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4037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 )A望风披靡(m) 间(jin)不容发 否(p)极泰然 相濡(r)以沫B暴殄(tin)天物 同仇敌忾(ki) 汗流浃(ji)背 咬文嚼(ju)字C瞠(chng)目结舌 宵衣旰(gn)食 敛声屏(bng)气 猝(ch)不及防D斐(fi)然成章 心广体胖(pn) 饿殍(pio)遍地 犄(j)角之势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了严重干扰。B文章在讲述每个小故事的前后常有一些议论,这些议论是为了抒发作者对鲁迅的热爱之情。C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D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找出四个关键词语。(4分) (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关键词语: 4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苏轼的一生,确实是儒道释三家并用,对人民 , ;对生活, ;对人生, ,一切纠纷烦恼皆视为虚妄,于是全部淡然释怀了。以轮回空无的虚幻的观念来对待以宽恕厚爱仁义为怀的观念来对待以无可无不可适意的观念来对待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志吾梦云 志:记录B孺公葺公所居堂 葺:修补房屋C揭之楣间 揭:张贴、悬挂D而诸孙皆秀发 秀发:秀丽的头发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玉岩公正直爱国的一组是(3分) ( )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杏花书屋是作者的友人周孺允根据祖父玉岩公的愿望,扩建了玉岩公的住所,根据祖父的梦境构建而成的。B玉岩公先为御史,后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没有等到回归故里便去世了,周孺允兄弟也在外漂泊了数年。C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了玉岩公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2)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3)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于祥兴二年(1279)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首句描写惨淡的夕阳映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这一景象暗寓南宋朝廷已如夕阳般沉沦之意。B第二句中的“孤云”既是实景也是自比,诗人在故国覆亡之后感到,自己就像那天边飘浮的孤云,再也无所依托。C颔联发出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颈联表达家国沧桑之感。这两联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D“旧家燕子”是化用唐朝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决心以死报国的坚定信念。E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自己虽被迫离开江南,决无生还的希望,但那忠魂终将回归故乡,体现了哀苦之至的心志。(2)这是一首抒情言志的诗,它在写法上有何特点?(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诗经小雅采薇)(2)为山九仞, 。(尚书)(3)天行健, 。地势坤, 。(周易)(4)勿以恶小而为之, 。(陈寿三国志)(5)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7)谁言寸草心, 。(孟郊游子吟)(8)小楼一夜听春雨,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9)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一小时的故事【美】凯特肖班(18511904)大家都知道马兰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小心翼翼的,尽可能地温和委婉。坏消息是由她姐姐约瑟芬告诉她的。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兹也在场。当火车事故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理查兹正好在报社里,遇难者名单上布兰特雷马兰德的名字排在首位。她不像许多别的女人那样,只是带着麻木接受的神情听着这个故事,而是立刻疯狂而绝望地扑倒在姐姐的怀里泪如泉涌。当这暴风雨般的悲伤过去后,她独自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不让任何人跟着她。窗户是开着的,对面放着一把舒服的大扶手椅,她筋疲力尽地沉了进去。透过窗口,她可以看到屋前广场上的树梢在新春的气息中兴奋地颤抖着。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雨的气息。窗下的街道上,一个小贩正在叫卖他的器皿。远处依稀传来缥缈的歌声,数不清的麻雀也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对着她窗口西边的天空上,云朵层层叠叠地堆积着,间或露出一绺绺蔚蓝的天空。她的目光有些阴郁,呆呆地凝望着远处白云间的绺绺蓝天。有一种感觉正在向她靠近,那正是她带着恐惧等待的。是什么?她不知道。这种感觉太微妙,太难以捉摸,她说不清楚。但她感觉得到,它正在空中蔓延,穿过弥漫于空气中的声音、气味和颜色慢慢地向她靠近。现在,她内心骚动不安。她开始认识到那种向她步步进逼并渐渐地控制她的感觉是什么了。当她稍稍放松了抵抗的时候,从她微微张开的双唇间喃喃地溢出一个词。她屏住呼吸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由,自由,自由!”随着那种感觉而来的茫然的目光和恐惧的神色从她的眼里消失了。她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种邪恶的快感在控制着她。一种清清楚楚的、兴奋的感觉让她根本无暇去顾及那些琐事。她知道,当她见到丈夫那双温柔亲切的双手变得僵硬,那张从不会对她吝啬爱意的脸变得毫无表情、灰白如纸的时候,她肯定还会哭的。但在这痛苦之外,她看到了长远的未来,那些只属于她自己的未来岁月。而她张开双臂去迎接那些岁月。在未来的岁月里,她不再为了别人而活着,而只为她自己。那时,她不必再盲目地屈从于任何专横的意志。人们总是相信他们有权把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人。无论其动机是善良的还是残酷的,她突然感到这种做法绝不亚于犯罪。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了独立的意志她突然意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都自由了!”她不住地悄悄低语着。约瑟芬跪在紧闭的门外,嘴唇对着锁孔,苦苦地哀求着让她进去。“露易丝,开开门!求求你啦,开开门你这样会得病的。”“走开。我不会让自己生病的。”不会的,她正陶醉在窗外那不息的生命里。她的想象像脱僵的野马一样狂奔着。她想象着未来的日子,春天的日子,夏天的日子,所有将属于她自己的日子。她快速地祈祷着生命能够更加长久,而就在昨天,一想到生命那么漫长她就瑟瑟发抖。她终于站了起来,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女神一样。她紧搂着姐姐的腰,一起走下楼去。理查兹正站在下面等着她们。有人正在用钥匙打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兰德,虽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事发当时他离现场很远,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车祸。他愣在那儿,对约瑟芬的尖叫感到吃惊,对理查兹快速地把他挡在他妻子的视线外更感到吃惊。但是理查兹还是太迟了。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死于极度高兴。11文中第4小节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12请分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6分)邪恶的快感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1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使小说充满了戏剧性。请找出这些对比的地方。(6分)14一小时故事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极大反响。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主题。(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17题。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所以达尔文一再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达尔文认为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在大量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基础上,1972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雷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种出现的过程。该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许多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指出了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达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则被淘汰,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不但有竞争,更有协同发展,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同时,也为植物完成了授粉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出令人惊讶的结果。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经历了萌发、发展、壮大的过程之中,其最后归宿则是消亡,达尔文只承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灭。达尔文之后的古生物发现与研究明确地表明,自然界不单存在着达尔文所主张的渐灭,还存在着达尔文所坚决否认的突然绝灭。在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的突然灭绝,从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以来,这种明显的生物突然大灭绝就发生过4次。需要指出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苛求他,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其历史功绩是必须充分肯定的。15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没能合理解释地球上某些物种突然爆发式的出现的现象。 B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是生物进化的推动力之一。C达尔文认为,在过去的地质历史时期内,从未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突然灭绝的现象。D在昆虫采集花粉的过程中,昆虫遇到食物,花得以授粉,这一事例证明了“间断平衡论”的正确。16以下文字是从原文中截取的,应还原至文中哪一处?(只答序号)(3分) ( )他在物种起源中说:“确信通常的时代没有一次中断过,没有任何激变曾经使整个地球变为荒芜。”17本文介绍的新的生物进化理论和研究,主要质疑的是达尔文的哪三个观点?请用文中原话回答。(6分)七、作文(70分)18请以“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必面面俱到;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语文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元载布衣时,常与故礼部侍郎张谓友善。贫无仆马,弊衣徒行于陈蔡。一日天暮,忽大风雷,原野曛黑。二 人 相 与 诣 道 左 神 庙 中 以 避 焉 时 有 盗 数 辈 皆 仗 剑 佩 弧 匿 于 庙 庑 下 二 人 见 之 甚 惧 且 虑 为 其 所 害 即 负 壁 而 立 不 敢 动。俄闻庙中有声曰:“元相国、张侍郎且至,群盗当疾去,无有惊于贵人!”群盗相目而惊,遂驰去。二人因偕贺:“吾向者以殍死为忧,今吾闻声,真神人之语也。”且喜且异。其后载果相代宗,谓终礼部侍郎。20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放翁生于宣和,长于南渡。其 出 仕 也 在 绍 兴 之 末 和 议 久 成 即 金 海 陵 南 侵 溃 归 孝 宗 锐 意 出 师 旋 以 宿 州 之 败 终 归 和 议。其时朝廷之上,无不以画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或疑书生习气,好为大言,借此为作诗也。今阅全集,始知非尽虚矫之气也。其跋周侍郎奏稿云:“南渡初,先君归山阴,一时贤公卿与先君游者,言及靖康北狩,无不流涕哀恸。”又跋傅给事帖云:“绍兴中,士大夫言及国事,无不痛哭,人人思杀贼。”是放翁年十馀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2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放翁: 南渡: 靖康北狩: 燕云: 二、名著阅读题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和千里走单骑,都给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英武,派张辽劝说关羽归降。B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采用了“日记体”形式,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封建社会叛逆者“狂人”的形象。C边城中的翠翠听说团总女儿与二老联姻,唱出“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小姐派第一。”这样的歌,借此来捍卫自己的爱情。D贯穿老人与海全篇的体形庞大的马林鱼,与独孤的老人,飘零的船只形成对比,衬托出它的征服者老人躯干中所蕴含的力量。E嗜钱如命是葛朗台的最大特点,他指挥全家一切,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都不行,他的财富就是极端的吝啬积累起来的。23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三国演义“败走华容道”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关羽杀到,三笑而张飞出阵,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B家中高老太爷临死之前,两次落了“两三滴眼泪”,也许是求生的欲望,或许是家道中落的痛苦,甚至是深深的忏悔,表现了高老太爷复杂的内心世界。C欧也妮葛朗台以葛朗台的家庭专制、葛朗台与银行家及公证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欧也妮的爱情悲剧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串连小说,条理清晰,主次分明。D天狗中诗人用“吞”“飞奔”“狂叫”“燃烧”“爆”等来写“天狗”,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其万钧之力,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的破坏精神。E雷雨中四凤与侍萍有三次矛盾冲突:侍萍不让四凤去公馆做事,侍萍不让四凤再与周家的人来往,侍萍不让四凤与周萍共同生活。面对侍萍的苦口婆心,四凤选择了顺从。24简答题(5分)下面有关名著中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各是指的谁?只见他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长坂桥上,厉声大喝,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他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她却又把身子欠起,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回首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大自然俄国屠格涅夫我梦见自己走进一座拱顶高大的地下大厦。整个大厦里流泻着某种也是地下的、匀和的光线。大厦正中间,坐着一位身穿飘动的绿色服装的端肃女性。她一手支颐,仿佛正在沉思。我立刻明白,这位女性就是大自然的化身。我一激动,心里感到一种由崇敬而来的畏惧。我走近端坐的女性,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啊,我们的万物之母!”我惊呼道,“你在想什么呢?你是否在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抑或是考虑着人类如何尽可能地达到完满和幸福?”女性慢慢地向我投来严厉、阴沉的目光。她的嘴唇嚅动了一下,便发出钢铁般铿锵有力的声音:“我正在思考的是如何让跳蚤的腿儿更有力量,以便它更容易逃脱它的敌人。进攻和防御的平衡已被破坏应该恢复过来。”“什么?”我低声嘀咕道,“你想的竟是这个?难道我们人类不是你心爱的儿女?”女性微蹙双眉。“一切生物都是我的儿女,”她说道,“所以我一视同仁地爱护它们,一视同仁地消灭它们。”“可是善良理性正义呢”我又低声嘀咕。“这是人类的说法,”响起铿锵有力的声音,“我既不知道善,也不知道恶理性对于我决不是法典,再说正义是什么东西?我给了你生命,赋予蛆虫或者人类对我都一样你还是防备跳蚤的袭击吧别打扰我!”我想反驳可是周围的大地低声呻吟,抖动了一下,于是我醒了。25联系全文用三个词语概括“我”的情感态度变化。(3分)26“我”和“万物之母”看问题的角度和观点各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1D A项“间不容发”中的“间”读jin;B项“咬文嚼字”中的“嚼”读jio;项“猝不及发”中的“猝”读c 2B A缺主语,删“由于”;C搭配不当,“应用之迅速”应改为“应用之广泛”,“见效之广泛”改为“见效之迅速”)D语序颠倒,“遵守纪律”应为“自觉性”,“勤奋学习”应为“主动性”) C词序不当,“赛前”移至“运动员”后3书法 意象 体味 神髓4D 注意儒道释和句语意的对应。二、文言文阅读(19分)5D(秀发: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 6C 7A(“先大夫”为先父,不是祖父)8(1)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2)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3)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全文翻译: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庆初年,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的生活。到了嘉庆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做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中第,常常以梦见杏花为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转移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用科举功名来希望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虽在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被重用。并且玉岩公的本家孙辈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可以凭着这知道受到了诗书传家的影响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三、古诗词鉴赏(10分)9(1)C D(C颈联没有运用对比手法。D“旧家燕子”一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2)写法上的特点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3分)巧妙运用典故,将内心复杂而强烈的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而又淋漓尽致。(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10(1)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2)功亏一篑 (3)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以厚德载物 (4)勿以善小而不为 (5)浮云游子意 (6)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7)报得三春晖 (8)深巷明朝卖杏花 (9)晓来谁染霜林醉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4分)11特点:春意盎然或生机勃勃。(2分)作用:烘托(或渲染)欢快愉悦的气氛;触发(或引发)主人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人物心情的转变作铺垫;与马兰德的死形成对比(“乐景”与“哀情”对比),表明马兰徳虽死,生活仍将继续。(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12(1)“快感”指摆脱束缚、感到自由的快乐、愉悦,“邪恶”是对自己此时产生“快感”的恐惧和矛盾(或:负罪感;罪恶感;违背伦理)。(2)与独立的意志与自由的身心相比,爱情是模糊虚幻、不那么重要的东西。13露易丝与别的女人听到丈夫死讯时的表现不同:别人麻木接受,她则疯狂绝望;姐姐约瑟芬在门外的担心与妹妹露易丝在自己房间里的轻松快乐;现在露易丝祈祷着生命能够更加长久,而就在昨天,她还为生命那么漫长而瑟瑟发抖;激动兴奋的憧憬未来和丈夫突然出现时极度绝望;女主人公其实是痛苦绝望而死,却被医生诊断为极度高兴而死;以前连死的心都有却活得好好的,现在想痛痛快快地活了而死神却突然降临;马兰德给妻子的示爱在露易丝看来却是一种负担或束缚。(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满分)14本题为探究题,结合文本言之成理,酌情赋分。例如:通过描绘女主人公获悉丈夫死去之后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肯定了女主人公在家庭的束缚中对自由的渴望(2分),批判了传统社会中男性意志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压迫(2分)。以下理解不得分:女主人公自作自受;女人善变;乐极生悲;人生无常;虚假情报的后果;夫妻关系象征了劳资关系;绝对自由对人的煽动;丈夫的阴谋。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2分)15D 1617(1) 自然界没有飞跃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只承认渐灭, 不承认突然绝灭附加题答案:19、二 人 相 与 诣 道 左 神 庙 中 以 避 焉时 有 盗 数 辈 皆 仗 剑 佩 弧 匿 于 庙 庑 下 二 人 见 之 甚 惧 且 虑 为 其 所 害 即 负 壁 而 立 不 敢 动。20、其 出 仕 也 在 绍 兴 之 末 和 议 久 成 即 金 海 陵 南侵 溃 归 孝 宗 锐 意 出 师 旋 以 宿 州 之 败 终 归 和 议21、放翁:陆游,号放翁南渡:指北宋灭亡后,朝廷和大量北方人向南逃亡之事。(意思对即可)靖康北狩:指北宋末靖康年间,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获押解北上之事。(意思对即可)燕云:地名,古有燕云十六州之说。在今京津晋冀一带。(只要答出地名即可)22、A E(A“斩颜良诛文丑”是派张辽劝说关羽归降之后,“千里走单骑”是逃离曹营后发生的事;E葛朗台不仅靠吝啬,更靠投机发财。)23、A E (A二笑而张飞出阵,三笑而关羽杀到;E四凤没有选择顺从。) 24、张飞葛朗台桑提亚哥 阿Q 林黛玉25、敬畏、惊疑、否定。26、“我”从人类的角度,人类应当超越其他生命,“我”认为人类是“万物之母”心爱的女儿,她应该重点关注人类未来的命运、完满和幸福,没有想到她竟然在关注跳蚤等其他生命。“万物之母”从万物(一切生物或自然)的角度,认为一切生物都是她的儿女(或没有什么区别,应当一视同仁),“万物之母”不止关注人类,还关注蛆虫等其他生物,甚至还要帮助跳蚤对抗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