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翻样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528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翻样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钢筋翻样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钢筋翻样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翻样基础培训,基本构造,一、锚固长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能够受力,主要是依靠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作用,因此锚固是混凝土结构受力的基础。 锚固修正系数: 1、带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乘以修正系数1.1; 2、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时,乘以修正系数1.25; 3、受施工扰动影响时,乘以修正系数1.1; 4、锚固区保护层厚度较大时,3d乘以0.8,5d乘以0.7。 二、保护层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基本构造,三、钢筋连接 1、接头应尽量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应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如必须在此连接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接及焊接接头在箍筋非加密区没有箍筋加密的要求; 2、同一受力钢筋上宜少设连接接头,不宜设置2个或2个以上接头; 3、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连接范围内,接头钢筋面积百分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4、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箍筋间距应加密;加密箍筋直径不小于d/4(d为搭接钢筋最大直径),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5d(d为搭接钢筋最小直径);,基本构造,5、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杆)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6、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 25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 28mm时,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7、粗细钢筋搭接时,按粗钢筋截面面积计算接头面积百分率,按细钢筋直径计算搭接长度; 8、任何情况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四、钢筋弯曲调整值 钢筋在弯曲过程中外侧表面受拉伸长,内侧表面受压缩短,钢筋中线长度保持不变,钢筋弯曲后,在弯折点两侧,外包尺寸与中心线弧长之间有一个长度差值,这个长度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基本构造,钢筋下料长度即图示尺寸L1+L2减去钢筋弯曲调整后的长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2(r+d)-弧BC,基本构造,基本构造,箍筋的计算,基本构造,箍筋的135弯钩长度=1.9d+max 10d,75 整个箍筋的外皮下料长度=构件周长-8c+2 ( 1.9d+max 10d,75 )-3 1.75d 同理可得: 拉筋的外皮下料长度=构件宽度-2c+2 (1.9d+max 10d,75 ),柱构造,结构说明: 1、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3、柱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基础保护层厚度为50mm; 4、柱纵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进行连接; 5、柱尺寸为500mm 500mm; 6、嵌固部位位于地下室顶板,柱构造,插筋下料长度: = max Hn/6 、500、h +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厚度-基础底筋+弯折长度-弯曲调整值=(5600-50-500)/6+800-100+150-2 18=1655mm = max Hn/6 、500、h +max 35d、500+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厚度-基础底筋+弯折长度-弯曲调整值=(5600-50-500)/6+3518+800-100+150-2 18=2285mm 外层箍筋下料长度=(500+500)2-830+2(1.98+108)-328=1900mm 柱箍筋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内箍短边长度计算如下: (柱宽-2 保护层厚度-2 箍筋直径-柱筋直径)/3 1+柱筋直径+箍筋直径2=(500-60-16-18)/3+18+16=170mm 内箍的下料长度=(170+500-2 30) 2+2 11.9 8-3 2 8=1360mm,柱构造,负一层柱筋下料长度: 1、当一层柱纵向受力钢筋与负一层一致(设Hn1=2400): =负一层层高-Hn/6+ max Hn1/3 、500、h=5550-(5600-50-500)/6+2400/3=5510mm =负一层层高-(Hn/6+35 18)+ max Hn1/3 、500、h+35 18=5510mm 2、当一层柱截面变小时:,一层柱配筋大样,柱构造,一层柱截面变小,钢筋变少,负一层号纵筋需弯折收头处理,其他钢筋下料长度同情况1。 此种情况下料长度: =负一层层高-Hn/6-保护层+弯钩长度-弯曲调整值=5550-(5600-50-500)/6-30+1218-218=4858mm =5510mm,柱构造,3、地下室顶板上无框架柱:,=负一层层高-Hn/6-保护层+弯钩长度-弯曲调整值=5550-(5600-50-500)/6-30+1218-218=4858mm =负一层层高-(Hn/6+35 18)-保护层+弯钩长度-弯曲调整值=4228mm,柱构造,柱钢筋翻样小结: 柱钢筋翻样难点主要在于柱截面和柱纵筋直径及柱纵筋根数的变化,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柱纵筋必须满足50%的间隔交错,此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柱纵筋的长度。 常见的柱变化有: 1、柱截面变化时,当c/hb 1/6时,柱纵筋微弯贯通,当c/hb1/6时,柱纵筋本层锚固,上层纵筋插筋锚固1.2lae; 2、当上柱钢筋比下柱多时,上柱多出的钢筋插筋锚固1.2lae; 3、当上柱钢筋比下柱少时,下柱多出的钢筋在上层锚固; 4、当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直径大,根数不变时,上柱钢筋接头下移。,剪力墙构造,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算法与柱类似,墙身竖向分布筋一般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1.2lae,当框架为一二级抗震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分布筋需错开50%进行搭接,当为一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非底部加强部位或三四级抗震时,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可在楼面处进行搭接,且无需错开。,水平分布筋下料长度=墙总长-2保护层厚度+2弯钩长度-2弯曲调整值=(400+1700+400)-250+2158-228=2608mm 水平分布筋根数=(层高-水平间距)/水平间距+1,梁构造,一、楼层框架梁上下通长筋算法 1、当支座截面满足直线锚固长度时,梁伸入支座内长度maxlae,0.5hc+5d 此时梁下料长度=梁净长+左maxlae,0.5hc+5d+右maxlae,0.5hc+5d; 2、当支座截面不能满足直线锚固长度时,梁伸入支座内长度水平段不小于,梁构造,0.4lae,弯折15d。此时梁下料长度=梁长-2 保护层厚度+15d左+15d右-2 弯曲调整值 3、端支座第一排负筋下料长度=净长ln/3+锚固 端支座第二排负筋下料长度=净长ln/4+锚固 4、中间支座第一排负筋下料长度=2 maxln1/3,ln2/3+支座宽 中间支座第二排负筋下料长度=2 maxln1/4,ln2/4+支座宽 5、架立筋与支座负筋搭接长度为150mm,其下料长度为 6、梁构造腰筋长度=梁净长+215d,抗扭腰筋构造同梁下部纵筋构造; 梁侧面腰筋根数=2【(梁高-保护层厚度-梁下部纵筋直径-板厚)/梁侧面腰筋间距-1】,梁构造,7、梁箍筋算法 一级抗震: 加密区根数(2 梁高-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 二四级抗震: 加密区根数(1.5 梁高-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梁构造,二、屋面框架梁算法 1、采用梁内搭接节点构造时,,梁构造,2、采用柱内搭接节点构造时:,屋面框架梁上部纵筋长度=梁总长-2 保护层厚度+2 弯折长度(梁高-保护层厚度)-2弯曲调整值 屋面框架梁端部支座第一排负筋长度=梁跨净长ln1/3+支座宽-保护层厚度+ 弯折长度(梁高-保护层厚度)-弯曲调整值 屋面框架梁端部支座第二排负筋长度=梁跨净长ln1/4+支座宽-保护层+弯折长度(梁高-保护层厚度)-弯曲调整值,梁构造,屋面框架梁上部纵筋长度=梁总长-2 保护层厚度+2 弯折长度1.7lae-2弯曲调整值 屋面框架梁端部支座第一排负筋长度=梁跨净长ln1/3+支座宽-保护层厚度 弯折长度1.7lae-弯曲调整值 屋面框架梁端部支座第二排负筋长度=梁跨净长ln1/4+支座宽-保护层+1.7lae-弯曲调整值,板构造,一、板筋算法 1、当板支座为混凝土梁或墙时,其构造相同。,底筋长度=板跨净长+2 max5d,0.5 支座宽度,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面筋长度=板长-2 保护层厚度+2 弯折长度-2 弯曲调整值,板构造,2、当板支座为砌体墙时,面筋长度=板跨净长+2 max120,板厚,墙厚/2+2 弯折长度-2 弯曲调整值,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底筋长度=板跨净长+2 max120,板厚,墙厚/2,板构造,3、悬挑板底筋,底筋长度=板跨净长+ max12d,支座宽/2,面筋长度=悬挑板长-2保护层厚度+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厚度)+ 15d-2弯曲调整值,板构造,二、板端部支座负筋长度计算,上部负筋长度=负筋板内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厚度+支座处弯折a+板内弯折(板厚-2保护层厚度)-2弯曲调整值,板构造,三、板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负筋标注长度A+负筋标注长度B+支座宽+2板内弯折(板厚-2保护层厚度)-2弯曲调整值,板构造,四、板分布筋长度计算,板分布筋长度=板净跨-左负筋板内净长-右负筋板内净长+2连接长度(150mm),板构造,四、板分布筋根数计算,板分布筋根数=左负筋板内净长a/分布筋间距+右负筋板内净长b/分布筋间距,Thanks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