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十七(历史).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515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十七(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十七(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十七(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十七(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B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2、全球通史认为“秦始皇一举废除了分封制度,不过,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汉皇帝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是指汉初全国都实行分封制B“汉皇帝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巩固了汉朝的中央集权C“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的汉皇帝是指汉高祖D“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指的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3、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不包括(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法三部门间分权制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D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4、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形式5、2008年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建国后有关西藏历史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下列对西藏变化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项目时间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1949年00.24亿元xx年47亿元76.34亿元2778元党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A B C D6、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使市场秩序一片井然。吴杨贩子“不敢朝饮其羊”(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增加重量)。下列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孔子关注民生 B当时商业有一定发展C当时商业实行官营,禁止私营 D孔子主张“诚信”7、韩非子里有一个小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 B C D8、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注意D.新型工厂制度产生9、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l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敲动木槌,一句“祝贺中国”,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历史性地载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日本不断扩大对华侵略 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 欧美国家经济危机严重,经济萧条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A. B. C. D.10、2010年2月17日新华网刊登达沃斯:5天的思想碰撞一文,指出:“参加论坛(xx年冬季达沃斯论坛)的有2500人,就有2500个不同的观点。这里并不是追求达成一致,而是追求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思想碰撞,在头脑风暴中探寻解决世界难题的出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B霸权主义盛行C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D世界局势动荡加剧11、在中国古代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 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即使是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首先对古代人们的这种看法提出质疑并极力否定君主统治的思想家是( )A孟轲B顾炎武 C黄宗羲D王夫之12、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着两个步骤的标志性实践分别是( )A.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13、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时说:“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着周期律。”毛泽东所说的这条“新路”是指( )A.井冈山道路 B.进行解放战争 C.实现人民民主 D.进行重庆谈判14、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家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 )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从法律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反对君主专制 强调“公民意识”A. B. C. D. 15、普朗克,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界领袖,1913年曾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因为爱因斯坦( ) A成就已远远超过普郎克 B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二、材料解析题16、(14分)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通”启动象征两岸和解,两岸同胞期待已久的梦想终于成真,两岸各界30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抓紧军事部署,随时准备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但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屑的努力,xx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汪辜会谈”。因为李登辉和陈水扁“台独”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和“海基会”中断联系多年后,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和平统一 两岸双赢材料二:台湾“三通”启动(图略)材料三: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罗伯特伍德再多拿给他(xx年12月1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说:“跨越台湾海峡的这些交通联系时非常积极的举措,我们一直并将继续鼓励台海两岸对话。” 四川日报材料四: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政治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式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和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3分)(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海峡两岸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的努力。(4分)(3) 据材料一、三,分析指出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根本原因。(3分)(4) 概括指出材料四的观点。并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17、(13分)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1)为什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则认为“是痛击我们的”? (4分) 材料二:1933年3月9日,国会颁布银行紧急法令、存款保险法;1933年6月16日,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7月5日,政府颁布了全国劳资关系法;1938年2月16日颁布农业调整法;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国会的社会保障法;1933年5月18日,颁布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是怎样“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轨道”的?(3分)材料三: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据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前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4)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18、(12分)2011年两会期间,贾庆林指出:“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了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潮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材料二:材料三:从战时经济回复到和平经济,势必引起许多重大问题,在咨文中,我概括地叙述了已经制订的关于尽快重建和平时期的扩充了的工业、贸易和农业的计划尽快复员不必要的武装部队限制物价和房租,直到公平的竞争方式能够制止通货膨胀和消费者的过分负担时为止凡因增加工资而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高涨的地方,不得增加工资防止工资收入或购买力的迅速降低我继续向国会提出几份咨文,每个咨文都给公平施政增加了一些新建议,如健康保险、预付医疗制度和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的补助,等等。杜鲁门回忆录(1)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在内容和目的上有何不同?(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在富强道路探索中出现了什么严重错误,导致了哪些后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转向土地承包的根本原因。(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杜鲁门咨文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其中所提到的计划实施的作用。(5分)19、(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材料三: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人类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又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最重要的影响。(2分)20、(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材料二:北京孔庙大成殿,上有清康熙帝所题“万世师表”匾额材料三: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揉和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3分) (2)材料二中康熙帝题写“万世师表”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为什么“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3分)从当今“韩流”的强劲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1分)参考答案:15 DDDDB 610 CDDBC 1015 CDCCB16、(1)由来:解放战争,蒋介石失败,退居台湾。(1分)阻碍因素:美国的介入;“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台独”势力。(2分)(2)努力: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举行“汪辜会谈”;颁布反国家分裂法;两岸政党高层领导频繁接触;启动“三通” (4分)(3)变化:从武力威胁、干涉到欢迎两岸实现“三通”。 (2分)原因: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1分)(4)观点:两岸统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2分)认识:两岸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分)17、(1)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的原因: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2分)西方人士觉得“是痛击我们的”原因: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2分)(2)背景:爆发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解决危机。(1分)罗斯福通过法律形式,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干预。(2分)(3)转变:由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干预经济。(2分)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世界经济理论的变革,为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2分)(4)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经济政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等等。(2分)18、(1)先秦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要目的是维护君主的统治。明末清初: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4分)(2)错误:“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根本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3分)(3)内容:发展社会经济;减少财政(军费)开支;制止通货膨胀;稳定社会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3分)作用:实现了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2分)19、(1)平民因债务奴隶制而处境悲惨(1分)。颁布解负令。(1分)解除了雅典公民中平民最沉重的负担,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限制土地兼并;巩固了城邦体制,为民主政治奠基。(2分)(2)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特权。(4分)(3)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制度保障,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为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2分)20、(1)礼、仁、中庸之道。(3分)(2)目的:利用孔子思想维护统治。(1分)原因: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系统;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给中国宝贵的遗产。(2分)(3)原因:受汉唐文化的影响(1分)。史实:思想上:自汉朝以来儒家典籍传入朝鲜,朝鲜建有孔庙、文宣王庙等。制度上:实行以儒学为主的科举考试。(如果学生回答生活习俗、伦理观念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2分) 启示: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