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汇编附答案【备考篇】

上传人:陪**** 文档编号:1612800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汇编附答案【备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汇编附答案【备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汇编附答案【备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汇编附答案一、选择题1、(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管理 B神权 C道德 D权力 2、美国政治学家( B)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哈罗得拉斯韦尔 3、根据( D)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 B西塞罗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4、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 )。 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权力本位 5、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B )。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6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C)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民粹主义 B民族主义 C精英主义 D人本主义 7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D )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A管理 B文学 C历史 D社会伦理 8(C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A科学主义 B经验主义 C现实主义 D理想主义 9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 D)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A经济学 B生物学 C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 10马克思主义认为(D )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A政府职能 B政府体制 C政府结构 D政府管理 11( D)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A效率精神 B民主精神 C契约观念 D法治观念 12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C )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 A自由主义 B福利社会主义 C社群主义 D“第三条道路” 13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ABCD )和居住等权利。 A受教育 B健康 C选择职业 D保持最低生活标准 14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ABCD )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A肝胆相照 B荣辱与共 C互相监督 D长期共存15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 AD)的产物。 A私有制 B社会契约 C社会共同体 D分工 16(B )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A杰斐逊 B潘恩 C汉密尔顿 D华盛顿 17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 D)原则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 A权力制约原则 B法治原则 C监督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18议行合一原则是( A)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A社会主义 B奴隶制 C资本主义 D封建制 19( D)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A共产党领导制度 B首长负责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A)。 A多党制 B两党制 C一党居优制 D一党制 21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D )政治发展的产物。 A委员会 B君主立宪 C共和民主 D议会民主 22两党制以( CD)最为典型。 A日本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23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 C)政党的典型。 A核心会议型 B支部型 C单位化 D代表性 24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B )。 A德国 B英国 C法国D美国 25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C )。 A布丹 B霍布斯 C马克斯韦伯 D孟德斯鸠 26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 ),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A公开性 B自愿 C责任性 D一致同意 27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D )的形式来实现的。 A意识形态 B宣传教育 C国家强制 D重叠共识 28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 D)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制度体系。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29(C )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A善治 B服务 C契约D平等 30(A )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A选举 B监督 C集会 D游行 31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D )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 A咨询权 B知情权 C罢免权 D普选权 32( B)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A舆论监督B公民监督 C政党监督 D社会团体监督 33马克思主义对于(D )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A政权建设 B普选 C人民当家作主 D政治参与 34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ABD )关系。 A义务 B责任 C权力 D权利 35(A )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A公民文化 B政治文化 C政治社会学 D政治心理学 36(A )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A自由主义 B保守主义 C社会主义 D无政府主义 37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和(B )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A无政府主义 B自由主义 C保守主义 D法西斯主义 38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C )为特点。 A自由贸易 B自由经济 C国家干预 D政府改革 39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 AB)。 A福利改革 B经济干预 C自由经济 D自由贸易 40宪政的核心是(D )。 A形成公民社会 B依法治国 C保障自由 D民主政治 二、填空题1中国 儒家 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2马克思主义认为, 国家政权 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3、 政治权力 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4、亚里士多德把 政治学 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5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 公正 ,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6 理想主义 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7 马基雅维利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8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 价值中立 问题。 9 伦理 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10对 国家政治 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11公共利益具有 公共性 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12经验事实表明, 权力 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13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能力素质、身份资格 、理论与策略、组织。15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 村民自治 ,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16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 议行合一 。 17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 人民 、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18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 分权原则 。19 专制君主制 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20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 单一制 和复合制。 2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 政府权力 。22 一元主义 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2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 工会 、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24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 民主党 和共和党所把持。25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 政治合法性 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26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 权力制约 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27 宪政 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28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 统治 。29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 普通公民 的政治行为。30我们把人民运用其民主权利 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31 制约权力 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32 个人主义 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33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 政治社会化 得以传播和沿袭。34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 法律下的自由 。 1选举权和 罢免权 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35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 福利化 三个阶段。 36 宪政建设 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37 政治稳定 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38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政治革命 和政治改革。39具有现代化和 民主意识 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40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 宽容精神 和个人独立。三、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4、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12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14、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15两院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16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17、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19、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政党制度。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22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24、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25、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26、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27、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28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29、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30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31、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32多数代表制又称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3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34、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35、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36、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37、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38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39、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40、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41、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42、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43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据制度运作的过程。44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45、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46、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47、民主化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48寡头铁律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四、简答题1.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答:(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权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4)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3、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4.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答:(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含义: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再次,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5.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1) 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 (4)扩张性; (5)排他性。6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有哪些? (1)生产资料;(2)物质财富;(3)暴力;(4)权力者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7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有哪些? (1)能力素质;(2)身份资格;(3)理论与策略;(4)组织。8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1)暴力方式(武力);(2)压力方式(操纵);(3)命令方式(权威);(4)规范方式(契约);(5)说服方式(灌输);(6)奖酬方式(激励);(7)处罚方式(遏制)。9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是论述题要展开论述)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10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答:政府的基本特性:(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织性。(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11.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12.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13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14.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其模式可称为统治模式,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15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15.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答:(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16.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义是什么?答:(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17.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18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包括哪几个环节?答:(1)划分选区;(2)选民登记;(3)提出候选人;(4)竞选;(5)投票;(6)计算选票。19.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内容主要是什么?答:(1)为社会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政策; (2)通过财政、金融、货币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调节市场,引导社会经济发展; (3)通过经济立法执法等法律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4)扩大政府社会控制和社会服务功能,维持社会秩序,提供社会福利;(5)优化政府本身的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的法制化和高效化。20.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21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答:(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2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有哪些?答:(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23“善治”的精神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即指管理的成本与效果的比较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24政治革命对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有哪些?答:(1)政治革命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政治革命改变了社会发展的政治环境;(3)政治革命更新了政治体系;(4)政治革命变革了政治观念和政治文化;(5)政治革命为社会政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25、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括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括了3个内容:(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 (3)每个人在行动与会论中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26、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1政治投票。2政治结。3政治表达。4政治接触。5政治冷漠。27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1)公民监督,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 “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2)社会团体监督,这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3)舆论监督,这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28社会监督的功能(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29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 自由权。一般来说,公民自由权主要包括:(1) 人身自由。(2) 言论自由。(3) 通信自由。(4) 集会自由。(5) 结社自由。2. 平等权3. 民主权30、选举的一般程序1划分选区2选民登记3提出候选人4竞选5投票6计算选票31.选举的基本原则1普遍选举原则。 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32. 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1)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内在目标之一,一个有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必然是稳定的,人们将有序地组织他们的社会生活,而不必因为政治不稳定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总损失;(2)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政治稳定作为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政治体系实现政治发展目标的基础保证,只有在政治有序运行的前提下,政治发展的目标才能按照既定的计划、方案逐步得到实现33.为什么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34.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1)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 (2)民主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 (3)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35、民主固有的缺陷民主制度的本质在于多数对于政府的绝对统治,这一本质也决定了它所具有的固有缺陷: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36民主的限度是什么(1)民主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2)民主须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3)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37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是因为他们: (1)崇尚自由,反对干涉;(2)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 (3)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38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1)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自主意识增强,不容易受极端分子的煽动,不盲从政治野心家的蛊惑,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成长; (3)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权利的开始。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高。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五、论述题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在西方,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在中国,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在西方,也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和阐述政治涵义。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是什么?答:“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5、试述人民主权原则。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6、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7、试述政治社团具有哪些功能?答:(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既为维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展和聚集成员,形成共同行动提供了条件;(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政治社团能否有效动员本社团成员和普通民众,能否说服议员或政府官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提供情报的数量和质量;(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在西方国家,大量的政治性利益集团都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政治社团的宗旨就是通过组织的力量,运用政治手段来维护和实现其经济利益;(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一方面,其成员通过参加政治社团的活动和社会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的规则和技能;另一方面,政治社团也以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影响其成员。 8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a)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b)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a)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而良好社会要求对立利益的各方尽可能地理性思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对一己利益的坚持。 (b)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法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定。制度具有全局性。在人治的情况下,制度如同虚设,社会治理依统治者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从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 (c)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解决的边界。而有效的协商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 (d)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从经济管理上看,它可以使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从社会管理上看,它还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有效防范政治秩序混乱的重要环节。9、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善治良好的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 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 善治模式的主体系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 中心的惟一性被默认为一个可更迭的原则, 便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 除了政 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到公合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公 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 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 系,百是平等合体,依赖互动的关系。 (2) 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 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作为政府管理模式善治与市场, 社会自治组织, 社会中介组织, 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 存感动私人领域和三领域的治理并了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 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公民社 会。 后者包括各种私人都和公民自愿性团体, 它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 任, 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 便这种模糊与古 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本分化有本质的区别,当代社会的模糊说明利益整合和聚会的程度, 其前提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发达, 而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模糊却是在社会利益 的多个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发生的。10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同时,公民通过选举活动的参与,还可以增强民主意识。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11试述社会监督具有哪些功能?社会监督的功能是指社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生活进行的监控和督察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功效和价值。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产生的危害则是相当严重的,腐败会扰乱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政府的管理效能,损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影响政府的权威,直至危害社会的稳定以及政权的更迭。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当出现政治决策失误决策执行过程中失职,或由于工作中的官僚主义等导致不良的后果时,社会公众有权要求追究发生事故的权力部门或公职人员的政治和法律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有利于吸取教训,以儆效尤;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社会监督是推动一国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一定意义上,一个社会的政治民主水平是与社会监督水平成正比的。(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通过社会监督可以使社会公众的种种意见、批评和不满宣泄出来并要求执政者感知到和做出相应反应,真正体验到宪法所规定的自由民主权利,从而进一步激发公民意识和积极参政热情,也有助于实现政治认同。12. 试述自由主义理论遵循哪些原则? (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