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04536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时间120分钟。4.全卷共三道大题,25小题,总分1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成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y)苗助长得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su)的摆舞。揠苗助长 婆娑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龟(gu)裂 翩跹(xin) 跌宕(dng) 退避三舍(sh)B.龌龊(chu) 渊薮(su) 畸(j)形 焚膏继晷(gu)C.睥睨(n) 聒(gu)噪 濒(pn)危 锱(z)铢必较D.驯(xn)良 粗犷(kung) 苔藓(xin) 探骊(l)得珠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3分)A.一个民族要想飞速发展,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B.三个月前,我看过电影流浪地球,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C.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男同学,站在阳光下,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D.在学生的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3分)A.学习有三忌:一忌上课不可分心,二忌课后不能巩固,三忌不能学以致用。B.通过观看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战胜了意大利这场比赛,使我受到很大鼓舞。C.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在规范使用汉字方面更有责任做好表率。D.鲁滨逊是一个既聪明机智又坚强勇敢的人。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C.水浒传中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鲜明地体现了其人的本质特点,例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于这部文集。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_。(邹忌讽齐王纳谏)(2)半亩方塘一鉴开,_。(朱熹观书有感)(3)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4)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5)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雄伟险要的诗句是:_,_。(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来写自己离开家乡之久的诗句是:_,_。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2分)在人类文明的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_,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_。从防御趋向流通,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以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8.口语交际(2分)日前,市教育局下发了国学经典通读读本,要求全市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现在学校举行了以“开展经典诵读,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如果你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请你在班会课上发表获奖感言。要求语句通顺,至少引用一句儒家经典,不超过60字(标点符号不占字数)。(60字)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5题。(19分)【古诗阅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9.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10.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3分)_【古文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扑:打。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_(2)援疑质理 质:_(3)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4)吾母垂涕扑之 涕:_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烨然若神人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B.以衾拥覆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C.教之为吟哦声 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令跪读至熟乃已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只填序号)(1分)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经,这里指经书。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1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译文:_(2)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译文:_(二)阅读下列说明性材料,完成1618题。(5分)【材料一】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当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摘编自早春的风筝)【材料二】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摘编自网络)【材料三】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几个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摘编自中清明民俗有改动)16.材料一盒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3分)_17.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人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1分)18.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1分)_(三)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1921题。(9分)母语是教育的起点周国平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代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在我们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摘自中国教育报)19.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母语是教育的起点。B.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C.作者坚定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D.作者号召我们要秉承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20.如何理解第小节画线处“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_21.书写和键盘打字各有优势。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3分)_(四)阅读下面叙述性文本,完成2224题。(13分)好一朵木槿花宗璞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节选自宗璞散文)22.根据要求,在横线处填空。(6分)(1)阅读全文,作者对木槿花态度变化的过程依次是:(2分)轻视、_、欣赏、赞美、_。(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一句中连用三个“偶然”,前两个“偶然”的含义相同是_;第三个“偶然”的含义是_。(3)第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是_和_。(2分)23.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安排结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_24.本文赞美了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阅读全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_三、作文(50分)25.请以“坚持下,不一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2分)揠苗助长 婆娑2.( B )(2分)3.( C )(3分)4.( D )(3分)5.( A )(2分)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1)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2)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3)不知天上宫阙,(苏轼水调歌头)(4)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赤壁)(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2分)城的主要功能防御_开放是其主要特征。8.口语交际(2分)(60字)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在这次主题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我这次获奖,得益于我们班一直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我在平时增加了阅读经典的兴趣和动力,使我有了更好的传统文化储备,受到传统文化美的熏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只有爱上诵读,爱上经典,才能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路上获得不断的进步!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5题。(19分)9.( C )(2分)10.(3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古文阅读】11.(4分)(1) 假:借 (2)质:询问(3)被:同“披”,穿着(4)涕:眼泪12.( B )(2分)13.(只填序号)(1分)14.( C )(3分)15.(4分)(1)译文: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2)译文: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二)阅读下列说明性材料,完成1618题。(5分)16.(3分)关于风筝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风筝上图案绘制的寓意等。17.举例子(1分)18.(1分)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三)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1921题。(9分)19.( C )(3分)20.(3分)因为网络语文往往:一是内容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这样的“习惯和审美”如果成为主流,将会对母语学习产生极大的危害。21.(3分)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不能因为键盘的使用而忽视它,应经常性的拿起手中的笔书写和表达;当然,我们也不必对键盘产生恐慌,才体现效率的时候也应能熟练的运用它。两者应该有个合理的搭配。(四)阅读下面叙述性文本,完成2224题。(13分)22.(6分)(1)(2分)惊喜、期待。(2)(2分)随意的、漫不经心的;出乎意料的。(3)拟人和比喻。(2分)23.文(3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文中先说她的不起眼,被轻视,然而在后面的经历中:荒草丛中,她依然绽放,水泥、砖块重压之下,她坚强绽放,作者的感情自然随着由轻视到惊喜,再到欣赏、赞美。这样使作者感情变化自然,突出了木槿花所蕴含的精神不屈、抗争、顽强、乐观等等。24.(4分)示例:不埋怨命运的不公,用自己的行动努力拼搏;不管经历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灰心丧气,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乐观之心;面对孤独和寂寞时,有坚定的信念,努力为美好去打拼。三、作文(50分)25.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