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跟踪测试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2224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跟踪测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跟踪测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跟踪测试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跟踪测试11.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母爱,人类情感走廊中的上品,伟大永远是它的同义语。母亲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有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子女的不应刻骨铭心?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50-300字即可。提示: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母爱”。2.创新片段作文题(20分)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大自然赐予我们阳光、雨露,也有风电乌云,请任选一个自然景观,从一个角度进行描写。250字左右。3.屈原自沉入水底,但他的精神仍对我们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屈原是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学过离骚后,你对屈原有怎样的评价呢,结合课文,以“我眼中的屈原”为题,谈谈你对屈原的评价。(300字左右) 4.某校春蕾小报,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准备近日开展征文活动。请你为该报“放歌60年征文启事”写段开头语。要求感情真挚,语言清新,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00120字之间。(6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运用面例式写法完成一个议论文片段。(20分)苏东坡当年任职黄州,有一种流行病肆虐,本地医生无法治疗。后有一外地人献出奇方,东坡采用后很快见效,控制了疾病。东坡对此药大加赞誉,从此,无论有什么疾病发生,都推荐使用,后来东坡自己生病,也照方服用此药,结果未愈而死。要求:1、片段必须有明确的观点。 2、使用面例式中的例证法或正反对比法均可。 3、字数在150-200之间。6.11月30日,xx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考区的38个城市同时举行,全国有77.5万人参加考试,这一数据再创历史新高。这77.5万名考生将角逐约1.35万个职位,按此计算,淘汰率高达98%。今年的金融危机和就业寒冬,让更多人临时决定试试“国考”独木桥。“今年裸考注,明年再来!”有不甘心的考生打定主意想捧上公务员这只“金饭碗”。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请就此事发表你个人的见解,要求观点明确,语言通畅,有理有据,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6分)7.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微雨里的野趣 赏析西溪的晴雨的景物特点 (2)游赏中的诗情 赏析西溪的晴雨的文人雅趣8.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简析袁崇焕无韵歌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2)简析袁崇焕无韵歌的写作特色9.今年10月1日,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聚会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有市民建议,受阅部队中应有“抢险抗灾部队方阵”和“维和部队方阵”,群众游行队伍中应有“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请从上述“方阵”或“队伍”中选择一个,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要求:突出该方阵或队伍的特征,赞誉其风貌;语言简洁得体;不少于100字。(6分)10.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简述红楼梦中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 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穷诗人甘果瓦与爱斯梅拉达结成名义夫妻的经过。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北京前门大街,将于xx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修缮改造完毕。由于改造后租金高昂,曾经在这里长年经营的月盛斋、庆林春、都一处等北京著名“老字号”,大多面临能否顺利回迁的问题。与此同时,苹果电脑、星巴克、劳力士等许多国外著名品牌争相申请入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明。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足,语言通顺。 不少于80字。12.如果你可以拥有一款自行设计的手机,那你打算把手机设计成怎样的外形和功能呢?请用不少于200字的语言表达你的设计。(10分)13.继三鹿牌婴幼儿奶粉被曝光含有三聚氰胺后,又有22家企业69批次的幼儿奶粉被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请你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述。不少于100字(7分)14.(08年湖南卷)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15.(06年重庆卷) 片段作文。(10分)以“车站一瞥”为题目,作场景描写,不少于200字。16.(06年湖南卷)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6分) (1)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2)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1.多少次,当我满脸沮丧时,您竟会猜透我的心事;多少次,您总是耐心地听我倾倒心中的苦水,与我促膝长谈;多少次,您帮我打理一切小事;多少次,面对我的失落,您总会送上关切的话语 这就是母爱,它不论索取,只有付出。正是这爱,这浓浓的爱,滋润了我成长的道路。 2.作文思路:自然界是变化的,平时要注意观察周围景色,要选取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观来写,写出它的特点,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文:雨点儿越来越急,打在我身上的雨点也越来越多。地上湿的已不再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点,而是一块一块的,继而又汇成一大片一大片这地上便再也找不到一小块干土了。(点评:写雨由疏而密,由小到大。)从“哗哗”的雨声中不难听出,这雨点儿很大,很重,它们击在路上,溅起朵朵小银花,皇冠似的,然后迅速消失,紧接着又有千万朵雨花开了。(点评:运用比喻,形象、贴切。)雨声渐渐小了,雨花渐渐稀了,雨点渐渐轻了,雨帘渐渐消失了。雨后的天空格外纯净,空气格外清新,树木格外翠绿,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点评:运用排比,写出雨由小到无,雨后景色的美好。)3.参考提示:我想屈原首先是一个诗人,因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追求完美,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理想境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为玉碎也不为瓦全。这是屈原的风骨,也是屈原所具有的诗人的气质。我觉得屈原不该是个政治家,他所具有的品质使他难以在名利场上立足,他遭谗被贬,所幸的是,愤怒出诗人,他把他的愤慨用笔留给了后人。 屈原是一种精神,每次诵读离骚,我就会觉得周身的血液在涌动,我总是很激动,我仿佛能看到屈原临江而立的那一种悲壮。在我们的历史上的确有过很多出色的政治家,他们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但请不要忘了,我们同样需要诗人,没有他们留下的文字,没有他们的那一种精神,历史又如何得以血肉浑然一体? 解析:通过学习离骚以及对屈原的综合了解,能够对屈原有着独特的见解,那就是屈原是一个精神重于形象的诗人。然后可以谈论他作为一个大诗人的气质和和贡献,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才华和遭遇。对其独特性有所分析。4.要求:(1)内容:赞美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感情:真挚自然。 (2)语言:清新生动。 手法:不少于两种修辞格。 (3)字数合乎要求。5.本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1)、经验并不可靠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不要固守,学会变通6.赞成的观点:社会就业压力逐年加大,通过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制度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加之公务员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直接运用社会公共权力和资源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具有较好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是年轻人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有利平台,所以,报考公务员也是个不错的机会,可以大胆地尝试。反对的观点:不能盲目从众,要以平常心态对待,客观分析自身的特点和专业背景,不要期望值太高,还是要降低进入社会的心理门槛,发挥自己的特长,成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两个答案选择其一即可。只要有观点有理由,合情合理,语言通畅便可酌情给分,满分6分)7.【赏析示例】 (1) 微雨里的野趣赏析西溪的睛雨的景物特点 郁达夫在西溪的晴雨中,以“微雨”为背景,通过自己的路上所闻,车里所见和船中所感,展现了西溪独特的野趣。 文章首先在微雨的背景下,营造了湿风吹冷、野草飘香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朦胧素淡的基调。参观古墓,闻吸到的是“霉灰的阴气”,给人以“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而静莲庵堂的清茶洗涤了鬼气,这感情的跌宕之间,让人在氤氲的气息中感受了野趣。 作者在叙写乘车游览的乐趣时,先宕开一笔,说游西溪以游船为“正宗”,乘车游览为“俗”,接着笔锋一转,品谈“俗益”。因为有雨,遥望则“一派空明”,斜平海上,“淡绿成阴”,而江南草长,美景集于沿山大道,更增添了微雨朦胧的意境。 乘船游赏西溪的野趣似乎更有灵性,更有情韵。写景,则山环水绕之中,风景向你“点头”,又“匆匆”作别;记人,则“一伸一俯”之间,与橹声、水波相应和,合奏为“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至此,文人的雅兴与自然的野趣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2) 游赏中的诗情 赏析西溪的晴雨的文人雅趣 作者在西溪的晴雨中,记叙了赏游西溪的两次经历:一次在雨中,一次是晴日,而途中所见所为,无不充满了文人的雅兴,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体会到了悠然的诗情。 文章开篇以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为铺垫,而应友人相约,在雨中游览西溪,可见作者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这正是文人的情趣。而游赏路上,天色是“阴阴漠漠的”,呼吸的是“野草花的气息”甚或有些“霉灰的阴气”;高坐车上,所见“一派空明”,“渺渺茫茫,青青绿绿”;乘船游览,撇开风景,叙写摇船少女的风姿,回顾老人祠里的灵签,联想竹西歌吹的闲情,自有文人的浪漫情怀。 至于记叙晴日游览西溪的经历,则更是用笔婉致。晴明高照,便在弹琴楼上消磨时日;秋雪庵里赏景,“原不见秋,更不见雪”;报上有“芦花怒放”的消息,而所见却不尽然;就连寺庙的老僧也求字相邀,龙妇也洞箫歌吹,凡此种种,作者在文章中营造浓重的诗意氛围,让人在品读文人雅趣中产生美的艺术感受。8.提示: (1)简析本文主题思想及其表现。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是一首悼歌,更是一首赞歌,也是一首愤歌,它唤起人们对古代志士仁人的缅怀和敬仰之情,激起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自豪之情。然后结合语言材料赏析主题思想的表现。要点有:作品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表达了作者对袁崇焕人格之美高山仰止、景云从之的由衷之情。“镜头组接”的行文模式,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遂强烈的思想感情提炼、浓缩于文中。 (2)简析本文的写作特色。赏析角度有:作品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镜头组接”的行文模式。综合运用多种句式(如排比句、复沓句、设问句,长句和短句的交错。)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特色(精练、蕴藉、强烈的抒情性)9.【答案】略【考点】考查扩展语句和语言的简明、得体。【思路分析】考生只需要任选一个即可,按照要求,可适当使用修辞手法,以使语言生动。10.【参考答案】答案示例:儿媳秦可卿死后,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可偏偏此时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务。这时,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请求,王熙凤也表示愿意到宁国府协理丧事。答案示例:甘果瓦被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和舞姿吸引,一路跟随他,误入乞丐王国。如果没有乞丐王国的人嫁给他,他就要被处死。出于对干果瓦的同情,爱斯梅拉达按照摔罐成婚的规矩,与甘果瓦结成名义夫妻。【考点】文学名著阅读【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要求学生能根据记叙的要素,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第题,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考生在作答时必须复述出“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而不能求全,只根据平时所背诵的故事情节进行作答。组织答案时有两个重点,一是贾珍为什么要请王熙凤原因:儿媳秦可卿死后,(1分)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可偏偏此时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务。(1分)这时,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1分),二是贾珍是如何请王熙凤的经过: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请求,(1分)王熙凤也表示愿意到宁国府协理丧事(1分)第小题,出自巴黎圣母院第一卷第六节“摔破的瓦罐”。考生必须要复述出“穷诗人甘果瓦与爱斯梅拉达结成名义夫妻”的经过,即甘果瓦为什么要与爱斯梅拉达结婚甘果瓦被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和舞姿吸引,一路跟随他,误入乞丐王国。(1分)如果没有乞丐王国的人嫁给他,他就要被处死。(1分),他们是怎么结婚的出于对干果瓦的同情,(1分)爱斯梅拉达按照摔罐成婚的规矩,(1分)与甘果瓦结成名义夫妻。(1分)xx年的命题方式,较之xx、xx年有了一定的变化。试题在考查方向上,不再仅仅停留于对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的考查,而是通过一定的限制语对学生的复述加以指向。这样的命题方式,既可以让那些有阅读过原著的考生得到满分,又可以让大部分只背诵教辅书上的故事情节的考生得到一定的分数。所考查的故事情节表面上是相当简单,属于学生常见的情节,但是在具体复述时,学生丢分的可能性很大。11.观点鲜明1分,理由充足2分,语言通顺1分。字数不足酌情减分,不足50字不得分。12.露出真诚的微笑,留下美丽的瞬间。或世界因沟通而和谐,生活因微笑而精彩。(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综合判分,内容2分,要体现“采集微笑”这个活动的目的;符合对偶要求,字数要求才能得形式2分)13.这一现象充分暴露了我国某些乳制品行业唯利是图,坑害消费者的卑劣行径(1分)。人们不禁要问,信任与金钱孰重孰轻(1分)?良心与谴责哪个最占据心灵(1分)?名牌产品靠欺骗,还是靠信誉来生存(1分)?人们期盼所有的生活用品质量上乘(1分),期盼所有的生产企业能以人为本(1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把健康视为最重(1分)!14.(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本文的主旨是关于静的修养。能够领略静趣的人,才能在尘世喧嚷中蓦然获得无穷妙悟,心静不仅能使人领略乐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极大裨益。赏析就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A主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静”是全文的中心一枢纽。所有的范例、事理都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内容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段落层次也围绕着主题来安排。B主题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忙里可“偷闲”,闲中能觅静,它全在于个人的修炼。静中企图的趣味,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朋友带来快慰。C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全文先谈“感受”,再从“心灵”所获得的“静趣”,引出“静修”于人身心都有裨益的结论。D从表现技巧的保外就医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动范例(自然现象、社会场景)的精选、俳句、诗句的引用等对于阐释主题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启发的读者对静的审美理解的艺术享受。(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而范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容易理解。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方式,以及亲切平和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15.略16.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