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历史交流卷2(苏州十中).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513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历史交流卷2(苏州十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历史交流卷2(苏州十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历史交流卷2(苏州十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历史交流卷2(苏州十中)一、选择题: 1.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2.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不断改造和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荀子主张礼法并施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 B. C. D.3.“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4.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 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 B. C. D.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6.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7.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 儿童教育周密;二 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 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8.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媒体大多采用临时增刊的形式,大量报道日本从满洲事变到全面侵华的照片。下列报道与史实不符的是A.占领海南 B.贺南京陷落 C.救民于水火 D.欢呼胜利9.“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10.下表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可以从此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有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率()1950195755l966465391371061816551642195819606599466207122101373ll 85020741978198496259103475152301968615821902l985xx104532129315210544207120143253A.1950-1957年城市化率低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B.1958-1960年城市化提高是因为大跃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推动C.1978-1984年城市化率降低是因为农村经济改革推动了城市劳动力向农村转移D.1985-xx年城市化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成11.右图是一张股票,这张股票的发行有利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确立12.xx年1月深圳特区报头版重新刊发20年前该报刊发过的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通讯的主要篇幅最有可能是在介绍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展开 B.邓小平南方谈话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D.中美建交20周年13.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14.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 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上述规定体现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买卖双方关系紧张 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15.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D.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16.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上新酒,还不至于引起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C.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 D.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掩饰下的皇帝专制17.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xx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18.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有关材料中的“他的经济改革”不正确的是 A.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C.地方权力有所扩大 D.推行“新经济体制”,以工业改革为重点19.右图是某纪念馆的标识,下列文献最适合选入该馆展示的是北大西洋公约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手稿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A. B. C. D.20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的天才之路。右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第卷 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6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2分)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3分)材料三 下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英国组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全球通史)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美国组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3)有同学认为,英国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结论。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史实。(2分)(4)指出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3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2分)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第十条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第三十条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材料二 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和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就要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即统购派购的制度。为了确保在低价统派购的条件下农民仍然能把资源投入到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农产品生产中,就要求作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使国家能够以行政力量直接控制农业的生产。按照这种逻辑,实行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之后,(1953年)农业集体化运动随之开始并不断加速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材料三 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前几年国家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并对收购政策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农民从中得到很大好处。要教育农民顾全大局,保证按规定质量完成农副产品交售任务,支援工业、城市和出口,力争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 中共中央1982年1月1日转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材料四 每一次土地制度的变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胡元坤著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变化。(1分)(2)据材料二,国家对农业进行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指什么?其着眼点是什么?(3分)(3)材料一、三所反映的土地政策有何异同?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国家对农业有什么调整?(4分)(4)依据上述材料中农村土地制度的三次变迁,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8分)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朱子语类 材料二 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十五年奏:“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宋史朱熹传材料三 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天理”和“人欲”的含义?(2分)(2)材料二中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意义。(4分)(3)概括材料三中戴震所批判的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戴震持批判态度的时代背景。(4分)(4)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今之治人者” 运用理学的各自意图。(2分)24A(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61年改革是国内外形势挑战的结果,当时的俄国,危机和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实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分配。材料二 自由派和农奴主当中的大多数都对沙皇诏书表示热烈欢迎,称赞它“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危险与机遇并存”?(2分)沙俄政府怎样“实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分配”的?(3分)(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它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这一观点”?说明理由。(3分)24B(8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马克思认为:“在经济学的形式上的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可以是正确的。”甘地的经济思想复杂而独特,又充满矛盾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当我察觉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因此,他们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甘地印度自治材料二 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它旋转。 -止默甘地论第79页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3分)(2)据材料二,甘地认为印度自治的中心是什么?(1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的观点。(4分)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DCAABCCCBDBCBDACDBD二、非选择题:21.(16分)(1)“天下变局”:统治者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西汉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2分)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2分)(2)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2分)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 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后历朝基本沿袭此制。(3分)(3)史实: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2分)(4)含义: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1分) 表现: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实行共和政体。(2分)(5)看法: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民主制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2分)22(16分)(1)变化: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或国家所有。(1分)(2)安排:统购统销(统购派购);农业集体化。(2分) 着眼点:工业化。(1分)(3)相同:都有土地使用权。(1分)不同:土地所有权不同(或材料一:农民土地私有;材料三:土地公有)。(1分)调整:分户经营;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2分)(4)(8分)变迁(各一分)影响国民经济农业、农村农民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1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2分)集体所有(公有)制有利于国家工业化。(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分)23(12分)(1)含义:“天理”是指人的正当欲望;“人欲”是指人过分(非分)的欲望。(2分)(2)主张:正君心;体恤百姓(或以民为本);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做到存天理、灭人欲。(任答两点2分) 意义:有利于封建君主实施仁政(维护统治)。(2分)(3)现象:统治者强调(维护)等级秩序;下层民众遭受理学迫害(2分)背景: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程朱理学趋于僵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2分)(4)意图:朱熹:用理学规劝统治者。“今之治人者”: 用理学压迫(束缚)人民。(2分)24A(8分)(1)危险:农奴制面临全面危机。(1分) 机遇:工业革命的扩展。(1分)分配:农民获得份地和人身自由;地主占有最好的土地,并利用村社控制农民。(3分)(2)赞同。(1分)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或近代化道路)。(2分)24B(8分)(1)根源:英国殖民者用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的印度手工织布。 对策:恢复传统手工织布劳动。 斗争形式:非暴力抵抗(非暴力不合作不给分)(2)中心:手纺车(纺纱车)。(1分)(3)甘地主张用手工劳动抵制机器大生产,具有反工业化倾向;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手纺车运动)运用非暴力抵抗以振华民族经济,培养民族自尊、自信和合作奉献精神,在争取印度自治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