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517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2016-1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 )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封建社会的君臣政治B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C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D西周的君主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2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3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苟阿所爱,蔽贤宠顽”、“恃怙荣势,请托所监”、“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等行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C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 D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4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5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可见,罗素认为()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合理性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D希腊民主是人类黄金时期6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统治时期,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这段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起来B君主专制权力得以复辟 C政党政治发展遇到新契机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7杨宁一认为,在开创现代民主的实践中,各国特点迥异:“重自由而轻平等”、“突出平等的价值而对自由的保护不足”、“较好地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使之相对均衡”。与此相对应的事件应该是( )A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B英国革命 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C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D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8. 有学者认为,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并促成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德国出现领导力量“错位”的主要表现是( )A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B俾斯麦的雄才大略,推行“铁血政策”C德意志四分五裂,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D普鲁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发展迅速9.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开议院 ” D. 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10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下列属于“亚东开化中华早”的是( )洋务运动引进近代工业戊戌变法宣传君主立宪制清末“新政”创办新军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A B C D11民国初年,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政党,出现了“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A政党政治确立 B利益驱动下的政党乱象 C政党政治活跃 D灵活机制下的党派合作12.1939年新生活运动把“礼、义、廉、耻”(四维)修订成“严严整整的纪律、慷慷慨慨的牺牲、实实在在的节约、轰轰烈烈的奋斗”。由此看来,这一时期内的“新生活运动”()A促使国民政府实现了思想上路线上的统一 B成为抗日战争的根本保障C鼓励了军民的抗战精神,利于抗战的开展 D继续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13.中共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14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政权性质的变化 B主要矛盾的变化 C国家性质的变化D国际形势的变化15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下列是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口号,在历史上以进步意义为主的是( )A“不用官兵,不用国努,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B“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C“去征服剥削掠夺乃至消灭劣等民族,乃是我无可推卸的职责与特权”D“我们要恢复罗马帝国的光荣,地中海是我们的海”16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1处B2处C3处D4处17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各项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18中国在同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还有一个国际上前所未有的新创举,即同外国“半建交”或称“建立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代办”这个称谓和机构在国际上都没有先例。“半外交关系”也属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是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有待最后完成正式建交。这项创举在我国建国之初有助于(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B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 C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D实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而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 )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 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20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21.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2.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23.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科学技术突破 社会发展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 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 电磁学理论的突破 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C 铁器、牛耕运用推广 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 D 凯恩斯经济理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来临 24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1650年1750年1850年欧洲100140266非洲1009595亚洲330479749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增长C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D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A煤碳始终是最重要的能源 B不断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C将人类的活动扩展到空间 D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二、非选择题 (26题14分,27题 12分,28题 12分,29题 12分,共计50分)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与图2相比在国家管理体制上的创新之处。(4分) 简析图4与图3所示政体的本质区别。(2分) 料二 材料三 (1948年)3月29日,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开幕。会议法定代表总额为3045人,共选出代表296 1人,总计报到代表2878人。本次国大的惟一任务是选举总统与副总统,但是国民党籍代表总嫌国大的权力过小,亟思有所修正,在国大开幕后,他们首先动议修改国大“议事规则”,增加了国大“得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检讨国是,并得提出质询建议”的规定。为此,国大连续多日听取国民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施政报告,并进行质询。 4月18日,国大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规定:“总统在动员戡乱时期,为避免国家或人民遭遇紧急危难,或应付财政经济上重大变故,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定,为紧急处分动员戡乱时期之终止,由总统宣告,或由立法院咨请总统宣告之。” (摘编自汪朝光 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 (2)归纳材料二中政权构想的特点,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对第一届国民大会作简要评价。(8分) 27. (12分)对史料进行正确的解读、全面归纳概述史料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从丰富的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几个重要能力。 材料一xx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xx年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关于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的。)徐州等地失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但由于敌强我弱,太原、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 (1) 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有何变化?(4分) 材料二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 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中译)(1945年8月15日)(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天皇终战诏书的影响。(4分)材料三 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现代史上同一历史事件 (3)比较两幅图片(含注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分别是什么?(4分) 28(12分)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图2为云南茶马古道路线图。比较图1、2和图3、4,提炼两项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29.(12分)对外贸易与一国的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对外贸易能够刺激、带动一国经济的增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3分) 材料二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1894年数量(万担)比例(%)数量(万担)比例(%)内销165297678171484432外销502322215445568产量2152910038692100(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3分) 材料三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一一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2分)江西省高安二中xx届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答案序号12345678910111213选项BDABADCABCBCC序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选项BADDACD B A CB D26.(1)创新:民主实现形式上,美国实行间接民主,摈弃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地方管理体制上,美国建立了联邦制,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国家权力分配上: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和保障民主制度。(任2点4分,答美国共和政体创新之处也可。) 区别:两者的阶级本质不同:图3是资产阶级民主,图4是社会主义民主。(2分) (2)特点:有分权色彩;中西结合;体现人民主权。(4分,任意两点) 评价:抗战结束后,国内民主运动兴起;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由选举产生,体现一定的民主性;国民大会修改“议事规则”,增加权利,这是民主化的表现。(2分) 当时正是内战时期,国民大会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增加总统的特别权力,目的是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这说明国民大会不代表人民的利益。(2分) 27.(1)变化:变化一: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表述:xx年版本表述失败原因为片面抗战路线和国民政府的腐败。xx年版本表述为敌强我弱。 变化二: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表述:xx年版本表述不明确。xx年版本表述为正面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变化三:两个战场的各自地位与关系表述:xx年版本没表述。xx年版本表述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各自发挥重要作用。(任答二点,共4分。) (2)影响:终战诏书回避日本对别国的侵略暴行,对日本国民宣称“终战”,拒不承认侵略战争失败而投降的事实(2分),埋下了日本人否认战争责任的“伏笔”,助长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膨胀及军国主义死灰复燃。(2分)(3)意图:图1以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为主题,意图告诉大家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通过援助复兴西欧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2分) 图2把英法德等国的国旗排成风车状,并强调共同前进,其意图是肯定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2分)28示例1: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分别体现了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点。(2分)茶马古道的出现是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陆路交通,体现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交流及对外输出农业产品。(2分)新航路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远洋航行,体现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掠夺金银财富的特点,是典型的海洋文明。(2分)示例2: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2分)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形成了持久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交易的产品以土特产为主,贸易双方有互补性;边境贸易、对内贸易共同发展,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任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2分)示例3: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2分)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的纽带;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长期的交往中,藏文化、汉文化、佛教文化、文化等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格局。(任意答对两点得2分)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汇合交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2分)示例4: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开拓创新的精神。(2分)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不畏艰险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高原国际商道,体现出了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2分)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勇于探险,用无畏的精神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彰显了人的伟大力量,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解放。(2分)29.(1)表现: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或一批商业名镇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增强);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任答三点得3分) (2)原因: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与衰落;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中国厉行文化专制,压制人们思想。(任答二点4分)(2) 成因:列强侵略,中国被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1分) 影响:小农经济逐步瓦解,客观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分) (3)突破:人为因素方面:1947年关贸易总协定签订,为世界贸易创造了自由的环境;(1分)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开始建立,世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朝着自由贸易方向发展。(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