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带式输送机卸料装置的设计【8张CAD图纸+毕业论文+任务书】

返回 举报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新型带式输送机卸料装置的设计【8张CAD图纸+毕业论文+任务书】.rar新型带式输送机卸料装置的设计【8张CAD图纸+毕业论文+任务书】.rar
新型带式输送机卸料装置的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新型带式输送机卸料装置的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滑板.dwg
滑动框架.dwg
机架.dwg
卸料犁头.dwg
卸料器装配图.dwg
副犁.dwg
主犁.dwg
下部托架.dwg
滑板.dwg
滑动框架.dwg
机架.dwg
卸料犁头.dwg
卸料器装配图.dwg
副犁.dwg
主犁.dwg
下部托架.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前15页/共31页)
资源描述

新型带式输送机卸料装置的设计

31页 15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8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下部托架.dwg

主犁.dwg

任务书.doc

副犁.dwg

卸料器装配图.dwg

卸料犁头.dwg

新型带式输送机卸料装置的设计说明书.doc

机架.dwg

滑动框架.dwg

滑板.dwg

 目录

1前言 1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3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4

1.3本课题研究内容 5

2犁式卸料器 9

3固定式带式输送机 10

4卸料装置及导料槽 12

5卸料器设计 16

5.1结构和原理 17

5.2安装示意图 18

5.3型号表示方法 19

5.4卸料器部件 20

5.5卸料器计算 22

6焊接 23

6.1焊接概述 24

6.2电弧焊 25

6.3铸铁焊接 26

6.4焊缝及缺陷 27

6.5焊接质量 28

7毕业设计总结 29

8致谢 30

9 参考文献 31

1前言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连续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粮食行业。它的中途卸料装置有犁式卸料器和小车式卸料器两种。小车式卸料器对输送带的磨损较轻,卸料的位置也可沿机长移动,但外形尺寸大,结构笨重,一般用于槽形带上。犁式卸料器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不增加带的弯曲次数,但对带的磨损较重,只能用于平形带。因此,为了克服小车型卸料器及犁式卸料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的卸料器进行改进和设计。

带式输送机是化工煤炭冶金建材电工,轻工粮食及交通运输等部门广泛使用的运输设备。适应于输送容量为0.5~2.5吨/m3 的各种块状,粉状等散体物料,也可以输送物品。带式输送机就以输送带作牵引和承载构件,通过承载物料的输送带的运动进行物料输送的连续设备。目前带式输送机良好输送性能,它不备仅可以用于企业内部的运输也拓展到企业外部的输送,已成为最重要的散装物料连续输送【1】。

带式输送机具有运量大、运输连续、维护简便等特点,在煤矿生产中是比较经济可靠的运输设备,所以已成为井下原煤运输的主要运输设备。为了适应现代化矿井高产高效的发展,带式输送机朝着大功率、大运量、长运距的方向发展。它一般由传动滚筒、改向滚筒、托辊、机架、输送带、驱动装置、拉紧装置、制动装置和逆止器等部分组成。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广泛用于冶金、矿山、化工、煤炭、港口、电站、建材、轻工、电力、粮食等许多工业领域。近年来大型带式输送机得到了更迅猛发展,从运输量、运输距离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与汽车、火车相抗衡的局面。带式输送机具有结构简单、输送物料范围广泛、输送量大、输送距离长、对线路适应性强、装卸物料方便、可靠性高、运营费低、基建投资省、能耗低、效率高、应用领域广阔、市场巨大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在国内外获得了大力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输送带接头技术的不断完善,带式输送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段时期的明显特点是,输送机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它的发展趋势为:大运量、高速度,低生产成本低,低能源消耗,以及智能化【11】。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20年里,带式输送机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有了重大的发展。伴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应用,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已经研制出了新的产品,同时理解了有关运输的物理过程。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带式输送机技术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之一。当今世界需要设计和生产“环保”型输送机,要求输送量超过10 000t/h,并且要节约能量。输送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础研究发展为应用技术,进而实现商业化。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各行各业对连续运输机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产现场迫切需要大倾角、可弯曲带式输送机,提高连续输送的自动化程度,同时也要求建立起一个新型无污染输送的良好工作环境。带式输送机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的输送机械,它使过去的空想成为现实。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带式输送机将会成为未来所需要的理想而经济的输送设备。对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元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研制成功了多种软起动和制动装置以及以PLC 为核心的可编程电控装置,驱动系统采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备成本为了适应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要加大。长距离、高带速、大运量、大功率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产高效矿井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的10 a 内输送量要提高到3 000~4 000 tPh ,带速提高至4~6 mPs ,输送长度对于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要达到3 000 m。对于钢绳芯强力带式输送机需加长至5 000 m 以上,单机驱动功率要达到1 000~1 500 kW,输送带抗拉强度达到6 000 NPmm(钢绳芯) 和2 500 NPmm(整芯) 。尤其是煤矿井下顺槽可伸缩输送技术的发展,随着高产高效工作面的出现及煤炭科技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无论是主参数,还是运行性能都难以适应高产高效工作面的要求,煤矿现场急需主参数更大、技术更先进、性能更可靠的长距离、大运量、大功率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以提升我国带式输送机技术的设计水平,填补国内外、接近并赶上国际先进工业国的技术水平【10】。

目前我国用刚性理论来分析研究带式输送机并制订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设计中对输送带使用了很高的安全系数(一般取n=10左右),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实际上输送带是粘弹性体,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其输送带对驱动装置的起、制动力的动态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不能简单地用刚体力学来解释和计算。已开发了带式输送机动态设计方法和应用软件,在大型输送机上对输送机的动张力进行动态分析与动态监测,降低输送带的安全系数,大大延长使用寿命,确保了输送机运行的可靠性,从而使大型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达到了最高水平(输送带安全系数n=5~6),并使输送机的设尤其是输送带成本大为降低。拓展运人运料或双向运输等功能,做到一机多用,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10】。

7. 毕业设计总结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一个综合性专业。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机械制图的基本方法,了解了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熟悉了一些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方法。并且可以使用基本的制图软件完成计算机制图。

基于以上专业知识和大学四年来的所学,我完成了我的毕业设计。现浅谈我的感想:

1.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是对我们大学三年来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检验。我们经历了这一项才得以对专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毕业设计过程感想及所得:所谓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只有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设计才可能有所得。书到用时方恨少,觉得平时所学真是少得可怜,在学习上永远没有一劳永逸可能,用到了,不会就要学,不懂就要查。

3.毕业设计成果:

装配图

下部托架部件图

滑动框架部件图

卸料犁头部件图

机架部件图

滑板零件图

卸料犁头零件图

主犁组件图

副犁组件图

4.毕业设计建议 :在答辩前几周,老师比较忙,有时候无暇照顾毕业生;毕业生也要忙于毕业时要办理的相关手续,所以学生作毕业设计时到最后阶段很着急.担心自己毕业答辩过不了.所以学校和老师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实施.

8. 致谢

在我设计过程中,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在我回到学校后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完成了毕业设计,使我松了一口气,通过毕业设计我的设计思想和能力有了提高,特别到工厂去实习。我的思维活跃了,最重要的是设计的思路被打开,对一些具体问题有了解决的思路。绘图、看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会收集、分析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查阅设计手册和有关参考文献。理论联系实际有进一步的体会。 总之,这次设计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有很大帮助。

    总之,通过这次设计,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对社会有所了解,更加了解我们学习的严格老师!虽然有些严厉,她那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社会上学不来的知识,无疑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老师对本职工作的认真、热爱和执着,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成为我们今后不断前进的动力。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们工作、学习中的榜样

由于经验不足,又刚接触带式输送机,对其中的一些功能还不太了解,卸料装置的设计与改进实地考察少,所以在设计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指正,对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同时,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带式输送机方面的知识,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能够设计出更好的卸料器,能够把大学几年来学到的东西加以运用和消化,使我们都能顺利毕业,成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及同事表示衷心地感谢.

9. 参考文献

(1)张尊敬主编    《DTII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       北京冶金出版社   

     2003年8月                     

(2)成大先主编     《 机械设计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年1月                                                       

(3)徐灏等主编     《机械设计手册》     第3卷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年9月

(4)徐灏等主编     《机械设计手册》     第4卷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年9月

(5)刘小年,刘振魁主编       《机械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       

(6)李风云主编      《机械工程材料成形及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      441页

(7)张建勋编著      《现代焊接生产与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1月       297页

(8)熊腊森主编         《焊接工程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4月         356页

(9)崔令江,郝溪海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6月         293页 

(10)张伟社主编        《机械原理教程》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1)徐灏、石松副主编   《新编机械设计师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6月

(12)徐嘉元、曾家驹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年1月

(13)朱张校主编         《工程材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

(14)中国纺织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等编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1996年2月

(15)张英会主编          《机械零件》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6年12月          361页

(16)丁淳,马恒昌等主编       《机械工程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2年9月              

(17)张展主编      《机械设计通用手册》             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4年5月      1641页

(18)冯之敬主编    《制造工程与技术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      525页 

(19)刘思宁编著    《大学生毕业设计全程指导》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      257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