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十九(历史).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511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十九(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十九(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十九(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十九(历史)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B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C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关于诗中的“秦王”统治时出现的情况,下列哪种表述可能是真实的( )是被周天子封在秦地为王 公元前228年某日,一官员称呼其“大王”,未受斥 公元前218年某月,他将张某任命为某郡郡守 他任用商鞅变法,秦朝走向强大A. B. C. D.3梁启超曾在1901年写道:“欧洲各国自二百年以来,皆过渡时代也。”他还认为,英国在“过渡时代”的特点是“顺流而渡”。下列选项中,能够用来说明英国“顺流而渡”的是( )宪章运动的兴起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革命的爆发责任内阁制的形成A. B. C. D.4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取得长沙大捷,英国泰晤士报称:际此远东阴云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耀夺目。以下有关对长沙会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成为扭转远东战局的关键 B.抗日战争由此进入防御阶段C.未改变中国战场的整体格局 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5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6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7美国人科恩在布哈林一书中说:“斯大林的政策人为地制造了19321933年的饥馑,俄国历史上最可怕的饥馑。”50多年后真理报报道:“1932年和1933年冬春相交之际,饿死的人大约有三四百万。”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俄国经济的缓慢发展 B.新经济政策不适合苏联的国情C.苏联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干扰 D.斯大林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8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A. B c D9改革开放30年来,广交会从以往的“出口商品交易会”变成“进出IZl商品交易会”中国的目标,是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中国与世界接轨不断深入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A B c D10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时,李鸿章呈请批准“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就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体现了A洋务企业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B洋务企业诱导民族工业产生C封建官僚已有专利保护意识 D封建垄断阻碍民族工业发展11.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 B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D北洋军阀与新文化运动12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未能跨越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门槛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口太多:中国人力成本低,几乎能够承担缺乏畜力的经济所需要的全部工作;而人口过多给中国的生活造成了重压,使之处在保守政府的严格管理下静止不变,阻碍了技术的进步;中国人力资源太过丰富,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某校学生就这一观点提出以下看法,其中较为合理的是A.作为20世纪“史学大帝”,布罗代尔的观点值得信服B.没有指出儒家思想对科技的不利影响,不可信C.已经对“李约瑟难题”作出了十分充分的解答D.从人力资源角度来分析,其视角值得参考13. 国民党一大期间,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大会就毫无意义。这表明孙中山()把反帝视作国民党一大主要内容把反帝主张同反帝具体目标结合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完全接受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A B C D解析:“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说明其反帝主张,同时与具体的反帝目标结合,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但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共民主革命纲领。14龙应台说:“革新制度、提升文化,抽丝剥茧地理清问题所在,看准了问题下手,需要的却是极度、极度的冷静,深刻的思辨力,长程的眼光,宽大的器识,锲而不舍的精神。”以下各项中,最适合给这句话作注解的史实是 A林则徐根据对西方的了解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B资产阶级维新派遍察世界,认为中国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C孙中山先生主张“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D中共“二大”依据国情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15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A包含有朴素的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二、材料解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材料二 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联邦是不容分裂的。就自然条件而言,我们是不能分离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各个地区相互搬开。合众国总统的一切权威都来之于人民,人民并没有授予他规定条件让各州脱离出去的权力。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它(南方叛乱诸州)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良知所触动,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林肯总统1861年就职演说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1)材料一中“统一性、集权性”有什么表现?怎样理解“最本质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林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政府“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的历史意义。(4分)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票号的创办、发展、衰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日升昌总号在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十八日给汉口分号的信中写道:“昨接成重两处来信,军务甚是紧急,成都左近四面贼匪扰乱不堪,兼之省城勒逼捐输(指政府因财政拮据,巧立“捐输、报效”等名目向商人搜刮钱财),以滞生意之家,实难存站。即着成伙速归重号,暂行躲避。”曾任票号经理的李宏龄说:“乃自甲午、庚子以后(票号)不惟倒欠累累,即官商各界生意亦日见萧疏。推其原故,固由于市场空虚,亦实以户部及各省银行次第成立夺我利权,而各国银行复接踵而至,出全力以与我竞争。” 摘编自张正明、邓泉平遥票号商材料二 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摘编自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材料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材料四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1)根据材料一,概括票号衰败的主要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4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演变及原因。(4分)(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死而不僵”的原因。(3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是中国的自然法,任何人包括皇帝,对它必须遵守。它更是一切法律的指导原则,所有的法规都应该符合它的原则,不得违反。李约瑟 材料二 所有社会成员应相互约定把自己的全部权利交给一个人亦即君主,以建立能保障人们的安全与幸福的国家,而且契约一旦成立就不可推翻,人民应无条件服从君主。 摘自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三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是天经地义的合法的行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摘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当今社会,人们社会契约意识淡薄。“小悦悦”、老板“跑路”和交通肇事逃逸等类似事件频繁出现,挑战着国人的道德和法律底线。(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看法。(4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霍布斯与卢梭关于社会契约的主张有什么不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契约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加强社会契约意识的现实意义。(2分)1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 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材料三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任意一种观点及理由。(4分)(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5分)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臣源曰:恭读平定三逆方略,而知期战胜于朝庙者数端:一则不蹈汉诛晁错之辙,归咎于首议撤藩之人;二则不重达赖喇嘛裂土罢兵苟且息事之请,力申天讨;三则不宽王贝勒老帅养寇之罪,罚先行于亲贵;四则论录绿旗诸将等,以从古汉人叛乱,至用汉兵剿平,岂有满兵助战?故一时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克让奋于陕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材料二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成功平定三藩之乱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的原因。(3分)参考答案:B、B、B、C、CD、D、C、D、DD、D、A、D、C16【参考答案】(1)表现: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实现了国与家的紧密结合(2分)理解: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2分)(2)依据:联邦宪法的规定;地缘因素;人民的意愿;总统的职权和义务(2分)意义: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分)(3)认识:该观点是片面的。统一不仅是政治上的一致,还有经济、思想、地缘等方面的一致性或整体性。(4分)17【参考答案】(1)战乱劫掠;官府勒索;官营、外国银行挤压;市场萧条。(3分)(2)促进民主法制的进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做了准备;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制度革新奠定基础。(4分)(3)演变: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二战前以英镑为中心,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2分) 原因:二战后,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2分)(4)原因:美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控制了国际货币的发行权;美国可以利用美元负债来弥补其国际收支赤字,从而使持有美元储备的国家的实际资产资源向美国转移;美国可以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这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也极大地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分)18【参考答案】(1)李约瑟只看到了礼是中国人的最高行为规范,但是没有看到中国君主专制的本质(4分)(2)不同:霍布斯认为契约主权在君,而卢梭认为契约主权在民(4分)变化:由道德约束变为法律约束。(2分)(3)意义:有利于公民形成对国家法律的尊重,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和诚信意识,调节社会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中国民主法治建设。(2分)19【参考答案】(1)赞成。理由:迁都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为实现南北统一提供了可能。(4分)反对。理由: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水土不服,导致死亡率高。(4分)(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2分)。评价:(以下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观点一:该观点正确(1分)。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的反抗,政权灭亡(2分)。观点二:该观点错误(1分)。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汉化”措施无关,“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交通的改善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等(2分)。(若能够将以上两种观点折中回答亦可。)20【参考答案】(1)态度坚定,坚决镇压。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中,赏罚分明,即使是满族贵族,在战争中不得力之人也要受到处罚。康熙帝重用汉人和绿营。(6分)(2)原因:强化君主专制;固守重农抑商;推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