子组成,它们所带的能量是一个最小能量单元的整倍数,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下列与这一理论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实验科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B时空的性质跟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有关 C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D与“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基本一致17、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的形成,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B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开始发生转变C经济区域化的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18、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柏林墙的修建 尼克松访华 不结盟运动标志A.第三世界的兴起B. 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C. “冷战”下的世界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9、下列人物的言论,体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是( )A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德拉克洛瓦:“绘画应该成为视觉的盛宴。”C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D罗曼罗兰:“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20、李大钊说:“新历史观编成的历史则不然,他教吾人以社会生活的动因,不在赫赫皇矣的天神,不在大澶天纵的圣哲,乃在社会生存的本身。一个智识的发 见,技术的发明,乃至把是等发见发明致之予实用,都是像我们一样的社会上的人人劳作的结果”。与李大钊所说的“新历史观”相符的是( )A全球化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文明史观 D社会史观第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5小题,总分60分)21、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给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行为以重大影响。当今社会生活中,还有不少从历史上承袭下来的传统社会心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鲁迅全集第1卷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孔子论语 多芷者厚亡,步高者易踬。故贵不如贱之常安,富不如贫之无虑。 菜根谭 “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意事来,治之以淡”。 增广贤文 材料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三 原始儒家的君臣观中存在一些明显消极的因素,他们虽然在理论(人性论)上承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却没有推而广之于政治层面,承认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他们没有否定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和君臣、君民之间的从属关系。邵汉明儒家哲学智慧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有哪些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传统社会心态?(4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主要内容?(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中国传统社会心态和传统文化的成因。(3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当前营建社会积极心态和创造先进社会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3分) 参考答案:(1)主奴等级;尊天认命(宿命);知足乐世;中庸忍让。(4分)(2)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爱人。(3)(3)小农经济盛行;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儒家思想控制。(3分)(4)发展市场经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善于对待传统文化和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分) (回答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也可给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材料一 最初的庙会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宗庙社郊制度。为了求得祖先及神灵的保佑,先民们选择了在宫殿或房舍里通过供奉与祭祀的方式,与之进行对话。每逢祭祀之日,为渲染气氛,人们还会演出一些精彩的歌舞,即社戏,也称庙会戏,庙会便由此形成。庙会的历史沿革材料二 都城(东京)相国寺最据冲会,每月朔望三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 麈史材料三 进入近代以后,(无锡)纺织、缫丝、造船等现代工业发展更快。各行之间竞争激烈。而庙会是轰动城乡、沟通八方的综合性集会,在传统社会,对于企业(业主)来说,象这种展示实力、赚取声望的机会并不多参加庙会的行业,总是使出浑身解数,力求使各自资助的庙会更为“体面”,借助神的风采来展示行业的实力。朱小田近代江南庙会与农家经济生活材料四 我曾批评过这样一种做法:从各个不同社群断章取义地摘取一些“要素”,冠以“中国”或更大范围的字样,似乎就建立了某种要素之间的历史联系,表面看起来颇成一体;但那是一个虚拟的整体、抽象的整体。朱小田人类学方法在地域社会史研究中的应用(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庙会最初形成的制度因素,这反映了“远古时代”政治制度怎样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分析,北宋庙会有哪些特点?(3分)(3)据材料三分析,近代无锡的庙会具有怎样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无锡庙会”和“中国庙会”二者关系的认识。(2分)参考答案:(1)宗法制,族权与神权相结合。(4分)(2)有固定的时间,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商品经济相结合。(3分)(3)成为行业竞争的平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企业主的竞争意识增强。(4分)(4)无锡庙会是中国庙会的组成部分,要注意中国庙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2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1947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材料二 作为世界性的国际贸易组织,它所制订的一系列多边贸易规则已成为各缔约国所普通接受的共同准则。保证了进行国际贸易的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据统计,自总协定成立以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但它仍只是个准国际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在正进行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人们还在酝酿筹建一个新的真正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原由。美国就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无理地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美日贸易战旷日持久,美欧农产品之争相持不下,而总协定对此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其局限性也可窥见一斑。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材料四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6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危机的关系,并分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关贸总协定的特点和作用。(2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关贸总协定的局限性。(3分)(4)材料四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何种特点?(2分)(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3分)答案:(1)原因:经济危机助长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加深了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或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2)特点:促使世界贸易朝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作用: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3)局限性: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组织;规则不严密(贸易保护主义有空可钻);不具有法律约束性。(4)特点: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5)趋势:从无序到有序;从法律、规则不严密到有法可依,有序地进行(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从贸易保护到贸易相对自由。24、选做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戊戌政变大事记”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9月20日(八月初五日)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xx年版)整理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5分)(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3分)(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4分)参考答案:(1)因素: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引起守旧势力的恐慌;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反对变法。(3分)戊戌政变的发生是维新与守旧、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分)(2)不成立。从材料可见,袁世凯告密是在戊戌政变发生后。(2分)关系:袁世凯的告密对政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1)(3)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或偏见),影响历史真实。(2分)应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1分)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2011年6月27日,“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举行,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理论建树与人格魅力是其交流的主题之一。孙中山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在转变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材料二 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厥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请回答:(1)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2分)(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兴中会创办的意义。(3分)(3)据材料三、四,指出在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思想的突出特征。(1分)参考答案:(1)关键:改革政治。(1分)选择:从改良到革命(或提倡暴力革命;从医人到“医国”。)(1分)(2)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民众尚未觉醒;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严重。(任答两点共2分)意义:兴中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的道路。(1分)(3)理论:提出新三民主义(1分)。原因:拱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等。(任答两点,共3分)(4)特征: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解放紧密结合(或救国救民、国家利益至上)。(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